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整治
搜索文档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旅游市场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第四批)
央视网· 2025-10-19 10:42
行业监管动态 - 文化和旅游部针对旅游市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选取典型案例予以公布,显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1] -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深入开展整治行动,并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吊销许可证件等行政处罚 [1] 旅行社主要违规类型:强迫购物与不合理低价游 - 江西龙奥国际旅行社安排无证导游强迫购物,导游发表“不花掉留着以后变成纸钱”等言论并阻止未购物游客离开,公司被吊销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被罚款20000元,导游被罚款10000元 [2] - 贵州睛彩黔行旅行社组织低于成本的“不合理低价游”并收取购物回扣,公司被吊销许可证,工作人员被罚款20000元,导游被罚款5000元并暂扣导游证30日 [3] - 青岛润纳国际旅行社组织“不合理低价游”,委派导游发表“穷就在家里不要出来”等辱骂言论强迫消费,公司被吊销许可证,导游被罚款20000元并吊销导游证 [4] - 内蒙古通程国际旅行社以零团费接待600余名游客,强迫游客交纳980元/人费用并要求每车消费额达30000元,否则以中止行程相威胁,公司被吊销许可证 [8] - 贵州好客旅行社以低于接待成本的价格组织旅游,通过安排购物获取佣金,此前已被多次约谈,公司被吊销许可证,业务经理被罚款20000元,导游被罚款3000元并暂扣导游证30日 [7] - 陕西怡海途悦国际旅行社组织“不合理低价游”,隐瞒购物店事实并虚假承诺支付“旅游补贴”,且拒不配合调查篡改证据,公司被吊销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被罚款15000元 [11] 旅行社主要违规类型:擅自变更行程与服务终止 - 黄山市乐扬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因费用纠纷指使导游终止行程,导致102名游客滞留高速公路服务区6小时,公司被吊销许可证,法定代表人及两名工作人员各被罚款20000元 [3] - 湖南三湘行国际旅行社安排无证导游,擅自压缩景区游览时间并安排购物,且旅游合同未载明服务标准,公司被吊销许可证,法定代表人及工作人员各被罚款28000元 [5] - 上海敬业旅行社因内部资金问题拒绝提供住宿交通服务,造成26名游客滞留,且此前已因拒绝履行合同受罚,公司被吊销许可证 [9] - 沧州市欣奇之星国际旅行社擅自将合同约定的9个景点变更为仅游玩4个,并将17名游客滞留青岛市,公司被吊销许可证并罚款20000元,法定代表人被罚款15000元 [14] 旅行社主要违规类型:虚假宣传与误导消费 - 恩施州大美旅行社在宣传签订合同时未告知包含购物行程,谎称有金牌导游,且此前已被责令改正,公司被吊销许可证,工作人员被罚款20000元 [6] - 海南鑫享游旅行社通过线上平台承诺提供“半自驾游”和五星级酒店,实际安排跟团游和非五星酒店,公司被吊销许可证,工作人员被罚款20000元 [10] - 秦皇岛易佰达国际旅行社宣传“准四酒店”“纯玩不进店”“8-15人小团”,实际住宿未达标、含购物店、成团38-40人,引发11起游客举报,公司被吊销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被罚款15000元 [13] 旅行社主要违规类型:供应链与车辆违规 - 甘肃莫待国际旅行社多次向不合格供应商租用无道路运输许可的7座、9座车辆搭载游客,且此前已因此受罚,公司被吊销许可证,工作人员被罚款3000元 [16] 导游个人违规行为 - 导游周某某为广西原美国际旅游公司服务时,编造“人均消费1500以上才达标”等虚假言论欺骗消费,兜售食品并收取购物返佣,被罚款9000元并吊销导游证 [15] - 导游张某某为江西省走四方国际旅行社服务时,发表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论,被吊销导游证 [16] - 根据法规,被吊销导游证人员及被吊销许可证旅行社的管理人员,自处罚之日起未逾三年不得重新申请导游证或从事旅行社业务 [16]
江西庐山市开展“导游乱象、强制消费”集中整治工作
新华社· 2025-10-12 22:02
行业整治行动 - 江西省庐山市旅游行业针对非法导揽、非法营运、强制消费等顽瘴痼疾开展集中整治工作 [1] - 行业依法整治违规行为并致力于斩断利益链条 [1] - 行业行动旨在维护旅游市场诚信生态环境 [1]
海陵市场监管部门重拳整治旅游市场 护航国庆黄金周消费环境
搜狐财经· 2025-10-01 17:24
旅游市场监管行动 - 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海陵分局于9月29日启动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1] - 执法行动旨在规范商家经营行为 保障消费者权益 营造安全有序放心的旅游市场环境 [1][5] - 双节期间将采取不定时 不定点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酒店 大排档 市场等场所进行检查 [7] 具体检查内容与措施 - 在闸坡一夜埕特产街重点检查商品标价是否规范清晰 并随机对秤具和商品进行称重复核 [3] - 在闸坡农贸市场和部分酒店抽查计量器具 并通过扫描二维码确认肉类产品来源可靠票证齐全 [4] - 检查酒店海鲜鱼池明码标价规范情况 以及后厨食品加工操作流程 环境卫生和食材储存 [4] - 要求商户坚守诚信经营原则 做到明码标价 不短斤缺两 不以次充好 [4] 监管目标与执法态度 - 专项检查目的是引导商家依法依规经营 确保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零问题 [5] - 目标是营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 让游客感受节日保障 守护节日安全 [5] - 对各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将重拳打击绝不手软 [7] - 全力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创造诚信 公平 安全的节日消费环境 [7]
多地迎“回马枪”式暗访检查,文旅部最新通报
证券时报· 2025-09-22 23:28
暗访通报核心发现 - 文化和旅游部通报第五批次暗访情况,覆盖8个省区市,半数省份为重复暗访 [1] - 通报揭示行业在安全设施维护、消防通道管理、高风险项目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 [1] - 通报强化了对服务合同履约监督的披露 [1] 重复通报地区问题详情 - 广西年内三次被通报,问题包括景区未设置护栏存在坠落风险、导游私自承揽业务及兜售物品、摆渡车未提醒系安全带、竹筏游客聚集拍照无劝阻、游览车售票处灭火器已用完 [4] - 内蒙古在月余内被重复通报,问题从消防器材设施损坏转变为沙漠越野项目使用无检验标识改装车且车速快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4] - 湖北、贵州、云南亦被重复通报 [4] 服务合同履约问题 - 通报披露旅行社、导游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旅游服务,包括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指定购物场所、安排另行付费项目 [6] - 具体案例包括恩施州乐中行国际旅行社导游擅自安排购药活动并延长购物时间,南京缘来旅行社安排游客前往合同未告知的购物场所 [7] - 文旅部联合多部门开展为期一年的强迫购物专项整治,保持“零容忍”态度 [7] 假期出游官方提示 - 文旅部发布国庆中秋假期出游提示,涵盖行前准备、安全防护、高风险项目参与、文明出游等方面 [9] - 提示游客关注天气交通、选择有资质旅行社、不前往未开发区域、全程系好安全带、按规定穿救生衣、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遵守法律法规、警惕“不合理低价游” [9]
【市场治理】海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州县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旅游旺季市场整治专项行动
搜狐财经· 2025-08-03 09:02
旅游旺季市场整治专项行动 - 海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为期10天的旅游旺季市场整治专项行动[1] - 专项行动覆盖文化、旅游、广电等多领域[3] - 重点检查出版物市场、景区景点、KTV、网吧、演艺中心等场所[3] - 检查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违规经营行为等[3] - 对青海湖南岸沿线热门景区进行重点检查[3] 检查内容和结果 - 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3人次,执法车辆12台次[5] - 检查网吧、KTV、书店、演艺中心、景区景点等60家次[5] - 排查隐患11处,现场整改7处,限期整改4处[5] - 停业整顿演艺场所2家[5] - 处理投诉举报2起,处置舆情2起[5] - 检查旅行社11家次,导游15人次,旅游大巴10余辆[5] - 下达整改通知2份[5] - 检查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相关场所15家次[5] 下一步工作计划 - 持续做好旅游旺季市场整治工作[7] - 联合多部门力量,预防和化解各类隐患[7] - 对导游乱象、强制消费问题"零容忍"[7] - 严厉查处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行为[7] - 确保文化旅游广电市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7]
三部门印发通知开展专项整治 净化市场环境迎接暑期游高峰
经济日报· 2025-07-20 08:42
旅游市场监管行动 - 全国文旅部门上半年出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14 2万余人次 检查经营单位5万余家次 办结案件1600余个 [1] - 暑期将加强与公安 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 在全国范围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 [1] - 针对强迫购物问题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 实施全链条治理 [2] 重点整治领域 - 旅行社方面重点整治未经许可经营业务 低价诱骗游客并通过购物获取回扣等行为 [2] - 旅游购物店方面重点整治误导消费 推销高价低质商品 虚假价格欺诈 伪装成旅游景点等行为 [2] - 导游方面重点整治诱导强迫消费 无证从业 私自承揽业务等行为 [2] 暑期专项监管措施 - 将开展明查暗访 重点检查热门旅游线路和景区 [3] - 重点关注强迫购物等经营秩序问题及涉空涉水项目安全隐患 [3] - 加强旅游相关行业价格监测 规范住宿 餐饮 景区门票等价格行为 [2] 游客权益保障 - 开通12345热线和文旅部网站举报入口 鼓励游客及时投诉侵权行为 [3]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规范啤酒节、暑期旅游市场秩序
中国食品网· 2025-07-14 09:43
旅游市场监管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行动,重点检查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乌苏驿美食城、克孜加尔湖、白杨沟镇乌斯图等景点的食品安全和明码标价落实情况[1] - 明确要求乌苏啤酒节和暑期旅游期间特色商品零售经营者依法行使自主定价权,遵循公平、合法、诚信原则,价格比较信息需真实准确[1] - 要求宾馆、酒店、民宿等经营者在收费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收费标准,标明客房类型、计价方式和额外付费项目,不得擅自提高预订房间价格[1] 食品安全宣传 - 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在乌苏驿等景点设立食品安全宣传咨询台,开展3场宣传活动,发放1500余份资料[2] - 对食品经营单位和民宿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今年以来培训100余人次[2] - 计划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快检为手段,全面排查旅游景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2] 市场监督措施 - 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大市场价格行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哄抬价格、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2] - 发挥"市场卫士先锋服务队"作用,采取综合监管执法和行政指导帮扶等措施保障旅游市场秩序[2]
向强迫购物“亮剑” 让旅游回归本真
南方都市报· 2025-07-13 23:55
专项整治行动 - 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为期一年的强迫购物专项整治工作,采取"零容忍"态度,重点打击旅行社、旅游购物店等环节的强迫购物行为[1] - 三部门联动构建"线上线下同步整顿、跨区域联合执法"的立体监管网络,严查低价诱骗、强迫消费、价格欺诈等行为[3] - 整治行动将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与信用惩戒衔接,建立黑名单制度和行业禁入措施,大幅提高违法成本[3] 行业乱象现状 - 强迫购物、诱导消费已成为文旅市场顽疾,典型案例包括"因未购买5万元手镯被赶下车"、"训话式引导购物"等恶劣事件[1] - "低价揽客—以购补游—强买强卖"的灰色链条根深蒂固,旅行社同质化竞争导致依赖低价诱客和宰客盈利[2] - 导游薪资与购物消费挂钩的利益机制是强迫购物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2] 监管难点分析 - 旅游活动涉及多环节、多主体且地域跨度大,导致监管标准不一和衔接不畅[2] - 违法行为隐蔽性强,游客取证难且异地维权成本高,客观上纵容了不法行为[2] - 部分地方监管缺位和执法宽松,使违法者能改头换面重新进入市场[2] 长效治理建议 - 推动旅游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建立透明成本公示机制,规范购物场所经营行为[4] - 重构导游薪酬体系,将收入与游客评价挂钩,避免劣币驱逐良币[4] - 完善异地维权机制,简化投诉程序,降低维权成本,增强游客信心[4] - 通过提升景区体验、优化行程设计、满足多元化需求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4]
文化和旅游部:对旅游消费中强迫购物将保持“零容忍”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1:35
行业整治行动 - 文旅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整治强迫购物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强迫购物问题开展全链条治理 [1] - 通过明察暗访工作,发布旅游市场中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对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高压严打态势 [1] - 统筹推进客源地与目的地同步治理,线上线下同步整顿,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失信惩戒有效衔接 [2] - 加强智慧监管应用,发挥信用监管作用,推动监管关口前移 [2] - 加大对旅游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对失信主体依法实行禁业等惩戒措施 [2] 重点整治对象 - 紧盯旅游购物活动集中区域,以旅行社、旅游购物店、导游、在线旅游经营者等为重点开展整治工作 [2] - 旅行社方面重点整治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以低于旅游成本的价格诱骗游客并通过安排购物获取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旅游购物店方面重点整治误导游客消费,推销高价低质商品,利用虚假优惠折价进行价格欺诈,将旅游购物店包装成旅游景点列入旅游行程安排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导游方面重点整治诱导、强迫游客消费,未取得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以及未接受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导游和领队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在线旅游经营者方面重点整治通过互联网发布低于旅游成本价格的旅游产品,诱导游客平台外交易、违规收取定金,无证人员通过互联网违规承揽导游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2] 执法措施 - 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重点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无证从事导游服务,以及涉及虚假广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强迫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严厉打击 [3] - 保持"零容忍"态度,聚焦旅游购物活动集中的重点区域,紧盯旅行社、旅游购物店等重点环节 [3] - 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坚持露头就打,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3]
文旅部启动暑期旅游市场专项整治 严打无证经营与强迫购物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10:30
暑期旅游市场整治行动 - 文旅部宣布开展为期一年的强迫购物专项整治行动 以"零容忍"为基调 联合公安 市场监管等部门 [1][2] - 重点整治无证经营 强迫购物等问题 监控亲子游 研学游等高风险产品 预计覆盖超30亿人次暑期客流 [1] - 专项整治将聚焦旅行社 旅游购物店 导游 在线旅游经营者等重点对象 [2] 重点整治领域 - 旅行社方面:打击未经许可经营业务 低价诱骗游客并通过购物获取回扣等行为 [2] - 旅游购物店方面:整治误导消费 推销高价低质商品 虚假优惠折价 伪装成旅游景点等行为 [2] - 导游方面:整治诱导强迫消费 无证从业 私自承揽业务等行为 [2] - 在线旅游平台:打击发布低价产品 诱导平台外交易 违规收取定金 无证人员承揽业务等行为 [2] 监管执行措施 - 组织暗访组对在线平台 社交媒体 线下门店进行暗访 重点检查热门线路 景区 [3] - 筛查以旅行社 导游 陪游等名义招徕游客的经营活动 监测亲子游 研学游 避暑游等包价产品 [3] - 加大失信主体曝光力度 发布第一批典型失信行为案例 [3] 游客风险提示 - 虚假宣传:通过搜索引擎 社交平台夸大宣传 诱导平台外交易 私人账户转账 [5] - 无资质经营:以"旅游搭子""定制师"等名义非法经营团队游 [5] - 合同不规范:不签书面合同或模糊约定关键条款 便于擅自变更行程 [6] - 低价陷阱:借"政府补贴"等名义长期低价揽客 途中强制消费 [6] - 非法金融:以免费旅游诱导购买理财 保险 承诺高回报 [6] - 诱导消费:利用信息差推销高价"套票" 为购物店引流 [6] 游客维权指引 - 遇侵权可拨打12345热线或通过文旅部官网举报 需保存合同 行程单 支付记录等证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