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

搜索文档
科陆电子上涨6.66%,报6.57元/股
金融界· 2025-08-01 11:33
资料显示,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田寮社区光侨路高科科技园第 1栋425,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化学储能领域,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服务商。公司 是储能行业的先行者,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且在国内外市场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8月1日,科陆电子盘中上涨6.66%,截至11:16,报6.57元/股,成交5.59亿元,换手率6.3%,总市值 109.12亿元。 2025年1月-3月,科陆电子实现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16.20%;归属净利润6745.09万元,同比增 长857.45%。 截至3月31日,科陆电子股东户数7.65万,人均流通股1.83万股。 ...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 新闻吹风会在京召开
中国能源网· 2025-07-25 13:22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将于9月16-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举办 [2] - 大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德阳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2] - 大会主题为"绿色新能源 智造新未来" 聚焦清洁能源装备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2] 大会亮点 - 专业聚焦:覆盖清洁高效燃煤装备 水电 风电 光伏 核电 生物质能装备 新型储能 智能电网 高效输变电等全产业链核心领域 [2] - 多元参与:汇聚全球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 关键用户行业代表 科研机构与高校 权威专家学者 金融机构及投资界人士 [2] - 创新引领:展示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与前沿技术 探讨装备智能化升级 数字化转型路径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深度融合 [3] - 国际合作:吸引国际组织代表 外国政府官员 驻华使节 国际专家及跨国企业高管 特设"清洁能源装备国际合作圆桌对话"等高端活动 [3] - 活动丰富:采用"1+1+N"模式 包括开幕式 权威主旨大会 多场深度专题会议 清洁能源装备展览会 精准市场对接会及实地参观考察 [3] 筹备进展 - 众多国内外专家及企业已确认参会 组委会致力于打造高效 卓越的国际行业盛会 [3]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将于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德阳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07-24 21:15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将于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德阳举办 主题为"绿色新能源 智造新未来" [1] - 大会聚焦清洁能源装备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覆盖水电 风电 光伏 核电 生物质能装备 新型储能 智能电网 高效输变电等核心领域 [3] - 采用"1+1+N"模式 包括开幕式 主旨大会 专题会议 展览会 对接会及实地考察 延伸至智能制造 绿色金融等支撑领域 [4] 行业现状 - 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 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体系 水电 风电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3] - 2025年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等重大装备相继问世 [3] - 上半年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超过20% 光伏产能加速覆盖中东地区 氢能装备企业参与构建全球绿氢供应链 [3] 国际合作 - 通过"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框架 中国水电机组助力尼泊尔 秘鲁等多山国家能源建设 [3] - 大会汇聚全球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 用户行业代表 科研机构 专家学者 金融机构等共建产业生态 [3] 战略意义 - 大会举办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启节点 契合全球绿色转型与中国产业创新引领背景 [4] - 旨在展示前沿技术成果 探讨装备智能化升级 数字化转型 推动能效提升与资源循环利用 [3][4]
国泰海通|固收:聚焦科技与涨价双主线——转债2025年中报业绩前瞻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7-17 22:02
2025Q2转债业绩前瞻 核心观点 - 2025Q2业绩向好的转债集中在通信、电子、军工、汽零、交运设备、工控设备、能源设备、电力设备等高端制造行业,以及涨价利好的有色和基础化工行业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AI算力投资、国产替代加速、高端制造需求高增及有色金属/化工品涨价 [1][2][3] - 可通过工业企业利润数据、A股业绩预告及分析师预测上修线索挖掘标的 [1][4] 行业利润增长驱动因素 上游资源品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同比增长41.7%,主因金、铜、锌、银等价格上涨及产销量回升 [2] 工业制造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56%,受益于全球航运景气度回升(LNG船、集装箱船订单)、大飞机产业链放量及一带一路基建输出 [2] -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保持双位数增长,驱动因素包括AI硬件、智能终端、电网设备、工控设备需求 [2] 消费制造 - 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增速达38.2%,因预制菜、健康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旺盛 [2] A股业绩高增行业分布 - 272家公司2025Q2扣非净利润同环比增速超30%,集中在以下行业: - **基础化工**:磷化工、农药化肥、制冷剂涨价 [3]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海外光伏储能订单、国内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车/军工订单 [3] - **机械**: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能源设备、造船业、轨道交通设备需求 [3] - **电子**:AI算力投资、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消费电子出货增长 [3] - **汽车**:新能源车销量高增、商用车及零部件出海加速 [3] 分析师预测上修线索 - 13只转债标的过去三个月2025年平均预测净利润被上修超5%(预测机构家数>3) [4]
未来已来!中国,或将成为全球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力王国”
搜狐财经· 2025-07-07 16:13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近30%,超过美国、印度、俄罗斯三国总和 [1] - 行业已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深水区,重点转向技术升级和规则重塑 [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西部绿电东送,数千公里输电损耗仅2%,大幅领先欧美国家 [6][8] - 智能调度系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使新能源电力供应趋于稳定 [6] - 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全球第一,锂电储能技术快速追赶欧美 [8] - 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加速,示范工程覆盖工业、交通等多领域,未来可能引发能源体系二次革命 [11] 地缘战略与国际合作 - 通过特高压电网输出电力技术,在东南亚、南亚、中亚建立战略合作网络,改变传统能源依赖格局 [13] -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企业主导建设运营的电网项目覆盖老挝、巴基斯坦、中亚及非洲,形成"能源命运共同体" [16] - 电力合作成为比传统能源贸易更具粘性的国际关系纽带,典型案例包括塔尔煤田煤电一体化项目 [17] 未来竞争焦点 - 全球能源竞争核心转向电力全链条掌控能力(生产/传输/储存/应用),中国已建立完整产业链和顶层规划优势 [19] - 成本控制成为储能领域关键竞争点,目标是将储能技术普及至民用级别 [11] - 特高压变电站、光伏基地及跨境电缆网络持续强化中国在全球能源版图的话语权 [19][21]
携手共护同一片绿地蓝天(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2 06:47
中欧环境合作机制升级 - 中欧自20世纪90年代将生态环保纳入政府间合作议题,近年高层对话机制持续完善,战略引领作用突出[2] - 第十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于2025年6月1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双方强调在全球生态危机下需加强团结应对[2] - 欧盟提出深化塑料污染治理、无毁林供应链建设等合作,并推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 清洁能源技术合作 - 中法核能合作成果显著:大亚湾核电站采用法国技术,台山核电站成为全球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范例[4] - 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在希腊投资78.2兆瓦色雷斯风电项目,34台风机成为当地地标[4] - 德国德伦太阳能园区154兆瓦项目采用正泰新能设备,满足6.4万户家庭用电[5] 绿色产业协同发展 - 2025年欧洲智慧能源展上850家中国展商参展,展示大型储能系统、智能电网等技术,参展规模仅次于德国[5] - 比亚迪在匈牙利建整车工厂,宁德时代、远景科技在德、西、匈建设电池生产线,支撑欧洲汽车转型[5] - 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技术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全球领先,欧盟在绿色监管和金融领域具备优势[6] 多边治理体系构建 - 2024年5月中欧联合举办循环经济转型研讨会,推动生命周期设计、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合作[7] - 中法蓝冠噪鹛保护项目建立遗传资源基因库和种源繁育基地,成为生物多样性治理合作典范[7] - 欧盟通过欧中能源合作平台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碳市场联通等制度性合作[7] 全球气候治理影响力 - 英国《金融时报》建议中欧英建立绿色联盟,推动清洁建筑、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关键议题突破[3] - 德国《国际政治与社会》杂志指出中欧已成为全球气候战略关键支点,与中国对话是必要选项[3] - 中欧每年举行部长级能源对话会,形成涵盖政策对接、市场协同的多层次合作体系[3]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非化石能源占比跃升彰显绿色转型决心
搜狐财经· 2025-06-30 15:23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 - 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总额高达6250亿美元 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1] - 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榜首 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贡献率超过45% [1] 能源结构转型 - 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10年9.4%跃升至2024年18.3% [3] - 煤电装机比例首次下降至40%以下 标志着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 [3] 技术创新与市场地位 - 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3] - 中国风电企业关键零部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 [3] 新型能源体系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2022年增长五倍 [3] - 氢能加注站数量突破300座 加速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3]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全球居首,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跃升至18.3%
搜狐财经· 2025-06-30 12:44
清洁能源投资 - 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达到6250亿美元,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1] 光伏和风电领域 - 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十年全球首位[1] - 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贡献率超过45%[1] 能源结构转型 - 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10年9.4%提升至2024年18.3%[3] - 煤电装机比例首次跌破40%[3] 技术创新 - 中国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 - 中国风电企业关键零部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3] 新型储能和氢能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2022年增长五倍[3] - 氢能加注站数量突破300座[3]
周原冰:能源与产业要实现六大协同
中国电力报· 2025-06-24 11:33
能源与产业协同转型的战略意义 - 能源与产业转型升级是落实"双碳"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抓手 [1] - 需将能源与产业深度融合作为核心驱动力,构建全维度协同发展体系,推动能源体系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 [2] - 通过协同转型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 宏观层面的协同策略 - **规划协同**:需协调能源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和"双碳"战略规划,将能源技术及关联产业培育为新增长点,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 - **政策协同**:需建立协调机制,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完善绿色财政制度,推进绿色税收改革,发展绿色金融工具 [4] 中观层面的协同策略 - **时序协同**:新能源开发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需与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相匹配,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需考虑产业迁入或迁出规划 [6] - **空间协同**:推动高载能产业向清洁能源富集地区转移,通过"链长制"推进补链、强链、延链,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布局 [7] 微观层面的协同策略 - **技术协同**:围绕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创新,提升负荷主动调节能力 [8] - **模式协同**:鼓励产业园区与新能源集聚区一体化建设,构建新能源与其他新兴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新模式,开拓"绿电筑基-数字赋能-产业跃迁"的创新模式 [9] 国际视野与未来展望 - 需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10] - 通过能源与产业深度协同,构建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格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基础 [10]
帮主郑重:4.4%的用电量增长,藏着这些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21 21:31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趋势 - 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0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1][3] - 第一产业用电增长8.4%,反映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建加速 [3] - 第二产业用电增长2.1%,增速放缓,工业结构调整明显 [3] - 第三产业用电增长9.4%,服务业复苏显著 [3] - 居民生活用电增长9.6%,与气温升高和智能设备普及相关 [3] 行业用电结构分化 - 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汽车制造业用电增长8.4%,通用设备制造增长6.1% [3] - 充换电服务业和互联网相关服务用电激增,互联网服务用电增长29.8% [3][4] - 新能源车产业链爆发,比亚迪5月动力电池装机量28.5GWh,同比增长超50% [3] 投资机会分析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值得长期跟踪 [3] - 充换电服务业市场空间大,新能源车配套设施需求增长 [4] - 互联网相关服务用电高增长,AI、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带动算力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建设 [4] - 绿电直连政策落地,分布式光伏、储能等领域迎来新空间 [5] - 江苏、福建等地试点绿电直供,高耗能企业可能受益 [5] 重点投资方向 - 高技术制造业龙头企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领域 [5] - 新能源发电和储能行业,受益于绿电政策推进 [5] - 广东、上海等地消费复苏和服务业增长带来区域机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