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搜索文档
金融服务新市民要有硬措施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金融服务新市民政策进展 - 22家银保监局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1798家银行保险机构提供2.88万个金融产品覆盖新市民群体[1] - 监管层首次披露服务数据 相关举措助力新市民从"落得住脚"向"扎得下根"转变[1] - 金融机构通过信贷产品优化持续扩大服务供给 上半年银保监会多次要求提升服务质效[1] 新市民金融服务特性与挑战 - 新市民群体扩张快需求多元 与普惠金融服务存在交集但不完全重合[2] - 支持对象包括新市民及其服务企业 覆盖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等六大行业[2] - 信用资质不足与缺乏抵押物导致传统风控失效 大型银行存在惜贷现象[2] - 金融需求具有"小而散"特征 授信难度大影响金融机构成本收益平衡[2] 业务创新方向与战略意义 - 需利用金融科技探索增信手段 重点覆盖创业就业等新市民集中领域[3] - 通过大数据深挖需求 提供可量化能落地的广覆盖金融服务[3] - 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注重技能提升需求 增强新市民城市扎根软实力[3] - 服务新市民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内在需要 存在重大业务挖掘空间[3] - 金融科技突破传统风控限制 使缺乏稳定收入群体成为可服务对象[3]
金融服务制造业举措频频 白名单、绿色通道、个性方案相继亮相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金融支持制造业政策导向 - 金融监管部门引导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规模 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 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8.5个百分点 [1] - 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 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2] 制造业融资需求现状 - 2022年第二季度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达59.7% 高于基础设施、批发零售和房地产等行业 [3] - 制造业面临原材料短缺、成本上升和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 国际地缘冲突和国内疫情反复加剧压力 [2] - 企业存在应收账款账期长导致的现金流承压问题 需通过创新融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6] 区域与机构实践案例 - 湖南银保监局确立全年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350亿元以上 配合产业政策提供金融支持 [4] - 建设银行上半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增速均达25% 建立白名单制度和审批绿色通道 [5] - 浦发银行通过"北鸣链"保理融资服务 以应收账款转让方式解决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流动资金问题 [6] 金融服务优化方向 - 银行业需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 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7] - 建议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制造业低碳转型 探索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等产品 [7] - 推动供应链金融运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7]
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77%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6%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银行业总体经营状况 -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60.4万亿元 同比增长9.6% 保险业总资产26.6万亿元 同比增长11.1% [1] - 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 不良贷款率1.77% 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01.3% [1] - 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8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赔款支出与给付7768亿元 同比增长3.1% [1] 信贷投放与结构优化 -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3.7万亿元 同比多增9192亿元 增速达11.2% [2] - 制造业贷款新增3.3万亿元 为去年同期增量的1.9倍 6月中长期贷款新增1.85万亿元 较5月多增1.23万亿元 [2] - 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7.5万亿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6.3万亿元 [2] 普惠金融发展成效 -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4万亿元 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7万亿元 同比增速22.64% 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1.69个百分点 [3] - 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35% 较2021年全年下降0.35个百分点 [3] - 涉农贷款余额46.14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有贷款余额小微企业户数达3681.33万户 同比增加710.02万户 [3] 疫情纾困政策实施 - 银行业为123万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 涉及贷款本息金额2.78万亿元 [3] - 银保监会出台针对性措施督促机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 帮助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应对疫情冲击 [2][3]
金融机构稳健运行 稳实体防风险效果显现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信贷投放与增长 - 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9192亿元 [1] - 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6.6万亿元 同比多增3.3万亿元 [1] - 普惠型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2.6% 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制造业贷款增加3.3万亿元 同比多增1.6万亿元 [1] - 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8.9% [1] - 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8.6万亿元 [1] 普惠小微贷款动态 - 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4万亿元 [3]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7万亿元 同比增速22.6% 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1.69个百分点 [3] - 5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3300亿元 6月增量9300亿元 扭转4月环比下降900多亿元势头 [3] 金融风险防控 - 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1.41万亿元 同比多处置2197亿元 [2] - 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持续压降 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合计减少3806亿元 [2] - 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03.8% 资本充足率14.87% [2] 政策支持与监管措施 - 银保监会发布42条助企纾困政策通知 [3] - 推动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2] - 持续优化不良资产处置政策 扩大单户公司类不良贷款转让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 [4] 行业运行与风险抵御 - 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4.2% [2] - 经济下行压力映射到金融领域 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 [4] - 加快推动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工作 制定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政策措施 [5]
中华保险集团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展中国农村家庭普惠金融调研活动
新华网· 2025-08-12 14:15
调研活动概况 - 中华保险集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和经济管理学院开展农村家庭普惠金融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1] - 调研覆盖三个粮食主产省共9个县域 包括河南省内黄县、宜阳县和淅川县 山东省莱州县、乐陵县和青州县 四川省嘉陵县、夹江县和江安县[1] - 调研范围涉及27个乡镇54个行政村的近2000家农户[1] 调研方法与目的 - 采用多种调研方式包括观察村容村貌 与村干部交流 实施农户问卷调查 访问中华保险当地机构 与当地政府座谈[3] - 调研为创新保险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重点关注农业风险管理问题[3] - 活动增强了服务"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研究机构背景 - 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 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与中华保险集团共同发起[5] - 中心旨在构建"三农"保险合作研究平台 在理论研究 市场研究和政策建议方面提供支持[5] - 机构还承担人才培养职能 为"三农"保险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5]
金融活水汇楚江 中国人寿广发银行助湖北经济奋楫逐浪
新华网· 2025-08-12 14:14
公司战略与区域投资 - 中国人寿将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战略中心和优先方向 大力推进险资入鄂 截至2022年底在鄂存量投资余额超800亿元 [1] - 广发银行作为集团成员单位累计向湖北投放信贷资金超5000亿元 协同引入险资超600亿元 [1]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 通过保债联合投资方式落地15亿元债权投资计划 支持咸九高速公路湖北段建设 该项目全长46.7公里 预计2024年通车 [2][4] - 咸九高速系湖北省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建成后将缩短区域通行时间(从2小时降至1小时)并带动沿线旅游服务业发展 [4] - 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自营资金带动险资对接省内重大项目 服务于区域轨道交通等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 [4][5] 普惠金融发展 - 运用科技E贷、担保E贷等产品及线上渠道批量对接小微企业 截至2023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较年初增长7.3% 综合融资成本下降40BPs [6][8] - 近三年累计为小微客户减免手续费等超2000万元 实现融资量增、面扩、价降 [8] - 绿色信贷较年初增长92%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49% 科技金融信贷增长34% [8] 乡村振兴服务 - 在定点帮扶地区强化信贷支持 配套六专政策(专用额度、专享通道等)支持特色农副产业 [9] - 创新防贫贷产品 采用政府风险金+银行+保险模式向脱贫对象提供信贷服务 [9] - 在秭归县六家包村通过合作社+农户+金融模式建设128个蔬菜大棚 使其成为县规模第一的蔬菜基地 [11]
广发银行: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 与人民大众相知相伴
新华网· 2025-08-12 14:14
走进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从重大工程建设到贸易新业态,从区域协调发展到人员跨境往来,生机 勃勃,一派繁荣。 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广州北站、广州地铁十一号线等基建工程项目开足马力忙建设;昔日满目沙洲 滩涂南沙区,如今已蝶变"未来之城",跨境电商创新业务试点如火如荼,广东芯粤能半导体、南沙晶圆 等战略新兴产业正在集群化创新;从中小企业湾区跨境采购支付,到港澳居民北上就业生活的信用卡办 理,再到多样化"跨境理财通"资产配置,大湾区内的金融服务愈发利企便民……在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 的背后,始终伴有广发银行35年来发挥金融优势,担当"国家战略布局建设者"的实践身影。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 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下,举全省之力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粤 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生于广东、长 于广东的广发银行,经过35年的发展,是唯一实现粤港澳"9+2"城市以及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机构全覆盖 的股份制银行。 立足湾区总部优势,主动作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成为广发银行服务国家重大 ...
中信银行:打好管理创新“组合拳”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新华网· 2025-08-12 14:14
普惠金融战略与政策导向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并推进普惠金融[1] - 公司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通过数字化模式推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建设[1] 业务规模与客户增长 - 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从2018年1300亿元增长至2023年10月末5300亿元 增幅达308%[1] - 有贷户数量从8万户增长至27万户 增幅达238%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1] 组织架构与运营模式 - 成立党委书记、董事长领导的普惠金融领导小组 实施"总行六统一+分行四集中"特色模式[2] - 总行端按制度、流程、产品、风险、系统、品牌六统一原则统筹业务管理[2] - 分行端搭建审查、审批、放款及贷后四集中运营平台 配置专职客户经理和专业审批人[2] 产品创新与供应链金融 - 建立产品开发试验田机制 实行尽职免责和风险容忍原则[3] - 形成20多项产品的"中信易贷"标准化体系 包括供应链上游的订单e贷、政采e贷和下游的经销e贷、信e销等产品[3] - 针对外贸、科创行业开发关税e贷和科创e贷 其中科创e贷服务超5000户专精特新企业 贷款余额近300亿元[3] 数字化风控与智能化管理 - 以"数字中信"为支撑 构建亿级客户数据工厂和中信大脑平台[4] - 智能风控平台覆盖贷前贷中贷后 运用区块链、生物识别技术建立统一风险视图[4] - 贷前整合工商税务征信数据 贷中研发智能审批模型 贷后实现自动化监测预警[4] - 风险预警精确度超80% 自动化定检率超90%[4]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4] - 深化对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4]
引领数智金融 中信银行App10.0焕新升级
新华网· 2025-08-12 14:13
中央金融政策导向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强调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1] - 普惠金融已成为国家战略十周年 金融机构需深化服务生态建设 [1]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69.2万亿元 较十年前增长超4倍 [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 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 [2] - 有贷款余额的普惠客户4260.5万户 授信户数达6025万户 占全部经营主体三分之一 [2] - 截至2022年末全国市场主体1.69亿户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超九成 [2]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11.2% 授信户数约占全部小微市场主体30% [2] 中信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升级 - 公司以数智化转型为锚点 升级普惠型财富管理服务生态 [1] - 推出APP10.0版本 秉持"让财富有温度"品牌理念 [1] - 月活用户超1589万户(截至2023年6月末) 同比增长22% [6] 数智化技术应用 -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I算法作为普惠财富管理引擎 [1] - 上线数字人财富顾问"小信" 提供投研驱动的智能化顾问服务 [4] - 通过AI技术构建智商、财商、情商三商能力 提升意图理解和专业应答维度 [4] 全生命周期财富管理 - 推出"有温度的资产负债表" 基于"三分四步"法提供财务规划 [3] - 划分18-35岁、35-60岁、60+三阶段 通过四步配置法提供资产方案 [3] - 四步法包括:平衡收支(确保流动性)、预防风险(保险配置)、规划养老(缺口测算与投资)、长钱投资(资产配置与动态优化) [3] 服务广度与深度拓展 - 上线会员频道打造R会员体系 实现全生命周期财富陪伴 [4] - 整合集团消费信贷产品 通过数智化技术重构多层次个人信贷服务 [5] - 联合信用卡中心与百信银行 升级智能算法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 [5] 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 通过"中信财富节"联动数百名专家 发布养老财富管理及大类资产配置报告 [6] - 以科普内容、专家解读等方式提升客户财富管理认知 [6] - 线下积极布局养老金融与普惠金融服务 [6] 行业发展趋势 - 预计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80岁以上 2050年80岁以上老人数量翻两番 [2] - 陪伴式服务成为手机银行App迭代关键方向 个性化内容赋予新活力 [4] - 普惠金融需覆盖全客户、全生命周期 数智化转型是核心进化路径 [7]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信银理财践行金融为民责任担当
新华网· 2025-08-12 14:13
在投资服务方面,坚持普惠理财产品稳健低波、绝对收益的市场定位,坚持稳字当头,稳产品质 量、稳客户体验。首先是投资稳健,外部形势越复杂,越要坚持稳健的投资方向;其次是风格稳定,产 品定位明确、辨识度清晰,使投资者可以快速认知;再次是收益稳当,既要避免业绩大起大落,力争收 益曲线平滑向上,又要追求同业排名恰当适中;最后是消保稳妥,始终站在投资者角度思考问题,妥当 做好消保工作,不留风险隐患。 在系统建设方面,加快"普惠+数字"谋篇布局,探索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信银理财打造"数智 理财"技术赋能体系,以多源数据为基础、多元场景为链条、多维模型算法为依托、底层系统为支撑, 丰富金融服务供给,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生态,以一站式综合化 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与满意度。 打造特色产品 强化普惠理财服务深度、高度 普惠金融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社会大众共享美好生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普惠金融纳入五篇 大文章,充分展现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获得 金融服务的阳光雨露,增强发展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 年"目标的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