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类命运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谱写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新篇章(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30
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成就 - 构建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法律体系,为妇女提供持续完善的权益法治保障 [3] - 中国女性在国家与社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女性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是不同行业的佼佼者,积极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3] - 中国女研究生的比例已超过男性,女性受高等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 [3] - 中国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超过一半,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中妇女约占三分之一 [3] - 去年超1.4万名女性获得了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 中国对全球妇女事业的贡献 - 中国已与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妇女组织、机构开展友好交往 [4] - 在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框架下举办妇女会议,深度参与相关机制下的妇女领域合作 [4] -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围绕促进和保护妇女权益多次作共同发言,推动通过相关决议 [4] - 与联合国相关组织及专门机构开展合作,分享促进妇女发展的中国经验 [4] - 宣布未来5年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等一系列务实举措 [4]
引领未来,中国做对了什么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30
五年规划战略引领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1] - 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成为理解中国发展路径及其全球角色演变的钥匙 [1][2] - 从"一五"到"十四五",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 经济发展成就 -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新时代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3] - 用8年时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3] - "十四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经济释放出持续的动力、活力和韧性 [17] 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7]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6430家 [8] - 中国首次跻身《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前十名,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8] 碳市场与可再生能源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7.14亿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 [9]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新能源产业链,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9] - 中国绿色产能降低全球绿色转型成本,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10] 对外开放与外资利用 - 中国连续15年吸引外资超1000亿美元,"十四五"时期实际使用外资累计7148.7亿美元,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5万家 [25] - 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1/3的进出口额、1/4的工业增加值、1/7的税收,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 [25] - 中国已对美国、俄罗斯、英国等55国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今年国庆假期入境外国人75.1万人次 [25] 区域发展与城乡协调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8%,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增速 [15] -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到了2024年的2.34∶1 [15] - "十四五"时期中央下发约1594亿元补助资金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约600亿元补助资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14] 民营经济与法治建设 - 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占企业总量比重超九成,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19] - 施行外商投资法,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9] - 法治打造出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的强磁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19][20]
良渚论坛“薪火相传:博物馆功能拓展与文物活化利用”分论坛成功举办
扬子晚报网· 2025-10-19 20:59
胡伟在致辞中指出,博物馆已成为文明对话的关键平台,为增进各国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架设了心灵之桥,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出文博界的智慧力量。本 次分论坛期间,我们共同见证《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杭州宣言》发布,并迎来8家联盟新成员,将进一步深化全球博物馆之间合作,开创文化遗产保 护与活化利用的新局面。我们真诚期待与各国文博机构深化合作、携手前行,共同探索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的活力。 联盟秘书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总结近两年联盟工作情况。论坛上,宣布亚美尼亚历史博物馆、伊朗塞姆南历史博物馆、沙特红海博物馆、卡 塔尔博物馆管理局、突尼斯国家遗产研究院、罗马尼亚布科维纳博物馆、古巴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和古巴埃尔.阿卡木偶剧院博物馆等8家联盟新成员加入 10月19日,第三届良渚论坛"薪火相传:博物馆功能拓展与文物活化利用"分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分论坛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国家文物局、浙江省 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执行承办。 文化和 ...
铁凝出席非洲女性议员研讨班开班式
新华社· 2025-10-19 15:32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铁凝 19日在京出席由全国人大举办的非洲女性议 员研讨班开班式并致辞。她表示, 习近平 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提出加速妇女全面发 展新进程的中国主张,引起热烈反响。中方愿同与会各方从立法机构角度落实全球妇女峰会和中非合作 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密切立法机构友好往来,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完善妇女权益法治保障,携手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 ...
多国专家共话全球发展:在差异中寻求和谐共生之道
中国新闻网· 2025-10-19 11:34
论坛概况 - 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5)于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并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1] - 论坛汇聚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学者、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和企业代表 [1] 全球发展挑战与理念 - 当前全球化进程面临多边机构功能削弱等问题,不能通过冲突方式打破旧国际秩序 [2] - 人类有必要更新发展理念,建立推动经济、社会、生态转型的全面新范式以应对收入财富分配失衡、气候变化、政府信任危机和数字鸿沟等新旧交织问题 [2] - 可持续发展源于各国在差异中共存的能力,文化、政治、经济、精神的多样性是创新、对话与和平的财富 [1] 多边合作与解决方案 - 应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各国平等参与、贡献并共享发展成果,深化跨领域、跨区域合作 [2] - 需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公平化、可持续化,以推动各经济体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加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2] - 推动多边主义需要尊重不同的历史路径、历史经验和文化差异,促进各大洲间的和谐合作 [2] - 欧洲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力量,应共同承担推动和谐共存的责任,应对贸易不平衡等现实挑战,推动社会政策改革 [2] 中国角色与合作机遇 -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国际公共产品 [4] - 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体系独特,积极利用市场力量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发展 [4] - 中国在能源效率、清洁技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取得长足进展,被视为巴西等国家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4] - 呼吁构建以全球团结、经济正义和相互尊重为支柱的国际秩序,建立以知识共享、南南合作和新国际金融结构为基础的可持续包容性全球联盟 [4]
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开幕
大众日报· 2025-10-19 08:34
活动概况 - 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于10月18日上午开幕 [1] - 活动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出席并讲话,副省长温暖主持 [1] 活动主题与目标 -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四大全球倡议’视野下墨子鲁班文化遗产与当代人文和自然科学融合发展” [1] - 活动旨在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大全球倡议” [1] - 目标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解答“人文和自然科学协同融合发展”时代课题 [1] - 立足坚定树起墨子鲁班中国科技文化标识,深入挖掘精华、创新时代表达、深化交流传播 [1] - 旨在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1] 活动成果与发布 - 开幕式上宣读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贺信 [1] - 发布了最新墨学研究成果、墨子鲁班人文与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课题 [1] - 正式设立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人文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实验室 [1] - 向首批专家代表颁发聘书 [1] - 6位专家学者作了主旨演讲 [1]
实现高质量发展,“风”从何处起?
人民日报· 2025-10-19 07:31
风电产业发展 - 文山州丘北县利用平均海拔2210米的山地风力资源,建设310台风机,可为108万户家庭提供一年绿电 [1] - 规划风电基地时新建产业道路320公里、乡间道路17公里,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2] - 风机竖起后快速恢复生态,实现万寿菊与风筒并立、沃土归位的生态和谐 [3] 文旅产业融合 - 昆明晋宁区通过联农带农模式,村集体成立公司、村民土地入股,400亩花卉示范园区每年提供135个就业岗位、带动增收540万元 [1] - 丘北县普者黑景区借文旅融合成为热门取景地,仙人洞村农户靠新建民宿年收入超200万元 [2] - 保护野生荷花纳入村规民约,珍稀品种"大洒锦"年年现身,实现生态回馈 [3] 农业与特色产品创新 - 普洱等地打造"茶咖寻踪"旅游目的地,推动本土茶与西洋咖啡豆协同发展 [2] - "云南稻"种植到印度尼西亚,实现增产增收增友情 [4]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滇池通过关停周边矿山、恢复环湖生态、实施雨污分流等综合治理,实现水净、鸟多、空气清新的生态改善 [4] - 采用高精度数智化二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为碳交易提供精准数据 [3] - 发展过程中体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观,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3][4] 区域经济协同与开放 - 中老铁路开通4年来货运覆盖19个国家,运输商品超3300种,体现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4] - 推动各族群众联合创业、跨区流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 - 高质量发展之"风"在黄河畔、长三角等区域积厚成势,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6]
明德战略对话(2025)在京举办
搜狐财经· 2025-10-18 20:16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通过投资教育与科技,在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绿色科技领域已成为全球引领者。"北方论坛执行主任、北方论坛学院院长弗拉基米尔·瓦西里 耶夫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意义,为区域伙伴提供了重要借鉴。北方论坛期待与中国合作,共同构建区域高效协作机制。 转自:经济日报 活动上还发布了五项重磅研究成果,包括《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全球2050评估与未来展望》研究报告以及四部新书:《欧美学术界感知中国式现代化 ——明德战略对话2024》《国际激烈角斗中的中国——对话15位美欧俄知名专家》《世界看新时代中国2025》和《国家复利式发展与中国发展优势》。 10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在京举行。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 球化新动能"为主题,多国前政要、知名学者、意见领袖与媒体代表,在走访上海、温州实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后齐聚北京,共同探讨世界变局下 的全球治理、技术革命与人类未来发展。 据了解,本次论坛为10月13日至17日举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系列活动的核心环节。"明德战略对话"系列活动,是中国高校为 ...
蒙曼:全球文明对话不强调一家独大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20:08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蒙曼:全球文明对话不强调一家独大 "万紫千红总是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 届考亭论坛"10月18日在福建省南平市举办。大会以"发扬朱子文化时代价值,促进全球文明互鉴共 生"为主题,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百名专家学者参会。 出席大会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全国妇联副主席(兼)蒙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全球 文明进行对话,强调"万紫千红总是春",不强调文明的一家独大,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 个非常理直气壮的主张。(记者 吴晟炜 柯宁)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网· 2025-10-18 09:49
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与承诺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依靠自身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 - 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国际粮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 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作方向 - 中方将依托粮农组织平台持续推进杂交稻、菌草、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控示范 [2] - 合作将推广数字农业、绿色低碳与气候适应技术,强化减损增效与体系韧性 [2] - 双方将围绕减损增效、数字农业与气候适应等重点领域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1][2] 中国农业技术与经验的国际推广 - 中国在农业科技、智慧农业和人工智能驱动农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经验 [3] - 中国对外农业合作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可维护,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建设大批农业技术示范与培训平台,推广水稻种植、稻鱼共生、节水灌溉等举措,直接惠及上百万农户 [4] - 中国通过与粮农组织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在非洲多国推动水稻种植、渔业养殖、灌溉设施建设、机械化推广和科技创新,帮助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带来产量增长和就业机会 [3] 中国与具体国家的农业合作案例 - 哥伦比亚与中国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小型农机制造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哥伦比亚派遣学生赴华学习农业创新技术,并向中国出口咖啡、牛肉和水果等优质农产品 [3] -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土壤修复、清洁能源农业与绿色技术方面开展联合行动,两国在农业创新、水资源管理、数字农业与气候适应等领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4] - 巴基斯坦农业人才参加"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项目,在中国学习智慧农机与灌溉技术,计划回国建立示范区 [5] -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涵盖种子繁育、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未来将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粮食贸易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