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
搜索文档
重阳节将至,中国科技馆启动银龄益智坊
新京报· 2025-10-28 18:52
项目启动与核心内容 - 中国科技馆于10月28日在主展厅恐龙广场启动“银龄益智坊”老年科普项目 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为科普内容 助力老年群体延缓认知衰退 [1] - 项目设置文化印刻 银龄益智区 智慧生活与桃源探秘四大主题区域 [1] - 老年观众可体验良渚玉琮益智学具 木版水印等非遗技艺 参与融合名著情节的健脑互动项目 体验机器人对弈 脑波绘画等智慧场景 [1] 具体互动展项与功能 - “银龄益智区”将四大名著中的“偷渡阴平”“花果盛宴”“武松打虎”等经典桥段转化为训练手眼协调与逻辑思维的互动展项 [1] - “栈道行军”展品要求观众操纵金属小人在金属丝弯折的小路上行军 若触碰两侧金属丝系统会发出警报 以此锻炼视觉追踪能力和精细动作控制能力 [1] 未来发展规划与合作 - 未来“银龄益智坊”项目将深入社区 推动科普服务常态化 可复制化 [2] - 中国科技馆正联合中国科学院 哈佛大学 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策划脑科学主题展览 [2] - 该展览聚焦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疾病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呈现脑机接口 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适老领域的应用 预计于2026年9月面向公众开放 [2]
宏观点评20251024:“创新牛”进入蓄势期,行业风格如何轮动?-20251024
东吴证券· 2025-10-24 20:59
市场短期走势与风险 - 市场自9月进入楔形震荡,累积调整风险,调整时间可能尚未结束[1] - 市场调整受三因素驱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三季报业绩发布、整体估值泡沫化风险加剧[1] - 10月至11月市场预计呈现指数窄幅震荡、科技板块宽幅震荡的交易模式[1] - 上证指数自4月7日以来最高上涨接近900点,科创综指同期涨幅达54%[10] - 科技板块如电子、通信行业估值分位数均超过90%[11] - 两融余额在10月16日达到2.4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12] 行业轮动与主题机会 - 短期防御板块占优,价值风格好于成长风格,成长行业需消化估值[2][20] - 成长行业中电子趋势转弱,通信弱势反弹,建议短期规避[2][20] - 周期行业中有色、钢铁走弱,煤炭、石化、公用事业改善[2][20] - 金融地产行业中银行、非银金融、建筑装饰可能短期占优[2][20] - 海洋经济主题可能成为10-11月产业热点,涉及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运、港口整合及海洋碳汇等[3][36] 长期资金与产业趋势 - 公募基金产品净值超过1的比例已超过80%,有望成为下一阶段增量资金主要力量[4][40] - 融资余额/全A市值处于中等水平,杠杆资金仍有发力空间[4][40] - 保险资金持续增持金融股,外资有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持续流入[4][40] - 中长期科技产业趋势将沿算力、芯片、机器人、储能等方向延伸[4][40]
南京生物医药谷50余项产品技术国内外首创
南京日报· 2025-10-09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 南京生物医药谷以创新为引擎,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形成全产业链创新体系 [1] - 园区通过聚焦前沿细分领域、强化产业培育和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并取得多项突破 [2][3][4][5][6][7] 产业布局与创新成果 - 园区形成以基因细胞产业为引领,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为制造业集群,检验检测、CXO、医药流通服务为特色的生命健康全产业链创新体系 [1] - 园区企业创新成果丰硕,50余项产品技术均为国内外首创,园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1] - 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基因与细胞治疗、器官芯片等前沿赛道加速布局 [2][3] 企业研发与产品上市 - 园区企业两款1类新药在半个月内接连上市:先声药业恩泽舒(我国首个铂耐药卵巢癌全人群适应症靶向药)和征祥医药济可舒(成人单纯性流感治疗药)[3] - 园区企业药捷安康和维立志博成功登陆港交所,园区自主培育上市企业7家,获批上市6个1类新药,在研1类新药200余个 [4][5] 技术创新平台与产学研合作 - 重点布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引进北京大学程和平院士团队打造"脑观象台",支持先声药业建设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2] - 揭牌成立"江苏省类脑智能技术创新中心",计划用5年时间突破一批前沿科技成果 [2] -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落地,推出总规模84亿元的基金支持计划,已对接全国高校79家,遴选医药成果1467项,成功落地转化项目50余个 [6] 园区服务与生态建设 - 园区集聚企业超1300家,形成梯度有序的培育体系 [5] - 构建"首问负责、闭环管理"机制,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658家次,诉求办结率100% [7] - 按照"周周有签约、月月有开工"目标全要素保障重大项目,成功引进先声药业乐德奇拜单抗注射液产业化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 [7] - 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开放包容创新生态 [7]
浙江大学探索学科会聚构筑创新高地特色模式
新华网· 2025-09-28 11:42
技术突破 - 浙江大学发布基于专用神经拟态芯片的类脑计算机“悟空”,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接近猕猴大脑规模,标志着我国在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学科建设与创新机制 - 公司实施“创新2030计划”,分批实施11个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核心力量 [1] - 公司成立基础交叉研究院,以学科集群重构创新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成立数学交叉研究中心 [2] - 公司首次尝试融合电气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两大学院,组建电气电子类工科试验班(EE班),旨在培养具备系统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学生 [2] - 公司2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绝大多数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 [2] 人才战略 - 公司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人才特区”、“学术大师汇聚计划”、“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计划”等面向全球引育顶尖人才 [3] - “学术大师汇聚计划”旨在引育两院院士及国际顶尖人才,并通过建立科学家联合工作室等方式加快人才汇聚 [3] - “人才特区”通过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支持学者自由探索和高水平创新 [3]
从意念驱动到嗅觉预警,四大利器让脑科学应用更普惠
环球网资讯· 2025-09-26 10:56
脑科学领域技术突破 - 中国脑科学在影像学、细胞分子、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技术突破的推动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1] - 四项突破性创新成果包括“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悟空”超大规模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穿戴式原子磁力计脑磁图、本土化嗅觉功能评估与训练体系[1]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 - 该系统为国际首次实现百通道以上高通量、无线全植入、准实用化的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1] - 能够帮助因脊髓损伤、脑卒中、渐冻症等导致的运动和言语障碍患者实现功能替代和康复[1] - 已完成5例患者植入,首例患者植入超半年后有效通道数仍保持在98%以上,信号质量持续稳定[1] - 5例患者涵盖脊髓损伤、脑卒中与渐冻症三类疾病,运动障碍患者成为技术落地的优先受益群体[3] - 具备康复效应,通过同步中枢神经命令与外周控制促进断裂神经通道产生“重连”趋势[3] “悟空”超大规模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 - 该计算机为新一代超大规模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神经元规模接近猴脑[3] - 搭载960颗自研达尔文3代类脑计算芯片,支持脉冲神经元规模超20亿、神经突触超千亿[3] - 典型运行功耗仅约2000瓦,超越国际最大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Hala Point[4] - 核心优势在于改变科研模式,传统计算机需一天模拟的任务“悟空”一分钟即可完成[3] - 可通过模拟验证假设大幅加速脑疾病与认知研究进程,迭代周期从年为单位缩短[4] 穿戴式原子磁力计脑磁图 - 该设备克服了传统脑磁图高成本和低灵活性的缺陷[4] - 可广泛应用在脑科学研究、脑疾病诊断和脑机接口等不同领域[4] - 配套设计生产了方舱式高性能磁屏蔽室,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国际首次屏蔽室可移动[6] - 移动式屏蔽室方便进入医院、学校或边远地区采集数据,大幅拓展脑磁图系统使用场景[6] 本土化嗅觉功能评估与训练体系 - 该体系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筛查提供新方案[6] - 面向中国人群开发了涵盖阈值、分辨与识别三大模块的嗅觉功能评估系统,建立了全国年龄常模[6] - 信效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配套构建了云端评估交互平台与数据库[6] - 针对嗅觉障碍人群设计了涵盖多种气味类别及不同嗅觉加工层级的康复训练工具[6]
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在沪成立
证券时报· 2025-09-20 12:26
联盟成立与计划启动 - 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于9月20日在上海成立并发布白皮书,标志着“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正式启动 [1] - 该大科学计划是中国凝聚全球脑科学核心科技力量、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举措之一 [1] - 计划自2020年启动前期工作以来,已凝聚一批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并持续扩大国际合作网络 [1] 研究领域与目标 - 介观脑图谱研究致力于绘制精细的“大脑地图”,通过精准定位神经细胞和解析神经网络连接,为理解脑功能、攻克脑疾病及推动类脑智能技术提供支撑 [1] - 未来十年计划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脑图谱研究领域实现三大突破 [2] - 第一大突破是绘制首个全面的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的灵长类全脑介观联接图谱,揭示支撑认知功能的神经网络架构原理 [2] - 第二大突破是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建立单细胞分辨率、多组学的灵长类脑细胞图谱,揭示全生命周期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细胞多样性 [2] - 第三大突破是绘制突触的精细三维结构图谱,识别与认知相关的突触特征标记,揭示与衰老及脑疾病相关的突触超微结构 [2] 区域布局与支持 - 上海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策源地与核心承载区,前期已布局实施脑图谱相关市级科技重大专项 [1]
三博脑科一个月连投3家基金 合计斥资1.54亿加码脑科学
长江商报· 2025-09-11 07:53
投资布局 - 公司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参与投资设立天津元明海河脑科学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认购5700万元基金份额 该基金总规模3亿元 聚焦脑科学领域投资 重点布局脑疾病检查与诊断、治疗与监护、健康管理与康复及医疗信息化项目标的[1][2] - 8月22日公司斥资8700万元认购上海德联博健创业投资合伙企业29%份额 基金总规模3亿元 聚焦脑科学工具层企业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早期未上市企业[3] - 8月26日投资1000万元获北脑一期股权投资中心11.11%份额 基金总规模9000万元 主攻脑科疾病诊断治疗类医疗器材、耗材及药物[3] - 一个月内连续参投3家基金 累计投资金额达1.54亿元[3] 战略协同 - 参设基金可与专业投资机构实现资源互补 拓展投资渠道 所投脑科学领域与神经专科主业高度协同[2] - 公司密切关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趋势 聚焦医疗领域脑机接口应用 主要关注侵入式、半侵入式或介入式脑机接口研究与应用[2] - 前期已对国内具有前瞻技术和核心优势的脑机接口及脑科学创新公司进行考察和技术交流 正在推进合作事宜[2] 财务表现 -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3.13亿元 同比增长22.73% 归母净利润7823.81万元 同比增长23.31%[4] -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8.84%至14.29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长34.24%至1.05亿元 净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 同比增长17.54% 归母净利润6969.57万元 同比增长4.6% 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中期新高[5] 业务结构 - 截至2024年末共运营8家医院 包括5家神经专科医院和3家综合性医院 分别位于北京、重庆、昆明、福建、成都和河南[4] - 2025年上半年西南区域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 占比51.63% 华北区域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 占比31.6%[5] - 华中和华东区域营业收入分别为8225万元和5647.31万元[5]
爱朋医疗:控股子公司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新浪财经· 2025-09-05 17:32
产品注册进展 - 控股子公司深圳朋睿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取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涉及产品包括便携式脑电图机和便携式脑电采集器 注册证有效期均为5年 [1] - 便携式脑电图机注册证编号为粤械注准20252071190 便携式脑电采集器注册证编号为粤械注准20252071188 [1] 产品战略意义 - 两款产品是公司多模态ADHD行为训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1] - 产品注册有助于推动公司在脑科学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认知训练领域的应用拓展 [1] - 该进展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
三博脑科(301293.SZ):拟认购北脑一期(北京)股权投资中心部分份额
格隆汇· 2025-08-27 18:44
公司战略布局 - 为不断完善公司产业链并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公司成立有限合伙企业以脑科学为切入点进行投资[1] - 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科技赋能能力[1] 投资领域聚焦 - 有限合伙主要投资于新一代用于脑科疾病检查诊断、治疗等领域的医疗器材、耗材及药物[1] - 优先投资于昌平区域内创业期中小企业且累计投资[1]
当孩子说讨厌学习时,他的大脑正在发生什么
经济观察网· 2025-08-23 11:13
学习压力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 孩子学习烦躁情绪与大脑杏仁核过度激活相关 杏仁核作为情绪警报中心在压力下发出危险信号并抑制前额叶皮层功能[2] - 长期高压状态强化杏仁核敏感度 导致大脑将学习与威胁等同并触发报警反应[5][6][7] - 焦虑引发身体真实疼痛反应 脑成像显示数学题会激活处理身体疼痛的脑区如前扣带回皮层和岛叶[8] 压力对记忆与学习能力的损害 - 高压导致皮质醇水平过高 损害海马体健康并影响记忆编码功能[8] - 影像学研究证实高压状态与海马体体积缩小显著相关 造成记忆力下降和学习效率降低[8] - 反复失败经历削弱大脑奖赏系统功能 前额叶-纹状体回路活动降低形成学习痛苦神经印记[10] 重塑学习神经回路的科学方法 - 拆解大任务为可实现微小目标 激活腹侧纹状体奖赏回路并促进BDNF释放巩固神经连接[19][20][21] - 归还学习自主权增强前额叶与海马体同步性 自主选择权能提升脑区通信带宽并提高学习效率[22][23][24] - 可视化正向反馈工具激活前额叶皮层 将抽象努力转化为具体成就并强化努力有回报的神经信念[25][26][27][28] 教育干预的神经科学基础 - 避免空洞表扬防止恐惧失败 具体行为描述式反馈更有效减少评价性语言带来的压力[29][30] - 理解神经防御系统外在表现 拆除过度敏感威胁警报需要重构学习神经回路而非对抗大脑[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