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搜索文档
圣马力诺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建院十周年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5 10:44
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 - 圣马力诺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医养生·回归自然"建院十周年系列活动,包括中医药国际研讨会、非遗诊法与制剂专题讲座、中医文化体验工作坊等 [1] - 活动邀请北京城市学院中医及中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团队参与,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与融合 [1] 中医药国际研讨会 - 研讨会在圣马力诺大学主会场举行,吸引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中医药专家和学者参会 [2] - 围绕"传统中医与现代健康""营养与自然疗愈""五行理论与身心调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2] - 探讨中医药在当代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价值与国际传播路径,为中医药在欧洲的传播与本土融合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方向 [2] 中医文化讲座及工作坊 - 活动走进圣马力诺孔子学院、维琴察中医药文化推广合作单位、帕多瓦大学孔子学院等地 [2] -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听众介绍中医基础理念、传统诊疗方法及经典中药制剂的制作工艺 [2] - 200余名当地听众参与,反响热烈 [2] 中医药文化体验 - 来宾亲身体验点穴疗法,部分参与者肩颈疼痛等症状得到即时缓解 [2] - 观众咨询中草药名称及功效,参与大山楂丸制作,对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和自然理念产生浓厚兴趣 [2] 活动意义 - 活动是圣马力诺大学孔子学院建院十周年的重要庆典内容 [3] - 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示与互动,中医药文化在欧洲进一步走近公众视野 [3] - 推动传统医学在全球健康体系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展现中华文化"以人为本、和谐自然"的智慧魅力 [3]
昨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上海开展市集游园会等活动
解放日报· 2025-06-15 09:48
非遗文化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宝山区举办"跟着非遗品生活"主题市集,展示罗泾十字挑花、吴淞面塑、蔡氏剪纸等非遗文创 [1] - 罗泾十字挑花技艺传承人郑晓蓉团队开发书签、手账本、耳饰等文创产品,配色和审美更符合年轻人喜好,适用于新中式或旗袍搭配 [1] - 徐汇区在上海植物园举办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包括非遗项目展示、音乐会、中医技艺演示等 [1][2] 非遗项目展示 - 徐汇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珐琅器制作技艺、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海派旗袍制作技艺等十个项目 [2] - 岐黄本草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演示六神丸制作、野山参鉴赏等中医技艺 [2] - 杏林生活馆展示"五脏养生茶"、经典名方、药膳与香囊制作、"药食同源"茶点等 [2] 非遗创新体验 - 中医科技苑运用四诊仪、AR技术赋能传统中医,提供AI诊疗体验 [2] - 非遗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以可触摸的香囊、可品尝的药膳等形式融入现代生活 [2] - 徐汇区各街镇同步开展数十场非遗民俗活动,形成"非遗就在身边"的生活场景 [2]
中医文化大篷车驶入沪上高校 专家为学子带来养生知识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7:30
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 -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首次尝试将中医文化"大篷车"开进高校 为师生提供针对性健康咨询 [2] - 活动覆盖东华大学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多个校区 [1][2] - 中医文化推广流动车提供冷萃淡竹叶乌龙茶 洛神乌梅茶 石斛花枸杞茶等药食同源饮品 [4] 学生健康问题现状 - 学生普遍存在压力大 熬夜多 刷手机时间长 缺少锻炼等问题 [3] - 常见问题包括焦虑引发的睡眠障碍 宫寒痛经 肩颈疼痛 干眼症等 [2][3] - 大四学生反馈针灸治疗肩颈疼痛效果显著 把脉诊断准确 [3] 中医诊疗方法 - 专家示范穴位按压缓解肩颈疼痛 [1] - "方氏针灸"传人教授手指护眼操缓解干眼和视疲劳 [3] - 建议女生避免经期食用寒凉食物 注意空调环境保暖 [2] 活动效果与反馈 - 原定1小时咨询活动因参与人数众多延长 [3] - 中医文化推广流动车在高校"回头率"很高 [4] - 学生表示中医治疗湿疹效果良好 对中医诊断能力表示信赖 [4]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将中医文化大篷车打造为进高校的重要标志物 [4] - 强调传播形式要符合年轻人需求和习惯 [2] - 建议学生生活规律 学习中医知识 从年轻时注重保健 [3]
同仁堂科技为“北岸吉市”添香气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2 12:41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旗下文创香产品参与北海公园"北岸吉市"展销活动 旨在打造多元文旅消费新场景 [1] - 文创香产品基于"药香同源"理念 结合制药工艺与非遗制香技术 开发7大系列100余款产品 涵盖熏香 手串 挂饰 精油等类型 [3] - 现场展销结合节令特点 推出端午香囊 夏季驱蚊熏香等应季产品 并主推"四季合香"礼盒等伴手礼 [8][10] 产品创新与市场反响 - 产品融合中医药古方(如牛黄清心丸 苏合香丸)与现代设计 推出全药珠手串 饶玉冷香串等兼具养生功能的时尚饰品 [5][6] - 液体香氛类产品突破传统形态 以"心悦 无虞 有斐"等创新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 [8] - 产品凭借时尚外观与保健功能获各年龄段青睐 部分消费者因此对中医药文化产生兴趣 [10] 品牌文化输出 - 以"本草之约"为品牌理念 通过"以药制香 以香养生"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 [8] - 产品将中医理论(如四季养生)融入香方设计 如"四季合香"礼盒对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 [10] - 通过市集等线下场景 实现中医药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沉浸式传播 [10]
药膳面包是什么面包?(身边的新鲜事)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11
行业趋势 - "中医药+餐饮"模式在多地持续升温,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大量消费者并推动中医药知识普及[1] - 药膳食品创新满足年轻群体对便捷养生需求,解决传统中药服用不便痛点[1] 产品创新 - 首批药膳面包含党参/茯苓/当归等药材,基于《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古方及药食同源物质名单开发[1][2] - 研发过程经历中药熬水/粉末添加等多次工艺改良,每款面包含5-6种配伍药材以平衡色泽与药效[1] - 产品线从面包扩展至绿豆糕/茶饮/轻食等,市场反响热烈呈现供不应求态势[2] 市场反馈 - 药膳面包在扬州形成现象级传播,特别受到年轻消费群体追捧[2] - 医院药膳坊开业后持续客流旺盛,反映养生食品市场需求旺盛[1] 文化推广 - 药膳产品承载中医药文化传播功能,通过食品形态降低公众接触门槛[3]
北京号最精彩|已批复!城市副中心将新建艺术休闲街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5 17:14
城市更新项目 -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美术馆-南湖片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获批 将建设艺术休闲街区 新增儿童游乐设施和环湖栈道 [2][4] - 朝阳区亮马河畔新开左岸本草花园 融合中医药文化与自然景观 [12] - 仁和镇临河村、河南村集租房项目完成验收 提供382套住房 本月投入使用 [26] 文旅产业发展 - 首钢园咖啡业态持续扩张 发布2025版Coffee Walk地图 [10] - 模式口国潮文化节举办 结合汉服文化与端午民俗打造古韵市集 [24] - 白塔寺周边胡同通过新店铺引入实现文旅空间升级 [22] 文化遗产保护 - 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入选2025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名单 全国仅4个项目入选 [16] - 东黄城根北街发现清代弘旿贝子府遗址 现存于科学出版社院内 [30] 影视文化联动 - 热播剧《藏海传》中"简仪"天文仪器引发关注 该文物现存于北京 [20] 交通基础设施 - 北京新增333个固定式交通监控设备 具体分布已公布 [6][8]
“让中医药造福更多欧洲民众”(第一现场)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中医药在德国的发展现状 - 德国人使用传统与补充医学的比例排名欧洲国家之首,越来越多当地民众开始选择中医治疗 [1] - 中医已成为德国传统与补充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还在探索传统中医药用植物的本地化种植 [1] - 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医院是德国第一所中医医院,自1991年建院至今仍是欧洲唯一一所收治住院患者且90%以上费用可由公立医保支付的中医医院 [1] 魁茨汀医院运营情况 - 医院平均每年收到2000份入院申请,但只能收治一半,等候名单已经排到12月底 [2] - 30年来几代"北中医人"接力为海外患者缓解病痛,赢得越来越多人的信任 [2] - 医院创新中医发展模式,将中医门诊部开到国家森林公园中的酒店,将休假和中医养生结合 [4] 汉堡大学附属埃彭多夫医院汉萨美安中医中心 - 中医中心成立于2010年,已为超过3万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4] - 诊所有6名医生和2名推拿治疗师,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科研、教学和诊疗服务 [4] - 中心合作培养中医药专业硕士生,是欧洲地区首个针对西医医生的高层次中医教育项目 [4] 中医药在德国的商业化发展 - 德中堂建立起"从中国田间到欧洲药房质量全程控制"的中药生产模式和质量管理体系 [6] - 德中堂存储中草药20吨左右,总计250余种,每天发往德国各地及欧洲其他国家 [6] - 公司产品遵循中医药传统,同时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和欧盟标准 [6] 中医药文化传播 - 中医药文化在德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实力的增强 [5] - 中德民间文化交流特别是青少年交流活动是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基石 [7] - 中医药在德国和欧洲拥有巨大发展机遇,中国医药公司应该积极进入欧洲市场 [5]
繁荣文化 赓续文脉
河南日报· 2025-05-22 07:33
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 - 黄河博物馆2019年9月至2024年底参观人数达42万人次,团队近6300批次,成为中小学生"第二课堂"[4] - 新增"幸福黄河"展厅展示治河实践,开展黄河航运史专题研究,通过全球水博物馆联盟扩大国际传播力[4] - 计划推进陈展提升、水文化遗产调查,融入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5] 殷商文化考古与展示 - 殷墟遗址新发现大型池苑建筑遗迹、洹北商城多条大型道路,获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荣誉[8] - 殷墟博物馆2024年2月开放后参观量达230万人次,部分文物参与"看·见殷商"专题展览[9] - 未来将精细化田野考古,深化殷墟大邑商布局等课题研究,开发文创产品参与国内外展览[9] 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 - 医圣文化园一期开放后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吸引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医[12] - 二期规划368亩,布局国际会议会展、中医药产业孵化等业态,形成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模式[13] - 展览体系涵盖仲景博物馆、中药标本馆等18大景观,展示2000余种中药材[11] 龙门石窟文旅融合 - 2024年游客量达770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1%,夜游体验等新业态拉动消费[17] - 运用探地雷达、3D扫描等技术建立"数字档案",完成奉先寺15年修缮工程[15] - 开发10门研学课程,融合泥塑、拓印等传统技艺,校园推广"龙门诗韵"等课程[16]
“中医夜市”首秀马耳他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1 17:39
中医药文化推广 - 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首次在圣朱利安斯商业城市举办"中医夜市"义诊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1] - 活动设置"一对一"健康咨询、刮痧、拔罐、推拿体验区,市民排队体验传统中医疗法[1] - 中药茶饮展区提供乌梅汤等饮品,中药香囊、清凉油等特色展品受到关注,免费发放膏药[1] - 52岁肩周炎患者体验推拿后症状明显缓解,31岁针灸治疗忠实粉丝称赞活动形式新颖[2] - 医疗队队长表示选择商业城市举办活动是为扩大中医影响力,未来将推出更多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2] 中马人文交流 - 自1993年中国(江苏)向马耳他派遣首支医疗队以来,中医药已成为两国人文交流重要纽带[2] - "中医夜市"活动成功举办既提供医疗服务,也彰显中医药文化跨越国界的独特价值[2] - 活动为增进中马两国人民友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注入新动力[2]
人大代表走基层 中医药惠民暖人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16:27
中医药基层推广 - 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条例进万家"义诊活动 通过巴扎天集市向基层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 [1] - 活动采用脉诊、"望闻问切"等传统中医诊断方法为群众进行体质辨证 并科普疾病预防和养生知识 [3] - 现场提供血压血糖检测服务 发放中医药宣传手册 展示药膳食疗和养生茶饮 [3] 医疗团队表现 - 医疗团队由人大代表图尔贡·阿卜拉带队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 [1][3] - 医护人员热情解答常见病防治、养生保健等健康问题 提升群众自我保健能力 [3] - 活动展现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风采 拉近人大代表与群众距离 [3] 未来发展规划 - 人大代表表示将持续关注基层健康需求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4] - 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计划常态化开展公益医疗活动 深化健康惠民工程 [4] - 未来将加强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的推广 织密健康保障网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