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

搜索文档
本次洪涝灾害造成30余万人受灾
北京商报· 2025-08-01 01:28
这场暴雨,历史罕见! 夏林茂介绍,本轮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平均降雨量密云区366.6毫米、平谷区347.9毫米、怀柔 区230毫米,期间极端强对流天气极为罕见,上述地区局地降水量达到500毫米以上,其中密云郎房峪达 到573.5毫米,怀柔东峪最大小时雨强达到95.3毫米。"强降雨形成山洪,叠加上游来水暴涨,破坏力极 大。"夏林茂说。 这次强降雨,给密云水库的调度运行带来很大压力。7月26日21时入库流量由每秒的569立方米开始激 增,6小时后达每秒6550立方米,是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大数值的两倍。"以这样的流量,5分钟就能灌 满一个颐和园昆明湖。"夏林茂介绍。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灾情发生后,本市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救援抢险救灾工作,迅速 组织力量转移群众10.4万人,全力搜寻被困和失联人员、营救受困群众5400余人,积极救治伤亡人员。 此次洪涝灾害共造成30余万人受灾。 截至7月31日12时,全市因灾死亡44人,失踪失联9人,其中,密云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失 踪失联人员中有4名是一线抢险救援的村党支部书记。 发布会现场,全体起立,为遇难人员默哀。 极端强对流天气极为罕见 7月2 ...
防灾减灾考验城市韧性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8
公众防灾意识的提升是韧性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社区演练、媒体宣传和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向公众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让公众掌握在暴雨等灾害来临时的自救要诀,如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储备必 要的生活物资、避免前往危险区域等。 近期,北方多地遭遇罕见暴雨侵袭,城市防汛减灾压力陡增,凸显构建韧性防灾体系的紧迫性。 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需多管齐下构建韧性防汛体系。基础设施改造是第一道防线。针对城市排水 问题,要提升城市排水标准,对老旧排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增加排水能力,减轻减少城市内涝问题。 对于河流堤防,加大加固力度,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防止溃堤风险。同时,积 极建设海绵城市,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增强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能力。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至关重要。确保食品、药品、救生设备等物资储备充足、种类齐全,并建立高效 的调配机制,保证在灾害发生时,物资能够"调得出、用得上"。可以建立区域性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实现物资的共享和统一调配,提高物资利用效率。此外,推广巨灾保险也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 推广保险,减轻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所面临的压力。 实践表明,唯有坚持系统思维、 ...
焦点访谈|众志成城 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全力应对洪涝灾害
央视网· 2025-07-28 21:53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自7月23日以来,中国北方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侵袭,海河流域潮白河、永定河上游持续降雨。受降雨影响,多条河流先后 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27日3时潮白河干流密云水库发生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水,最大入库流量6550立方米每秒。并于下午3时启动泄流。吉 林、甘肃、内蒙古等地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城市内涝、道路中断及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面对严峻形势,各地政府迅速响应,紧急转移安 置受灾群众,并组织多部门联合抢险救援。 这里是北京市密云区这一轮暴雨的重灾区之一,石城镇西湾子村下辖的鲇鱼沟自然村,27日下午两点半,记者抵达时,交通抢险人员正在抢修道路。鲇 鱼沟分为新村、老村两个部分,通往老村的道路被冲垮,交通中断,40位村民被困。这个小村庄成了一个孤岛。 郑宝镇是一名党员,也是村民代表。他告诉记者,鲇鱼沟村老村现在居住的40人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村民郭成春的父亲今年88岁,一直卧床在 家。村支部书记刘海勇打电话给镇里,帮忙协调医院和120救护车,把郭成春病重的老父亲,安全送到密云区人民医院。 村里的道路有一些被冲毁,所幸的是房屋没有损坏,老百姓也都安好。但由于村里断 ...
赵一德在调研防汛备汛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强化监测预警 落细防范措施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陕西日报· 2025-07-24 08:05
防汛备汛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赵一德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监测预警,落细防范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 当前陕西已全面进入主汛期,水利部门要用好智慧水利建设成果,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山洪灾害预警精准度,紧盯雨情水情汛情变化 [1] - 水利部门需统筹水工程"拦、分、蓄、滞、排"调度措施,强化水库、河道、堤防等巡查管控,健全山洪灾害危险区包保责任体系 [1] 气象监测与预警 - 气象部门需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各行业气象监测设备共享共用,持续提升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水平 [1] - 需增强气象预警信息靶向发布能力,为各地及时有效采取防范措施争取更多提前量 [1] 应急管理与决策支持 - 应急管理部门需加强与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资源整合,促进决策支持系统风险研判、智能外呼、模拟调度等功能优化升级 [2] - "七下八上"是一年中防汛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时期,各地各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2] - 需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备足装备物资,强化人员转移避险,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 - 严格落实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突出做好基层指导培训,确保有叫有应、有落实有反馈 [2] - 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抓好基层基础建设,从严执行值班值守、请示报告等制度 [2]
省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许昆林出席并讲话
新华日报· 2025-07-19 07:47
许昆林强调,当前已进入夏季高温时段和"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各部门务必增强底线思维, 细化应对措施,抓细抓实高温和汛期安全防范工作。要深入开展夏季高温期间的安全生产明察暗访,紧 盯危险化学品、渡运、建筑施工、文化旅游、暑期安全等领域,排查隐患、堵塞漏洞、强化管理,切实 守好安全底线。要密切关注雨水情、汛情旱情、台风动向以及强对流等极端天气,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坚持旱涝同防同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安委会常务副主任马欣主持会议。省安委会副主任,省有关部门主要负 责同志,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省安委办作 工作通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消防救援总队、民航江苏监管局作具体布置,徐州 市、泰州市、苏州市、南京市雨花台区发言。 许昆林强调,要坚持"小切口、抓关键",聚焦具体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突 出抓好"小化工""小医药"、黑加油点等"打非治违",彻底清理生产原材料和产品,对原料"灰色"交易链 一查到底、追究到底。突出抓好冶金工贸企业安全治理,严格落实"厂中厂"先审后租、负面清单、新增 ...
稳产丰收亦可贵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05
夏粮生产情况 - 202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2994.8亿斤 虽比上年减少3.1亿斤(降幅0.1%) 但仍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份 [1] - 夏粮稳产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对应对国际形势和经济回升提供支撑 [1] - 粮食安全战略强调不简单追求连年增产 但需防范产量大幅滑坡和产能基础受损 [1] 丰收驱动因素 - 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小麦主产区播种至返青期气候适宜 灌浆期旱区普遍降雨 收获期天气晴好 [2] - 农业技术投入加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推广先进农机具 发展社会化服务 [2] - 防灾减灾措施见效:受旱地区通过引水调水实现有效灌溉 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减轻灾害影响 [2] 生产潜力挖掘方向 - 面积保障: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7.9亿亩创1979年以来新高 未来扩面空间有限 [3] - 单产提升:需通过提升地力 优化管理 应用新技术和改进种植模式实现突破 [3] - 政策支持:保持粮价稳定 优化补贴机制 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以保护农民积极性 [3] 全年粮食目标 - 2024年全年粮食产量目标设定为1.4万亿斤左右 较此前1.3万亿斤基准有所提升 [4] - 目标设定考虑自然灾害不确定性 预留弹性空间 与近年增产趋势相符 [4] - 长期需坚持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 逐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4]
暴雨来袭,提前预警、精准预报与时间赛跑 气象预警守住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四川日报· 2025-07-07 08:20
气象灾害事件 - 7月2日至4日四川多地遭遇暴雨袭击 强降雨具有小时降水强、累计雨量大、落区高度重合的特点 [3] - 广元市青川县出现全省最大累计雨量 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3] - 阿坝州理县、甘孜州丹巴县出现多处泥石流灾害 [3] 青川县防汛应对 - 青川县气象局6月29日预报7月2日至4日将出现明显强降雨 [4] - 7月2日广元市气象局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青川县同步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4] - 7月3日5时23分发布首次暴雨红色预警 8时19分发布第二次红色预警 [4] - 累计发送预警短信超15.6万条 覆盖群众4万余人次 [5] - 青川曲河站累计降雨量达351.8毫米 青川水文站洪水位超历史极值0.37米 [5] 理县泥石流灾害 - 7月2日17时08分阿坝州气象局和理县气象局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并启动IV级应急响应 [6] - 沟内布设7个观测站实时回传数据 县级预警平台直连7名村干部手机 [6] - 7月3日5时09分发现查谷沟附近站点小时雨量骤升至30毫米 达到短时强降水标准 [7] - 6时25分完成人员转移 随后4.5万方泥石流分三波冲下 吞没7间农房 [7] 丹巴县预警处置 - 7月1日8时04分发现川西高原对流云团集结 20分钟后发布首份《雨情通报》 [8] - 7月2日16时强降雨带加速向丹巴移动 强度远超预期 [9] - 17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警短信发至2785个应急责任人接收终端 [9] - 22时19分暴雨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 巴底镇邛山村村民已提前转移 [10]
焦点访谈|应对汛期极端天气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防线
央视网· 2025-07-03 21:27
极端天气态势 - 今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显著增多,包括高温、干旱和暴雨[5] - 上半年气候特征表现为气温偏暖、降水空间差异大、南北旱涝并重[5] - 春季旱涝"两极分化"明显,黄淮、西北、西南等地旱情持续发展[7] - 6月以来四川盆地高温日数和强度创历史同期纪录,京津冀等地持续35℃以上高温[9] - 全国呈现"雨热同台"态势,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地遭遇暴雨[9] 汛情与水情 - 入汛以来2663座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458亿方,避免人员转移89万人次[9] - 主汛期预计呈现北涝南旱格局,北方多条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11] - 大江大河水情总体平稳,年径流量比常年偏少两成,水库蓄水总量4718亿方偏多12%[11][14] - 24省份324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45条超保洪水,10条创实测最大洪水[13] - 中小河流洪水频发重发,贵州都柳江发生特大洪水[13] 防灾技术体系 - 研发中小河流洪水早期预警系统,覆盖全国45203条中小河流[16] - 采用"天空地水工"立体监测网络,包括卫星、雷达、地面站点等[18] - 建立递进式预报预警模式,实现精细化气象服务[20] - 每日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滚动更新短临预警[22] - 实行山洪防御网格化管理,落实转移五个关键环节[24] 灾后恢复措施 - 南阳西峡县洪水退去后抢修道路,恢复供电和信号[26] - 贵州榕江县投入8.79万人次清污197万平米,完成进度96.41%[28] - 紧急调运6吨肥料为2800亩受灾水稻追肥,组织无人机防治病虫害[31] - 百香果受灾约4000亩,组建农技专家驻点服务队指导灾后管理[33] - 组建三轮车队配送生活物资和爱心餐,保障受灾群众供应[35][37]
2025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启动,AI底座赋能青年学子创新研究
新浪财经· 2025-06-24 11:04
励志计划启动 - 2025年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启动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这是今年首场大型校园活动 [1] - 项目在共青团中央指导下通过挑战杯"揭榜挂帅"擂台赛发布"基于多模态的巨灾预警及减损技术研究"榜题 [1] - 为对榜题有卓越洞见的大学生设置78万元奖金池 并提供中国平安实习 校招推荐 国际访学等机会 [1] 项目报名与参与 - 项目自5月30日起报名 6月30日截止 登录挑战杯官网即可注册报名 [3] - 不设学科门槛 鼓励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 人文社科等专业背景学子跨学科组队参赛 [3] - 期待学子用云计算 AI 大数据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赋能应急管理 [3] 校园合作与活动 - 公司将与更多高校合作"励志计划进校园"专项行动 [3] - 开展灾害防御 校园安全知识科普活动 包括"校园公益防灾节目" "古今防灾智慧碰撞"等大型主题活动 [3] - 活动现场开展心肺复苏技巧培训 防灾减灾主题集市吸引众多学生参与 [6] 嘉宾发言与观点 -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昕表示选题直面国家防灾减灾迫切需求 鼓励多学科协同攻关 [4] -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万学军表示项目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号召 [4] - 公司董事会秘书盛瑞生表示防灾减灾需要社会多股力量共同参与 今年借助挑战杯机制向青年学子出题 [4] 科技赋能与支持 - 公司产险科技中心数据智能平台团队总经理谢文峰解读"保险+服务"的风险减量模式 [5] - 公司将依托AI科技底座为参赛学子提供技术实验室参观等多种形式支持 [7] - 公司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依托"953"AI科技底座构建领先的风险减量能力 [9] 科技应用成果 - "平安地震巨灾模型"实现地震风险精准量化 [9] - "鹰眼系统(DRS)"能对台风 洪水 地质等多种灾害进行高精度识别 预警与动态管理 [9] - 2024年"鹰眼系统"发出风险预警超105亿次 覆盖个人及企业客户逾6700万 [9] 项目历史与影响 - "励志计划"是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2003年起联合主办的长期教育公益项目 [9] - 项目已连续开展21年 累计奖励超6000名优秀大学生 发放奖金2200余万元 [9]
新闻1+1丨应急响应,如何“跑赢”灾害险情?
央视网· 2025-06-24 06:05
应急响应体系进步 - 从发现险情到组织转移最短仅需16分钟 反映应急响应速度显著提升 [1] - 成功避险案例体现三方面进步:预警到撤离的体系完善性 参与防灾力量扩大 新技术方法应用普及 [3] - 群策群防机制成效显著 6月18日后四省区已实现16起成功避险 保护超100人 [6] 地质灾害防治创新 - 湖南益阳试点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激励办法 通过分类奖励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4] - 成功避险案例中群众参与者获得精神激励 体现社会责任感提升 [6] 汛期风险排查处置 - 22个省已排查出987段较高灾害风险路段 649段山洪淹没风险路段 1984处较大以上隐患点 [8] - 对87处高风险和1312处较高风险点实现监测预警设施全覆盖 其余风险点经论证后选择性安装 [10] - 风险处置采取分级措施:优先工程处置 短期无法解决的加装监测设备 [10] 预警技术升级 - 公路监测预警含三种启动方式:灾害自动报警 平台一键发布 人工现场启动 [11][13][15] - 创新应用柔性设施包括隧道水幕激光提示 地面激光禁止标识等阻拦装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