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A股市场的价值底已形成!长江证券刘元瑞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3-05 19:38
在关税博弈和外界喧嚣之下,如何看待当下A股市场价值? 今日,长江证券在武汉召开2025年春季策略会,长江证券党委副书记、总裁刘元瑞在致辞时表示,即便外部关税博 弈及科技围堵的噪音依旧存在,但A股市场的价值底已然形成。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困境中孕育产业升级、制度改革、 内需复苏等确定性机遇。 对于卖方研究业务,刘元瑞强调,坚持长期主义,一直向行业输出内生培养的价值观,不招成名同行,不招业内专 家,希望以自身方式引领行业,重塑业态,守护价值。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则在演讲中表示,2025年地产和物价或仍是存在预期差异的重要领域,逆周期政策加码 是大势所趋。 据悉,此次策略会共吸引参会公司超千家,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超4000人,策略会共设有一个主会场,十一个分会 场,为投资者研判时代大势、把握产业脉动。 A股市场价值底已形成 春节之后,A股市场在科技产业突破驱动下走出结构性行情。计算机、机械、汽车、电子等硬科技领域持续领涨, AI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固态电池等战略方向成为市场核心主线。 刘元瑞表示,对于资本市场,越是在多重维度最困难的时刻,越是给予创新、变革更适合的土壤。正如DeepSeek在 算力荒漠中培育 ...
如何提振内需?学者集中建言:财政支出不松劲,深化改革增动能
券商中国· 2025-02-27 18:28
经济政策与内需提振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首位任务,长短结合、双管齐下是核心思路 [1] - 短期需坚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加大支出力度并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领域 [1] - 长期需推进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以释放发展红利 [1] 宏观经济展望 - 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将平稳开局,全年季度间波幅小于2024年,呈现平稳运行特征 [2] - 消费需求不足叠加出口下行压力可能增大经济下行压力 [2] - 汇率稳定对重振内需意义重大,央行稳定汇率的政策导向有助于稳定资产价格和提振消费 [2] 短期政策建议 - 传统投资拉动模式面临基础设施空间收窄、地方债务压力增大等问题 [3] - 财政政策需加大力度并调整支出结构,将部分投资资金转用于惠民生、促消费 [3] - 货币政策应提升社会融资增速,将金融市场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 [3] - 破除汽车限购等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可快速释放消费潜力 [3] 长期改革方向 - 户籍制度改革是促进内需的关键门槛,3亿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潜力待释放 [4] - 需建立中央财政补助机制激励地方政府落实常住地户口登记和基本公共服务 [4] - 收入分配改革可通过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增加居民分红,测算显示10万亿元划转可创造1.5万亿元年收益 [5] - 向月收入低于1000元群体分配社保收益可带动超1万亿元消费 [5] 农村社会保障 - 新农保政策直接向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补贴可提高家庭劳动效率 [6] - 研究显示若补贴金额提高5倍,可带来4.5%的GDP增长 [6] - 农村消费尤其是养老保障支出对提振内需具有显著作用 [6]
深度丨学者建言扩内需之策:财政支出不松劲 深化改革增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2-27 08:22
扩大内需政策思路 - 短期以财政政策为主进行逆周期调节,需加大支出力度并调整结构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领域 [2] - 长期需推进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以释放持续发展红利 [2] - 通过消费引导投资,从注重"物"的投资转向"人"的投资,形成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6] 2025年经济展望 - 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将平稳开局,全年季度间波幅较2024年缩小,呈现平稳运行特征 [4] - 消费需求不足叠加出口下行压力可能增大经济下行压力 [4] - 汇率稳定对提振内需至关重要,央行稳定汇率的政策有助于稳定资产价格和消费 [4] 短期政策建议 - 财政政策需加大力度并调整支出结构,将部分投资资金转用于惠民生、促消费以拉动居民收入 [6] - 货币政策应提升社会融资增速,将金融市场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 [6] -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如放松汽车限购可短期内释放消费潜力 [6] 长期改革方向 - 户籍制度改革是促进内需的关键,解决3亿农业转移人口的户籍问题可大幅提升其消费规模 [8] - 中央财政可通过补助或奖励机制激励地方政府落实常住地户口登记和基本公共服务 [8] - 收入分配改革需增加企业部门向居民部门分红,如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 [9] 社保改革与消费提振 - 划转10万亿元非金融国有资本至社保基金,按7%回报率测算每年可新增1.5万亿元收益,分配给低收入群体可带动超1万亿元消费 [9] - 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支出5倍,预计可带来4.5%的GDP增长,因劳动效率提升和就业增加 [10] - 新农保政策直接向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补贴,可减少其劳动时间并提高家庭青壮年劳动力效率 [10] 结构性调整需求 - 产业政策长期侧重供给端,需转向消费端尤其是抑制严重的农村消费 [10] -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需从传统基建投资转向民生消费领域以缓解经济失衡 [6]
证监会:2026年起IPO企业不设监事会或监事
梧桐树下V· 2024-12-27 23:40
新《公司法》配套制度规则实施过渡期安排 - 自2026年1月1日起,申请首发上市的企业需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董事会设审计委员会并取消监事会或监事,审计委员会将承接监事会职权 [3][5] - 企业上市前需完成内部监督机构调整,中介机构需核查审计委员会成员资格及履职情况,并在招股说明书中更新相关内容 [3][6] - 报告期内曾设监事会或监事的企业,原监事仍需对签字文件负责,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仍适用原规则 [3][6] 上市公司过渡期安排 - 上市公司需在2026年1月1日前完成审计委员会设置并取消监事会,过渡期内原监事会规则继续适用 [7] - 再融资或发行证券购买资产的企业,若申报时未完成调整则按原规则执行,已完成调整则按新规则执行 [8] - 报告期内曾设监事会的上市公司,原监事对签字文件的核查仍适用原规则 [8] 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调整要求 - 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需在2026年前明确选择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作为内部监督机构,二者不可并存 [9] - 经营多类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必须设审计委员会并取消监事会 [9] - 属于上市公司或国有企业的机构需同时遵守相关监督机构设置要求 [10] 配套规则修改与废止 - 证监会拟集中修改89件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删除上市公司监事会相关条款,明确非上市公众公司可自主选择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 [4][11] - 调整公司治理规则以衔接新《公司法》,如增加董事忠实勤勉义务条款及"事实董事"制度 [14] - 废止《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号》等2件文件,因其与新《公司法》冲突或被新规则替代 [15] 独立董事制度改革 - 删除强制要求独立董事发表意见的条款,改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股权激励等事项发表意见 [14][17] - 调整独立董事定义及职责,明确其定位和独立性要求 [21] 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 新增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专节,明确其责任义务 [20] - 完善类别股规定,要求公司章程载明类别股权利义务及中小股东保护措施 [20][24] - 股东会临时提案权持股比例由3%降至1%,且公司不得提高该比例 [23] 资本公积金与表决机制调整 - 允许使用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与新《公司法》第214条衔接 [15][21] - 股东会表决程序优化,需当场公布结果,类别股事项需经出席股东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