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东风送暖  沙燕满天
人民日报· 2025-05-08 07:00
风筝行业现状 - 北京太阳宫公园内放风筝活动活跃,风筝品类丰富包括筒子状灯笼风筝、串状龙风筝、平面葫芦风筝等 [1] - 沙燕风筝作为北京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做工细腻、绘制精美著称,传承人吕铁智专注该技艺40余年 [1] - 沙燕风筝形态相似但寓意多样,例如蝙蝠图案象征福到眼前,红色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1] 传统制作工艺 - 沙燕风筝传统技法包含扎、糊、绘、放四个步骤,扎骨架需使用一年陈竹并烤制5个部件严丝合缝 [2] - 现代材料逐渐应用但比例和弧度仍需遵循传统标准 [2] - 试飞环节要求风筝飞得好看,是制作流程的关键验收步骤 [2] 非遗创新与商业化 - 传承人缪伯刚在大观园开设风筝手工坊,推出沙燕元素文创产品如摆件、书签、扑克等,吸引年轻消费者 [4] - 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元素融入沙燕风筝设计,结合大观园红楼文化提升产品吸引力 [4] - 开展风筝研学体验活动,学员可线上报名学习扎骨架、绘图案等非遗技艺,实现沉浸式参与 [4] 文化传承模式 - 非遗传承强调实践参与,缪伯刚通过亲子制作经历激发兴趣并延续技艺 [4] - 手工坊通过游客互动体验扩大非遗影响力,形成文化传播与商业转化的双重效应 [4]
传,五代人共绣芬芳
人民日报· 2025-05-07 06:12
非遗传承与创新 - 王秀英作为徐州香包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10岁开始制作香包,至今已有70余年,创作了《公子香帽》《鸳鸯戏水》等优秀作品 [2][3] - 王秀英的儿子孙建和儿媳从音乐教师转型为香包传承人,通过参加非遗研修培训计划,创新制作出"真棒"香包,采用丝绸布料和薰衣草填充,广受欢迎 [4] - 第五代传承人孙歌尧运用明暗缲针、3D打版等技术,将香包设计成钥匙扣、胸针、手机挂件等便携款式,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结合 [5] 家族传承与技艺发展 - 王秀英的外婆、母亲传授她香包技艺,之后她又将技艺传给儿子孙建和孙女孙歌尧,形成家族五代传承体系 [2][3][4] - 孙歌尧在修复"八鸡香篮"过程中被传统技艺的美震撼,决心投身非遗传承,该作品现收藏于中国非遗馆 [5] - 家族成员通过工作室和培训活动扩大香包制作技艺的传播范围,确保技艺不会失传 [4][5] 政府支持与商业化探索 - 当地政府在潘安湖湿地公园为王秀英提供门面房作为香包工作室,推动非遗商业化运营 [4] - 孙建夫妇通过系统学习非遗管理知识,解决了工作室经营难题,并成功推出创新产品 [4] - 孙歌尧团队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多样化,进一步提升了徐州香包的市场吸引力 [5]
乡村工匠劳模许令余:焕活非遗嵌瓷,弘扬潮汕建筑风采
南方农村报· 2025-05-06 20:00
核心观点 - 嵌瓷工艺师许令余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其通过创新推动嵌瓷技艺从传统建筑装饰走向现代生活场景,使非遗技艺焕发新活力 [6][8][9][10] 技艺传承与创新 - 许令余作为大寮嵌瓷第五代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许少雄(第四代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学习技艺,传承匠心 [16][17][24] - 许少雄深耕嵌瓷技艺四十载,融合国画与壁画艺术,突破传统屋脊装饰功能,以“先破后立”精神推动技艺创新 [24][25][26] - 许令余将嵌瓷从“屋顶”带到“屋里”,创新开发出适合室内装饰的挂屏、插屏、立体摆件等新产品 [29][30] 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 - 创作《嵌瓷十二生肖系列》,借鉴简笔画将生肖卡通化、Q版化,并突破传统载体,以相框形式创作系列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32][33][34][35] - 作品《大吉大利》《和平之春》《平安如意》等连获各项大奖,许令余个人也获评“潮南区最美女能手”及2024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36][37] 非遗推广与未来发展 - 在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非遗工作室,以嵌瓷文创工艺品为载体,让市民游客体验技艺之美,并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及国际研学活动 [40][41] - 计划以嵌瓷技艺赋能乡村发展,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装饰古建筑吸引游客,并打造嵌瓷主题展示馆、举办技艺培训班以培育专业人才 [42][43][44] 行业背景 - 嵌瓷工艺创于明朝,盛于清代,是潮汕及闽南地区独有的建筑装饰工艺,以彩色瓷片经敲制、剪取、镶嵌、堆砌成作品,色泽艳丽耐久,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1][12][13]
返乡创业,年轻人闯出新赛道(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5-06 06:17
核心观点 - 青年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营销和非遗技艺现代化改造等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1][3][4][6][10] 农业科技应用 - 黑龙江绥芬河木耳种植户引入物联网技术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和气象预警系统实现智能大棚管理 成功预防倒春寒灾害并保住全部菌包 [4] - 富硒木耳种植实验取得成效 硒含量达普通木耳3倍 单价提高20% 带动周边33户村民户均年增收4.2万元 [5] - 数字化种植技术从被质疑到获得村民认可 村民可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大棚数据 [4] 农产品电商发展 - 福建武夷山网络博主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家乡特产 单条春笋主题视频获超50万点赞 [6] - 团队自有品牌年销售额实现300%增长 已开发50多种特色农产品包括浦城桂花红茶、松溪百年蔗红糖等 [8][9] -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厂房 与福建省农科院质标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质量管控 [8] 非遗产业现代化 - 云南西双版纳傣纸技艺融合现代科技 引进激光打标机、烫金机等10余台设备解决传统工艺局限 [10][11] - 开发60余种文创产品包括包装用纸、手提包、灯具等 通过"线上宣传+线下体验"立体化运营 [11] - 产业规模显著提升:曼召村傣纸年产量达1000万张以上 全村年收入超1000万元 [12] 产业带动效应 - 沈枝丹团队向农户免费分发地瓜苗和鹅苗 以略高于市场价收购 新建熏鹅加工厂预计年产量达20万只 [8] - 开展乡村主播公益培训累计约1000人次 涵盖拍视频、快递发货、直播设置等实操技能 [9] - 傣纸产业带动村民参与分工协作 老师傅负责传统造纸工序 年轻人操作现代化加工设备 [10]
乡村沃土上的“青春引擎”
新华社· 2025-05-03 14:14
技术"担当" - 辽宁省东港市德祥村采用立体式草莓种植技术,通过特制土壤配方和红罐熏灯减少病虫害,每亩草莓可多增收1万多元 [4][5] - 成都平原农业职业经理人舒星宇团队实现全流程机械化操作,管理土地超4万亩,2024年投入近400万元升级育秧中心 [6] 创业"担当" - 湖南湘乡市陈坤创立油茶公司,采用"油茶树-黑山羊-鱼"生态种养模式,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3000万元,海外市场占比超30% [7][8] - 公司延伸产业链开发茶油衍生产品如沐浴露、护手霜,并在柬埔寨设立东盟办事处 [8] 文化"担当" - 重庆巫山县下庄村袁孝鑫创办扎染工坊,创新融入"天路"等元素,旅游旺季月营收达1万多元 [9] - 工坊带动村民发展酒坊、面坊等,并承接中小学研学活动,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9][10]
方寸纸张里的古韵新生 非遗传承人如何让剪纸年画“跨界出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2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我国是非遗大国,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介绍了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和天津杨柳青画社第四代彩绘技艺传承人王艳的非遗传承故事 [2][9][11] 畅杨杨相关 - 90 后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五一前夕走进校园组织劳动主题剪纸活动,其不打草稿仅凭剪刀就能让纸“活”起来 [2] - 畅杨杨认为剪纸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记录,刻画了喜庆及农耕劳作场景 [4] - 儿时受奶奶影响接触剪纸,打工时将其作为消遣,2010 年剪纸大赛获奖后决定投身非遗事业 [6] - 不顾父母看法坚持钻研剪纸,走访多地找灵感,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2015 年成最年轻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8] - 如今畅杨杨想以青年人视角为剪纸赋能,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生活 [9] 王艳相关 - 天津杨柳青画社第四代彩绘技艺传承人王艳正在开展“老版复生”项目,力求还原并美化古版画和文献记载的年画 [11] - 王艳拆解传统技法并记录,贡献“新民间经验”,古版年画元素被开发成文创产品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13] - 王艳因人们喜爱收获文化认同感,坚定传承保护非遗信心,希望创作有时代属性的新年画 [13]
千年烧烤“非遗传承” 绿电汇集“美食盛宴”
中国能源网· 2025-05-01 16:45
嘉峪关烧烤节与文旅融合 - 嘉峪关烤肉历史可追溯至魏晋时期(距今约1700多年),出土的魏晋六号墓画砖生动展现古人烧烤场景 [1] - "五一"期间嘉峪关市举办年度烧烤节,各大市场和烤肉店客流激增,形成"美食+文旅"的丝路文化旅游模式 [1][4] - 当地烤肉店高呼"嘉峪关下烽烟起,千年烤肉香万里"口号,推动文旅与美食品牌融合 [5] 绿色能源与产业升级 - 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调度风能、太阳能等绿电资源,实现全市烤肉店"以电代煤"升级,提升环保与烧烤品质 [1] - 新能源利用率提升,电网分层控制管理强化,安全供电水平提高 [7] - 电力负荷实时监控,调度中心精准传达指令保障城市电力供应 [5] 电力保障与创新服务 - 公司制定缜密保电方案,党员服务队全面消缺设备,联合公安机关及群众护线员24小时巡视线路 [2][7] - 采用人工巡检、无人机巡查与可视化平台结合的方式,强化重点场所电力设备检查 [7] - 保电人员现场指导安全用电,应急响应机制优化,实现"全天候响应、全方位可控"服务 [5][7] 活动盛况与经济效益 - 大唐美食街及各大市场摊位林立,游客沉浸于"美食+文化娱乐"一体化体验 [4] - 景区、宾馆、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用电需求激增,电力保障直接支撑消费场景扩容 [5] - 烤肉店通过广告招揽游客,品牌效应带动当地旅游经济 [5]
仨理工科女生易拉罐巧做“凤冠”变废为宝
中国青年报· 2025-04-28 07:48
环保创意与传统工艺融合 - 安徽工业大学3名大一女生耗时4周用20个废弃易拉罐制作珠翠凤冠,融合传统美学与环保理念,在校园和网络引发关注[1] - 创作源自学校"创造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开发"课程作业,要求利用废品再造新物,同时团队对传统工艺有共同热爱[1] - 课程通过"每日一设想、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1] 材料与工艺创新 - 使用易拉罐金属质感模仿传统金属饰品效果,蓝色翠羽部分通过裁剪、喷漆模仿点翠工艺,凤凰纹样需绘制、裁剪、喷涂金漆并镶嵌立体鳞片[2] - 创新采用快递包装泡沫小球仿制珍珠配饰,借鉴景泰蓝掐丝珐琅技法用金属细丝装饰翠羽边缘以增强层次感[2] - 凤冠形制参照明代样式,融入艺术家王依雅《繁空录》设计元素,并通过历史文献雕琢细节[3] 制作挑战与非遗传承思考 - 制作过程中面临胶水控制不当导致漆色脱落、挑牌承重问题等挑战,最终通过铁丝加固解决[3] - 团队认为传承非遗需融入现代理念而非简单复刻,用易拉罐制作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形式[4] - 尽管简化工艺,团队仍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复杂性和非遗传承人的匠心[4] 传统美学内涵与传播价值 - 凤冠采用红、金等象征吉祥的鲜艳色彩,龙凤云纹承载美好寓意,线条设计展现独特艺术韵味[4][5] - 短视频平台千万级粉丝量显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热潮,团队认为数字媒介能助力非遗在当代找到新传承人[5] - 作品超越课堂作业意义,承载环保理念与传统工艺现代转化的双重价值[5]
金丝织就艺术经纬 花丝镶嵌制作技术在传承中焕新
中国新闻网· 2025-04-22 09:03
行业背景与工艺价值 - 花丝镶嵌是中国细金工艺的代表 承载丰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 工艺包含花丝和镶嵌两种技术 将金银压条抽成发丝般细丝后编结成型并嵌珠宝装饰[1] - 故宫博物院藏有金累丝嵌松石坛城 金累丝嵌宝石七珍八宝 金累丝花囊等精品 题材多体现吉祥 长寿 福禄等传统文化内涵[1] 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 - 高级技师杜建毅专注花丝镶嵌技艺54年 持续探索花丝与镶嵌工艺的深度融合[1]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凡从风雨桥提取建筑韵律 从山水画捕捉留白意境 推动花丝镶嵌当代美学创新[2] - 现场展陈50余件作品 包括传统花丝嵌宝如意与现代凤舞珐琅花丝扇 融合珐琅流彩与细腻花丝工艺[2] 企业发展与文化生态构建 - 潮宏基珠宝作为项目发起机构 强调工匠精神与非遗技艺的生活化应用 推动传统工艺进行时态传承[2] - 学术机构提出非遗发展三大方向:生态化 数字化 情感化 强调通过文化工具与场景营造催生文化生态[2] - 行业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跨领域对话 为文化创意活力提供新思路[1][2]
辛选蛋蛋开启非遗专场 带货1.75亿助力非遗“出圈”
环球网· 2025-04-21 19:10
4月20日,2025年"非遗焕新购物月"暨浙江省"茶和天下·共享非遗"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大唐贡茶院启动。辛选集团主播杨润心(蛋蛋) 开启非遗专场直播,总销售额达1.75亿元,共带货155.6万件商品,掀起一阵非遗购物风暴。 在20日上午的启动仪式上,蛋蛋说,非遗不是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靠人传承的老手艺、老艺术、老习俗,是中华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藏, 是匠人们传承百年的绝活和技艺。她希望通过非遗好物走进直播间,让非遗成为大家美好生活的新元素。 蛋蛋表示,本次直播共精选了上百款来自全国的非遗好物。非遗是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通过直播等创新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 与技艺,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蛋蛋称:"这场直播虽然不能将中国非遗完全展示,但能让大家足不出户了解非遗知识,为非遗传承尽一份力,让更多人爱上非遗,这就是最 大的意义。"(古雨) 中午12点,蛋蛋非遗专场正式开播,数十万用户第一时间涌入,抢购心仪的好物,多款非遗好物在蛋蛋直播间"出圈"。其中,一款保仁堂枳椇 纯露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销量超23.5万盒;一款来自江苏省的非遗产品五指毛桃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