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ding
icon
搜索文档
In a blow to Google Cloud, Replit partners with Microsoft
TechCrunch· 2025-07-09 01:24
Replit on Tuesday announced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deal with Microsoft that should be good for business for both of them. Replit will become available through Microsoft’s enterprise cloud app store, Azure Marketplace, meaning Microsoft shops will be able to purchase Replit subscriptions there. Replit is also integrating its tech with a number of Microsoft cloud services like containers, virtual machines, and Microsoft’s version of Postgres — the database that Replit supports — called Neon Serverless Postgr ...
推出4个月就狂赚3亿?!百万用户应用CTO弃Copilot转Claude Code:200美元拯救我的137个应用
AI前线· 2025-07-07 14:57
核心观点 - Anthropic公司推出的AI编码助手Claude Code在4个月内吸引了11.5万名开发者,单周处理代码量达1.95亿行,成为AI编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开发者工具之一[1] - 按当前用户采用模式测算,Claude Code年化收入预估约达1.3亿美元,推出4个月已赚取4300万美元[1] - Claude Code通过自然语言指令执行编码任务,无需手动选择上下文即可感知整个代码库的全局信息,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优势[2] - 开发者反馈Claude Code在提示词质量、工具集成和上下文管理能力方面表现卓越,显著优于其他AI编码助手[2] 市场表现 - Claude Code采用SaaS模式的分层订阅计划,既能从独立开发者处盈利,也能服务企业团队[3] - 该工具瞄准习惯命令行操作、追求模型推理透明性与安全性的工程师群体[3] - 即便按当前定价仅获取少量市场份额,其年化经常性收入(ARR)也有望突破5000万至1亿美元[3] 技术优势 - Claude Code支持开发者通过自然语言指令执行编码任务,同时无需手动选择上下文即可感知整个代码库的全局信息[2] - 该工具与Anthropic最先进语言模型Claude Opus 4集成,形成差异化优势[2] - 开发者反馈Claude Code在提示词质量、工具集成和上下文管理能力方面表现卓越[2] 用户案例 - Sentry工程总监Indragie Karunaratne使用Claude Code构建的macOS应用Context中,2万行代码仅有不到1000行是手工编写的[3] - 开发者表示Claude Code显著提升生产力,"就像每天多给了5个小时"[4] - 一位开发者指出Claude Code能一次性完成复杂功能需求,"简直像变魔术一样"[2] 商业模式 - Claude Code采用典型的SaaS模式,分层订阅计划既能从独立开发者处盈利,也能服务企业团队[3] - 将通用型AI与编码专用AI捆绑的模式,相较于单功能编程助手更能提升用户留存率[3] - 真正的增长突破口在于团队/企业版订阅的向上销售以及开源工作流带来的网络效应[3] 开发效率 - Claude Code能在几分钟内交付完整功能,效率远超人工实现[15] - 开发者表示使用该工具后"就像每天多给了我5个小时"[38] - 在构建macOS应用Context时,2万行代码中仅有不到1000行是手工编写的[7] 技术细节 - Claude Code搭配最新的Sonnet 4和Opus 4模型在代码编写方面表现出色[13] - 该工具能够理解代码风格和设计模式,生成实现功能的代码并验证功能行为[14] - 在Swift语言环境下,Claude能够熟练使用Swift 5.5版本前的大多数语言特性[17] 用户体验 - Claude Code直接取代了传统IDE,将"智能体循环"置于核心位置[8] - 开发者表示使用该工具后几乎不需要任何典型的编辑器功能[36] - 未来的IDE将专注于帮助开发者预置智能体的上下文并设置反馈循环[37] 应用场景 - Claude Code可用于功能代码编写、UI界面生成、模拟数据生成甚至发布脚本[20] - 该工具能够独立驱动反馈循环,变更、测试变更并收集失败的上下文信息[29] - 在构建macOS应用时,Claude能够生成质量极高的模拟数据[30]
“10x Cursor”开发体验, Claude Code 如何带来 AI Coding 的 L4 时刻?|Best Ideas
海外独角兽· 2025-07-06 21:26
01 开发者视角下的 Claude Code - Claude Code 极大降低高频开发者使用先进模型的成本,Opus 模型月固定费用为 200 美元,相比 Cursor 按使用量计费(Opus 模型每小时 20-40 美元,月支出可达 4000-5000 美元)成本降低至 1/20 [8][9] - 具备自主拆解任务和 planning 能力,用户仅需提供大致需求即可自动生成子任务并实时反馈,支持 context 文件学习和自主调试,代码生成成功率显著高于 Cursor [12][13] - 采用异步开发模式,拥有超长文本记忆管理能力,可自主回顾和压缩 prompt 形成 memory,大幅减少人工干预需求 [14] - CLI 形态源于 Anthropic 内部工具直接外化,90% 内部代码已由 Claude Code 生成,模型能力(Opus)而非产品设计是其核心竞争力 [17] 02 Claude Code 是第一个 L4 Coding Agent - 达到 L4 级别标准,开发者角色从程序员转变为流程管理者,仅需监测而非手动介入,问题多源于用户 prompt 不清晰 [67] - 具备跨文件操作能力和自我修正机制,可发现规划漏洞并调整行为顺序,如先读取后写入文件的逻辑自检 [67] - 采用 multi-agent 思维拆分复杂任务为数十个子任务分派执行,但核心差异在于 context 理解能力而非并行效率 [68] - 对冷门语言(如 Jsonnet、Scala)和私有代码库效果有限,需外部知识库扩展能力边界 [69] 03 Anthropic 可能会成为 Coding 领域的 AWS - Artifacts 功能整合代码生成、预览和编辑于聊天界面,直接冲击 Lovable 等 vibe coding 产品的技术护城河 [77][80] - ToC 市场卡点在于部署环境和傻瓜式体验需求,未来可能通过云沙盒运行一次性代码,需求清晰度和测试用例价值将超越代码本身 [81][82] - 定位或类似 AWS 提供核心模型能力,由第三方封装易用产品,复杂场景交付优势显著 [77][81] 04 Agent 的内核理念比前端形态更重要 - Anthropic 集中资源于 coding 场景形成人才聚集效应,Claude Code 的 CLI 设计有明确产品审美,Gemini CLI 则因仓促推出缺乏逻辑一致性 [83][84] - 内部最佳实践积累是关键,Claude Code 经长期内部打磨,Gemini CLI 开源版本难以复现其深度优化体验 [85] - 幻觉率极低(工程层面自主纠错),复杂任务处理能力达 75-80 分,冗余代码生成和意外修改是主要缺陷 [89][90] 05 Coding 的终级赢家会是谁 - LLM 模型提供商和云服务厂商将主导市场,如 Google(GCP+Gemini)、AWS 与 Anthropic,成本优势显著(Amazon 内部工具定价为 20 美元/3600 次请求,Cursor 为 20 美元/500 次请求) [92] - 中国市场阿里云+通义千问组合可能填补海外产品空缺,字节在多模态工程(如 37 种手势模型)具备差异化优势但基础模型能力待验证 [93][94]
跟着Google出海:教你怎么落地Gemini
Founder Park· 2025-07-01 23:07
活动核心内容 - AI模型能力已非瓶颈,关键在于如何将模型落地转化为商业价值 [1] - 联合Google推出「从模型到行动」系列AI工作坊,覆盖深圳、上海、北京三地线下专场 [1] - 目标行业包括泛娱乐、游戏、电商、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开发者与创业者 [1] 活动提供内容 - 呈现Gemini模型系列及其先进推理能力,分享Google开放模型Gemma最新动态 [3] - 沉浸式动手实操环节:调用Gemini多模态能力处理图像、视频、音频及跨语言场景 [4] - 提供分层挑战项目、Google工程师设计的实操模板与代码资源,经验可复用至业务场景 [4] 活动日程安排 - 线下工作坊为期半天(约3小时),后续推出线上延展活动 [5] - 深圳站:7月12日 Google深圳办公室 [11] - 上海站:7月20日 Google上海办公室 [11] - 北京站:7月26日 Google北京办公室 [11] 目标参与人群 - 已有出海计划或服务海外市场的技术团队与创业者 [12] - 开发AI产品、Bot工具、AI视频/内容应用的开发者 [12] - 泛娱乐、电商、游戏等领域的技术决策者与工程师 [12] - 需快速理解Gemini多模态融合技术的工程师 [12] 活动附加价值 - 与其他优秀出海团队建立联系的机会 [10] - 获得Google团队一手技术反馈通道 [10] - 在工作坊中构建商业原型雏形 [10]
我不给人做产品,给 Agent 做 | 42章经
42章经· 2025-06-29 22:48
本文来自 Grasp 创始人雷磊的播客及分享,有删减。 曲凯: Agent 今年这波热潮其实是 Manus 带起来的,到现在为止,各种 Agent 大家已经投得不少了。那下一个热点可能在哪里? 在这个服务主体转移的过程中,人类和 AI 的行为模式确实存在区别。 我们觉得可能是 Agent Infra。 正好雷磊现在做的 Grasp 就是一个给 Agent 用的浏览器。你是怎么想到要做Agent Infra 的? 雷磊: 首先,我相信未来 Agent 的数量会不断增加,至少会达到现在 SaaS 数量的几千倍。 而且 Agent 能直接交付结果,因此它其实就是一个数字员工,我们应该把它视为像人类一样的终端用户。但因为 Agent 与人类的形态截然不同,所以当下互联网的 很多基础设施都是不适合 AI 使用的,都需要为 Agent 重构一遍。 那基于这两点,Agent Infra 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机会。 曲凯: 那未来 Agent 和人类到底会怎么协作?你提到说 Agent 和人类完全不同,具体有哪些体现? 雷磊: 现阶段大家普遍认为 Agent 是为人类服务的,但在我看来,未来应该是人类为 Agent 服务,因 ...
深度|Andrej Karpathy:LLM 是一种新型的OS,Software 3.0 时代你的编程语言就是英语
Z Potentials· 2025-06-27 11:31
软件范式革命 - 软件正在经历70年未有的变革 从Software 1 0(人类编写的经典代码)到Software 2 0(神经网络权重) 再到Software 3 0(基于自然语言提示词的编程)[2][3] - Software 3 0的核心是英语作为编程语言 通过提示词直接操控大语言模型 实现更高效的开发[3] - 未来开发者需同时掌握三种范式 根据功能需求灵活选择编程方式[4] LLM操作系统生态 - 大语言模型(LLM)本质是新型操作系统(LLM OS) 其核心架构包含:LLM作为CPU 上下文窗口模拟内存 外部工具充当外设[5] - 当前LLM OS处于类似1960年代大型机的"分时共享"阶段 算力集中在云端 用户通过终端交互 个人化计算革命尚未到来[6] - 交互界面仍处于命令行终端阶段 尚未出现类似Windows的图形界面(GUI)[6] AI产品开发机遇 - 最大机会在于构建"部分自治"的AI产品 如钢铁侠战衣般增强人类能力 而非追求全自动智能体[10] - 成功案例(如Cursor Perplexity)已验证模式:自动管理上下文 智能调度多模型 通过定制GUI加速人类验证[10] - 需设计"自治滑块"机制 平衡AI生成内容复杂度与人类审查效率[10] 编程民主化与智能体兼容性 - Software 3 0极大降低编程门槛 "Vibe Coding"模式允许非专业人士通过自然语言实现开发[11] - 未来软件需新增第三类消费者(智能体) 现有GUI/API设计需适配智能体的理解与操作需求[11] - 需建立新标准:文档提供Markdown版本 网站支持命令行指令 提升智能体可读性[12]
出门问问发了新硬件,AIGC第一股急需新故事
36氪· 2025-06-25 19:5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放弃大模型研发,转向Agent和AI Coding等热门领域,推出内置Shadow AI的TicNote录音笔 [1][3] - 公司调整硬件策略,从原创研发转向成熟硬件形态+AI软件开发的模式,降低研发成本 [3][12] - 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41.8%,智能硬件95%以上销往海外,AIGC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88.5% [18] 产品表现与市场定位 - TicNote海外首月销量"很低",国内定价999元低于竞品Plaud的1140元,试图通过Shadow AI实现差异化 [14] - 智能手表TicWatch销量持续下滑:2023年比2022年少卖6万块,2022年比2021年少卖12.6万块 [7] - 公司产品线包括AI配音、数字人、视频生成和智能硬件,但均非行业第一梯队 [3][19] 行业竞争格局 - 卡片录音笔品类已验证PMF,竞品Plaud 2024年创收1000万美元 [3] - 数字人赛道竞争激烈,2024年中国相关企业达114.4万家,2025年前5月新增17.4万家 [19] - 华为/小米/三星凭借手机生态挤压公司硬件空间,公司ODM模式缺乏护城河 [10] 财务与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连续4年亏损,2024年营收3.9亿元为近4年最低水平 [4][18] - 股价从上市3.8港元跌至0.35港元,跌幅超90% [6] - 端侧AI硬件存在成功案例:Oura Ring销量250万件/5亿美元,Liberlive吉他年营收10亿元 [11]
TRAE 如何思考 AI Coding :未来的 AI IDE,是构建真正的「AI 工程师」
Founder Park· 2025-06-25 18:19
AI Coding赛道发展 - 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AI Coding赛道,覆盖从低代码平台到专业IDE的全场景[1][2] - 编程语言发展史是不断抽象和求简的过程,从汇编语言到Python代码行数减少95%(2000行→100行),全球开发者数量从百万级增长至GitHub破亿规模[9][10] - AI Coding将推动下一次飞跃,通过自然语言生成代码、智能调试等方式降低编程门槛,重塑开发者边界[10] TRAE产品理念 - 定位为国内首个AI Native IDE,核心是构建「AI+工具」模式,推出以AI对话为核心的Solo模式[3][31] - 目标是打造The Real AI Engineer(TRAE),具备自主理解、思考、优化和协作能力,解放开发者重复性工作[11][12] - 产品设计三要素:模型能力(大脑)、工程能力(手和脚)、产品能力(语言),三者有机结合[13][16] 核心功能与数据 - 代码补全功能「cue」支持预测补全位置和连续补全,帮助开发者进入心流状态[17][18] - 自然语言编程功能允许开发者通过对话完成需求分析、技术预研和代码生成,支持多Agent协作[19][20] - 月活用户突破100万,累计生成60亿行被采纳代码,日均处理150万次查询[24] 未来发展方向 - 从代码生成扩展到软件全流程生成,案例显示非技术背景产品经理可独立完成APP开发[25][27] - 提出「统一工作空间」概念,将工具模块化并由统一AI调度,推出Solo模式实现端到端开发[31][32] - 未来产品形态分为AI交互区(左)和工具集区(右),集成文档、Terminal和预览工具,计划开放第三方生态[32]
AI大神的人生,和他YC的刷屏演讲一样精彩
虎嗅· 2025-06-25 07:56
行业趋势与技术创新 - 软件行业正在经历70年来的第三次根本性变革,进入"Software 3.0"时代,特点是可以用自然语言直接编程 [2] - 大模型不仅是新电力,更是新的操作系统,当前阶段相当于计算机发展的1960年代 [2] - "Vibe Coding"(氛围编程)概念成为AI时代编程方式的标准术语,与PC革命时的"所见即所得"概念具有同等历史地位 [3][51] - "Software 2.0"概念提出传统手写代码正在被神经网络逐步替代,程序员通过训练数据教会神经网络处理逻辑 [29][30] 公司发展与技术突破 - OpenAI早期团队专注于开发安全人工智能,奠定技术基础并专攻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方向 [23] - 特斯拉Autopilot采用神经网络替代传统C++代码,实现端到端学习并处理多摄像头时序信息融合 [28] - DeepSeek以500万美元低成本(2048块GPU训练2个月)实现接近GPT-4性能的开源大模型,打破行业认知 [47][48] - Eureka Labs致力于AI教育革命,推出"LLM101n"课程指导学生从零构建大语言模型 [43][44] 技术领袖影响力 - Andrej Karpathy提出的"Software 2.0"和"Vibe Coding"成为定义时代的技术概念 [3][29][52] - 其技术演讲和课程(如斯坦福CS231n)影响全球AI从业者,观看次数超百万 [18] - 通过推文改变行业对中国AI能力的认知,使DeepSeek获得国际关注 [46][48] - 强调人机协作重要性,提出"AI增强人类"而非取代人类的平衡观点 [54][55]
百文心快码正式发布AI IDE,首创设计稿一键转代码、支持MCP
AI前线· 2025-06-24 14:47
百度文心快码Comate AI IDE发布 - 公司发布行业首个多模态、多智能体协同的AI原生开发环境工具Comate AI IDE,首创设计稿一键转代码功能,目前百度每日新增代码中43%由文心快码生成[1] - 该工具定位为AI时代工程师的"工作台",具备AI辅助编码全流程、多智能体协同、多模态能力增强等核心能力,支持MCP对接外部工具[2] - 产品设计理念强调重构开发工作流而非依附现有平台,在编辑器界面、底层逻辑及开发者生态层面掌握主动权[1] 技术特性与竞争优势 - 多模态能力突出表现:支持Figma设计稿转代码(F2C)节省80%重复劳动,实现图片/自然语言转代码并实时预览调整,前端场景还原度高[3] - 编程智能体Zulu升级后具备自主任务拆解、决策及思考过程可视化能力,开发者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完成复杂需求[2][4] - 对比Cursor产品,在中文理解、F2C、需求主动追问、页面调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适配国内研发场景[3] 市场影响与用户案例 - IDC预测AI Coding市场将在2025年进入爆发期,用户认为自研独立IDE代表更先进的智能代码助手发展方向[1] - 实际案例显示算法工程师借助Zulu两周内完成医疗辅助诊疗系统开发,实现从单一技术角色向全栈能力跨越[4] - 产品降低编程门槛,可服务视障开发者及小学生等群体,体现技术普惠价值[1] 产品易用性与生态建设 - 内置文件检索、代码分析等十余种开发工具,支持快速迁移原有IDE配置,覆盖需求分析至代码提交全流程[3] - 多智能体协同架构允许不同专长智能体组合工作,在专精场景、行为能力等维度持续专业化升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