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化

搜索文档
探索数据入股、数据资产证券化……北京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4-08 17:48
日前,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关于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 见》),提出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数据基础设施"双轮驱动体系, 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向资本市场深度释放。 《意见》以数据要素资产化作为重要突破方向,探索数据入股、数据信贷、数据信托和数据资产证券化等 数据资产流通模式。同时,支持数据企业上市,加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与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动。并鼓 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数据领域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数据资源 开发利用。 支持数据企业上市 《意见》将数据要素资产化作为重要突破方向,鼓励发展数据资源、数据产品、数据资产等多类型数据流 通交易。推动数据资源依托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实现跨主体、跨平台安全合规流通,鼓励以公共数据增 值产品入场引领高价值、高频次数据流通交易,探索数据入股、数据信贷、数据信托和数据资产证券化等 数据资产流通模式。 资本市场参与路径进一步清晰。《意见》提出,支持数据企业上市,加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与北京证 券交易所联动。同时,明确鼓励设立数据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据资源开发。具体来看,《意 ...
精彩回顾 | 解迷MBS前景:2025年美元MBS午餐会
彭博Bloomberg· 2025-03-31 12:01
3月19日,彭博2025年美元MBS午餐会在上海圆满举办。正值中国投资者对于美国机构抵押贷款支 持证券(Agency MBS)的关注度持续上升, 我们特别邀请来自美国银行的资深分析师对话彭博市场 专家,为中国投资者解谜2025年美元MBS市场投资前景,并提供宝贵经验与实用工具 ,深度洞悉 市场风向。干货满满,让我们一起回顾现场精彩发言! 开场致辞 彭博大中华区业务总监丁楠女士 致开场辞并欢迎现场来宾的到来。当前美国机构MBS产品的收益率 优势已使其成为继美国国债和中资美元债之后广受关注的美元投资产品,但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众 多,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也需随之调整。希望本次午餐会能为大家提供多维度的观察与实用建议。 MBS研究及投资概览 当前,美国机构MBS市场存量约为9.1万亿美元,占美国固定收益市场的16%,仅次于美国国债和公 司债,其日均交易量在2000-3000亿美元左右,流动性仅次于美国国债,其发行量基本在1-1.5万亿 美元,疫情期间房地产市场繁荣时达到了3.5万亿美元。 整体而言,美国机构MBS市场体量大、流动性好、市场具有深度,投资者需要关注MBS的提前偿付 风险及其负凸性。 在交易中,衡量投资者获得 ...
产业资本正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出售的主要买家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26 21:33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创投资研究 ,作者深度的 科创投资研究 . 原【PE早餐】,升级聚焦为【科创投资研究】,宗旨为"关注科创动态,专注科创研究,聚焦科创项 目,共享科创投资"。 作者 | 科创投资研究 来源 | 科创投资研究 导 语:启明创投4.52亿元控股上市公司天迈科技,成为首例市场化VC机构通过并购基金主导 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标杆案例。 在IPO放缓与存量资产盘活的叠加效应下,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焕新"的深刻 转型。 启明创投以4.52亿元控股创业板上市公司天迈科技,不仅成为首例市场化VC机构通过并购基金主导 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标杆案例,更标志着私募基金从"财务捕手"向"产业操盘手"的角色跃迁。 这一交易背后,既得益于证监会"并购六条"的政策松绑,亦依托于差异化定价、治理权重构与生态 赋能的精密设计,为一级市场退出开辟了"产业协同+资产证券化"的双轨路径。 本文以该案例为切口,剖析政策红利下的交易创新逻辑,探讨私募基金如何以资本为纽带重塑上市 公司价值,并为"投早投小"时代后的VC/PE行业提供转型启示。 政策环境与法规框架 政策红利释放: 证监会"并购六条"重塑市场生态 2024年 ...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业务介绍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3-12 16:30
公司愿景与业务构成 - 公司愿景是发挥野村集团全球平台资源,长期立足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全牌照证券公司,为中国客户提供高端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树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经营典范"[2] - 业务部门包括财富管理部、机构业务部、研究部、资产管理部、企业金融部、自营交易部、品宣公关部[3] 财富管理部 - 整合公司牌照、业务及人力资源,为国内高净值人群和大众理财人群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5] - 部门定位为通过野村全球化经验,以面谈咨询优势服务中国高净值人群,坚持"买方"财富管理理念,打造国际化财富管理平台[6][7] - 发展方向包括依托野村全球资源强化服务能力,打造一流财富管理团队,坚持客户至上原则[7] 机构业务部 - 依托野村全球平台,为境内外专业机构投资者(如QFII、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提供全面金融业务解决方案[7] - 业务定位为成为研究和跨境业务领域的领先服务商,通过销售交易、研究支持等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7] - 客户网络覆盖本土机构、入境投资海外机构及出境投资国内机构[7] 研究部 - 从事宏观、策略、行业及个股研究,通过研究报告和路演增强公司获客能力及品牌认知度[9] - 目标包括打造精品研究团队,突出中日对比特色,覆盖消费、医药医疗、先进制造业等核心领域[10] - 研究方向涵盖宏观策略、行业研究及主题研究,为境内外机构提供差异化视角[10] 资产管理部 - 借鉴野村全球投研优势,为个人与机构投资者提供权益、固定收益及FOFs等投资工具,追求稳健可持续回报[12] - 发展方向包括扩大产品阵容以满足多元需求,深耕野村品牌核心理念[13] 企业金融部 - 以资产支持证券为工具,为企业提供新型融资解决方案,盘活社会存量资源[15] - 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传统领域资产证券化,并关注绿色金融、碳中和等新兴领域[16] 自营交易部 - 业务定位为公司稳定收入来源,通过稳健投资自有资金追求绝对收益,确保资本金安全及流动性[17] - 发展方向包括提升科技水平、完善资产配置机制及建立多品种金融工具交易能力[17] 品宣公关部 - 整合野村投研资源,通过客户活动及大型论坛塑造专业品牌形象[19][20] - 发展方向包括提升野村在华形象,落实企业文化并加强行业文化宣导[20]
日租1万!第一批SU7 Ultra车主已经赚翻了
创业邦· 2025-03-04 18:43
小米SU7 Ultra市场现象 - 小米SU7 Ultra正式售价52.99万元,较预售价直降近30万元,10分钟狂揽6900台大定订单,两小时完成全年销量目标 [2] - 二手市场出现"灰色交易",小定订单被炒至6000元,日租金突破万元,有人靠转单赚数万元 [3][4] - 订单转让溢价2000-6000元,是对产能爬坡期时间成本的货币化折算 [9][10] 供需失衡与套利逻辑 - 2024年小米SU7全年交付13.5万台,但锁单量高达24.8万台,产能缺口持续存在 [13] - SU7 Ultra上市首日大定突破1.5万台,工厂月产能仅2.2万-2.5万台,交付周期可能被拉长 [13] - 产能与热度严重不匹配造成的"时间差"成为二手生意的温床 [14] 参与者画像 - 职业黄牛批量囤积小定订单,有团队去年底囤20个订单,转手利润超10万元 [17] - 早期下订的科技发烧友将订单转让视作"知识变现"新途径 [17] - 租车需求方包括自媒体、车评人、微商网红和急于尝鲜的真实消费者 [11] 产品价值与市场定位 - SU7 Ultra搭载三电机系统(1548匹马力、1.98秒零百加速、实测最高时速359km/h) [17] - 定位"科技豪华"代名词,拥有"上赛最速量产车"、"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等头衔 [17] - 雷军"对标保时捷"宣言放大其社交属性,成为圈层身份象征 [18]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二手豪车租赁市场规模达47亿元,同比激增210% [25] - 年轻群体更愿为短期体验付费,而非长期持有 [22][26] - 竞争对手包括极氪001 FR、路特斯Emeya繁花、特斯拉Model S Plaid、保时捷Taycan系列 [22] 消费行为演变 - 体验式消费崛起,"开过"比"拥有"更能满足Z世代消费快感 [28] - 购车订单变成可炒作数字资产,反映供给稀缺性、社交属性和金融杠杆的三重共振 [28] - 汽车产业或将迎来比电动化更为深刻的变革 [28]
ANTON OILFIELD(03337) - 2022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4-26 20:4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营收为35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净利润为2.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业绩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4] - 2022年自由现金流达到4.3亿元人民币,较之前增加约7000万元人民币;内部股权回报率达到9.9%,自2021年以来增长7.3% [11] - 过去五年公司共产生约14亿元人民币的自由现金流,减少了12亿元人民币(约1.8亿美元)的美元债券,未偿还债券本金仅约数百万美元,违约风险大大降低 [12] - 债务规模减少,资产负债率从疫情前的68.9%降至58.7%,债务与EBITDA的比率从4.6降至2.0,资本结构更稳定 [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海外市场中,RAC收入达到15亿元人民币,增长48%;其他海外市场收入达到4.9亿元人民币,增长16.2% [7] - 国内市场在疫情挑战下仍保持稳定收入,整体业务重回增长轨道 [5] - 新业务产品(油田管理、检测和资产租赁)发展迅速,对收入的贡献同比增长23%,使公司成为高增长、高周转和高利润的新型油田服务公司 [8] - 精密工程技术服务在华北取得突破,使当地产量增加三倍以上,除工程服务费外还获得增产奖励 [9] - TOL检测成功引入投资者,多主体运营和资产证券化的商业模式得到体现,其上市前市盈率约为12.7,远高于资本市场当前市盈率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随着疫情结束,油气供应缺口扩大,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主导的主要石油公司大力建设产能,投资呈两位数增长,全球油气开发市场迎来稳定发展机遇 [15] - 公司电商平台AT Mall在2022年的总GMV达到数亿元,内容平台“石油同学”到2022年底订阅人数超过3万,今年计划将订阅人数提升至5万甚至10万 [1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3年公司增长将来自多个方面,包括疫情后市场机遇、布局全球优势市场、推广精密工程技术、发展独特创新业务、推进多主体运营和资产证券化战略、数据驱动提高运营效率等 [14] - 国内市场聚焦天然气市场(致密气和常规气),伊拉克市场全面部署南、中、北部主要油田,西非市场继续渗透乍得、阿尔及利亚等市场,印尼市场与中国石油公司和当地独立石油公司合作取得突破,其他海外市场继续培育大规模市场区域 [16] - 精密工程技术是一种以生产目标为导向的综合服务,能使公司区别于传统技术服务公司,推动传统业务升级 [19][20] - 独特创新业务成为核心业务,未来将加大对油田管理、资产租赁、检测和数字服务的开发力度,实现全面增长 [21] - 公司将继续推进TOL检测的分拆上市项目,严格按照发行上市要求提高其规范性、独立性和内部控制,支持其在资本市场尽快上市 [25] - 行业内大型企业如Staunton、SLB和Holly Burton等可通过公司平台进行大量交易,公司平台有助于解决油田客户跨境采购和获取优质资源的问题,未来有望进一步促进公司业务增长 [5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疫情结束后,油气供应缺口更明显,未来油气可能供应紧张,全球油气开发市场将迎来稳定发展机遇 [15] - 公司已成功度过疫情周期,将全面提升投资者回报,2023年公司处于历史最佳增长条件,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28][6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自2020年初提出新战略,通过内部交流应对外部环境挑战,成功度过三年疫情周期 [5] - 公司一直强调自由现金流和股权回报率是核心运营指标,并将继续改善这两个指标 [10] - 公司通过现金主动减少和按时偿还债券,降低了债务风险,优化了资本结构 [1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集团除检测部门外其他三个业务板块EBITDA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 原因一是2022年第三季度起中国市场受疫情严格管控,新疆和四川两个主要国内市场项目执行受严重影响,收入减少约4.5亿元人民币,但固定成本仍需支出;原因二是2022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向供应商和客户传递成本压力需要时间。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措施取消和成本压力传递,这些影响利润率的问题将不再出现 [31][32][33] 问题2: TOR检测集团分拆项目的现状如何?从第一季度运营情况看,公司满足战略投资者利润要求的情况如何?集团手头现金中海外和国内各占多少比例?是否包含战略投资者注入的现金? - TOR分拆项目计划在2025年底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正在推进相关程序,包括获得深圳监管机构受理、香港证券交易所分拆项目批准、完成上市注册程序等。与投资者约定的今年利润约为1.3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约30%,但公司内部预算更高,较2022年增长40% - 50%。第一季度在印尼市场取得里程碑式突破,订单量是往年的四到五倍,增长势头强劲。截至2022年底,集团手头现金约7.27亿元人民币,包含战略投资者注入的1.55亿元人民币,可使用现金约5.8亿元人民币。海外现金占比约40%,国内现金占比约60% [35][36][37] 问题3: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且有8600万元人民币的应收账款减值转回,管理层能否介绍一下背景? - 公司在过去五到六年重视应收账款回收和周转,2022年全体员工参与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使应收账款周转取得良好效果。8600万元人民币的减值转回主要来自两个账龄近四年的客户,公司制定了完整的收款计划,高层管理人员参与收款工作,2022年收回约4514万美元的应收账款,根据会计政策进行了减值转回 [41][42][43] 问题4: 公司2023年的资本支出计划如何?能否介绍一下订单积压情况,包括地区分布?TOR集团的利润在2022年达到多少? - 2023年公司将坚持一致的资本支出政策,控制在当年减值范围内,预计支出低于上限。资产租赁平台建设是新业务发展计划,公司在部分租赁业务中可能扮演代理角色,部分业务可能记录为资本支出,但会确保有资产、资源和资金支持。公司将在11月正式公布第一季度运营更新,包括订单详细信息。目前订单积压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在中国市场开始为客户量身定制项目,竞争较少。TOR集团业务受中国疫情管控影响约100天,但公司有信心其利润能达到战略投资者要求的90% - 100%,具体数字待审计工作完成后公布 [4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