文明实践

搜索文档
广西开展文明实践工作展示交流活动
广西日报· 2025-07-31 09:49
文明实践工作展示交流活动 - 2025年全区文明实践工作展示交流活动在百色市举办 集中展示全区各地文明实践的创新做法和鲜活经验 [1] - 活动推动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 是广西的生动实践 [1] 文明实践宣讲交流 - 来自全区14个设区市的基层宣讲员同台竞技 展示民族团结故事、青春之声、彩调乡音等多样化内容 [1] - 巧借公益电影放映前5分钟 用"微课堂"点亮思想之光 [1] - 62名文明实践志愿者接力护航15年 为孩子们铺就求学之路 [1] 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 14位主讲人展示当地有特色、显成效的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每个案例源于基层探索 [1] - 探索打造"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文明实践共同体 提升社区温度 [1] 文明实践成效 - 广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优势 发掘和培育了一批政治强、情怀深、受欢迎的宣讲骨干 [1] - 涌现出一批富有特色、成效显著的鲜活案例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1] - 文明新风吹遍八桂大地 [1]
【宝鸡】“映前十分钟”,文明新风扑面来
陕西日报· 2025-07-18 07:49
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 宝鸡市多个县区积极开展"映前10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利用电影放映前的10分钟进行宣传和宣讲 [1] - 活动形式包括播放宣传片、组织宣讲、开展互动问答,旨在传播党的声音和传递文明理念 [1] - 宝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与宝鸡市农村数字院线公司合作,将公益电影放映与文明实践活动结合 [1] 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 - 活动内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例如宣讲移风易俗、防火禁烧政策以及传统美德 [1] - 创新表达方式,结合动漫人物哪吒的视频融入文明交通、文明用餐等内容 [2] - 制作《移风易俗文明小课堂》《文明婚丧倡议书》等短视频,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 [2] 活动效果与反馈机制 - 活动开展以来累计举办近1000场,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 [3] - 建立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了解群众意见并优化活动 [2] - 活动与基层党建、文明实践结合,推动理论宣传与基层治理融合 [2] 未来计划 - 宝鸡市将继续深化活动,加大放映频次,创新宣讲形式并扩大覆盖范围 [3]
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决赛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7-09 07:57
大赛概况 - 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决赛于7月8日在延安学习书院举行 [1] - 大赛由省委宣传部等5个部门联合主办,延安市委宣传部承办 [1] - 主题为"文明实践·'理'响三秦",突出用百姓语言传递家国情怀的特色 [1] - 旨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和助力基层治理 [1] 参赛情况 - 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的17位(组)宣讲师参与决赛 [1] - 宣讲内容涵盖革命历史、移风易俗、新时代发展成就等主题 [1] - 采用宣传宣讲和讲述分享等形式,语言鲜活生动 [1] 比赛成果 - 现场评出最具潜力奖、最佳内容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风采奖等奖项 [1] - 最佳风采奖获得者梁佳嘉以《"7亿人"到过的西安,你来过吗?》为题进行宣讲 [2] - 梁佳嘉结合个人经历分享新青年参与文明实践与文化传承的实践 [2] 大赛意义 - 通过比赛挖掘培养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宣讲师 [2] - 打造接地气、有活力、用得上的文明实践宣讲队伍 [2] - 总结推广可复制、有深度、能借鉴的优秀宣讲案例 [2] - 推动基层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工作深入开展 [2]
文明花开满娄城
苏州日报· 2025-06-27 08:51
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 太仓市构建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的阵地网络,包括9个文明实践所、159个文明实践站、2家区域分中心、11家行业分中心及1067个文明实践点,覆盖城乡角落[2] - 阵地布局打破部门壁垒和城乡界限,整合镇村、企业、商圈、景点等资源,形成"连片组团"模式,如金仓田园区域分中心串联3镇8村资源[3] - 科教新城文明实践所嵌入商圈,为新就业群体和居民提供职业培训等服务;沿江分中心整合口岸单位、码头企业等资源[2][3] 精准化服务模式 - 采用"全时段响应、全场景服务、全人群共建"的4.0模式,推出"5+2""白加黑"服务时间表,如永乐村通过带头人轮岗填补非工作时间空白[6] - 针对不同人群定制服务:老年群体可参与戏曲演出(常丰社区)、中青年有"盲盒社交"活动、青少年开展非遗手工体验[5] - 电站村打造4.3公里主题步道串联15个行业点,形成1小时"行走的文明实践圈",将水务、卫健等服务下沉至村民"家门口"[3] 特色项目与群众参与 - 双凤镇凤雅社区以非遗山歌形式传播居民公约,获评江苏省移风易俗优秀案例;沙溪镇"公益婚纱小站"推动喜事新办理念,模式复制至全市[7][9] - 群众自发组建文明团队规模显著扩大:俞月娟的"萤火虫"志愿团从10人增至500人,"归庄阿姨"服务队达200人,开展爱心理发等公益服务[7][8] - 雅鹿村首创家庭诚信积分管理体系,量化村规民约,现已覆盖太仓全部村(社区)并成为苏州市文明乡村建设标准[9] 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 常丰社区改造动迁小区空间,打造乐龄园、乐学园等10余个特色阵地;电站花苑小区将楼道改造为23个文明实践角,如儿童馆、便民馆[5] - 非遗传承人徐松明开设工作室,每周安排山歌教学、校园指导等活动;陆渡街道面向年轻家长开展亲子手工互动与育儿知识普及[7][6] - 每月15日"常来常往"百姓大舞台成为居民展示才艺的重要平台,节目需提前抢名额,涵盖江南丝竹、诗朗诵等多元形式[4]
文明实践品牌托起温暖苏州
苏州日报· 2025-06-24 08:27
城市文明实践创新模式 - 苏州市通过"城市主理人"项目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改造,将废弃物转化为公共艺术品如轮胎座椅、塑料管道盆栽架等,倡导资源循环利用[2] - 项目覆盖19个特色主题楼道,包括"书香润童心"(设置图书漂流角、国学墙绘)、非遗剪纸文化展示、健康步数提示台阶等多元化实践[3] - 相城区陆慕菜市场以"好人工作室"为核心,提供5元理发服务(残障人士免费),并延伸出缝纫寄存、包裹代收等便民功能,形成"解忧杂货铺"式服务网络[4]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 - 陆慕菜市场推出"小农人"项目,培训青少年掌握蔬果挑选、顾客沟通等技能,例如御窑小学学生参与称重装袋(7.4元交易附赠葱)[4][5] - 联动学校开展果蔬义卖、研学打卡等活动,通过劳动体验强化数学运算与沟通能力,传递"田间到餐桌"的辛勤价值[5] 志愿服务规模化发展 - "吉庆好人服务队"从个人买菜服务(27年积累3万张买菜单)扩展为120人团队,服务范围涵盖纠纷调解、环境清洁、紧急救援等[6] - 典型案例包括队员姜凤鸣为术后孤寡老人陆福根提供每日做饭、理发等全方位照料,形成"送菜上门-医疗陪护-生活协助"闭环服务链[7] 政企协作机制建设 - 市农发集团在陆慕菜市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整合商户资源提供磨刀修脚、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并配套商户培训与子女托管功能[4] - 姑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成立"吉庆好人服务队",推动志愿服务从零星活动升级为"博爱义诊""平安巡逻"等常态化项目[6][7]
文明实践“沉下去” 群众幸福“提上来”
内蒙古日报· 2025-06-23 22:05
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 林西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理论宣讲、环境整治、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等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形式接地气且具特色[4][6] - 中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群众文化中心后,村民农闲时参与广场舞等文化活动,显著改善精神面貌与健康状况[2] - 大井镇卫生院组织1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志愿团队,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义诊及健康指导服务[4] 群众参与与典型事例 - 中兴村巾帼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黑山头村村民巩艳生以诚实守信获认可,东风村村民韩光明自发出资为古树砌围墙,体现群众自发参与文明实践[6] - 志愿者常态化走村入户开展防汛减灾知识宣传等服务,覆盖群众实际需求[4][9] 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 林西县以“红马甲”志愿服务为载体,坚持“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推动文明实践形成风尚[6] - 当地计划持续深化文明实践,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促进文明成果全覆盖[6]
京口区健康路街道: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构建多元消费场景
镇江日报· 2025-06-21 07:41
城市更新与商业街区发展 - 健康路街道立足主城区核心区位优势,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苏宁商圈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构建多元消费场景 [1] - 街道对多条街巷进行改造升级,主题鲜明的墙画串联历史与未来,打造可阅读、可互动的艺术长廊 [2] - 水陆寺巷片区以慈善为主题营造友爱街巷氛围,经折巷通过花卉、猫咪等元素营造自然趣味氛围 [2] 商业业态与消费活力 - 街区引入多家潮流餐饮企业如妈妈喝茶、巷往,并汇聚餐酒吧集群、潮玩娱乐等休闲体验业态 [3] - 街区业态丰富,特色餐饮店和网红打卡点吸引年轻人消费,外地返乡人群反馈每次都有新发现 [3] - 发展夜经济唤醒老城区活力,饭点时段街区热闹度显著提升 [2] 基层治理与社区共建 - 打造共享议事客厅阵地,推动居民商户自治共建,快速反映急难愁盼问题 [4] - 通过板凳课堂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政策普及和志愿服务,融入文明慈善实践 [4]
“美育教育+文明实践”周家庄子学校举办庆六一系列活动
中国能源网· 2025-06-16 14:49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聚焦于教育行业和地方政府推动的青少年活动,以下是关键要点总结: 教育行业活动 -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阜山镇以"绿书签·护苗"行动为契机,结合美育教育和文明实践开展系列活动,包括周家庄子学校小学部举行的2025年少先队入队仪式暨"歌声满校园"庆六一活动 [1] - 活动内容包括少先队员代表为领导敬献红领巾、升国旗仪式、少先队宣誓等环节,展现了对祖国的崇敬和对少先队组织的热爱 [3] - 阜山镇将美育融入日常教育,学生们通过合唱、舞蹈、绘画等形式展现艺术才能和对美的追求 [3] 地方政府举措 - 阜山镇通过"绿书签·护苗"行动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1] - 与会领导鼓励少先队员在组织中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 阜山镇未来将继续深化"绿书签·护苗"行动,推动美育教育和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成长 [3]
昌江:三重文明“技法”织造黎乡“新锦”
海南日报· 2025-05-26 09:57
文明创建成果 - 昌江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市场整洁有序,摊主自觉清洁摊位,顾客不乱扔垃圾[2] -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打造山海黎乡现代文明新形态[2] - 实施176项基础设施工程,提升21条主次干道路、景观绿化等设施,升级改造58条背街小巷[7] 文旅产业发展 - 王下乡打造"黎花里"文旅小镇,以"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寻"为主线,展现生态景观和人文内涵[3] - "黎花里"开业后游客络绎不绝,村民改建民宿和农家乐,节假日满桌满房[3] - 王下乡三沛河一桥和二桥改建工程竣工,道路、水利、照明等基础设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陆续建成[3] 文化品牌培育 - 开展"黎花知音"乡村课堂公益行项目,两年多共开展120多堂,直接受益村民超4000人次[4] - 推进信冲洞、皇帝洞等文化遗存修复保护工程,挖掘黎族文化、峻灵王文化,培育昌江特色文化品牌[4] 民生实事推进 - 完成5个农贸市场和8个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摊位用水泥砌成并贴瓷砖,排水沟盖铁盖[5][6] - 市场外围增设电动自行车停车位,避免乱停乱放,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舒心[6] - 石碌镇内环二路从坑洼土路变成平整柏油路面,添置路灯,小区专门打开侧门方便居民出行[6] 基层治理创新 - 设立"鞋、伞等修补便民疏导点",用黄线画出"小方框"允许摊贩合法经营,解决占道难题[8] - 城北社区探索"五社联动"服务模式,创建社区公益基金募集25万元,用于济难救困和基础设施建设[9] - 和泰小区用公益基金购置16立方米沙子填进沙池,解决积水安全隐患[9] - 建立"健康小屋"和儿童之家,开展科普讲座、亲子阅读等活动,推动文明创建成果共享[10]
文明新风浸润“福气之城”
苏州日报· 2025-05-24 07:13
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 苏州市及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1] - 新增23个全国文明村镇、21家全国文明单位、2所文明校园、4户文明家庭,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1] - 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数量为历届之最 [1] 道德模范与先进典型 - 张家港市南丰镇新德村村民殷志兰照顾8名老人并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400余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2] - 苏州涌现全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全国重大先进典型23人次 [2] - 1000多名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分布在全市 [2] 文明实践与市民参与 - 苏州交通、园林等行业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推出"苏E乘无忧"等活动 [2] - 市园林部门实施"花润万家·社区同心花园"项目,已建成6个"同心花园",30个在建 [3] - 常熟市辛庄镇潭荡村"辛风礼堂"获评全国第四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3] 文明实践阵地与活动 - 苏州高新区木桥公寓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务工人员提供休闲学习场所 [4] - 姑苏区苏锦街道平江新著雅园小区单元楼设置邻里共享角等便民设施 [5] - 苏州开发"文明随手拍"功能,市民通过"苏周到"App参与不文明行为治理 [5] 文明创建与城市提升 - 苏州推进文明楼道、文明菜场等"文明细胞"微创建项目 [5] - 规划建设街角公园、综合利用桥下空间,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好去处 [5] - 苏州市文明办推出"文明旅游体验官"活动,记录文明行为 [5] 志愿服务与文明成果 - 苏州拥有3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 [6] - 文明城市成果体现在百姓自豪感而非奖牌 [6] - 文明新风共建共享,浸润"福气之城"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