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苹果
搜索文档
我家的“十四五” 财米油盐|直击“新包邮区”物流旺季!看西部“购物车”里都有啥?
人民网· 2025-11-02 09:08
行业宏观趋势 - 中国快递业务量截至10月11日已突破1500亿件,规模相当于2022年全球快递包裹业务量的近八成 [1] - 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占全国比重较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新疆、宁夏、贵州、青海等省区快递业务量增速约30% [1] - 全社会物流成本在"十四五"以来累计节省预计超过11000亿元,每创造100元GDP所需的物流费用已降至14元以下 [3] - 物流业市场规模有望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邮政快递网络 [3] 市场消费表现 - 今年"双11"开启以来,京东平台偏远地区订单增速已达去年同期的三倍 [1] - 内蒙古网上购物不包邮占比降至1.38%,拉萨地区实现"当日达",林芝、日喀则等地区实现"次日达" [1] - 西部地区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近一个月仅乌鲁木齐市邮政分公司的棉被寄递量即达到11.2万件 [2] 物流模式创新与技术应用 - 快递公司与电商平台合作在陕西西安等地设立中转集运仓,推动寄递成本大幅降低、配送时效提高 [1] - 中国邮政推广"入仓集拼+专线送达"模式,开通"陕西—新疆"等4条专线,顺丰速运对接中铁集装箱使用班列集运快件 [2] - 中国邮政乌鲁木齐邮区中心引入窄带分拣机、智能机械臂,供件效率达每小时1400件以上 [2] - 新疆顺丰速运为阿克苏苹果产区前期投入117名快递员,深入产区设立临时揽收点 [2]
一线调研|给阿克苏苹果“建网”!“冰糖心”风险减量正落到实处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8:32
项目背景与核心问题 - 新疆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当地林果业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名片 [1] - 主产区红旗坡片区苹果种植面积达18.89万亩,但地处航空管制区,传统防雹作业受限,冰雹灾害频发成为产业主要威胁 [3][5] - 该区域每年6月后冰雹非常频繁,近十年平均每年发生冰雹灾害28.5次,最多年份达44次,年均经济损失超3亿元,个别年份近5亿元 [5][8] 防雹网试点项目模式与成本 - 2023年启动航空管制区防雹网试点项目,规划期5年,每年建设约500亩,总预算投资1660万元 [4] - 项目采用创新资金模式,由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投入60%建设资金,果农自担40%,显著降低果农初始投入门槛 [1][4] - 防雹网建设成本手动模式约每亩6500-7000元,相当于果农一年收入,此前是果农难以逾越的投资门槛 [4][6] 项目实施成效与经济效益 - 2024年7月红旗坡遭遇50年一遇特大冰雹灾害,防雹网覆盖的果园基本未受损失,而未覆盖果园有的绝收,亩损失上万元 [2] - 在本次灾害中,防雹网覆盖果园初步估算挽回经济损失至少1000余万元,而片区总经济损失预计达2亿余元 [2][7] - 项目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防雹网建设面积从试点开始快速增长,目前已超3万亩 [6] “气象+保险”联防联控机制 - 阿克苏地区建立“保险+气象”联防联控合作工作机制,主要依靠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对冰雹灾害进行干预防御 [8] - 人保财险2021-2024年累计投入农业防灾减损资金1.4亿元,用于支持气象局购置人影防雹设施 [8] - 2022-2024年该机制预警冰雹灾害性天气过程213天,开展防雹增雨作业641县(次),累计作业火箭弹3.8万余枚、高炮弹5.4万发 [8] - 近3年“气象+保险”机制预估累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9亿元,助力保险公司减少农险直接赔款支出3亿元 [9]
一线调研|给阿克苏苹果“建网”!“冰糖心”风险减量正落到实处
券商中国· 2025-10-28 18:22
阿克苏苹果产业与“冰糖心”品牌 - “冰糖心”阿克苏苹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新疆林果业的金名片,核心产区在阿克苏红旗坡片区[1][8] - 红旗坡片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沙土含有特殊微量元素,使得苹果口感优良[8] - 红旗坡区域苹果种植面积达18.89万亩,苹果产业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8] 冰雹灾害对产业的影响 - 阿克苏红旗坡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部边缘,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每年6月后冰雹非常频繁[8] - 苹果受冰雹影响巨大,表面被冰雹打上疤点后,品质会从特级果直接下降,售价可能从每公斤8~10元降至2元,损失显著[8] -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十年来阿克苏地区平均每年发生冰雹灾害28.5次,最多年份达44次,平均每年雹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个别年份近5亿元[10] 防雹网试点项目的实施与成效 - 2023年,阿克苏地区启动了航空管制区防雹网试点项目建设,规划期5年,每年建设约500亩,总预算投资1660万元,资金由保险公司投入60%、果农自担40%[2][7] - 防雹网为屋脊型双斜面尼龙网,由钢架支起罩住苹果林,可使冰雹自动滑落且不会造成积雪压网[6] - 2024年7月,红旗坡片区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雹灾害,防雹网覆盖的果园基本未受损失,而未覆盖果园有的绝收,亩损失上万元[3] - 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建防雹网后一亩地挽回了1万多块钱的收入,防雹网覆盖280亩果林带来了切实收益[3] - 防雹网建设面积已快速增长至超3万亩地[8] 保险与气象联动机制的作用 - 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在防雹网试点项目中5年累计投入约1000万元,占60%建设资金,有效解决了单个果农投入不足的难题[9] - 在2024年7月特大冰雹灾害中,防雹网覆盖的果园显著降低经济损失,初步估算挽回经济损失至少1000余万元,而片区总经济损失预计达2亿余元[9] - 公司2021~2024年累计投入农业防灾减损资金1.4亿元,用于支持地区气象局购置人影防雹设施,并与气象局联动,统一调度防雹资源向冰雹多发区域倾斜[10] - 2022~2024年,阿克苏地区预警冰雹灾害性天气过程213天,开展防雹增雨作业641县(次),累计作业火箭弹3.8万余枚、高炮弹5.4万发,有效将冰雹转化为软雹或暴雨[11] - 近3年“气象+保险”机制预估累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9亿元,并助力保险公司减少农险直接赔款支出3亿元[11]
新疆阿克苏:全链布局兴林果 产业增效富乡村
中国经济网· 2025-10-21 15:49
行业核心观点 -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通过深耕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 [1] - 产业升级重点在于从卖原果转向精深加工,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1][2] 行业生产与技术升级 - 当地坚持开展林果标准化生产,使得林果单产、总量、品质、产值均居新疆首位 [1] - 果农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实现产量稳步增长和品质大幅提升 [1] - 智能设备应用于鲜果包装环节,提升产品形象 [1] 产业链延伸与精深加工 - 阿克苏各地全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拓宽林果产品产业链条 [2] - 林果加工产品种类丰富,包括葡萄浓缩汁、鲜蒸苹果干、枣仁蒸切糕、核桃酱、核桃酱油、核桃太妃糖等300余种产品 [2] - 目前拥有林果加工、储藏企业233家,年果品加工能力达到178万吨 [2] 市场销售与出口表现 - 产品通过商超与电商平台销售,订单不断 [1] - 精深加工使得产品链条长、附加值高,市场吸引力增强 [2] - 以核桃产品为例,已出口到10多个国家,某公司今年计划出口1万吨 [1]
红旗坡农牧投集团全链条发展——产业升级促农增收
经济日报· 2025-09-30 06:29
公司业务模式转型 - 公司从传统粗放种植模式转变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共同体模式,统一种植标准、采摘计划和销售渠道[1][2] - 公司积极发展“林果+文旅”新业态,开发果树认领、民宿体验等项目,带动周边3000余名群众参与经营[3] - 公司推动业务从单一农业种植向全链条融合升级,实现从“卖鲜果”到“卖产品”、“卖品牌”、“卖体验”的转变[3] 公司运营效率与产能提升 - 公司完成低产低效苹果园改造1700多亩,并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使优果率从10年前的不足50%提升至目前的75%左右[1][2] - 公司核心果园面积近19万亩,年产苹果约30万吨,并建成6条加工生产线,开发出苹果干、果酒、浓缩果汁等12类产品[2][3] - 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合作社农户实现亩均增产16%、亩均增收1680元,有社员果园年收益突破10万元[2] 公司市场拓展与销售成果 - 公司浓缩果汁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销量达5000余吨,成功开拓国际市场[3] - 公司依托阿克苏地区建设环塔里木优质特色林果基地的机遇,在销售到品牌端构建起立体化网络[2] - 公司通过展示和试吃“红旗坡”品牌商品,直接促进游客消费,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终端销售[1]
巨变70年丨天山南北“丰”景如画
新华社· 2025-09-24 17:36
粮食生产 - 2024年新疆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斤,跃居全国第一 [2] - 粮食总产量由2012年的303.5亿斤增至2024年的466亿斤,增长53.6% [2] 棉花产业 - 2024年新疆棉花总产量568.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2.3% [3] - 新疆棉花产量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 [3] 畜牧产业 - 在现代科技赋能下,新疆正成为我国高品质畜牧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 [4] 瓜果产业 - 得益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独特气候条件,新疆瓜果以甜蜜清香为鲜明特征 [7] - 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等新疆瓜果正加速出疆出国 [7] 水产养殖 - 新疆分布着4600余万亩宜渔水域滩涂面积,2024年全疆水产品产量达19.25万吨 [9] - 新疆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三文鱼等海鲜,成为远离海洋的海鲜出口地 [1][9]
巨变70年|天山南北“丰”景如画
新华社· 2025-09-24 15:26
粮食生产 - 2024年新疆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斤,跃居全国第一 [3] - 粮食总产量由2012年的303.5亿斤增至2024年的466亿斤,增长53.6% [3] 棉花产业 - 2024年新疆棉花总产量568.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2.3% [5] - 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 [5] 特色林果 - 主要特色水果包括皮亚曼石榴、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等 [1][9] - 得益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独特气候条件,产品以甜蜜清香为特征 [9] 水产养殖 - 新疆分布着4600余万亩宜渔水域滩涂面积 [12][13] - 2024年全疆水产品产量达19.25万吨,品种包括南美白对虾、白斑狗鱼、虹鳟等 [12][14] 畜牧产业 - 在现代科技赋能下,新疆正成为我国高品质畜牧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 [7]
人民财评:数字动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人民网· 2025-09-22 14:46
电商平台在丰收节中的作用 - 丰收节期间,多家电商平台开启专题促消费活动,提供消费补贴和流量支持,并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主提供入驻辅导与运营帮扶 [1] - 农业农村部披露,金秋消费季作为丰收节重点活动已累计带动销售农产品超1300亿元 [1] - 通过直播专场,深山里的优质核桃一场就能卖出数万斤,生态大米借助平台溯源专区在短短几天内被抢购一空 [1] 数字技术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 电商平台用数字化的"毛细血管"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1] - 电商平台广泛应用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二维码、区块链等技术记录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到运输的全流程信息,消费者扫描溯源码可查看生长环境、施肥记录和检测报告 [3] 电商培训与农民赋能 - 各地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农民开展全方位电商培训,内容涵盖账号注册、产品上架、直播技巧和客户维护 [2]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2万亿元,越来越多农民通过电商培训掌握数字技能 [2] - 电商培训让农民从数字经济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真正掌握增收致富的主动权 [2] 农业品牌建设与产业升级 - 电商平台助力赣南脐橙、东港草莓、阿克苏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使其跨越千山万水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3] - "好品质才能卖好价钱",品牌建设推动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3] 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宏观意义 -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数字化技术是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3] -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进一步向农村渗透,电商与农业将融合得更深更紧密,更多农民将在丰收里收获数字红利 [3]
葡萄架下的故事,真实又动人——访“三农”主播吾买尔·热西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9 22:06
公司运营与业绩 - 公司核心人物吾买尔·热西提为56岁的新疆吐鲁番农民,自2020年起通过短视频和直播销售农产品,成为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主播[1] - 公司直播电商业务表现突出,单场在火焰山脚下的瓜田直播吸引200万人观看,并实现近3万单的销售成绩[2] - 公司通过真实、即兴的田间农活和家庭庭院生活内容吸引用户,第一条视频获得1.6万点赞,后续视频点赞量达到四五十万,目前在抖音平台拥有超过114万粉丝[1][2] 行业影响与市场拓展 - 行业通过直播电商模式有效拓展了农产品销路,改变了以往仅能在景区门口或集市售卖的单一渠道局限[1] - 行业成功将地方特产与旅游文化结合进行推广,内容涵盖葡萄沟、火焰山、坎儿井等家乡景点以及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等新疆特产[2] - 行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公司团队培训了几百名当地主播,帮助村民拓展销路,部分家庭年收入实现翻倍[2] 区域经济与旅游协同 - 区域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增长,今年前8月吐鲁番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2850万人次[3] - 行业与区域文化旅游宣传深度融合,公司核心人物获得了“吐鲁番市文化旅游宣传大使”和“高昌区劳动模范”等称号[2]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一颗新疆葡萄,如何连接天南地北?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7:47
核心观点 - 新疆农产品电商直播行业通过个人主播带动区域特色产品销售 实现销售渠道创新和地域文化传播 形成"直播+农业"的新模式 [1][2][4][6]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新疆直播网络零售额达74.95亿元 直播场次10.79万场 累计观看人次16.17亿 [6] - 行业呈现年轻化趋势 "00后"新生代主播加入农产品电商领域 [4] 商业模式创新 - 农户通过直播带货直接触达消费者 吾买尔·热西提在全网拥有超过300万粉丝 [1] - 直播内容融合产品展示与地域文化体验 包括葡萄沟实景、火焰山沙窝鸡蛋测试、沙疗等本地特色场景 [2] - 形成"线上互动+线下体验"的闭环 粉丝因直播专程到产地旅游并产生购买行为 [2] 产品品类拓展 - 主营新疆特色农产品包括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纸皮核桃、大枣等 [1][4] - 按季节轮换推出哈密瓜、西梅、"恐龙蛋"(杏李)等当季水果 [4] - 实现跨区域特产交换 形成"风味对话"的新型消费模式 [6] 社会效益 - 电商直播带动农户收入提升 吾买尔家族从"刚能果腹"转变为拥有稳定销售渠道 [1] - 促进民族团结与地域交流 山东网友与新疆主播建立个人友谊并持续进行特产互换 [6] - 创造就业机会 大学毕业生返乡成为专业农产品主播 [4] 基础设施支持 - 政府建设红石榴电商直播孵化基地等产业园区 主播可在离家5分钟车程内实现专业直播 [4][6] - 传统农业技能与数字技术结合 老农户通过子女教学掌握直播技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