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要约收购
icon
搜索文档
罕见“竞争性要约收购”引关注 实力买家缘何钟情ST新潮
证券日报· 2025-04-21 00:39
根据ST新潮4月18日晚公告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此次伊泰B股计划收购公司51%的股份,要约收购价格 为3.4元/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117.92亿元。而这是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继汇能海投新能源 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能海投")、浙江金帝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帝石油")后的 第三家拟要约收购ST新潮的公司。 ST新潮公告显示,伊泰B股本次要约收购旨在增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并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截 至目前,伊泰B股已将本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117.92亿元全部存入指定账户作为履约保证金。 公告显示,伊泰B股是以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为基础,集铁路与煤化工为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 其直属及控股的机械化煤矿共10座,同时控制铁路3条、参股铁路5条,并建成矿区公路150公里,覆盖 周边主要矿区,形成生产与运输整体化运营。 此前,怀着同样目的的金帝石油提出的要约收购价格为3.10元/股,目标收购股份占ST新潮总股本的 20%,所需最高资金总额达42.16亿元,其中银行贷款融资金额不超过25亿元,剩余为自有资金,资金 均已到位。 金帝石油控股股东金帝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帝控股" ...
8个月内第三次!这只ST股再收要约收购书,最高收购金额超11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9 20:56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文多 虽头戴"ST"的帽子,但坐拥海外油气资产的ST新潮(SH600777),已然成为A股的一块香饽饽,在8个月时间内第三次被提出要约收购。 4月18日晚间,ST新潮披露公告称,伊泰B股(SH900948)向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部分要约。预定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 34.6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1%,要约收购价格为3.4元/股。本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117.9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已不是ST新潮首次涉及要约收购事项。2024年8月,北京汇能海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能海投")拟要约收 购ST新潮总股本的46%,近期,浙江金帝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帝石油")拟斥资最高42.16亿元要约收购ST新潮股份。 今年初,一位熟悉ST新潮的资本市场人士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在目前管理层的带领下,ST新潮近年有着不错的业绩表现,但因被"ST"带来 的价值低估,加之公司股权高度分散、无实控人的现实,难免成为资本追逐的目标。 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能源巨头,突然向ST新潮发出要约收购。 4月18日晚间,伊泰B股披露,4 ...
一家ST公司,竟被抢着收购,有“煤老板”出价超百亿!背后有什么玄机?
雪球· 2025-04-19 12:01
长按即可参与 一家ST公司,却被两大金主抢着收购,到底什么情况? 42亿元要约收购仅过半月,ST新潮又迎一重磅收购方——伊泰B股要出近118亿元,且收购价更高。 在A股历史上,要约收购较为常见,而一家公司同时获得两方竞争性要约收购的案例极其罕见,有投行人士表示,一旦成行,ST新潮或是A股首 单。 01 内蒙"煤老板" 出价117亿收购 根据公告,伊泰B股向ST新潮的全体股东发出的部分要约,预定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34.68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51%,要约收购价格为3.4 元/股。 伊泰B股即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是内蒙古最大的地方煤炭企业。公司1997年8月以发行B股形式实现上市。经过26年的发展,公司已成 为以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为基础,集铁路与煤化工为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伊泰B股资产总额845.09亿元,净资产474.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3.37%。2021年至2023年,伊泰B股实 现净利润86.43亿元、109.75亿元、77.28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51.02亿元。 能源巨头出手,自然阔绰。3.4元/股的要约收购价格较ST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3-31 03:24
文章核心观点 财政部拟现金认购交通银行向特定对象发行的A股股票,交易完成后将成控股股东,交易需经相关审批,且财政部可依规定免于要约收购 [2][9] 收购人介绍 - 收购人是财政部,为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蓝佛安,注册地北京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4] - 财政部为机关法人,贯彻财经方针政策,履行多项财政职责 [4] - 截至报告签署日,财政部近五年未受相关处罚、未涉重大诉讼仲裁,主要负责人情况相同 [5][6] - 除交通银行外,截至报告签署日,财政部在境内外其他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直接拥有权益超5%的情况未披露 [6][7] 收购决定及收购目的 - 收购目的是充实交通银行资本,提升资本充足水平 [6] - 截至报告签署日,除本次收购外,财政部未来12个月暂无增持或处置股份计划,承诺发行完成后18个月内不转让股份 [7] - 交易已履行程序:2025年3月30日交通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交易已获收购人内部审议通过 [7] - 交易尚需履行程序:交通银行股东大会、类别股东大会审议相关议案,取得审批机关批准核准,经上交所审核、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 [8] 收购方式 - 交易前财政部持股23.88%,为第一大股东,发行完成后持股34.80%将成控股股东,若有除权除息事项将相应调整 [9] - 收购方式为财政部现金认购交通银行向特定对象发行的A股股票 [10] - 认购价格8.71元/股,若有除权除息或政策调整将相应调整 [11] - 财政部拟认购金额1124.2006亿元,认购数量依发行价格调整,最终由相关方协商确定 [13] - 认购方式为现金,认购价款支付及股份交付按协议执行,认购股份限售期五年 [14][15] - 本次发行完成前滚存未分配利润由发行后股东按持股比例共享 [18] - 截至报告签署日,收购人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无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 [19] 资金来源 收购人承诺认购资金来源合法合规,支付方式见收购方式相关内容 [20] 免于发出要约的情况 - 本次发行触发要约收购义务,财政部承诺五年内不转让股份,股东大会同意后可免于要约收购 [21] - 收购前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见收购方式相关内容 [22]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就免于要约收购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 [23]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收购报告书
证券之星· 2025-03-30 17:13
文章核心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拟现金认购交通银行向特定对象发行的A股股票,以充实其资本、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交易完成后财政部将成控股股东,本次收购尚需多项审批,且符合免于要约收购条件 [8][15] 收购人介绍 - 收购人基本情况:财政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蓝佛安,注册地为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5] - 收购人股权结构及控制关系:财政部为机关法人,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5] - 收购人主营业务及主要财务数据:财政部主要职责包括拟订财税战略、规划等,负责中央财政收支管理等 [6] - 收购人最近五年内所受处罚及涉及诉讼仲裁情况:截至报告签署日,最近五年内未受刑事或行政处罚(与证券市场明显无关除外),未涉及重大民事诉讼或仲裁 [6] - 收购人主要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主要负责人蓝佛安,近五年内未受刑事或行政处罚(与证券市场明显无关除外),未涉及重大民事诉讼或仲裁 [6] - 收购人在境内、境外其他上市公司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5%的情况:截至报告签署日,除交通银行外,披露了相关情况 [7] - 收购人持股5%以上的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的情况:截至报告签署日,除交通银行外,相关股权划转正推进,办理变更登记 [8] 收购决定及收购目的 - 本次收购的目的:以现金认购股票,充实交通银行资本,提升资本充足水平 [8] - 未来12个月继续增持或处置已拥有权益的股份之计划:截至报告签署日,除本次收购外,暂无明确计划,承诺发行完成18个月内不转让股份 [8] - 本次交易已履行和尚需履行的审批程序:已履行董事会审议等程序,尚需股东大会、类别股东大会批准,取得审批机关批准或核准,经上交所审核、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 [2][8] 收购方式 - 本次交易前后收购人拥有权益的股份情况:交易前持股17,732,424,445股,占比23.88%;交易后持股30,639,434,777股,占比34.80%,将成控股股东,若有除权除息事项,股份数量和占比相应调整 [8] - 本次收购方式:财政部以现金认购交通银行向特定对象发行的A股股票 [9] - 本次交易涉及的协议及主要内容:包括股份认购(定价基准日、发行价格、认购金额、数量等及调整规则)、认购价款支付及股份交付、认购股份限售期(五年)、滚存利润由发行后股东按持股比例共享 [9][12][13] - 收购人拥有权益的上市公司股份存在权利限制的情况:截至报告签署日,所持股份无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 [14] 资金来源 收购人承诺资金来源合法合规,支付方式见收购方式部分 [14] 免于发出要约的情况 - 免于发出要约的事项及理由:本次发行后持股比例超30%触发要约收购义务,但符合相关规定可免于发出要约 [15] - 本次收购前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详见收购方式部分 [15] - 本次免于发出要约事项的法律意见: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 [15] 后续计划 - 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调整计划:截至报告签署日,暂无未来12个月调整计划,如有将依法履行程序和披露义务 [16] - 对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资产、业务处置或重组计划:截至报告签署日,暂无相关计划,如有将依法履行程序和披露义务 [16] - 对上市公司现任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计划:截至报告签署日,暂无调整计划,如有将依法履行程序和披露义务 [16] - 对上市公司章程条款进行修改的计划:发行完成后修改注册资本、股本相关条款,暂无修改阻碍收购控制权条款计划,如有将依法履行程序和披露义务 [17] - 对上市公司现有员工聘用作重大变动的计划:截至报告签署日,暂无重大变动计划,如有将依法履行程序和披露义务 [17] - 对上市公司分红政策进行调整的计划:截至报告签署日,暂无重大调整计划,如有将依法履行程序和披露义务 [17] - 其他对上市公司业务和组织结构有重大影响的计划:截至报告签署日,暂无相关计划,如有将依法履行程序和披露义务 [17] 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 - 对上市公司独立性的影响: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仍具独立经营能力,收购无负面影响 [19] - 对上市公司同业竞争的影响:截至报告签署日,收购人及其关联方与交通银行无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 [19] - 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日常交易主要是购入和赎回投资类证券,无应披露未披露重大关联交易,收购完成后关联交易将合规进行并披露 [19] 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重大交易 - 与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之间的交易:报告签署日前24个月内,除承销和买卖投资类证券外,无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交易 [20] - 与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易:报告签署日前24个月内,无交易情况 [20] - 对拟更换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补偿或类似安排:报告签署日前24个月内,无相关安排 [20] - 对上市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合同、默契或安排:报告签署日前24个月内,除本次收购相关事项,无其他重大影响的合同等 [20] 前六个月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 - 收购人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本次收购事实发生前6个月内,财政部无买卖情况 [20] - 收购人相关负责人员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本次收购事实发生前6个月内,相关负责人员无买卖情况 [20] 其他重大事项 截至报告签署日,收购人已如实披露信息,无应披露未披露信息,不存在相关禁止情况,能提供相关文件 [22] 备查文件 - 备查文件:包括买卖股票情况说明、财务顾问报告、法律意见书等 [22] - 备查文件置备地点:报告书及文件备置于收购人住所 [22]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第一大股东免于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本行股份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3-30 17:13
文章核心观点 交通银行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第一大股东财政部免于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公司股份 [1][2] 分组1:本次发行情况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认购对象为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双维投资有限公司 [1] 分组2:财政部持股情况 - 本次发行前财政部持有公司17,732,424,445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3.88% [1] - 本次发行后财政部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将超过30%,认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将触发要约收购义务 [1] 分组3:免于要约收购依据 - 根据规定,投资者承诺3年内不转让本次向其发行的新股,且公司股东会同意投资者免于发出要约,可免于发出要约 [1] - 公司与财政部签署协议,财政部承诺自取得股权之日起五年内不转让本次向其发行的公司股份,公司股东大会同意后,财政部符合免于发出要约规定 [2] 分组4:政策执行说明 - 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于豁免要约收购的相关政策有不同安排或变化,按最新政策执行 [2]
Goheal解析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实战:从举牌到完全控股的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3-25 18:07
文章核心观点 -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是从举牌到完全控股的逐步推进过程 涉及多种资本运作策略和路径 [1] - 控制权收购的终点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而非仅追求股权数字变动 [7] - 控制权收购方式持续演变 工具多样化和监管趋严成为未来趋势 [8] 举牌策略 - 举牌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达5%后依法披露 是资本布局的信号释放和前哨战 [1] - 举牌玩法包括施压管理层 股权套利或作为完全控制的起点 例如中国平安对华夏幸福的举牌隐含产业协同布局 [4] - 成功举牌策略建立在对企业长期价值的精准判断 而非市场投机 [4] 增持与协议收购 - 持续增持或协议收购是控制上市公司的进一步路径 协议收购通过转让方式高效获取更高股权比例 [5] - 协议收购比市场增持更具效率 可规避市场波动不确定性 例如阿里巴巴收购银泰商业采用协议收购加要约收购组合 [5] - 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是通过协议收购逐步推进的国际经典案例 [5] 要约收购 - 要约收购是向所有股东发出收购邀请的激进方式 考验资金实力和市场判断 [6] - 成功要约收购需平衡市场情绪 股东利益和监管政策 例如腾讯对斗鱼虎牙的收购通过小额持股布局后要约扩大股份 [6] - 要约收购可能导致股东抵制或收购失败 [6] 完全控股与整合 - 完全控股指持股超50%或掌握董事会席位 但资源整合和管理优化才是收购后关键课题 [7] - 成功整合案例包括苹果收购Beats并融入生态实现1+1>2 失败案例如戴姆勒-克莱斯勒因文化冲突分崩离析 [7] 未来趋势 - 控制权收购方式从传统举牌增持演变为杠杆收购 产业链并购和SPAC并购等多样化工具 [8] - 全球监管机构对控制权变更审核趋严 政府干预在敏感行业日益增强 [8]
成大生物(688739) -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报告书
2025-03-02 16:15
股权结构 - 韶关高腾为辽宁成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5.30%[5][61] - 辽宁成大控股股东变更为韶关高腾,实际控制人变为无实际控制人[6] - 辽宁成大持有成大生物54.67%股权,为控股股东[6] - 韶关高腾通过辽宁成大间接控制成大生物54.67%股权[19][62] 要约收购 - 预定要约收购股份数量183,971,587股,占总股本44.18%,价格25.51元/股[7][68] - 要约收购期限2025年3月5日至4月3日,共30个自然日[8][73] - 所需最高资金总额4,693,115,184.37元,已存938,630,000元作保证金[12][26] - 收购人未来12个月无增持计划,要约完成后18个月不转让所获股份[21] 公司财务 - 2023年12月31日,韶关高腾总资产546,827.86万元,净资产309,349.86万元[50] - 2023年资产负债率43.43%,营业收入3,543.85万元,净利润 - 3,699.02万元[50] - 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 - 1.19%[50] - 2023年营业收入3543.85万元,2022年为20098.33万元,2021年为27933.44万元[135] - 2023年净利润 - 3699.02万元,2022年为11494.96万元,2021年为18733.99万元[135] 其他持股 - 韶关高腾通过辽宁成大间接持有广发证券A股1,250,154,088股,占16.44%;H股116,773,600股,占1.54%[55] - 中国宝安通过韶关市高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持有辽宁成大16.02%股份[57] - 李氏大药厂通过粤民投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辽宁成大5.87%股份[57]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未来12个月内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增持辽宁成大股份不低于1000000股[141]
成大生物(688739) - 上海市锦天城(深圳)律师事务所关于《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报告书》之法律意见书
2025-03-02 16:15
收购主体信息 - 韶关高腾注册资本30亿元,股东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18] - 粤民投注册资本160亿元,珠海贤丰粤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5.6250%等[21][23] 股权结构 - 韶关高腾直接持股辽宁成大15.30%,间接持股成大生物54.67%[24] - 韶关高腾为辽宁成大第一大股东,通过辽宁成大间接持有广发证券等多家公司股份[32][39][40] - 粤民投通过相关公司间接持有中国宝安等公司股份[34] 要约收购情况 - 预定收购股份数量183,971,587股,占成大生物总股本44.18%[46] - 库存股数量4,814,649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16%[47] - 要约收购价格25.51元/股,所需最高资金总额4,693,115,184.37元[48][50] - 收购人已存入938,630,000.00元作为履约保证金[50] - 要约收购期限自2025年3月5日至2025年4月3日[52] 未来计划 - 未来12个月内公司无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等计划[79][81] 合规情况 - 24个月内收购人与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等无特定交易或安排[102][106] - 要约收购报告书等符合相关要求,收购合法有效[113][114]
开开实业(600272) - 收购报告书摘要
2025-02-28 17:47
收购相关 - 开开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静安国资经营公司拟认购股份,触发要约收购义务[4] - 收购人承诺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认购股份[4]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尚需上交所审核通过并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4] 公司数据 - 开开集团注册资本77,923万元,静安区国资委持股100%[13][16] - 2024年9月30日,开开集团总资产293,927.88万元,总负债150,351.90万元[20] - 2024年1 - 9月,开开集团营业收入130,631.76万元,净利润4,976.58万元[20] - 静安国资经营公司注册资本125,620万元,静安区国资委持股100%[27][28] - 2024年1 - 9月,静安国资经营公司总资产226,462.95万元,总负债6,001.09万元[33][34] 股权变动 - 收购前,开开集团持股26.51%,静安国资经营公司持股2.47%,二者合计28.98%[49] - 发行完成后,开开集团预计持股32.00%,静安国资经营公司预计持股2.28%,二者合计34.28%[49] 发行方案 - 发行价格原为8.17元/股,调整后为8.13元/股[54][62][63] - 原认购2520万股,金额不超20588.40万元;调整后认购19651945股,金额不超159770312.85元[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