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重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减肥,减重门诊在两会后爆火!
GLP1减重宝典· 2025-05-15 00:57
自国家卫健委在两会记者会上宣布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后,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夜间门诊迎来爆满,甚至连埋线工具都一度告罄。这 一现象,正是中国减重市场在"政策推动+需求激增"双重作用下的真实写照。一场关于全民健康和行业革新的新浪潮正在酝酿,减重机构又该如何抓住这 波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与突破? ▍身材管理不再是个人自律,而是国家行动! 在当今社会,体重管理的重要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广泛关注。权威统计显示,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属于超重人群,这直接导致高血 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大幅上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体重管理已不再只是个人健康选择,而是被提升为国家公共卫生战略的重要一环。 2025年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明确表示,将"体重管理年"行动纳入未来三年慢性病防控的核心 举措。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6个部门协同推进:教育部负责在学校普及体重管理知识,体育总局则致力于完善公共体育设施、 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共同助力这一全民健康计划的实施。 在这一行动中,多项举措协同展开。单位食堂率先优化饮食结构,积极推广低盐、低脂 ...
“体重管理年”全面启动!解决肥胖问题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GLP1减重宝典· 2025-05-13 23:13
国家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确提出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旨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并强化慢性病预防控制 [3] - 该举措将体重管理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3] - 行动需要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推进 [6][7] 中国肥胖问题现状 - 预计到2030年中国肥胖率将升至70%,即每10人中有7人超重或肥胖 [4] - 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超重和肥胖成年人达4.02亿,居全球首位 [4] - 2021年中国男性超重肥胖率36.6%,女性42.5% [4] - 预计到2050年超重肥胖人数将增至6.27亿,肥胖儿童青少年达3520万 [4] 肥胖带来的健康和经济影响 - 肥胖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5] - 2019年高BMI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比11.98%,死亡人数54.95万 [5] - 中国糖尿病患者1.164亿居全球首位,肥胖是胰岛素抵抗关键因素 [5] - 每年肥胖相关疾病医疗支出达2000亿元,日均医保承担7亿元 [5] - 预计体重相关医疗开支占卫生预算比例将从2022年8%升至2030年22% [5] 肥胖问题成因分析 - 饮食结构变化导致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 [6] - 体力活动减少和久坐不动现象普遍 [6] - 公众对肥胖危害认识不足 [6] 体重管理行动的意义 - 有助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6] - 可减轻个人家庭医疗负担,缓解医保基金压力 [6] - 若超重肥胖人口减半,每年可节省数千亿元经济损失 [6]
“老家我来了”党建公益行——杭州站活动本周六举办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健康公益活动 - 浙大二院与杭州日报联合举办"老家我来了"党建公益行活动 旨在通过义诊和健康科普服务本地市民 [1] - 活动将于5月17日在钱江新城城市阳台举行 集结多学科专家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 每位专家限10个义诊号 [1] - 2023年以来该活动已组织300余名专家返乡服务 本次将重点服务杭州本地市民 [1] 义诊活动详情 - 活动包括"肠健康 常快乐"大型义诊 由消化内科等5个科室联合浙江省中医院3位专家共同参与 [2] - 活动响应全国营养周主题 旨在提升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认知 并提供专业预防管理建议 [2] - 设有义卖摊位 所得将全部用于IBD患者公益支持 [2] 专项健康服务 - 开展"轻生活 稳代谢"体重管理咨询 由内分泌科等4个科室提供专业建议方案 [2] - 举办血压管理特别咨询 由护理专家团队提供血压监测和日常管理指导 [2] - 参与专家包括风湿免疫科主任吴华香等10余位各科室资深专家 [1][2]
官方发布!最新版25条“体重管理”措施来了,一文速查——
GLP1减重宝典· 2025-05-12 16:34
面对我国成年人超重率达3 4.3%、肥胖率1 6.4%的严峻形势(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首都率先打出防控 组合拳。市疾控系统联动1 6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依托"科普传播-环境改造-能力建设"三维体系,重点突破职场人群代谢综合征、青 少年肥胖率攀升等八大痛点。 ▍加强科学普及和倡导 1.编制权威知识读本: 根据体重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编撰《首都居民体重管理核心指南》,系统整合能量平衡原理、科学运动方案及心理调适方法等专业知 识模块。 2.制作体重管理工具包: 国家卫健委联合16部委发起的"健康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在京正式落地!北京市疾控中心今日发布《健康体重管理三年行动方案》, 通过六大战略维度、25项创新措施,构建覆盖2100万常住人口的体重健康防护网。这项系统工程预计将降低肥胖相关慢性病发病率 12%,每年减少社会经济损失逾8亿元。 开发制作微图文、短视频和老年人健康体重管理等工具包,多种渠道推广。 3.权威平台设立专栏: 在中心"两微两刊"权威平台(北京市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北京市疾控中心微博;《健康》、《健康少年画报》)设立体重管理专 栏。 4.推广体重管理经验做法: 向全市医疗卫 ...
知行合一科学轻体 管好体重拥抱健康
人民网· 2025-05-12 13:48
肥胖与健康管理 - 超重与肥胖是慢性疾病的独立病种,并可能诱发其他慢性疾病,科学体重管理可降低发病风险与危害[1] - 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预计达到70.5%,政策层面已将体重管理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维度[3] - 体重管理需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营养、运动、药物和手术,其中营养与运动侧重生活方式培养[4] 科学减重方法 - 限能量膳食、高蛋白膳食、轻断食、低升糖指数膳食和地中海膳食是常见的减重膳食模式[4] - 代餐产品结合个性化营养方案和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减轻体重、体脂和腰围[4] - 限制能量摄入需平衡膳食,避免因过度限制饮食导致营养素缺乏[5] 减重误区与挑战 - 减重误区包括误认为超重均为营养过剩、仅关注体重斤数变化、高蛋白膳食模式选择不当及轻断食理解偏差[6] - 个体减重普遍存在难以坚持和营养健康知识欠缺的问题,需建立支持性环境[7] - 减重需长期坚持,形成适合自己的减重模式并持续实践[9] 多方协作与行业参与 - 减重需要政策支持、卫生专业单位职能发挥及交通、社区、企业等多领域协同[9] - 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行业规范制定推动代餐领域标准化建设[10] - 倡导"营养+运动"理念,通过团体运动项目支持健康体重管理[11]
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5版)
GLP1减重宝典· 2025-05-12 12:32
国家体重管理专项行动 - 16个部委联合推出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全民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多维度干预提升国民健康生活方式[6] - 计划聚焦两大核心任务:系统化普及健康生活理念和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6] - 采用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模式改善居民体重异常问题[6] 科学体重判定标准 - BMI计算公式:体重(kg) ÷ 身高(m)的平方[7] - 健康对照表:标准身材18.5-24,超重预警24-28,肥胖分级28以上(分四个等级)[10] 地域化饮食方案 - 推出全国七大地区四季减重食谱,包括东北地区高蛋白低脂肪组合和西北地区减油减盐方案[9][11] - 华东地区推荐清炒水芹菜+香菇滑鸡等低卡高纤维轻食[14] - 华南/西南地区建议用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创新杂粮饭+时令蔬果吃法[14] 营养摄入标准 - 黄金营养配比: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50%-60%[14] - 每日热量推荐:男士1200-1500大卡,女士1000-1200大卡[15] - 个性化计算公式:理想体重=身高(cm)-105,每日需求=理想体重×活动系数[15] 运动与生活习惯 - 运动处方:每周有氧运动150-300分钟,力量训练2-3次[17] - 生活习惯三大纪律:每天7小时睡眠,每小时活动3-5分钟,利用碎片时间运动[17] - 进餐顺序建议:蔬菜→肉类→主食,可减少15%热量摄入[13] 科学减重目标 - 每月理想减重2-4公斤,6个月目标总体重减少5%-10%[21] - 建议每月测量腰围变化比称重更有参考价值[21] - 警示快速减肥易反弹且可能损害器官,应关注体脂率变化[21]
科普|肥胖症就医患者比例仅约一成,专家称“少吃多动”还不够
第一财经· 2025-05-11 19:28
肥胖症认知与诊疗现状 - 公众对糖尿病和肥胖症认知不足 仅约一成都市肥胖患者选择就医 [1][6] - 中国约有1.8亿成年人患肥胖症 患病率持续攀升 [6] - 63%受访肥胖患者认为无需就医 14%认为"肥胖不是病" [6] 肥胖症病因与并发症 - 肥胖病因包括遗传 生活方式 疾病药物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 [4] - 肥胖症与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脂 冠心病 中风 脂肪肝等疾病高度相关 [8][9] - 早期体重管理可缓解甚至逆转并发症 [9] 肥胖症治疗方式革新 - GLP-1类新型减重药物(如诺和诺德 礼来产品)改变治疗格局 [5][10] - 世卫组织正制定GLP-1 RA治疗指南 预计2025年8-9月出台 [5] - 重度肥胖患者需药物+减重代谢手术联合治疗 [12] 医疗机构诊疗模式升级 - 标准化减重门诊促进早筛早治 如中山医院线上管理系统实现院内外整合 [10][11] - 个体化诊疗是关键 需结合药物 手术及生活方式调整 [12] - 第十人民医院对超级肥胖患者采用分阶段治疗(先药物减重再择期手术) [12] 数字化健康管理布局 - 诺和诺德与腾讯健康 京东健康合作构建数字化肥胖防控体系 [13] - 京东健康平台提供科普 评估 就医地图 线上预约等一站式服务 [13] - 诺和关怀数字化平台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长期自我管理能力 [14] 政策与企业战略方向 - 国家卫健委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活动方案 [6] - 诺和诺德药物研发聚焦改善代谢健康 心血管健康及身体功能 [14]
中国肥胖日紧急科普|享“瘦”,一辈子都要控制饮食?
央广网· 2025-05-11 13:19
肥胖判断标准 - 判断肥胖需综合考察BMI、腰围和体脂率三个指标 [1] - 我国成年人BMI正常范围为18.5至23.9,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2] - 肌肉型健身者和肌少症性肥胖者可能被BMI单一指标误判 [2] - 男性体脂率≥25%、女性≥30%可诊断为肥胖,但体脂率测量难度较高 [3] - 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需警惕中心型肥胖 [4] 科学减重方法 - 减肥核心是制造热量缺口而非盲目节食 [5] - 低热量饮食法建议在原摄入量基础上减掉1/3 [6] - "5+2"轻断食法适合上班族,即5天正常进食+周末2天控制热量 [6] - 晚餐减少碳水、增加蛋白质和蔬菜可提升夜间脂肪燃烧效率 [7] - 沙拉酱、麻酱和坚果是隐形热量炸弹需控制摄入量 [7] - 羽衣甘蓝等超级食品无特殊减肥功效,普通蔬菜效果类似 [8] 运动与代谢管理 - 运动后饥饿感可能引发代偿性进食导致热量超标 [9] - 运动后建议进行15-20分钟低强度活动缓解饥饿 [9] - 运动后进食优先选择鸡胸肉、无糖酸奶等低脂高蛋白食物 [9] - 短期减重后复胖率达50%-70%,需3-6个月巩固期 [10] - 月减重幅度不宜超5%,每周建议减0.5-1公斤 [10] - 快速减重易导致肌肉流失和基础代谢率下降 [10] 长期健康管理理念 - 减肥本质是终身健康管理而非短期行为 [10] - 需建立可持续的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 [10] - 盲目跟风网红减肥法可能适得其反 [11]
世界防治肥胖日 | 重塑健康系统,司美格鲁肽如何开启肥胖治疗新纪元?
GLP1减重宝典· 2025-05-11 13:00
整理 | GLP1减重宝典内容团队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近30年来,我国肥胖与超重人群迅速增长,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不仅是独立 的疾病,也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若不能有效控制,将持续推高相关慢病的发生率。 肥胖问题早已突破个人层面,演变为全球范围的代谢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超重或肥胖人口已超20亿,预计到 2035年将增至33亿。截至2021年,中国25岁以上人群中,超重和肥胖者多达4.02亿,位居全球首位。根据预测, 到2030年,我国成人 和儿童的超重与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肥胖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危险因素。 为应对这一挑战, 国家卫健委于2024年6月联合16个部门共同启动"体重管理年", 旨在提升公众健康意识,普及科学体重管理理念,从 政策层面强化控肥行动,这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范围内,防控肥胖的措施也正持续推进。《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近日发布一份重要报告,建议在诊断肥胖时将体脂指标 (如腰围、腰臀比、腰高比或体脂含量)与体质指数(BMI)结合使用,以降低误判风险。这一新型诊断方法不仅提升 ...
“体重管理”消费热潮应需而起 减重、健身成拉动消费增长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5-11 11:04
健身行业发展趋势 - 济南市健身房相关企业数量达1.42万家 显示行业规模扩张 [7] - 24小时营业模式普及 晚间十点后健身房仍保持高客流 [3] - 新兴运动场景如室内攀岩因可调节难度和灵活时间受青睐 [5] 运动消费市场表现 - 宁波市体育场馆利用率极高 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场地全满 [8] - 消费券刺激效果显著 宁波全民健身中心假期节省市民1.7万元 [10] - 宁波体育局发放6.5万元免费畅动券降低健身门槛 [10] 健身用品产业链 - 义乌瑜伽服直播间单场营业额超20万元 观看人数突破10万 [11] - 线下订单激增 商户单次接到2万件瑜伽服内销大单 [14] - 外贸企业转型内销 每月推出20款新品获30+新客户 [13] 商业模式创新 - 健身房通过服务升级吸引消费者 形成消费增长新引擎 [7] - 直播团队4人创造高业绩 反映体重管理需求推动销量 [11] - 工厂端产能紧张 赶制2万件订单体现供应链响应速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