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融

搜索文档
16国280支队伍参赛!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即将开启
贝壳财经· 2025-08-08 20:25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4日至17日在国家速滑馆举行,汇聚全球16国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进行26个赛项487场比赛538个比赛项目 [3] - 全球首创5V5全自主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将上演,10台机器人无人工干预同场对抗,标志群体智能与协同决策技术重大突破 [20] - 赛事周期为3天,每日分上下两个竞赛单元,每个单元时长约3小时,兼顾展示与调试需求 [23] 参赛阵容 - 参赛队伍包括192支高校赛队(含清华、北大等9所高校及3所中学)和88支企业赛队(天工、宇树科技等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 [12] - 国际队伍来自美、德、日等15国,覆盖127个品牌,其中90支队伍参与百米"飞人"大战 [12][20] - 2支由6位奥运奖牌得主组成的俱乐部队伍参加自由搏击赛项 [12] 基础设施 - "北京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在国家速滑馆挂牌,集成训练、测试、数据采集等功能,增强全球创新资源吸引力 [4]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足球场馆"熊猫眼"采用测地线穹顶设计(高12米/直径32米),配备ETFE膜材实现温湿度精准调控 [7] - ROBOLAND机器人营地以"人机共融"为核心理念,未来或成产业聚集区 [8] 合作伙伴 - 核心支持单位:北京国资公司、首钢基金、中国联通提供资源支持 [26] -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工商银行提供金融与科技成果转化支持 [28] - 官方合作伙伴包括中国人保、美团、新京报等6家,覆盖保险、数字科技及传媒领域 [31] - 官方赞助商含科大讯飞、利亚德等5家,提供产业协同与技术保障 [32] - 官方供应商团队由北辰集团、三元食品等8家组成,负责商业服务与后勤保障 [33] 预热活动 - RCAP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北京大师赛率先开赛,18支国际顶尖队伍参与 [20]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十年间,全球机器人产业呈现三个加速态势
新京报· 2025-08-08 20:07
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 - 全球机器人产业十年间实现飞跃式发展,呈现智能水平加速提升、应用边界加速扩展、创新要素加速汇聚三大态势 [2] -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生物仿生等技术推动机器人从工具蜕变为智能,具备自主决策、灵巧操作和深层语义对话能力 [2] - 工业机器人向更智能柔性进化,服务机器人深度融入生活,特种机器人拓展深空深海等应用边界 [2] - 汽车、家电等行业龙头加速布局机器人研发,创新要素汇聚推动生产力变革 [2] 中国机器人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 [1][3] - 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 [3]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地位 [3] 机器人科技创新方向 - 需突破多模态感知、智能计算、运动控制等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瓶颈 [4] - 需加快制定机器人技术标准体系,提升检测认证能力,强化金融支持 [4] - 搭建人形机器人租赁服务网,建设商业算力网络和行业数据集基础设施 [4] - 针对高智能化机器人加强早期市场推广和政策支持 [4] 国际合作与生态构建 - 需加强机器人研发、标准研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 [5] - 深化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推动全球协同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 [5]
节卡机器人冲击科创板,聚焦协作机器人领域,2024年扭亏
格隆汇APP· 2025-08-07 13:16
公司概况 - 节卡机器人即将在科创板上会,保荐人及主承销商为国泰海通证券 [1] - 公司注册地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实际控制人李明洋通过直接持股及一致行动关系间接控制公司41.63%的表决权 [1] - 公司专注于协作机器人整机及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 [1] - 主要客户包括进和、东山精密、中国中车、星宇股份、立讯精密、施耐德、华域汽车等 [1] 行业背景 - 协作机器人作为工业机器人的新兴分支,受益于"柔性制造"和"人机共融"需求增长,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 [1] - 2023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达到5.7万台,复合增长率约32%,占工业机器人比例从2.7%提升至10.5% [1] - 2024年国内市场国产化率达90.25%,较上年提升1.21%,成为全球最大协作机器人市场 [1] 产品结构 - 核心产品为协作机器人整机,涵盖Zu系列、Pro系列等多品类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3C电子、半导体等工业领域及商业、医疗等服务领域 [1] - 2022-2024年机器人整机营收占比分别为77.24%、73.23%、93.63% [2][4] - 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其他项目占比较低,2024年占比3.42% [4]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分别为2.81亿元、3.50亿元及4.00亿元 [4] - 净利润波动较大,分别为573.57万元、-2854.73万元、622.80万元 [4]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4.29%;归母净利润-1996.56万元,同比下降513.55% [7][10] - 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0.20%、48.25%、57.20%,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30.83%、32.07%、31.96% [10][11] 经营情况 - 净利润波动原因包括市场及客户导入阶段销售规模较小、研发和市场推广投入较大、2022年股权激励计提股份支付费用 [5] - 2025上半年亏损主要来自一季度销售淡季,二季度已实现盈亏平衡 [8] - 期间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1248.26万元,营业毛利比上年同期下降314.54万元 [8] 募资计划 - 拟募资6.76亿元,投入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3.7亿元)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06亿元) [12][13]
【倒计时10天】CCRS2025丨分论坛:机器人前沿论坛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2 19:27
会议概况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3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主题为"人机共融,智向未来",预计参会人数超3000人 [4] - 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等8家国家级学会联合主办,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热点主题 [4] - 大会主席由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等4位权威专家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由湖南大学张辉教授等5位学者牵头 [5] 论坛亮点 - **机器人前沿论坛**由大连理工大学王东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共同主持,聚焦多智能体控制、人形机器人等方向 [6][7][8][9] - 水下鱼眼视觉感知、医疗微纳机器人、绳驱机械臂等8项前沿技术报告将亮相,其中北京大学喻俊志教授展示的水下视觉系统可提升机器人全景感知能力 [13][16][17] - 微尺度智能集群研究取得突破,香港科技大学顾红日团队实现200个6微米机器人的协同控制,搬运重量达单体10倍的货物 [20][22] 产学研生态 - 会议吸引埃斯顿自动化、优必选科技等超80家企业参与,覆盖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全产业链 [74][75][76][77] - 核心零部件企业如绿的谐波、坤维科技等将展示谐波减速器、力传感器等关键技术 [79] - 钻石级合作方包括蓝思科技、朗道机器人等,金牌合作方含宇树科技、中科深谷等创新企业 [71] 日程安排 - 8月1日设高水平期刊主编论坛、青年学者论坛等5场平行活动,14位顶尖期刊主编参与交流 [40][41][42] - 8月2日开幕式后,丁汉院士等8位专家作主旨报告,并举办机器人具身智能专题论坛 [42][43] - 8月3日设11场分论坛,涵盖海洋机器人、群体智能等方向,上海交通大学王贺升教授等将分享主题报告 [44][45][46][47][48]
【CCRS2025】大会日程和论坛全曝光!精彩内容抢先看!
机器人圈· 2025-07-08 18:36
会议概况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3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人机共融,智向未来" [1][3] - 预计邀请200余位院士/专家参与主旨报告和研讨会,参会总人数超3000人 [1][15] - 主办方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等8家国家级学术组织 [15] 学术议程 - 设置6大核心论坛:顶刊论坛、青年学者论坛(2场)、智能机器人论坛、自主智能研讨会、专项青年论坛 [8][12][13] - 论坛主席来自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顶尖院校,覆盖工业/服务/特种/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方向 [12][13] - 期刊主编阵容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等7本顶级期刊负责人 [12] 组织架构 - 大会主席由王耀南(湖南大学)、丁汉(华中科大)等4位院士级专家领衔 [16][19][21][23][25] - 学术委员会主席包括段献忠(湖南大学)、曲道奎(新松机器人)等5位产业界代表 [16][29][31][33][36] - 组织委员会主席张辉(湖南大学)、陶波(华中科大)等5人负责会务执行 [16][38][42][44] 参会信息 - 注册费用:非学生2500元/人,学生1500元/人(需验证身份) [46] - 推荐4家协议酒店:施柏阁大观(600元/晚)、融创施柏阁(450元/晚)等,需在2025年7月25日前预订 [51][52] - 退费政策:会前30天免费退,15-30天扣30%手续费,7天内不退 [49] 行业动态 - 配套发布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分析、55家2023年报对比等产业研究报告 [62] - 收录孙立宁院士微纳感知技术、熊蓉教授人形机器人发展挑战等6篇院士级学术报告 [62] - 涵盖人形机器人量产、仿生技术突破、AI融合等热点话题 [62][63]
【CCRS2025】大会日程和论坛全曝光!精彩内容抢先看!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7 16:33
会议概况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3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人机共融,智向未来",预计参会人数超3000人 [1][19] - 会议聚焦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群体智能、人形与仿生机器人等11个分论坛主题,邀请200余位院士及专家参与 [1][8][19] -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等8家国家级学术机构联合主办,王耀南、丁汉等学者担任大会主席 [19][20] 核心议程 - **主旨报告**:郑南宁(西安交大)、丁汉(华中科大)等学者将发表机器人具身智能等领域报告 [13] - **分论坛亮点**: - 工业机器人论坛由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冠名 [8] - 人形与仿生机器人论坛获北京元客视界科技冠名 [17] - 具身智能与大模型论坛由ChingMu青瞳视觉冠名 [18] - **青年学者活动**:设置两场青年学者论坛,覆盖清华大学、哈工大等20余所高校 [10][11] 产业参与 - **合作企业**: - 工业机器人领域包括埃斯顿、节卡机器人等14家 [77] - 医疗机器人领域有天智航、精锋医疗等12家 [77] - 人形机器人领域有优必选、宇树科技等22家 [77] - **核心零部件企业**:绿的谐波、思岚科技等25家企业参与 [79] 会议服务 - **注册费用**:非学生2500元/人,学生1500元/人(需验证身份) [46] - **推荐酒店**:长沙施柏阁大观酒店(600元/晚)、长沙环球融创施柏阁酒店(450元/晚)等4家协议酒店 [52] - **技术展示**:设置海报展及优秀海报评选环节 [13] 行业影响 - 会议通过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推动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21] - 覆盖机器人全产业链,从核心零部件(谐波减速器、传感器)到整机应用(工业/医疗/人形机器人) [77][79]
【早鸟票倒计时1天】CCRS2025 I 抢先看!大会日程和论坛首曝光!
机器人圈· 2025-06-29 21:04
会议概况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3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人机共融,智向未来"[1][4] - 预计参会人数超3000人,邀请200余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院士及专家参与主旨报告和研讨会[1][14]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7家国家级学术组织[14] 会议议程 - **8月1日**:主编论坛、顶刊论坛、机器人青年学者论坛(2场)、智能机器人专项青年学者论坛[8][11][12] - **8月2日**:大会主旨报告、机器人具身智能论坛、4场分论坛(工业/服务/特种/共融机器人)及海报展[8] - **8月3日**:7场分论坛覆盖空间/医疗/海洋/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含具身智能与大模型专题[9] 学术阵容 - **大会主席**:王耀南(湖南大学)、丁汉(华中科大)、刘宏(哈工大)、于海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15][18][20][22] - **学术委员会主席**:段献忠(湖南大学)、曲道奎(新松机器人)、熊蔡华(华中科大)等5人[15][23][31][33] - **报告人单位**:清华大学、香港科大、国防科大等30余所高校及研究所,覆盖机器人全产业链[11][12] 行业动态 - 会议聚焦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等9大技术方向,反映行业向具身智能、AI融合发展的趋势[8][9][14] - 产学研联动特征显著,沈阳新松、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等产业机构深度参与[15][29][31] 注册信息 - 注册费用分非学生(2300-2500元)和学生(1300-1500元)两档,6月30日前享早鸟优惠[41] - 支持微信支付或银行转账,退费政策按申请时间扣除0-50%手续费[41][43] 组织机构 - 依托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大学)、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平台[18][20][22] - 学术委员会成员来自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等产业技术枢纽[25][29][33]
【早鸟票倒计时14天】CCRS2025 I 重磅嘉宾公布!郑南宁院士受邀将作大会报告!
机器人圈· 2025-06-17 17:37
会议概况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3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人机共融,智向未来",预计参会人数超3000人 [1][5] - 会议聚焦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群体智能与群体机器人、人形与仿生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设置主旨报告和研讨会 [1][6] - 由8家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 [5] 学术阵容 - 邀请200余位院士及资深专家参与,包括郑南宁院士(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权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4] - 大会主席团由王耀南院士(湖南大学)、丁汉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刘宏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于海斌院士(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组成 [6][11][13] - 学术委员会主席包括段献忠(湖南大学)、曲道奎(新松机器人)、熊蔡华(华中科大)等产业界与学术界代表 [6][20][23] 产业影响 - 会议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技术交流与产学合作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技术与机器人融合创新 [7] - 强调构建开放创新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促进人机共融技术发展 [7] 参会信息 - 注册费用分非学生(2300-3000元)和学生(1300-2000元)两档,6月30日前早鸟价优惠 [34][36] - 支持微信支付或银行转账,电子发票会前一周发送至邮箱 [36] - 退费政策按申请时间阶梯式扣除手续费(30%-100%),会议前7日内不退费 [37][38] 行业动态 - 附注提及2024年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年报分析、人形机器人量产价格战、具身智能技术进展等热点话题 [39] - 国际前沿技术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体机器人手、折纸四足机器人等创新方向 [39]
注册开启,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星城长沙与您相会!
机器人圈· 2025-05-29 20:21
会议介绍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3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人机共融,智向未来",预计参会人数3000人以上 [2] - 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等8家学术机构联合主办,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5家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中心承办 [2] - 大会设置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六大主题论坛,邀请200余位院士及专家通过主旨报告等形式交流前沿技术 [2] 组织架构 - 大会主席团由湖南大学王耀南院士等4位院士领衔,学术委员会主席包括湖南大学段献忠教授等5位学界权威 [3] - 组织委员会主席由湖南大学张辉教授等5位专家担任,涵盖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机构代表 [3] 注册缴费 - 非学生代表早鸟注册费2300元(6月30日前),学生代表早鸟价1300元,现场注册费用最高达3000元/2000元 [4] - 支持微信支付和银行转账两种缴费方式,银行转账需备注"CCRS2025+姓名"并上传付款凭证 [5][6] 行业动态 - 2024年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显示75家企业表现分化,越疆科技港股上市后市值翻三倍 [9][10]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趋势,价格战加剧,同时面临技术突破与产业化阻力的双重挑战 [9][10] - 清华大学团队加速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技术,浙江大学熊蓉教授提出具身智能发展面临新挑战 [10]
吉林大学钱志辉教授:《源自人体的启示: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原理与技术》
机器人圈· 2025-05-21 17:40
论坛概况 -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在杭州举行,聚焦仿生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两大领域,吸引近400人参会,1万余人次线上观看 [2] - 吉林大学钱志辉教授作《源自人体的启示: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原理与技术》主题报告 [2] 人形机器人现状 - 人形机器人因"人机共融"需求受关注,但技术处于"展示优先"阶段,存在人机接触安全性差、手臂操控弱、运动能耗高等问题 [4] - 人形机器人行走能耗COT值显著高于人类:波士顿动力Atlas为5,本田Asimo为1.6,人类仅0.05 [5] 机器人技术瓶颈分析 - 材料组成:机器人部件多为刚性材料,而人体骨骼仅占体重11%,其余为柔性材料 [6] - 关节结构:机器人关节需承受多类型载荷,生物关节主要承受简单拉压载荷 [6] - 动力系统:机器人驱动传动分离效率低,生物骨骼肌为驱动传动一体化柔性系统 [6] 仿生拉压体技术突破 - 提出仿生拉压体(Layagrity)原理,结合受压硬质构件和受拉柔质构件 [7] - 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实现2.0-4.5 km/h稳定行走,COT值0.069-0.107,仅为传统机器人1.38-2.14倍 [11] - 膝关节设计实现自稳定,足踝系统实现变轴踝关节和变刚度足弓 [10] 灵巧手技术进展 - 仿生手研发占整机工作量50%以上,面临刚性手与软体手的技术矛盾 [11] - 采用三维动态X光成像系统捕获人手生物力学特征,精度达0.1mm平移和0.3°旋转 [14] - 仿生灵巧手成功复现人手关键运动特征,解决多自由度协同等技术瓶颈 [14] 机械臂创新 - 传统机械臂在非结构化环境表现不佳,运动灵巧性、环境柔顺性和驱动能效比存在缺陷 [15] - 研发磁吸电驱系统,实现类肌肉的力-速度-位置三参数解耦控制 [16] - 仿生机械臂自重6公斤可承载4公斤,支持乒乓球对打等高实时性任务 [19] 智能控制系统 - 集成视觉-触觉-本体感觉多模态大模型,构建具备场景认知能力的"数字小脑" [19] - 采用多模态增强训练(MAT)学习范式,模拟人类大脑决策-小脑执行机制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