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搜索文档
应对人口老龄化,浙江如何书写“银发答卷”?
中国新闻网· 2025-11-20 20:48
应对人口老龄化,浙江如何书写"银发答卷"? 中新网杭州11月20日电(张煜欢)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构建一个有温度、 有质感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成为各地面临的共同课题。截至2024年底,浙江户籍老年人口已超过1450 万,老龄化率达28.3%。面对银发浪潮挑战,肩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使命的浙江如何"应 招"? 桐庐山村老年人在山腰的食堂内享用无人机运来的餐食。肖健 摄 直面"银发潮" 构建普惠养老服务体系 "预计到2030年,我省老龄化率将达到32%,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斌用直观数字阐述了浙江面临的严峻老 龄化形势。 应对老龄化,基础在于夯实养老服务网络。"十四五"以来,浙江着力推动基本养老服务区域均衡与老年 福利城乡一体。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该省创新推出"海岛支老"模式,组织基础较好的5个市对口 支援15个悬水小岛养老服务;开展"山区助老"及"帮您理银发"等公益行动,弥补偏远地区服务短板。 为了让城乡老人共享发展红利,浙江还推进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等标准城乡统一,并因 ...
长护险如何购买、理赔?针对失能老年人有何便利举措?
人民日报· 2025-11-19 08:50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 服务供给。 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0年试点工作稳妥有序扩大至49个城市……9年来,试点工 作总体进展顺利,阶段目标基本实现。 ——编 者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4500万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有助于应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 会难题,为失能人群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 长护险如何购买、如何理赔?参保者能享受哪些服务和保障?针对失能老年人等群体有什么便利化举 措? 报销一定比例医疗服务费,缓解失能老人家庭压力 "大爷,按摩完感觉好一些了吧?该吸氧了。"护工陈小亮扶着82岁的老人王保安坐了起来,把吸氧管伸 到他的鼻下。家住山西晋城市城区的王保安,患有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不能正常走路、双手时常颤抖。 老人此前参保了长护险,2024年4月申请了长护险待遇,选择了居家和上门护理叠加的模式。 应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长护险守护失能人群幸福(民生一线·关注长期护理保险) 自成为试点城市以来,青岛逐步完成长护险从职工到居民、从城市到农村、从失能到失智、从医疗护理 到生活照料的探索。像刘爱英这样的失能老 ...
应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长护险守护失能人群幸福
新华网· 2025-11-19 07:52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 服务供给。 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0年试点工作稳妥有序扩大至49个城市……9年来,试点工 作总体进展顺利,阶段目标基本实现。 ——编 者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4500万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有助于应对"一人失能、全家失 衡"的社会难题,为失能人群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 长护险如何购买、如何理赔?参保者能享受哪些服务和保障?针对失能老年人等群体有什么便利化 举措? 报销一定比例医疗服务费,缓解失能老人家庭压力 "大爷,按摩完感觉好一些了吧?该吸氧了。"护工陈小亮扶着82岁的老人王保安坐了起来,把吸氧 管伸到他的鼻下。家住山西晋城市城区的王保安,患有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不能正常走路、双手时常颤 抖。老人此前参保了长护险,2024年4月申请了长护险待遇,选择了居家和上门护理叠加的模式。 参保人在享受长护险待遇期间发生的医疗服务费,根据实际发生费用按比例报销,生活照护费则与 参保人的参保类别、失能评估等级挂钩。青岛莱西市日庄镇的倪合海老人,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前一年, 光住院费就高达6万元,其中个人负 ...
长护险守护失能人群幸福(民生一线·关注长期护理保险)
人民日报· 2025-11-19 07:11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 服务供给。 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0年试点工作稳妥有序扩大至49个城市……9年来,试点工 作总体进展顺利,阶段目标基本实现。 ——编 者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4500万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有助于应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 会难题,为失能人群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 长护险如何购买、如何理赔?参保者能享受哪些服务和保障?针对失能老年人等群体有什么便利化举 措? 报销一定比例医疗服务费,缓解失能老人家庭压力 "大爷,按摩完感觉好一些了吧?该吸氧了。"护工陈小亮扶着82岁的老人王保安坐了起来,把吸氧管伸 到他的鼻下。家住山西晋城市城区的王保安,患有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不能正常走路、双手时常颤抖。 老人此前参保了长护险,2024年4月申请了长护险待遇,选择了居家和上门护理叠加的模式。 2021年1月,晋城市长护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只要是晋城市户籍的职工,参保不限年龄和身体条 件。"晋城市医保局四级调研员赵艺嵘介绍,失能状态达到6个月以上、病情基本稳定、需要长期护理就 可以申请长护险待遇,在辖 ...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民生工程(专家点评)
人民日报· 2025-11-19 07:01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确 定15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并将吉林、山东两个省列为重点联系省份,组织开展试点探索。2020年9 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进一步扩大试点 范围。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分担失能失智人员的长期生活照护问题以及相关医疗护理的 高额费用问题,从而大幅度减轻个人或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特别是长期护理 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本报记者孙秀艳整理) 截至2024年末,全国49个试点城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人数共1.88亿人,本年度享受待遇人数146.25万 人。全国各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44.15亿元,基金支出合计131.08亿元。 目前,我国有4500多万失能失智老年人,需要家人或相关机构给予长期照护。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为给 失能失智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以及相关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
应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长护险守护失能人群幸福(民生一线·关注长期护理保险)
人民日报· 2025-11-19 06:57
——编者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4500万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有助于应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 会难题,为失能人群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 长护险如何购买、如何理赔?参保者能享受哪些服务和保障?针对失能老年人等群体有什么便利化举 措? 报销一定比例医疗服务费,缓解失能老人家庭压力 "大爷,按摩完感觉好一些了吧?该吸氧了。"护工陈小亮扶着82岁的老人王保安坐了起来,把吸氧管伸 到他的鼻下。家住山西晋城市城区的王保安,患有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不能正常走路、双手时常颤抖。 老人此前参保了长护险,2024年4月申请了长护险待遇,选择了居家和上门护理叠加的模式。 2021年1月,晋城市长护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只要是晋城市户籍的职工,参保不限年龄和身体条 件。"晋城市医保局四级调研员赵艺嵘介绍,失能状态达到6个月以上、病情基本稳定、需要长期护理就 可以申请长护险待遇,在辖区医保服务窗口或线上提交申请。"截至目前,晋城市长护险参保人数超56 万人,享受待遇的有5145人,基金支出超8400万元。"晋城市医保局局长赵锦会说。 在浙江宁波,长护险参保人数已超过830万人,长护险制度为近5万名重度失能人员及其家庭带来便利 ...
我省明年起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海南日报· 2025-11-15 09:27
制度实施时间 - 海南省统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2] - 职工缴费自2026年1月1日开始 居民缴费在2025年集中征缴期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同步进行 集中征缴期为2025年11月15日至2026年2月28日 [2] - 已参保的失能人员经评估符合条件后 统一于2026年4月1日起开始享受待遇 [2] 筹资机制 - 建立单位、个人、财政、社会等多元筹资渠道 [3] - 职工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 灵活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由个人缴费 居民参保在个人缴费基础上政府给予补助 [3] - 职工按月征缴 居民按年度筹集 均与基本医疗保险费一并缴纳 [3] - 用人单位缴费费率为0.3% 退休人员缴费费率为0.15%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费率为0.3% 城乡居民缴费费率从0.15%起步 [3] - 以2026年参保人群为例 城乡居民个人缴费26元 各级财政给予补助26元 筹资由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按1:1左右构成 [4] 保障待遇 - 待遇保障不设起付线 符合规定的护理服务费用 职工基金支付比例约70% 居民约50% [4] - 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均不超过全省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 [4] - 建立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三种护理模式 根据失能等级、护理方式等实行差别化待遇保障政策 [4] - 对连续参保10年以上的居民 每多参保1年报销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 最高可提高5个百分点 [4] - 对未按时参保或未连续参保人员 设置固定待遇等待期6个月 每多断保1年增加1个月等待期 [4] 特殊群体支持 - 18周岁以下非就业居民跟随父母或法定抚养人等参保不单独筹资 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无法跟随参保的可视同参保 [3] - 针对困难群体参照医疗救助政策实行全额或定额参保资助政策 [3] - 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个人缴费部分 财政将参照医疗救助制度给予分类资助 [5]
长护险迎“十五五”新机遇,AI赋能破解照护难题
第一财经· 2025-11-10 20:35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 长期护理保险在“十五五”规划中被明确提出,制度建设进入加速推进阶段[1] - 截至2024年末,长护险制度已在49个城市试点,覆盖1.8亿人,累计26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2] - 制度发展从“十三五”的“探索建立”到“十四五”的“稳步建立”,再到“十五五”的“推行”,已逐渐成型并确定三年左右基本建立覆盖全民制度的时间表[3] 市场需求与人口背景 - 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占全体老年人11.6%[2] - 预计到2035年失能老年人数量将达到4600万人[2] -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状凸显长护险重要性[2]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筹资机制方面存在筹资渠道单一问题,需科学分担[4] - 服务供给方面面临人才培养不足、机构质量不完善等挑战[4] - 制度衔接方面与医保、商保尚未完全协同[4] - 各地长护险评估标准与服务质量待统一,地方执行存在差异[6] - 失能评估依赖人工,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评估结论与实际失能状况误差比例可高达30%[6] 多层次护理保障体系构建 - 未来需构建以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为主体、惠民型商业护理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体系[4] - 可通过保费补贴、允许使用医保个账余额购买等方式提高补充层参保率[4] - 建议深化“政府监管+商保经办”专业化机制,发挥商业保险机构在基金测算、风险甄别等方面的优势[5]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 AI可在基金测算环节将传统1~2周的周期缩短至小时级[6] - 在失能评估环节,AI可解决人工评估周期长(平均超过30天)、一致性低(低于70%)的问题[7] - 通过AI构建标准化评估体系,实现评估前智能初筛、评估中自动出具建议、评估后音视频资料质检[7] - AI在护理质量监控以及智能穿戴设备、毫米波雷达等科技辅助器具中应用潜力显著[7]
政策性长护险织密养老保障网之常州实践
证券日报· 2025-11-06 07:21
文章核心观点 - 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制度建设正全面提速,从地方试点加速走向全国统一覆盖,被视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1][4][5] 长护险试点成效与服务模式(以常州为例) - 常州市长护险自2022年全面实施至2025年6月,基金已支出2.13亿元,惠及大量居民 [2] - 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包括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和医疗机构住院护理 [2] - 居家照护者每月可领取600元生活护理补助,重度与中度失能人员每月生活护理支付上限分别为1500元和900元 [2] - 在定点养老机构,重度与中度失能患者每日分别可获得40元和24元生活护理补贴 [2] - 采取“政商合作”运营模式,医保局负责政策统筹,保险公司如中国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作为主承办机构 [3] 全国长护险制度发展进程 - 2016年启动15个城市试点,2020年扩大至49个城市,目前试点覆盖约1.9亿人,累计筹资超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 [5] - 2025年7月底《关于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正式印发,8月部署全面实施,9月发布《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 [5] - 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尚未建立,试点城市经验对全国推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行业协同与生态共建 - 筹资机制采取多元共担,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医保基金按比例划拨,并根据参保人数进行财政补贴 [3] - 为保障服务质量,常州市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组织护理员培训,目前全市有3000多名护理员服务在一线 [3] - 常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行业协会于去年年底成立,已吸纳152家会员单位,涵盖承办、医疗、养老、评估、辅具租赁等机构,以解决协同不足、标准不统一等共性难题 [4] - 服务监督体系包括专职稽核人员每日抽查、电话回访以及线上视频稽查系统进行远程监控 [4]
从“有”到“优” 长护险制度全面推广面临挑战
金融时报· 2025-10-29 09:46
长护险制度背景与现状 - 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人,占总人口的15.6%,其中失能老人总数预计超过4000万人 [2] - 专业机构护理费用高昂,动辄每月数千甚至上万元,成为普通家庭的沉重负担 [2] - 长护险制度自2016年启动试点,截至2024年末已扩展至49个城市,参保群众近1.9亿人,享受待遇人数超146万人 [2] - 长护险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减轻群众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超500亿元 [2] 长护险制度推进与政策支持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 - 2024年7月24日,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将加快建立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长护险制度 [3] - 2024年8月15日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提出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合理规划配置定点长护服务机构 [3] - 2024年9月2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统一规范了36项服务 [3] 长护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 当前长护险覆盖人群仍是少数,绝大多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居民尚未被纳入保障范围 [4] - 试点城市保障范围多以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为主,如何覆盖城乡居民是制度公平性的首要考验 [4] - 资金主要来源于医保基金划转、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过度依赖医保基金“输血”可能挤占基本医疗保险资源 [4] - 专业护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合格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巨大,存在“虽有保险,却无服务可买”的风险 [4][5] - 如何科学、公平地评估失能等级是制度的核心技术环节,关系到基金使用效率和公平性 [5] 配套体系建设与发展路径 - 专家建议统一顶层设计并保持适当弹性,包括确定统一的参保对象范围、筹资模式、失能评价和服务质量标准等 [6] - 建议建立多方共担的筹资主渠道,城镇职工由单位和个人共担,城乡居民实行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 [6] - 2025年4月,全国首家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落地江苏,首批81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6] - 2025年10月25日,贵州、江苏、河南、重庆等20个省区市开展了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其中贵州省考生有100名,大部分为大专以上学历,包括5名硕士研究生 [7] - 长期照护师职业资格认定是加快长护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助于规范人才队伍并提升服务水平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