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通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国联安港股通科技ETF今日起发售,募集上限2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09:26
基金产品信息 - 国联安港股通科技ETF(代码159120)将于2025年10月15日至2025年10月22日进行发售 [1] - 该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20亿元人民币 [1] - 基金的场内简称为港股科技30ETF [1] 基金管理与基准 - 基金管理人为国联安基金 [1] - 基金经理由章椹元、黄欣、储乐延共同担任 [1] - 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同期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 [1]
招商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开启认购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10:15
基金产品信息 - 招商国证港股通科技ETF(159125)将于2025年10月13日至2025年10月21日进行发售 [1] - 该基金现金募集上限为20亿元人民币 [1] - 基金的场内简称为港股通科技ETF招商 [1] 基金管理与运作 - 该基金的基金管理人为招商基金 [1] - 该基金由侯昊、房俊一担任基金经理 [1] - 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后) [1]
月内新发权益类基金超百只彰显市场信心
证券日报· 2025-09-24 00:16
本报记者 彭衍菘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持续升温。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按基金成立日统计),9月份以来新成立基金143只(仅 统计主份额)。 具体来看,9月份以来多只新成立基金呈现"认购热"特征。主动权益类产品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A于9月2日首发时设置50 亿元募集上限,最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56.67%,成立规模接近上限,成为年内最受关注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之一;被动指数型 产品则聚焦细分赛道,富国国证机器人产业ETF、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A、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A等产品,凭借对机器人、 港股科技、创业板等领域的垂直布局,吸引大量资金参与,反映出投资者对细分赛道的专业化配置需求较大。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9月份以来新成立的基金中,40余只基金聚焦科技领域,覆盖AI产业链、机器人、科创板等细 分方向;13只基金以港股为主要投资标的,涵盖港股通科技、恒生生物科技等主题。 相关基金对于科技赛道的布局也与产业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富荣基金基金经理郭梁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 AI算力需求正从训练向推理场景大规模迁移,这一趋势正在驱动硬件设计发生根本性变革。这影响了PCB(印制电路板)、连 接器、散热 ...
港股通科技指数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新浪财经· 2025-09-19 07:37
文章核心观点 - 过去一年港股科技板块表现强劲,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以109.25%的涨幅领先于其他主流指数 [1] - 不同港股通科技指数因编制方案、成份股和行业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历史表现分化 [4][5][9][12]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因科技纯度高、龙头集中度高,在过往表现中展现出更强的弹性和回报 [7][8][12][15][16] 指数编制方案对比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与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均为30只成份股,个股权重上限为15%,龙头集中度更高 [5]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为50只成份股,个股权重上限为10% [5]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剔除了医药、汽车、家电等行业,科技纯度更高;中证与国证指数则包含医药、汽车、新能源等泛科技行业 [6] 成份股集中度分析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前五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17%,前十大占比79.04%,集中度最高 [7] - 该指数中“港股科技七姐妹”(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等)权重合计近63.89%,能更直接反映头部企业表现 [7][8] - 科技行业具有赢家通吃特征,高集中度有助于在牛市中获取更强爆发力 [8] 行业分布纯度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高度聚焦TMT领域,电子(28.39%)、传媒(24.08%)、计算机(14.11%)三大行业占比合计近七成 [9][11]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包含约15%的医药生物和10.85%的汽车行业;国证指数包含约18%的医药生物和19.31%的汽车行业 [9][11] - 科技股与医药、汽车行业的投资逻辑不同,纯度更高的指数更能受益于AI创新和国产替代等科技驱动因素 [11] 历史表现回顾 - 过去一年,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涨幅达109.25%,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涨幅超100%,显著领先 [1][12] - 过去三年,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累计涨幅92.60%,年化回报24.94%,年化夏普比率0.8681,综合表现最优 [15][16] - 历史表现验证了高纯度、高集中度的指数在科技行情中具备更高弹性 [12][15][16]
8月26日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份额增加5100.00万份,最新份额214.52亿份,最新规模306.4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9:09
基金表现 - 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8月26日下跌1.17% [1] - 当日成交额达5.81亿元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2.68% [1] - 自2022年6月30日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达50.00% [1] 规模变动 - 当日基金份额增加5100万份至214.52亿份 [1] - 近20个交易日份额累计增加17.55亿份 [1] - 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306.49亿元 [1] 产品特征 - 跟踪标的为经汇率调整后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现任基金经理为赵栩和刘伟琳 [1]
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ETF今日起发售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09:34
基金产品信息 - 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ETF(159101)将于2025年8月18日至2025年8月22日进行发售 [1] - 现金募集上限为20亿元人民币 [1] - 场内简称为港股通科技ETF基金 [1] 基金管理团队 - 基金管理人为华夏基金 [1] - 基金经理由徐猛担任 [1] 业绩基准 - 业绩比较基准为经估值汇率调整后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 [1]
8月12日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份额增加6500.00万份,最新份额203.40亿份,最新规模272.1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13 09:11
基金表现 - 8月12日港股通科技30ETF下跌0.44% [1] - 当日成交额达5.79亿元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5.07% [1] - 自2022年6月30日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达40.47% [1] 份额变动 - 当日份额增加6500万份 [1] - 最新份额规模为203.4亿份 [1] - 近20个交易日份额累计增加13.21亿份 [1] 资产规模 - 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272.13亿元 [1] 基金基本信息 - 跟踪标的为经汇率调整后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赵栩和刘伟琳 [1]
聚焦港股科技核心资产,华夏港股通科技ETF获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5:30
基金产品获批 - 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获批 [1] - 基金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87008) [1] - 基金聚焦港股科技核心资产 [1] 指数编制规则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选取30只港股通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样本筛选标准包括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 [1] - 指数反映港股通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8月1日港股通科技ETF(159262)份额增加1700.00万份,最新份额24.77亿份,最新规模26.4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04 09:12
基金表现 - 8月1日港股通科技ETF下跌0.28% 成交额达2.17亿元[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6.93% 成立以来总回报率达6.57%[1] 份额变动 - 当日份额增加1700万份 总份额达24.77亿份[1] - 近20个交易日份额大幅增加11.36亿份[1] 资产规模 - 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26.40亿元[1] 基准与运作 - 业绩比较基准为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收益率[1] - 基金管理人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经理为夏浩洋[1] - 基金成立日期为2025年6月26日[1]
股票型基金新发首次成主流,保险产品结构转型趋势初显
华创证券· 2025-07-31 15: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2 - 25日,银行理财产品新发数量平稳,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持平,结构分化明显,固收类和封闭式产品为主,理财公司新发占比提升[1][10] - 同期,公募基金新成立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新发份额大增,股票型成主导类型,反映投资者对股市预期乐观,资金向权益类迁移[7] - 保险产品新发数量大幅减少,人寿保险和年金险传统产品新发减少、分红险增加,行业协会下调预定利率,推动分红型产品转型[7][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市场新发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12 - 25日,全市场新发1290款理财产品,较上期基本平稳,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55%,与上期一致[10] - 固收类产品新发1253只,占比97.13%;封闭式产品新发989只;理财公司新发962只,占比74.57%,较上期提高,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61%为最高[10] 新发市场趋势总结 - 产品类型特征: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高,“固收+”型为主,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倾向稳定收益产品[16] - 期限选择特征:1年(不含) - 3年(含)期限产品占比最高,投资者关注长期配置,可锁定较高收益率,发行机构利于资产配置和降低流动性风险[19] 代表性新发理财产品分析 - 华夏理财固定收益增强型封闭式理财产品181号:华夏理财发行,公募产品,面向个人和机构,中低风险,固收+性质,期限1092天,业绩比较基准3.40% - 5.40%,可分红[20] - 浦银理财益臻封闭式18号理财产品:浦银理财发行,私募产品,面向个人,中低风险,固收+性质,期限440天,业绩比较基准2.40% - 4.20%,覆盖主要省市[21] 基金产品 新发基金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12 - 25日,全市场新成立公募基金69只,发行规模490.89亿份,较上期增长62.83%,第3周新发份额多于第2周[7] - 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新发份额大增,分别增加280.86%和539.03%,股票型占比48.62%成主导类型[7] 基金新发规律总结 - 股票型基金代替债券型基金成新发主导,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受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政策支持等因素驱动,与股市上涨形成正循环[24] - 热门行业主题赛道吸引资金布局,新发权益基金多聚焦“人工智能”“科创板”“港股通科技”等高景气赛道[25][26] 代表性新发基金产品分析 - 汇添富稳惠6个月持有A(024582.OF):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中债AA+信用债指数+可转债”策略,发行规模37.41亿份,“固收+”契合避险需求,管理人有优势[27] - 华宝沪深300自由现金流联接A(024367.OF):被动指数型基金,跟踪“自由现金流”因子,发行规模26.97亿份,筛选现金流健康企业[27] 保险产品 人寿保险 - 2025年7月12 - 25日,新发12款人寿保险,较上期下降29.41%,传统型寿险新发3款,占比降至25.00%,分红型从6款增至7款,占比58.33%,万能型从3款降至2款[7][32] 年金保险 - 新发产品从19只降至6只,传统型年金从12只骤减到3只,分红险从6只降至3只,万能型连续四期无新发[7][33] - 近期销售的年金保险产品有中信保诚、同方全球、合众人寿等公司的多款产品[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