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
icon
搜索文档
又有农商行出手,获批!
中国基金报· 2025-10-17 00:05
村镇银行整合加速趋势 - 村镇银行整合节奏明显加快,农商行收购村镇银行股权频发 [6] - 银行业金融机构减少225家,其中农村金融机构减少222家,村镇银行减少数量最多,半年减少了98家 [7] - 整合趋势体现监管层"减量提质"的改革导向,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股权结构、强化风险管控 [6] 近期整合案例 - 山东金融监管局核准菏泽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合并菏泽牡丹北海村镇银行及郓城北海村镇银行,将其改为分支机构 [2] - 山东青州农村商业银行受让莘县青隆村镇银行及高唐青隆村镇银行股权,持股比例分别达100%和66.2% [4] - 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于9月30日获批吸收合并日照蓝海、济宁蓝海、山东沂南蓝海三家村镇银行 [6] - 海南农村商业银行于9月29日获批吸收合并海南昌江长江、琼中长江、澄迈长江三家村镇银行 [6] 整合动因与政策背景 - 整合是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重要举措之一 [6]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 [7] - 监管层将"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 [7] - 农商行增持旗下村镇银行有利于加强统一管理及资源整合 [4][6]
一个月收编近200家!这家国有大行为何罕见下场?
第一财经· 2025-10-15 19:58
改革化险新路径 农信系统改革又有新现象。 近日,吉林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陆续批复同意了农业银行整合当地多家农商行,涉及分支机构近200家, 引起市场关注。同为当地农信系统改革的一部分,此前的8月,省级法人机构吉林农商银行刚刚获批成 立并开业。 这并非农业银行首次参与农信系统改革。此前的9月26日~29日,吉林金融监管局、松原金融监管分局 分别发布批复文件,同意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朝阳支行等57家机构、延边农村商业银行19家营业机构 更名为农业银行支行或分理处。9月26日,白山金融监管分局也同意了白山江源农村商业银行金鼎支行 等12家机构更名为农业银行名下支行。 这意味着,在最近1个月内,农业银行已经将吉林至少190家农商行分支机构纳入"麾下"。 事实上,此前国有大行通过"村改支"等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已有案例,但鲜有如此大规模参与一地的 省联社改革。也因此,此轮吸收合并和更名潮被视为国有大行参与农信系统改革和中小银行化险的市场 化模式创新。 作为过去高风险金融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近年来吉林省内的中小金融机构化险工作持续推进。根据央 行2021年9月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截至当年上半年末,辽宁、甘 ...
三块“试金石” 检验中小银行改革发展成色
金融时报· 2025-10-15 09:21
"十四五"以来,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力度明显加大、节奏明显加快。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十 四五"时期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长超过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目前, 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已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处于低位,整体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 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动态清零"。 改革化险的最终目的,并非简单压降中小金融机构数量或处置不良资产,而是让中小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 经济。改革是否提升了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质效?银行自身发展是否更具备可持续能力?金融服务是否更优质、 更稳定?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着金融体系的健康程度,更直接影响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近日,《金 融时报》记者深入宁夏,探寻当地中小银行的改革蜕变轨迹。 试金石一:服务中小企业能力提升了吗? "小银行变好银行、大银行,我们企业也跟着升级,更安心了。"这是许多曾与贺兰回商村镇银行有业务往来 的中小企业负责人的共同感受。 作为曾经宁夏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贺兰回商村镇银行,如今已通过宁夏银行受让其股权并改建为宁夏银 行分支机构的改革化险路径,实现了全新蜕变。 "我们紧紧抓 ...
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金融时报· 2025-10-15 09:21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是近年来金融领域影响最广、问题最突出、处置最棘手的"硬骨头",也 是"十四五"时期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宁夏作为经济体量相对较小、中小银行规模普遍不大的省 份,是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并为全国层面推动中小银行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经验的? 这场改革攻坚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各方"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底色——不回避历史问题、不 推诿现实困难,以"钉钉子"的决心压实责任、破解难题。宁夏的实践表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从来不是 任何单一主体的"单打独斗",而是政府、监管部门与机构等多方共建的系统工程。唯有凝聚共识、相向 而行,才能推动小银行向好银行的蜕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可持续的金融动能。 责任编辑:杨喜亭 "坚决不把矛盾和困难上交。"在与金融监管总局宁夏监管局、党委金融办相关工作人员交流时,这 句朴实有力的话令人印象深刻。面对风险,宁夏以高度的自主担当,探索出一条以"多方合力"为特征的 协同作战路径——地方政府以资源支持筑基,监管部门以专业指导护航,大股东以实际赋能助力,三者 紧密衔接、同频共振,形成"1+1+1>3"的改革聚合力。 具体实践中,宁夏坚持央地协同、优势互补、高效执行,在全区 ...
探路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08:28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深化改革,推动中小金融机构从“风险防控”到“提质增效”的跨越,宁夏的实践是全国性改革的缩影 [1] - 通过“央地协同、分类处置、标本兼治”的路径,宁夏成功化解中小银行风险,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3][11] 中小银行行业改革成效 - “十四五”时期不良资产处置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过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2] - 高风险中小银行机构数量较峰值大幅下降,部分省份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2] - 改革聚焦区域差异,推动“一省一策”制定个性化方案,运用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元手段 [2] 石嘴山银行改革化险措施与成效 - 改革前核心难点是资本补充压力大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大,改革路径为“提级监管+央地协同+股东赋能” [4] - 资本补充采用内外源结合方式,包括制定2025-2029年内源性资本补充计划,以及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注资以提升资本充足率 [4] - 不良处置实施“项目制”管理,采用“日监测、周调度、旬提示、月约谈”机制,完成宁夏首笔不良资产结构化转让交易和创新消费贷诉前保全模式 [4] - 严控信用风险新增,完善“集中审批+数字化审批+小额差异化授权”审批机制,加强风险识别与预警 [5] - 风险化解成效显著,信用风险有效缓释并持续收敛,为稳健经营夯实基础 [5] 石嘴山银行公司治理长效机制 - 建立自治区党委金融工委与石嘴山市委“两新”工委的双重管理工作机制,将银行提级至自治区直管层面 [7] - 明确党委会对重大决策的前置审议权,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7] - 优化公司治理,减少执行董事占比、增加独立董事席位,选聘专业人才担任董监事,建立专委会审议意见报告与督办机制 [7] -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规管理架构,推动合规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7] 贺兰回商村镇银行风险出清模式 - 风险出清通过宁夏银行100%持股并改建为分支机构实现,形成“四级联动+协同处置+股权转让+兼并重组”模式 [8] - 化险难点在于该行是宁夏资产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且受原包商银行出险影响,以及宁夏辖内能承接的法人银行数量有限 [8] - 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蒙商银行、宁夏银行、贺兰回商村镇银行签订三方协议,合理确定股权对价 [9] - 改革于2024年7月启动,2025年7月完成,原16家股东全部平稳退出,8家网点换牌,220名员工得到妥善安置 [9] 贺兰回商村镇银行整合后经营提升 - 原网点转型为宁夏银行贺兰支行,保留地缘优势并弥补技术资金短板 [10] - 原21项信贷产品优化为15款,新增“助农快贷”等特色产品,实现交叉客户统一授信,构建“社区+商圈+农业+园区”经营模式 [10] - 存款规模突破50亿元,业务结构从单一转向综合性经营,并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 [10][11]
告别“划着小舢板出海” 宁夏中小银行改革样本调查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4:17
● 本报记者 张佳琳 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金融机 构"动态清零",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成效明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是"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 金秋十月,塞上江南宁夏大地一派丰收景象。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金融监管总局调研团深入宁夏,探寻 当地中小银行改革路径,剖析银行如何在破茧重生后实现转型发展,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中形成风险化 解的良性循环。 贺兰回商村镇银行由原包商银行于2010年发起设立,改革重组前是宁夏辖内资产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 其改革化险工作牵动各方。 央地协同、分类施策的治理智慧体现在贺兰回商村镇银行的改革化险工作中。 面对异地主发起行风险处置难题,彼时的金融监管总局指导跨省协调,宁夏与内蒙古两地党委政府协商 沟通,两地监管部门联动配合,统一化险目标、落实处置要求,确定了由宁夏银行吸收合并的处置路 径。 此外,宁夏银行联合蒙商银行、贺兰回商村镇银行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清产核资,先后开展三轮股 东磋商,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今年7月,贺兰回商村镇银行原16家股东全部平稳退出,8家网点统一 换牌,2 ...
问题机构“浴火重生”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蹄疾步稳
上海证券报· 2025-10-15 02:31
从问题银行"自救重生"到多地高风险机构"动态清零",从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到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 施……"十四五"期间,我国稳步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一批问题机构在被"精准拆弹"后"浴火重生", 在改革化险中重塑"造血功能",以"轻装上阵"的姿态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大局。 作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中小银行的稳健运行,关乎资金流通效率和地方金融稳定。业内专家认 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经营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水平显著改善。 风险化解: 从"生死一线"到"欲火重生"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作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中小金融机构直接关系 实体经济资金流通是否顺畅。但长期以来,这些机构面临历史包袱重、公司治理不完善、风险抵御能力 弱等问题。 2020年前后,受不良集中爆发、流动性危机叠加影响,吉林银行被列为重点关注城商行,一度站在生死 存亡的"岔路口"。此后,在没有政策性剥离不良,也无大额专门注资的情况下,这家城商行主要靠自 救"破茧重生",凭经营管理"脱胎换骨"。 据了解,吉林银行打好风险化降、经营转型、管理再造、内控合规"四大战役":组建特殊资产管理条 线,集中 ...
从“风险机构”到“生力军” 中小银行“改”出新活力
上海证券报· 2025-10-15 02:3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小银行通过改革化险和重组整合,资本实力、公司治理及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从而提升了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能力,展现出新的发展活力 [4][5][10][11] 改革模式与进展 - 内蒙古农商银行通过“统一法人模式”一次性合并区内所有农信机构及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是全国首例 [5]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5年来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过半省份已组建省级法人机构,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施 [5] - 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成效明显,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11] 资本实力提升 - 石嘴山银行在政府支持下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并筹备发行二级资本债券,预计年底前完成,资本实力将大幅增强 [7] - 今年前7个月,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发行量创近五年新高,累计发行量超过1万亿元 [7] - 宁夏回族自治区近年来已投入数十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当地金融机构发展 [7] 公司治理优化 - 宁夏银行贺兰支行吸收合并贺兰回商村镇银行后,进行系统性重塑,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 [8] - 石嘴山银行通过减少执行董事占比、增加独立董事席位,选聘专业董监事,使治理运作机制更加高效 [8] 风险管理能力增强 - 石嘴山银行“十四五”期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金额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50% [9] - 内蒙古农商银行构建起集中管理、多方协同的全市统一风控体系,能动态监测小微企业信贷资产 [9] - 金融业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9]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内蒙古农商银行和林格尔支行将正缘农牧业公司贷款利率下调2.7个百分点,每年为其节省130万元利息支出 [4] - 内蒙古农商银行已推出40余款信贷产品,更好满足农牧民、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5] - 内蒙古农商银行察右前旗支行为薯都凯达食品公司追加1亿元授信,利率降低50至100个基点,预计3年可为其节省财务成本150万元至300万元 [11] - 宁夏银行贺兰支行的信贷审批流程更科学,放款速度更快,能更好匹配企业采购配送节奏 [11] - 截至8月末,宁夏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1.06万亿元,同比增长3.75%;内蒙古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3.28万亿元,同比增长2.51% [12]
问题机构“浴火重生”中小银行改革化险蹄疾步稳
上海证券报· 2025-10-15 02:30
◎记者 张琼斯 从问题银行"自救重生"到多地高风险机构"动态清零",从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到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 施……"十四五"期间,我国稳步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一批问题机构在被"精准拆弹"后"浴火重生", 在改革化险中重塑"造血功能",以"轻装上阵"的姿态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大局。 作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中小银行的稳健运行,关乎资金流通效率和地方金融稳定。业内专家认 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经营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水平显著改善。 风险化解: 从"生死一线"到"欲火重生" 问题机构"浴火重生"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蹄疾步稳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作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中小金融机构直接关系 实体经济资金流通是否顺畅。但长期以来,这些机构面临历史包袱重、公司治理不完善、风险抵御能力 弱等问题。 2020年前后,受不良集中爆发、流动性危机叠加影响,吉林银行被列为重点关注城商行,一度站在生死 存亡的"岔路口"。此后,在没有政策性剥离不良,也无大额专门注资的情况下,这家城商行主要靠自 救"破茧重生",凭经营管理"脱胎换骨"。 据了解,吉林银行打好风险化降、经营转 ...
尹艳林:应构建大中小银行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9:04
银行体系竞争格局 - 银行体系存在不合理竞争 大银行通过"掐尖"方式获取中小银行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 导致中小银行经营更加困难 [1] - 深化中小银行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大中小银行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让不同类型银行为不同企业融资需求提供服务 [1]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趋势 -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正逐渐由小变大、由乡转城 机构数量减少且层级提高 这有利于加强管理和控制风险 [1] - 但农村金融机构远离农村可能导致乡村金融服务难度增加 未来需要给予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更多差异化政策支持 [1] - 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治理 提升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 金融体系改革方向 - 需要建立适应多样化市场主体金融服务需求的银行体系 改变当前"大银行服务小企业"的金融结构以提升金融稳健性 [2] - 中小银行应坚守定位 服务于社区和地方 近年来出现风险问题主要因为脱离社区乡村地方导致内部治理失效 [2] 中小银行改革发展路径 - 中小银行应在改革中促进发展 从化险转向改革发展 通过发展解决行业问题 [3] - 自2016年以来全国已有19家民营银行开业运营 但经营业绩出现明显分化 头部银行发展迅速盈利稳健 排名靠后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3] - 需要继续鼓励民营银行发展 改善经营条件和政策环境 允许适当增开营业网点和分支行 更多下沉社区 [3] - 鼓励民营银行探索创新"大存小贷"和"个存小贷"等差异化经营模式 提高与细分市场金融需求的匹配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