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贷款

搜索文档
成武农商银行多举措助力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9-30 18:5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王会广通讯员林效天 为做好"土特产"金融服务,成武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专属金融产品,全力支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 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到品牌销售各环节金融支持的无缝衔接,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 效益。 近年来,成武农商银行秉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宗旨,多管齐下完善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环节的全过 程金融支持,努力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在金秋时节,该行助力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当地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更加丰富。成武农商银行将继续深化整村授信,创 新"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全力保障粮食生产,为成武现代农业发展贡献 金融力量。 成武县苟村集镇的王昆承包了村里50亩土地,欲扩大种植规模,但种植所需的种子、化肥、农机和人工 等方面投入较大,资金成了难题。成武农商银行苟村支行宋行长通过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系王 昆。王昆起初有所顾虑,宋行长表示会真心为农民服务、尽力解决合理合法需求,打消了他的疑虑。王 昆坦言资金短缺情况后,宋行长上门实地考察,并为其量身定制信贷方案。当天,王昆便获得30万元授 信。 苟村集镇的朱啟锋是村里的"种地能手" ...
终结多年格局!江苏银行靠体育IP成城商行一哥
搜狐财经· 2025-09-29 07:39
核心观点 - 江苏银行以4.79万亿元总资产规模首次超越北京银行成为城商行榜首 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 2024年归母净利润333.0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至202.38亿元 日均盈利突破1.12亿元 其成功源于区域深耕、业务创新、风险防控和品牌升级等多重优势的叠加 [1] 区域深耕与战略聚焦 - 公司深耕长三角经济沃土 江苏省2024年GDP突破13万亿元 智能制造、芯片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经济领域增速领跑全国 为银行提供天然发展优势 [2] - 聚焦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 制定新能源、储能、船舶、人工智能等行业服务指引 2024年末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9.4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141.09% 均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对公贷款同比增长18.82% 其中对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科创企业的信贷投放占比超60% [3]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2100亿元 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400亿元 两项数据均居江苏省内金融机构前列 [5] - 绿色信贷同比增长26.7% 在风电、光伏、碳交易等领域形成服务优势 [5] 业务优化与数字赋能 - 2024年发放贷款及垫款的利息收入达970.96亿元 占利息收入的比例高达74.29% 2025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大增21.94% [9] - 零售AUM规模超1.5万亿元 稳居城商行首位 手机银行月活用户同比大幅增长 [9] - 通过"慧生活平台"整合九大特色场景和17家城市服务资源 形成"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的生态闭环 [10] - 2024年成本收入比降至28.5% 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运营效率居城商行前列 [10] 风险防控与品牌升级 - 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降至0.84% 较上年末再降0.05个百分点 连续四年保持下降趋势 显著低于商业银行1.18%的平均水平 [10] - 2024年末拨备覆盖率达350.10% 远超商业银行211.19%的平均水平 [13] - 构建"1+3+N"风险管理框架 建立云盾合规监测机制 通过智慧风控实现风险预警精准化与敏捷化 [13] - 2025年通过冠名苏超联赛实现品牌影响力提升 以800万元投入获得亿级曝光量 APP装机量暴涨40% 35岁以下年轻新客户占比从29%跃升至41% 苏超联名卡占新发卡量15% [13] - 2024年股价全年涨幅超56% 在A股银行板块中位居前列 [13] 公司治理与资本管理 - 2025年上半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49% 接近监管底线 但市场预期将通过市场化方式合理补充资本 [14] - 2024年股息率达4.86% 保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14]
沪农商行2025年上半年高分红延续,三大维度筑牢服务型银行根基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10:5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展现"稳规模、提效益、控风险"经营韧性 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经营效益稳中提质 资产质量持续领先 并通过三维价值服务体系深化战略转型 [1][2][3][4] - 公司入选沪深300与上证180指数样本股 凸显区域标杆银行地位 [1] 财务表现 - 资产总额达15494.1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14% 增速高于行业平均 [2] - 贷款与垫款总额7741.6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51% [2] - 营业收入134.44亿元 扣非后同比上升0.38% [2] - 归母净利润70.13亿元 扣非后同比增长6.69% [2] - 非利息净收入38.19亿元 同比增长2.19% 营收占比28.41% 同比上升1.56个百分点 [2] - 存款平均付息率降至1.57% 同比下降26个基点 [3] - 中期分红比例33.14% 每10股派现2.41元 共计23.24亿元 [7]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0.97% 自上市后持续低于1% [1][3] - 拨备覆盖率336.55% 远超250%监管优秀线 [3] 业务发展 - 住房按揭贷款投放122.73亿元 同比提升78% [2] - 公司客户总数34.56万户 对公贷款余额4959.29亿元 [4] - 对公客户交易结算额同比增长3.59% 贸易结算量同比增长68.61% [4] - 代客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55.31%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13.47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47% [5] - 涉农贷款余额650.68亿元 其中普惠涉农贷款151.59亿元 [5]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 科技客户数4624家 较上年末增长8.09% [5] - 绿色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 [6] - 养老金融特色网点60家 代发养老客群129万户 新增户数同比提升42% [6] 战略布局 - 构建功能型价值 专属型价值 情感价值三维服务体系 [4][5][6] - 通过"1+N"平台服务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5] - 与高校合作推出"捐赠+"方案 填补上海市早期科创服务空白 [5] - 将绿色金融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6] - 打造具有温度与厚度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6]
贴息“红包”福利来了!使用攻略速看!
搜狐财经· 2025-09-01 20:42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层面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财政贴息政策 贴息比例为年化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5] - 政策执行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实施期满后将进行效果评估 可能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5][9] - 贴息资金由财政承担 银行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除贴息部分 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查询贴息金额 [5][6] 适用范围与标准 - 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包括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 [5][7][9]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单个贷款人在同一机构最高享受3000元贴息 [5] - 适用于消费用途的个人信用贷款 汽车贷款 退役军人乐业贷款等产品 不含信用卡类产品和个人住房贷款 [9] 银行实施进展 - 6家大型商业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已完成系统开发 大部分机构于9月1日正式上线贴息功能 [8] - 银行通过优化流程 深化消费场景融合 设立App贴息专区等方式提升客户体验 [8][9][10] - 部分银行消费贷利率可低至2% 最高额度达100万元 期限最长7年 [10] 操作与落地方式 - 银行与电器卖场 装修卖场等合作推广贴息政策 直接向消费者介绍优惠政策 [7] - 原有消费贷款客户在9月1日后实际消费的未使用资金仍可享受贴息 [9] - 政策要求确保资金精准流向消费领域 银行需加强资金用途管理 [4]
工行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余额分别超5万亿元、6万亿元
新华社· 2025-08-29 21:21
贷款投放结构 - 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万亿元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 [1] - 绿色贷款余额达6万亿元 [1] - 涉农贷款余额近5万亿元 [1] - 上述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1] 投融资规模 - 上半年贷款与债券投资增量超3万亿元 [1] - 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1.78万亿元 [1] - 人民币债券投资增加1.23万亿元 [1] - 主承销债券规模达1.17万亿元 [1] 经营业绩 - 总资产规模超52万亿元 [1] - 上半年营业收入4090.82亿元 同比增长1.8% [1] - 净利润1688.03亿元 [1]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33% 较前期下降0.01个百分点 [1] - 资本充足率19.54% 较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1] - 拨备覆盖率217.71% 较上年末提升2.80个百分点 [1]
邮储银行上半年资产总额突破18万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9:18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达18.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 [1] - 负债总额达17.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1% [1] - 营业收入1794.46亿元,同比增长1.50% [1] - 实现净利润494.15亿元,增长1.08% [1] - 上半年净息差1.70%,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1] 资产端管理 - 立足长期主义,合理平衡"量价险"协调发展 [1] - 以RAROC为标尺动态配置资源,优化资产结构 [1] - 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 [1] - 坚持投研引领,优化非信贷业务配置结构 [1] 负债端管理 - 践行量价统筹发展理念,优化价值存款管理机制 [2] - 将低成本的同业活期存款纳入价值存款口径 [2] - 积极做大自营存款规模,打造稳定低成本的负债资金来源优势 [2] 资本运作 - 成功完成A股定向增发1300亿元,全面提升各级资本充足水平 [2] - 首次主动调整代理费率,推进"自营+代理"模式市场化运行 [2] - 拟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提升综合化经营能力 [2] - 资本充足率14.57%,较上年末提升0.13个百分点 [2]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2%,较上年末提升0.96个百分点 [2] 业务特色 - 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定位 [2] - 凭借近4万个营业网点服务超6.7亿个人客户 [2] - 涉农贷款余额2.44万亿元 [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2万亿元 [2] - 普惠金融业务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居国有大行前列 [2]
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助力乡村振兴落地生根
证券日报· 2025-08-24 22:41
行业挑战 - 农业易受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冲击 多数借款人资质不高 抵押物变现难度大 信用信息缺失且还款能力评估困难[1] - 贷款单笔金额小且客户分散 导致运营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贷后跟踪工作推进艰难[1] -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 网点不足且专业人才匮乏 农业保险覆盖率偏低 土地产权流转存在限制 政策配套及稳定性欠缺[1] 业务现状 - 截至6月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13.9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1] 产品创新方向 - 需针对地方特色产业量身打造专属信贷产品 例如果农贷以水果预期收成作为还款保障 综合考量果园规模 历年产量 市场价格等因素确定贷款额度[2] - 金融产品需满足涉农主体多样化需求 传统金融产品难以精准契合农户和农业企业实际需求[2] 协作机制建设 - 银行可联合农业科研机构与行业协会搭建农业产业动态监测平台 实时掌握产业发展趋势与风险预警信息[2] - 通过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将上下游农户纳入信用评估体系 依托产业链交易数据构建信用模型[2] - 加强与农村基层组织联动 发挥其贴近农户优势协助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2] 政策与战略要求 - 银行需单列涉农信贷计划 力争实现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完成差异化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3] - 大中型商业银行应使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 - 监管部门需引导农村中小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 指导当地法人银行制定普惠型涉农贷款差异化增长目标[3] 行业机遇 - 加大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既是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担当 更是银行拓宽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机遇[3]
让更多资金“活水”滋养小微市场主体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小微和农业金融支持成效 - 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2万亿元 同比增长27.3% [1] - 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456万户 同比增长38% [1] -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22个百分点 [1] - 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 同比增长10.9% [1] 政策协同措施 - 财政部门运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奖励补助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小微和"三农" [2] - 央行推出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2] - 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和完善激励机制 [2] -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支持政策直接送抵市场主体 [2] 政策优化方向 - 紧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求做好增动能减负担的"加减法" [3] - 财政部门需提高预算编制前瞻性和执行严格度以稳定市场预期 [3] - 信贷政策坚持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原则配置资金 [3] - 财税和信贷手段强化对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支持 [3] 技术支撑体系 - 利用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4] - 整合企业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纳税缴费、环保法务等非金融信息 [4] - 建立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解决贷款难问题 [4] - 加强财政系统与银行、税务、统计系统的数据衔接和实时汇聚 [4]
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77%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6%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银行业总体经营状况 -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60.4万亿元 同比增长9.6% 保险业总资产26.6万亿元 同比增长11.1% [1] - 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 不良贷款率1.77% 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01.3% [1] - 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8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赔款支出与给付7768亿元 同比增长3.1% [1] 信贷投放与结构优化 -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3.7万亿元 同比多增9192亿元 增速达11.2% [2] - 制造业贷款新增3.3万亿元 为去年同期增量的1.9倍 6月中长期贷款新增1.85万亿元 较5月多增1.23万亿元 [2] - 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7.5万亿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6.3万亿元 [2] 普惠金融发展成效 -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4万亿元 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7万亿元 同比增速22.64% 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1.69个百分点 [3] - 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35% 较2021年全年下降0.35个百分点 [3] - 涉农贷款余额46.14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有贷款余额小微企业户数达3681.33万户 同比增加710.02万户 [3] 疫情纾困政策实施 - 银行业为123万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 涉及贷款本息金额2.78万亿元 [3] - 银保监会出台针对性措施督促机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 帮助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应对疫情冲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