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木耳
icon
搜索文档
特色产业“链”动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7-26 09:11
农业资源优势转化 - 吉林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每10斤商品粮中就有1斤来自吉林,同时盛产人参、鹿茸、灵芝、木耳等特色物产 [1] - 人参产业面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类单一等问题,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通过设立标准化种植基地确保品系纯正、品质优良 [1] 标准化生产与现代农业科技 - 延边州汪清县传统木耳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通过自动化菌包加工生产线显著提升产量和效率 [2] - 吉林实施百万亩棚膜工程,建设标准化育苗中心、智慧菌仓等,发展黑木耳、灵芝、桑黄等特色产品,以及油豆角、蓝莓等优质果品 [2] 产业链延伸与产品创新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开发人参奶茶、活性参巧克力等新潮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多元销售体系形成全产业链格局 [3] - 汪清桃源小木耳研制鲜炖玉木耳羹、木耳酱等深加工产品,并与大型连锁商超合作实现"五统一"模式,带动物流、电商等产业链发展 [3] 就业带动与农民增收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带动1300余户农户就近就业,年户均增收约6000元,2024年直接用工达5.5万人次,劳动用工费用支出620余万元 [4] - 汪清桃源小木耳直接带动就业595人,间接带动2.1万人,培育"新型农民",并为无劳动能力农户提供代种代养模式 [4] 产业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 农产品精深加工面临产业链短、设备老化、企业规模小等问题,产品需求降低、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4] - 吉林省计划从破除政策壁垒、培育市场主体、延链补链、区域协作、品牌营销等方面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5]
延边电商这十年→勇闯跨境“新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7-24 12:53
延边电商十年发展概况 - 2015-2025年为延边电商蓬勃发展期 网络零售额从无到有增长至2024年的188 5亿元 同比增长16% 总量位居全省第三 [1][4] - 发展初期依托淘宝平台销售泡菜等特色产品及韩国日化用品 形成电商雏形 [1] - 十年间实现从小范围试点到规模化发展的嬗变 网商总数超6 1万 带动就业超20万人 [4] 三级联动电商生态构建 - 累计创建137个电商示范项目 获1 6亿元扶持资金 实现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全覆盖 [4] - 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节点870余个 培训电商人才19万余人次 [4] - 依托81 5%森林覆盖率优势 重点推广人参 木耳等农产品及朝鲜族民俗食品 [2] 三产融合电商格局发展 - 与淘天 抖音等平台深化合作 开设天猫原产地旗舰店 京东延边馆等特色店铺 6家企业进入全省淘宝网商TOP10 [7] - 直播电商快速发展 2024年上半年直播网络零售额达10 97亿元 总量全省第三 其中"长有食品""桃沅木耳"等企业表现突出 [7] - 服务型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2%至30 8亿元 总量全省第二 通过"冰雪DOU是好风光"等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7] 三国融通跨境电商布局 - 珲春 延吉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建成保税物流分拨中心等基础设施 跨境电商1210保税出口模式使海外收货效率提升6天 [8][9] - 珲春保税中心入驻Ozon WB等平台 服务全国客户超2000家 2024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激增60 4%至43 6亿元 [9] - 创新"前店后仓+快配"模式 建立4家跨境电商O2O体验店 推出"延吉跨境通甄选"等平台 [9]
(活力中国调研行)海鸥、木耳、人参,吉林县域经济振兴各展妙招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3:43
县域特色经济发展 - 珲春市防川村依托380多公里边境线发展特色边境经济,2023年边境村集体年均收入102万元,边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9万元 [2] - 防川村凭借"东方第一村"品牌吸引中外游客超240万人次,带动农副产品加工、花卉种植、电子商务等产业 [2] - 俄罗斯游客占比显著,因地理位置临近成为理想度假地 [2] 黑木耳产业升级 - 汪清县黑木耳年栽培总量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达34亿元,覆盖124个专业村,带动近4万人就业 [4] - 全自动智慧化菌包中央工厂实现99.9%成活率,远超农户50%-90%水平,推动品牌化转型 [4] - 开发玉木耳"润润"、"脆脆"、"糯糯"等数十种深加工产品,从原料销售转向高端市场 [4] 人参产业链延伸 - 永吉县拥有全省最大园参种植基地,预计2024年人参全产业链产值达5亿元 [7]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实现鲜参年加工1000吨,开发人参蜜片、饮品等近350款深加工产品 [7] - 产品覆盖50多个线上平台,2024年吉林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 [7]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堰河村:280块石头铺平“穷山沟”的致富振兴路
新华社· 2025-07-04 10:23
乡村发展模式 - 堰河村通过竹林议事会形式凝聚村民共识,1993年制定茶产业三年发展计划,实现从砍树卖柴到生态种植的转型[5] - 建立"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和"三会治事"决策机制,2024年完成300余栋民房立面改造仅用4个月[6] - 形成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的工作措施,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400万元[6][8] 产业转型升级 - 从7麻袋茶叶收入7000元起步,发展至上千亩生态茶园,并延伸种植杜仲等经济林木[6] - 形成120家标准化农家乐和民宿,打造"堰河香"农产品品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8] - 2024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催生咖啡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8] 生态治理成效 - 村民全面改用电能/液化气替代木柴,采用生物肥料,实现垃圾三分类回收处理[4] - 秃山复绿工程使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同步发展生态旅游形成"避暑经济"[2][4] - 环境改善带动返乡创业潮,2024年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完成[8] 文化传承创新 - 保留280块石头议事传统符号,成为凝聚发展共识的精神载体[1][5] - 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旅游结合,建设古香古色廊桥石门等景观[2] - 通过直播等数字化手段传播乡村文化,拓展土特产销售渠道[8]
年产量超2亿吨!我国多地森林食物迎来夏季采收
快讯· 2025-07-02 05:02
森林食物产业发展现状 - 森林食物是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类别 [1] - 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 [1] - 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 [1] 地方产业发展案例 - 江西广昌县旴江生态公益林场建设1000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喷灌系统,产量提升10% [1] - 云南勐腊县勐腊镇在橡胶林下种植20亩竹荪,挖掘林下经济潜力 [1] 森林食物产品结构 - 涵盖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水果、林禽、林畜、林菌、蜂蜜等多元化产品 [1] - 产品结构包括"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完整品类 [1] 产业支持措施 - 政府支持合作社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生产效率 [1] - 多地通过技术创新(如喷灌系统)实现产量增长 [1]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林+”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动能
央视网· 2025-06-30 12:23
森林食物产业发展 - 森林食物是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 当前多地迎来夏季采收 [1] - 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 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超2亿吨 [5] - 江西广昌县建设1000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喷灌系统 产量提升10% [1] - 云南勐腊镇采用集体出资+村民入股模式 在橡胶林下种植20亩竹荪 [3] 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 - 行业从单一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 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8] - 云南丽江芒果产业开发芒果汁/干/冻块/醋/酵素等系列产品 形成全国销售网络并出口 [10] - 湖南枳壳加工环节增至14道 产品附加值增长5倍以上 [12] - 林下经济涵盖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景观利用等多领域 成为山区重要富民产业 [15] 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 - 浙江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6% 打造3个国家级康养基地+6个省级森林氧吧 [17] - 黑龙江伊春森林覆盖率83.8% 形成400万公顷森林旅游集群 带动民宿/文创等协同发展 [19] - 国家林草局推出多条全国特色森林旅游线路 涉及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地等 [21] - 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万亿元 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 [21]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金融服务+气象科技成就土特产好收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2 23:37
气象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 陕西省商洛市利用气候资源优势,通过气象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提升生态农产品品质 [1] -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创新金融服务,将气象科技与金融服务结合,助力土特产实现更高效益 [1] 智慧农业转型 - 商洛市柞水县通过邮储银行资助建设"智慧菌棚",配备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等设备,实现木耳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 [2] - 柞水县布设60套梯度网格气象监测站,构建覆盖不同海拔的监测网络,为种植户提供定制化生长管理建议和气象灾害预警 [2] - 智慧农业技术使木耳产量提升20%,优品率超95% [3] 金融支持与产业升级 - 邮储银行陕西省商洛市分行联合政府、科技企业搭建"金融+科技+产业"服务平台,为木耳产业注入数字化动能 [3] - 某木耳种植合作社通过邮储银行获得140万元贷款,建成40座数字化菌棚,年产值达480万元 [3] - 柞水县荣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邮储银行200万元贷款,升级菌包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能力提升至400万袋 [5] 气候品牌与产业链发展 - 商洛市编制气候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开展气候品牌认证,开发核桃乳、葡萄酒等108个精深加工产品,形成"菌果药畜茶酒"特色产业体系 [4] - 邮储银行推出"木耳贷""核桃贷""茶叶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 [4] 金融覆盖与成效 - 截至5月末,邮储银行为商洛市"气候友好型企业"授信,累计发放贷款超8000万元,占当地同类企业贷款余额的40% [5] - 贷款覆盖特色农业、水产养殖业、文旅企业、绿色工业等行业,助力企业高效利用气候生态价值 [5]
“甘味”出海新象:从“鲜”到优的全球吸引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5:42
甘肃特色农产品出口概况 - 甘肃特色农产品出口品类持续扩大,包括大樱桃、甜瓜、鲜切花、干坚果等,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模式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1] - 2023年前5月甘肃农产品出口值达13.9亿元,占全省出口总值近20%[1] - 秦安甜瓜作为甘肃名特优农产品,以色白如玉、脆嫩爽口、高糖度和浓郁香气享誉国内外市场[1] 重点出口产品及企业动态 - 天水市秦安县国际贸易公司通过海关便利化措施拓展海外市场,秦安甜瓜成为典型出口代表产品[1] - 陇南市两当县菌业科技公司生产的干香菇、木耳通过海关检验后销往海外市场[2] - 成县农产品公司核桃仁成功进入法国市场,并计划持续扩大欧洲出口规模[3] - 天水市土特产开发公司生产的松子已通过海关检验并运往海外市场[3] 政策支持与产业优势 - 兰州海关通过线上小程序推送出口注册流程,帮助企业高效获取资质,并强化源头质量管控[2] - 甘肃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农业产业优势,菌菇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2] - 海关开发"码上办"系统实现全天候通关服务,并调研解决农产品出口瓶颈问题[2] 产品出口渠道拓展 - 国际贸易公司瞄准特色农产品优势,积极开拓海外销售渠道[1] - 高品质"甘味"农产品获得国外客户好评,出口市场和品类持续扩大[1] - 核桃仁和松子等干坚果类产品加速拓展中亚及欧洲市场[3]
一盘凉拌菜让她全身“换血”保命!这三类食物是中毒的“重灾区”
央视新闻· 2025-06-17 13:36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分析 - 浙江68岁王女士因食用隔夜凉拌白木耳导致急性肝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经一周抢救才脱险 [3][4] - 中毒原因为泡发时间过长(一整夜)导致产生米酵菌酸毒素,该毒素1毫克即可致命且无特效解药 [4][6][7] - 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率超过40%,是我国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首要死亡原因 [7] 米酵菌酸特性及危害 - 由椰毒假单胞菌代谢产生,具有耐高温特性(煮沸无法去除) [7] - 潜伏期0.5-12小时(最长3天),主要攻击肝脏/大脑/肾脏 [7] - 中毒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严重者需血浆置换治疗 [4][7][8] 高风险食品类别 - 发酵谷类制品:北方臭碴子/酸汤子,南方糯米汤圆(久置)等 [10] - 湿粉类淀粉制品:河粉/米线/肠粉/凉皮等 [11] - 泡发菌类:木耳/银耳(泡发超4小时风险显著增加) [12][14] 预防措施建议 - 即泡即食原则:木耳/银耳冷水泡1-2小时,热水时间更短,不超过4小时 [14] - 避免自制发酵食品:不自行制作米面类/玉米面/椰浆发酵产品 [13] - 采购注意事项:选择正规渠道当天生产的湿粉类产品,注意储存条件 [15][17] - 储存要求:阴凉通风环境,避免霉变,发霉食品不可再食用 [18]
让苹果产业更红火 老乡的日子更兴旺 金融助力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29 10:07
延安苹果产业发展 - 延安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综合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近百万从业人员中80万农民靠苹果过上了富裕日子 [1] - 2024年延安苹果产量突破5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50亿元,占陕西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 [3] - 苹果收入占当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6] 产业链与金融支持 - 延安苹果产业链已形成覆盖前端种植、中端加工储运、后端市场拓展的完整体系,2024年金融机构向苹果产业发放贷款69.59亿元,年末余额96.33亿元,同比增长12.8% [3][4] - 农行延安分行推出"林果贷""惠农e贷""果库贷"等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累计发放苹果产业贷款124.7亿元,余额34.6亿元,同比增49.6% [5][6] - 当地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项目,2024年承保10.07万亩,同比增长16.55%,并推出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增强抗风险能力 [6] 科技创新与品种升级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的秦脆、"三瑞"等新品种亩产值达4万至5万元,是传统红富士的4-5倍,抢占高端市场 [12] - 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青砧"解决国内矮化砧木依赖进口问题,建园成本降低50%、节水70%,已推广至全国并出口乌兹别克斯坦 [13][14] - 铜川"青砧"矮化高标准山地苹果园采用新砧木、新品种、新模式,预计丰产期亩产优质果5000余斤,年净收益1000余万元 [15][16] 多元化农业与循环经济 - 延安宜川县发展食用菌产业,2024年产量8832万吨、产值9382万元,带动三分之一川道农民人均增收1.98万元 [8][9] - 果菌循环模式利用废弃果枝加工菌棒,每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吨,菌渣肥田减少化肥使用量20%以上,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5亿元 [9] - 美泰泰公司建成菌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从菌种研发到出口贸易的全链条覆盖,获金融机构29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 [9][10] 金融赋能与政策协同 - 铜川金融机构建立市场主体清单、信贷产品清单等四张清单,组建50余人金融顾问团队,2025年一季度苹果产业贷款余额8.2亿元,同比增长29.56% [16] - 农发行铜川市分行针对"青砧"项目提供13年期1900万元长期低息贷款,覆盖土地流转、苗木采购及设施建设 [15] - 工行铜川分行向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660万元,并针对产业链上下游设计定制化融资方案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