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息差收窄

搜索文档
“等50多天才买到”,头部互联网银行上线大额存单“排队”功能,部分利率可达3%
华夏时报· 2025-09-17 11:5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梦雪 北京报道 存款利率一再调降,让民营银行2%以上利率的大额存单显得格外抢手。 近期,记者发现,一些民营银行推出了大额存单的"排队"预约服务。有意向的储户只需在银行APP上进 行"预约排队",一旦有额度释放,即可自动购买到利率较高的大额存单,部分存单利率达到了3%及以 上。不过记者注意到,尽管年利率较高,但这些存单并非银行新发行的产品,而是之前储户转让的"二 手单"。为了确保购买成功,储户需要提前将预存款项转入活期账户进行锁定。 "额度非常紧俏,基本要排队等一个月以上,人太多了,我有一个朋友等了50多天(才买到)。"一位关 注相关存款产品的储户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近年来,银行业净息差整体收窄,为缓解负债端压力,银行纷纷降息,民营银行年内也多次下调存款利 率。这样的背景下,之前发行的利率相对较高的大额存单变得更为抢手。 额度紧缺 大额存单,亦称作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其起存金额高于普通存款,通常为20万元,且其利率通常略高 于同等期限的定期存款。 受限于业务单一、实体网点缺失等因素,长期以来,民营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较同业保持较大利差优势, 被称为"存款利率高地 ...
部分民营银行大额存单利率超2%很抢手!
证券日报· 2025-09-16 08:25
本报记者 彭 妍 此外,上海华瑞银行手机银行App显示,该行的18个月期和2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分别为2.3%、 2.35%,认购起点同样为20万元,且支持产品转让。不过记者注意到,两款产品的介绍页面均注明"仅 限上海地区购买",其中18个月期的大额存单已显示"售罄"。 对此,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银行推出收益率较高的大 额存单,本质是市场化竞争策略与精细化运营管理协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新兴金融力量,民营银行在品 牌认知度、客户基础积累上与传统银行存在差距,通过提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率,能够精准触达对 收益敏感的储户群体,找到与自身业务匹配的客户。 利率优势或逐步收窄 民营银行大额存单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且承受着净息差收窄的压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 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其中民营银行 的净息差降幅最大,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薛洪言表示,从利率优势的可持续性来看,民营银行依托数字化运营模式,能有效降低传统网点运营成 本,这些成本优势可转化为更高的存款利率回馈储户,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但当前银行业整 ...
多家互联网银行上线大额存单排队功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0:06
大额存单利率变化 -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年利率已降至"1"字头水平 多家银行下架三年期以上大额存单并出现定存利率长短期倒挂现象 [1] - 2%以上利率的大额存单仅偶尔出现在地区性银行和互联网银行 但产品额度紧缺需要预约和排队等待 [1] - 微众银行提供年利率3%的大额存单+产品但需排队超过1个月 另提供年利率2.1%的1年期产品需排队超过7天 [1] 互联网银行大额存单业务模式 - 互联网银行采用排队预约机制 排队期间资金冻结在活期账户或低利率通知存款中 微众银行允许转入年利率0.95%的7天通知存款 [1] - 网商银行2年期大额存单挂牌利率1.6% 设置转让专区允许预约购买 预约金额锁定在活期账户不可他用 [2] - 中信百信银行将年利率2.1%的2年期大额存单作为新户权益 仅通过专属链接开户可见且额度紧缺 [2] 银行业净息差状况 - 民营银行净息差从2023年末4.11%收窄至2024年6月末3.91% 仍高于大部分传统银行 [5] - 微众银行净息差从2023年末6.04%下降至2024年6月末5.71% 网商银行净息差从2023年末3.34%小幅上升至2024年末3.48% [5] 负债成本管控措施 - 互联网银行通过推动到期定存转入理财、调降定期利率、下架长期大额存单等方式压降负债成本 [5] - 微众银行大额存单+产品中A款售罄 B款自2023年11月起停止预约 仅剩1个月期和6个月期产品限量发售 [5] - 互联网银行对大额存单采取"严入宽出"管控 利用银行理财作为应对到期潮和管理负债成本的蓄水池 [6]
营收、净利润双降,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上市前路几何?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20:27
2025年以来,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相继撤回IPO申请,广东地区当前排队上市的城农商行仅剩东莞银 行、南海农商行两家。最新披露的业绩数据却为这两位"坚守者"的上市之路增添了变数。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东莞银行实现营收49.7亿元,同比下滑8.02%;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 1.4%。南海农商行业绩压力更为显著,营收32.8亿元,同比下降8.2%;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滑 14.2%。 两家银行上半年业绩延续了去年下滑趋势。据wind数据,2024年,东莞银行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 3.7%、8.2%;南海农商行营收同比下降6.3%,净利润虽然同比回升3%,但相比2021年仍下滑了近两 成。 与同行一样,净息差持续收窄是两家银行面临的共同困境,但两家银行承压似乎更加明显。据企业预警 通测算,上半年,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净息差已经分别降至1.11%、1.08%;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 据显示,全国商业银行二季度净息差为1.42%,其中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37%、1.58%,两家 银行净息差显著低于同业水平。 与此同时,截至上半年末,东莞银行总资产6770亿元,同比增长5%;南海农商行总 ...
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面对“2 字头”大额存单,“存款特种兵” 却喊“不冲了”
华夏时报· 2025-09-11 22:59
中小银行降息趋势 - 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降幅普遍在10至20个基点 其中浙江嵊州瑞丰村镇银行一年期和两年期利率下调20个基点至1.15% 三年期与五年期下调10个基点至1.3% [3] - 吉林龙潭华益村镇银行和昌邑榆银村镇银行对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0个基点 分别降至1.75%和1.7% 一年期和两年期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6%和1.65% [3] - 广东潮阳农商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 分别至1.3%和1.35% 其他期限利率下调10个基点 [3] 城商行利率调整 - 多家城商行在8月份下调存款利率 有上市城商行三年期定存年利率降至1.75% 较5月份下降35个基点 [4] 降息原因分析 - 降息核心原因在于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 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 [4] - LPR多次下调导致银行贷款端收益率持续走低 存款端利率调整滞后形成利差挤压效应 [4] - 存款付息率相较存款挂牌利率还有充足下行空间 预计下半年仍有10个基点左右下降空间 [4] 大额存单产品动态 - 多家银行推出年化利率超2%的大额存单产品 百信银行推出利率2.1%的两年期产品(20万元起投) 苏商银行两年期和三年期产品利率分别为2.1%和2.2% [6] - 上海华瑞银行推出十八个月期大额存单 年化利率高达2.3% 限上海地区购买且持有1天后可转让 [6] 投资者行为变化 - 股市赚钱效应显著吸引部分投资者将存款转向权益市场 有储户明确表示将资金预留进入股市而非购买大额存单 [2][8] - 银行大额存单转让区进入买方市场 持有人出现折价转让和短期挂牌转让现象 [8] 银行揽储策略有效性 - 对低风险偏好群体而言 存款仍是资产配置优选 高收益大额存单仍可吸引目标客群 [9] - 百信银行表示大额存单额度消耗较快 购买客户以底仓配置为主 [9] - 银行需避免过度依赖高息存款 应通过差异化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高收益大额存单可作为短期过渡工具但长期需转向可持续揽储方式 [10]
给新晋“城商行一哥”挤挤水分:资产暴增靠政金业务?
36氪· 2025-09-11 12:01
核心观点 - 江苏银行2025年上半年以4.79万亿元资产规模成为城商行第一 但增长质量与可持续性受多重问题挑战 包括净利润增速放缓 净息差收窄 资本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 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大 以及业务结构失衡 [1][2][13][16][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48.64亿元 同比增长7.78% 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 同比增长8.05% 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14% 净利润正增长主要依赖所得税支出减少26.6亿元至23.84亿元 同比下降52.7% [2] - 近三年营收增速波动明显:2022年705.7亿元(增10.66%)2023年742.93亿元(增5.28%)2024年808.15亿元(增8.78%)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2022年253.86亿元(增28.9%)2023年287.5亿元(增13.25%)2024年318.43亿元(增10.76%) [2] - 净息差持续收窄:2022年2.32% 2023年1.98% 2024年1.86% 2025年上半年1.78% 利息净收入329.39亿元(增19.1%)占营收73.42% 非息收入119.25亿元(降14.6%)占营收26.58% [4][5] - 非息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1.86亿元(增5.15%)投资收益79.6亿元(降1.5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26亿元(降111.07%)主因债市波动影响 [4] -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64% 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 [6] 资产与负债结构 - 总资产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26.99% 发放贷款及垫款2.37万亿元(增18.79%)负债总额4.45万亿元(增27.87%)存款余额2.59万亿元(增21.63%) [5] - 非信贷资产扩张显著:金融投资1.89万亿元(增35.66%)占总资产39.42% 同业资产2839亿元(增67.39%)占总资产5.93% [7][8] - 其他债权投资账面价值6836亿元(增117.36%)其中债券投资5997亿元(增99.43%)境内政府债券2355亿元(增106%)境内其他机构债券1523亿元(增128%) [8][9][10] - 贷款行业集中度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4455亿元(增36.74%)占贷款总额18.33% 主因地方政府平台贷增加 [11][12] - 对公贷款余额1.63万亿元(增24.36%)占贷款总额66.88% 个人贷款余额6955亿元(增9.6%)占28.62% [11] 资本充足性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49% 一级资本充足率11.17% 资本充足率12.36% 较2024年末分别下降0.63、0.65、0.63个百分点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逼近7.75%监管底线 [13] - 2025年4月和6月分别发行永续债200亿元和100亿元 票面利率2.05%-2.08% 仅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无法提升核心一级资本 [15] 资产质量与风险 - 不良贷款率0.84% 较2024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但同期转销不良贷款99.19亿元 [16][19] - 2025年2-5月挂牌转让个贷不良资产包9期 未偿本息规模147.23亿元 相当于上半年净利润72.75% 均因流拍追加"反委托"条款 [18] - 分行业不良率:房地产业3.95%(升1.7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与软件业1.84%(升0.04个百分点)个人经营性贷款1.67%(降0.37个百分点) [19] - 拨备覆盖率331.02% 较2024年末下降19.08个百分点 拨贷比2.77% 较2023年末下降0.71个百分点 [19] 治理与合规 - 2025年上半年收到多张监管罚单:深圳分行因贷款管理问题被罚20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16.43万元 宿迁分行因贷款管理问题被罚85万元 [20] - ESG评分21分(满分100)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末位 E、S、G得分均低于行业平均 [21] - 董事长葛仁余将于2025年10月年满60岁 可能面临管理层变更 [21]
长沙银行半年报:逾期贷款 个贷不良率“双增” 机构持股比例下滑
犀牛财经· 2025-09-05 16:18
资产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12473.85亿元 同比增长13.72% [2] - 负债总额11650.90亿元 同比增长13.58% [2] - 贷款总额6026.92亿元 同比增长12.95% [2] - 存款总额7591.84亿元 同比增长11.23% [2]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2.49亿元 同比增长1.59% [2] - 净利润43.29亿元 同比增长5.05% [2] - 营业利润51.33亿元 较去年同期50.83亿元略有增长 [4] - 基本每股收益1.08元 [4] -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6.28% [4]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余额70.46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6.62亿元 [3] - 不良贷款率1.17% 与上年末持平 [3] - 个人贷款不良率2.20% 较上年末上升33个BP [3] - 逾期贷款余额134.05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6.02亿元 增幅36.74% [3] 业务结构 - 省内外下辖分行13家 长沙地区直属支行17家 [6] - 控股两家村镇银行 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和科技公司 [6] - 共有持牌营业网点411家 [6] - 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增幅不大 个人贷款增速较为缓慢 [6] 机构持股 - 机构股东净减持比例1.18% [6] - 新进和增持机构持股比例增长0.82% [6] - 减持和退出机构持股比例下滑1.90% [6] 经营挑战 - 净息差持续收窄导致业绩增长乏力 [2] - 利息净收入增速低于生息资产日均规模增速 [2] - 存款定期化和长期化趋势延续 [2] - 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 [6]
国信证券(香港):银行板块业绩筑底 关注顺周期标的宁波银行(002142.SZ)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7:09
行业总体回顾 -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2.92万亿元 同比增长1.0% 合计归母净利润1.10万亿元 同比增长0.8% 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 - 营收和利润增长主要受其他非息收入改善推动 因二季度市场利率回落使债券投资损失等对净利润增长的拖累减弱[1] 净息差表现 - 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同比下降14个基点至1.41% 降幅与一季度的13个基点接近 但较2024年17个基点的降幅收窄[2] - 二季度单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4个基点 预计全年受LPR下调和信贷需求疲弱影响仍将收窄 但5月份存款挂牌利率下降将使降幅小幅收窄[2] 资产质量状况 - 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边际增大 主要表现为逾期率上升和不良生成率增加 压力主要来自零售领域[3] - 上半年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贷款损失准备/不良生成指标回升至106% 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3] 资产规模增长 - 2025年二季度末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9.6% 增速较一季度回升[4] - 资产增速回升主要受六大行和城商行资产增速回升明显推动[4] 非息收入变化 - 手续费净收入经过三年调整后 今年上半年止跌回升[5] - 其他非息收入一季度因市场利率上升增速明显下降 但二季度市场利率回落后增速再度回升[5] 行业展望 - 2025年可能是银行业绩下行周期的尾声 预计2026年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望拐点向上[6] - 净息差仍是最大压力来源 但明年降幅有望收窄 因政策呵护和存款利率下调重定价影响[6] - 2026年有望迎来零售贷款不良生成拐点 因存量不良出清[6] 个股关注建议 - 建议关注优质顺周期个股 包括宁波银行 常熟银行 长沙银行 渝农商行和招商银行[1]
银行半年报观察:信贷扩张分化明显,零售贷款风险抬升
第一财经· 2025-09-04 15:57
信贷增长与结构特征 - 银行业整体信贷增速放缓 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长7.98% 增量达10.2万亿元 同比多增9188亿元 [4][6] - 区域分化显著 9家城商行实现两位数贷款增长 西安银行以22.75%增速领跑 江苏银行(16.38%)、重庆银行(13.79%)、宁波银行(13.47%)和成都银行(12.61%)表现突出 [4][5] - 对公贷款成为绝对主力 贡献新增贷款84.6% 基建、制造业、科技金融等政策支持领域为主要投向方向 [6] 银行类型表现差异 - 城商行增速领跑行业 同比增长12.82% 但环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6] - 国有大行贷款同比增长8.88% 增速环比提升0.17个百分点 [6] - 股份行和农商行增速较低 分别仅增长3.81%和6.39% [6] 盈利能力与息差压力 - 净息差持续收窄 行业整体净息差为1.39%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7] - 国有大行息差降幅最大(-15BP) 六大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约2% 仅交通银行实现正增长 [7] - 城商行净利息收入保持高增长 西安、南京、江苏、宁波等银行因规模增速快+息差韧性强 实现10%以上增长 [7] 资产质量分化 - 整体不良贷款率稳定在1.23% 对公贷款不良率改善9个基点至1.26% 实现余额与比率双降 [9] - 城商行对公不良率最低(0.76%) 国有大行最高(1.35%)但环比改善10个基点 农商行改善幅度最大(下降18个基点) [9] - 零售贷款风险抬升 经营贷不良率环比上升19个基点至1.67% 其中国有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上升21BP、39BP、43BP [10] 资本充足率与未来展望 - 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承压 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监管底线(7.5%)不足1个百分点 [11] - 未来息差仍有5BP~10BP收窄空间 但优质区域银行有望继续受益于基建、制造业及绿色转型融资需求 [11] - 2025年全年信贷增速预计小幅下降至6.7% 区域分化特征延续 四川、江苏、浙江等经济强省保持较高增速 [11]
银行半年报观察:信贷扩张分化明显,零售贷款风险抬升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3 22:44
行业信贷增长特征 - 上市银行整体信贷增速放缓 上半年贷款总额同比增长7.98% 增量达10.2万亿元 同比多增9188亿元 [1][3] - 城商行表现突出 9家银行实现两位数贷款增长 全部为城商行 其中西安银行增长22.75% 江苏银行增长16.38% 重庆银行增长13.79% 宁波银行增长13.47% 成都银行增长12.61% [1][2][3] - 对公贷款成为绝对主力 贡献新增贷款比重84.6% 零售贷款增量仅占13.0% 票据贴现占比1.2% [1][3] - 信贷投放聚焦政策支持领域 主要投向基建 制造业 科技金融等方向 [4] - 区域分化显著 江苏 浙江 山东 四川等经济活跃省份信贷增速保持8%以上 其中四川以11.8%增速领跑全国 [4] 银行类型表现差异 - 国有大行贷款同比增长8.88% 增速环比提升0.17个百分点 [5] - 城商行同比增长12.82% 尽管增速环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但仍领跑行业 [5] - 股份行和农商行增速较低 分别仅增长3.81%和6.39% [5] - 优质区域性银行凭借本地化优势 在涉政类贷款 基建项目及"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储备充足 [5] 盈利能力与息差压力 - 银行业整体净息差为1.39%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其中国有大行降幅最大达15个基点 [5] - 六大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约2% 仅交通银行实现正增长 [5] - 西安 南京 江苏 宁波等城商行因规模增速快且息差韧性强 净利息收入仍实现10%以上高增长 [5] - 行业依赖规模扩张的"以量补价"模式效能正在递减 [5] 资产质量分化 - 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23% 与一季度末持平 [6] - 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改善 较2024年末下降9个基点至1.26% 实现不良余额与不良率双降 [6] - 城商行对公不良率最低仅0.76% 国有大行对公不良率最高达1.35%但环比改善10个基点 农商行改善幅度最大下降18个基点 [6] - 零售贷款风险抬升 个人经营贷不良率环比上升19个基点至1.67% 其中国有行 城商行 农商行分别上升21BP 39BP 43BP [6]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也有所上升 反映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和部分区域房价调整压力 [7] 资本充足率与未来展望 - 部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承压 浦发银行 浙商银行 北京银行 江苏银行距离监管底线7.5%已不到1个百分点 [7] - 未来LPR报价继续下调 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落地 银行息差仍有5BP-10BP收窄空间 [7] - 优质区域银行有望继续受益于基建 制造业及绿色转型融资需求 维持相对高景气 [7] - 预计2025年全年信贷增速将小幅下降至6.7% 区域分化特征仍将延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