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户籍制度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21专访|尹艳林:推进深层次改革,“十五五”目标可定5%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20:17
中国经济回顾与展望 -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5.5%,2024年上半年增长5.3%,预计全年经济总量达140万亿元[1] - 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取得显著进步[1] -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1] - "十五五"期间建议设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以匹配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8] 扩大内需政策 - 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下降,需推动市场止跌回稳[9] -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盘活农村资产[9] - 清理汽车限购等消费限制措施,创新消费场景[10] - 户籍制度改革可释放2.5亿城镇消费潜力,进城新市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农村居民高35%[11][12] 服务业发展 - 需破除服务业仅是事业的观念,按产业发展规律推进[13] - 减少文化演出、教育等领域前置审批,吸引社会资本进入[14] - 对养老托育企业免征增值税,服务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提至120%[15] 房地产行业调整 - 2024年1-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3.5%和5.5%,但降幅收窄[16] - 建议取消限购、限售等政策,降低首付和利率[16] - 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优化预售资金监管[17] -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建立"保障+市场"体系,租购并举[18][19] 市场竞争与改革 - "内卷式"竞争导致企业非理性降价,需规范政府行为、打击地方保护[21] - "十五五"重点改革包括深化国企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制度型开放[23][24] - 主动对接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国内数据跨境流动等政策[25]
如何提振内需?学者集中建言:财政支出不松劲,深化改革增动能
券商中国· 2025-02-27 18:28
经济政策与内需提振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首位任务,长短结合、双管齐下是核心思路 [1] - 短期需坚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加大支出力度并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领域 [1] - 长期需推进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以释放发展红利 [1] 宏观经济展望 - 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将平稳开局,全年季度间波幅小于2024年,呈现平稳运行特征 [2] - 消费需求不足叠加出口下行压力可能增大经济下行压力 [2] - 汇率稳定对重振内需意义重大,央行稳定汇率的政策导向有助于稳定资产价格和提振消费 [2] 短期政策建议 - 传统投资拉动模式面临基础设施空间收窄、地方债务压力增大等问题 [3] - 财政政策需加大力度并调整支出结构,将部分投资资金转用于惠民生、促消费 [3] - 货币政策应提升社会融资增速,将金融市场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 [3] - 破除汽车限购等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可快速释放消费潜力 [3] 长期改革方向 - 户籍制度改革是促进内需的关键门槛,3亿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潜力待释放 [4] - 需建立中央财政补助机制激励地方政府落实常住地户口登记和基本公共服务 [4] - 收入分配改革可通过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增加居民分红,测算显示10万亿元划转可创造1.5万亿元年收益 [5] - 向月收入低于1000元群体分配社保收益可带动超1万亿元消费 [5] 农村社会保障 - 新农保政策直接向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补贴可提高家庭劳动效率 [6] - 研究显示若补贴金额提高5倍,可带来4.5%的GDP增长 [6] - 农村消费尤其是养老保障支出对提振内需具有显著作用 [6]
深度丨学者建言扩内需之策:财政支出不松劲 深化改革增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2-27 08:22
扩大内需政策思路 - 短期以财政政策为主进行逆周期调节,需加大支出力度并调整结构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领域 [2] - 长期需推进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以释放持续发展红利 [2] - 通过消费引导投资,从注重"物"的投资转向"人"的投资,形成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6] 2025年经济展望 - 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将平稳开局,全年季度间波幅较2024年缩小,呈现平稳运行特征 [4] - 消费需求不足叠加出口下行压力可能增大经济下行压力 [4] - 汇率稳定对提振内需至关重要,央行稳定汇率的政策有助于稳定资产价格和消费 [4] 短期政策建议 - 财政政策需加大力度并调整支出结构,将部分投资资金转用于惠民生、促消费以拉动居民收入 [6] - 货币政策应提升社会融资增速,将金融市场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 [6] -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如放松汽车限购可短期内释放消费潜力 [6] 长期改革方向 - 户籍制度改革是促进内需的关键,解决3亿农业转移人口的户籍问题可大幅提升其消费规模 [8] - 中央财政可通过补助或奖励机制激励地方政府落实常住地户口登记和基本公共服务 [8] - 收入分配改革需增加企业部门向居民部门分红,如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 [9] 社保改革与消费提振 - 划转10万亿元非金融国有资本至社保基金,按7%回报率测算每年可新增1.5万亿元收益,分配给低收入群体可带动超1万亿元消费 [9] - 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支出5倍,预计可带来4.5%的GDP增长,因劳动效率提升和就业增加 [10] - 新农保政策直接向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补贴,可减少其劳动时间并提高家庭青壮年劳动力效率 [10] 结构性调整需求 - 产业政策长期侧重供给端,需转向消费端尤其是抑制严重的农村消费 [10] -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需从传统基建投资转向民生消费领域以缓解经济失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