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理念
搜索文档
天津:下“绣花”功夫内外兼修 让城市宜业宜居宜乐宜游
中国发展网· 2025-11-11 16:35
城市绿化与景观提升 - 新建提升13座城市公园和275个口袋公园 [2] - 新增城市绿道超过200公里,开放共享绿地资源176.4万平方米 [2] - 新增绿地面积近56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05%,绿地率达35.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突破10平方米/人 [2] - 实施重要节点景观提升,优化夜景灯光布局,“海河之夜”成为城市新名片 [2] 基础设施维护与改善 - 完成106条道路、248座桥梁维修,面积达592.5万平方米 [3] -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1万个,全市小汽车泊位数量增长至303万个 [2] - 新建、提升改造环卫公厕308座,协调社会公厕对外开放1416座 [2] - 改造供热老旧管网2281公里,居民户内设施提升改造4.5万余户 [2] 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3] -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3] - 新建运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8座,新增处理能力1700吨/日 [3] - 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13座 [3]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 全面构建智慧城管顶层架构,打造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4] - 整合城市管理各行业数据,实现指挥调度一体联动 [4] - 拓展供热、燃气、停车、环卫等9大行业应用场景,实现城市体征一屏统观 [4] - 建成智慧道桥、智慧燃气、夜景灯光总控中心等平台 [4] 城市安全与韧性建设 - 改造燃气老旧管网2625公里,完成户内燃气设施提升改造608万户(完成率99.5%) [5] - 启动燃气安全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 [5] - 建立供热、燃气、城市道桥等5支市级应急队伍 [5] - 实施路灯“1001工程”,减少城市照明暗点盲区 [3]
城市辩证法——关于城市进化论的四川答卷
四川日报· 2025-11-10 08:05
城市更新行动与政策导向 - 四川省印发《四川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为城市更新工作绘制清晰施工图 [7] - 四川省委时隔10年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城市工作 [3] - 过去5年,四川启动城中村改造11.3万余户、惠及31万余人,启动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19.2万套、惠及50万余人 [6] 老旧小区与片区改造成效 - 广元市利州区玖合苑通过改造将9个小区变为"五融合"样板小区 [2] - 成都市青羊区探索全省首例居民全程主导的危房原址重建模式 [5] - 达州市达川区启动全省首个"握手楼"治理示范项目,为城市更新难题提供可复制方案 [5] - 攀枝花对乌龟井片区改造时挖掘文化元素,打造三线建设主题公园片区,实现文化遗存保护与环境双提升 [6] 工业遗存转型与文旅融合 - 成都东郊记忆在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造而成,坚持"修旧如旧、旧房新用",集聚文创企业近400家 [4][6] - 2024年,东郊记忆累计接待游客超1760万人次,营收突破3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工业遗存转型标杆 [6] 城镇化发展与城市治理 - 四川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47.69%提升至2024年的60.1% [8] - 泸州累计管控海绵城市项目581个,建设海绵设施122.51万平方米,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158万吨/年 [10] - 成都推动大件垃圾全流程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已建成标准化投放点、集散点4200余个,拆解能力超1000吨/日 [10] 住房标准与保障体系 - 四川省发布全国首个落地的地方性《四川省好住房评价标准》,推动从"人人有房住"向"人人住好房"转变 [11] - "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6.7万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8.7万户,实物在保家庭50.4万户 [15]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 - 过去5年,四川城市道路达4.23万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达8.25公里/平方公里,成都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701.2公里,居全国第四 [13] - 全省污水管网达3.3万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1332.1万吨/日,较5年前提升2倍多,设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9.2% [14] - 完成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共5.1万公里 [14] - 2024年1-9月,四川省实施市政公用设施项目3065个,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1201.5亿元,投资总额同比增长3.5%,保持市政投资全国第一 [14] - 近5年,全省新增住房公积金开户人数406.54万人,实缴人数增长至852.29万人,缴存总额增至16110.14亿元 [14]
人民时评:读懂城市发展的“中国视角”
人民日报· 2025-11-04 14:45
核心理念 - 城市发展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理念,将最优资源用于服务人民[2] - 城市规划立足人民实际需求,城市建设保障宜居宜业,城市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2] - 摒弃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注重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和特色发展[3] 具体实践 - 上海徐汇滨江将优质地段规划为公共活动空间而非商业开发,体现资源向民生倾斜[2] - 重庆建立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利用数据支撑城市多跨协同管理[3] -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通过城市更新保留文脉并改善民生,江苏南京汤山矿坑公园通过生态修复变废为宝[3] 国际影响 - 中国提出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方案在国际上引发共鸣,法国巴黎提出“15分钟之城”计划,意大利米兰被视为接近该目标的城市[4] - 中国打造“上海奖”、“上海手册”、“上海指数”等国际公共产品,为全球应对城市化挑战提供新思路[4] - 中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获得联合国副秘书长“值得借鉴”的评价[3]
读懂城市发展的“中国视角”
人民日报· 2025-11-04 10:54
核心理念 - 中国城市发展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理念,将最优资源用于服务人民[2] - 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均立足人民实际需求,保障宜居宜业,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内涵式发展主线[3] 实践案例 - 上海徐汇滨江将秀美地段规划为公共活动空间而非商业或豪宅用途[2] - 重庆建立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利用数据支撑城市多跨协同管理[3] -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通过城市更新项目保留文脉并改善民生[3] - 江苏南京汤山矿坑公园通过生态修复将矿坑转变为休闲宝地[3] - 北京公布地下空间规划,广州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安徽桐城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2] 国际影响 - 中国提出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方案在国内推广并在国际上引发共鸣,如法国巴黎的“15分钟之城”计划和意大利米兰的实践[4] - 中国打造的国际公共产品包括联合国高级别奖项“上海奖”、下载量居前的《上海手册》以及应用于多国试点城市的“上海指数”[4] - 中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获得联合国认可,被认为值得借鉴[3]
读懂城市发展的“中国视角”(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11-04 06:12
核心理念 - 城市发展理念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奠定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的底色 [1] - 城市规划立足人民实际需求,城市建设保障人民宜居宜业,城市治理坚持人民共建共治共享 [2]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坚持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3] 具体实践 - 上海徐汇滨江将秀美地段作为市民游客的公共活动空间而非商业或豪宅开发 [1] - 重庆展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体现数据支撑城市多跨协同管理 [3] -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通过城市更新留住文脉并改善民生,江苏南京汤山矿坑公园通过生态修复将矿坑变为休闲宝地 [3] 国际影响 - 上海在2014年首届世界城市日论坛上率先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方案并在全国推广,该方案在国际上引发同频共振,如法国巴黎的“15分钟之城”计划和意大利米兰的实践 [4] - 上海奖成为联合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对外颁发的高级奖项,上海手册在联合国人居署出版物中下载量居前列,上海指数在不同国家城市场景试点应用 [4] - 中国打造的国际公共产品为应对城市化挑战提供新思路,展现大国责任与贡献 [4]
更好发挥五年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市委常委会会议举行
解放日报· 2025-11-01 09:35
城市发展规划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1] - 全面对标对表,高质量编制实施本市“十五五”规划,更好发挥五年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1] - 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使规划制定过程成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1] 进博会服务保障 - 高质量做好第八届进博会展会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提供一流城市环境和一流服务保障,展示良好城市形象和营商环境,擦亮“上海服务”品牌 [2] - 完善工作预案,查漏补缺、全方位优化提升,提高服务保障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2] - 加快推动办展办会与重点产业发展、重大改革开放试点、重大投资推介活动相结合,全面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2] 党校工作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校姓党,牢记党校初心,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2] - 在党员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干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2] - 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树牢清朗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提高整体办学质量,推动党校工作迈上新台阶 [2] 足球产业发展 - 全力推进本市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构建高质量足球生态体系 [3] - 扎实发展青少年足球,完善青训体系,优化场地布局,深化体教融合,注重足球文化和教育理念培育 [3]
上海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听取第八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汇报,并研究了这些重要事项
第一财经· 2025-10-31 21:20
五年规划编制 - 高质量编制实施上海市“十五五”规划 更好发挥五年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1] - 坚持开门编规划 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使规划制定过程成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1] 进博会服务保障 - 高质量做好第八届进博会展会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 持续提供一流城市环境和一流服务保障 [2] - 完善工作预案 查漏补缺 全方位优化提升 提高服务保障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2] - 加快推动办展办会与重点产业发展、重大改革开放试点、重大投资推介活动相结合 全面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2] 党校工作 - 坚持党校姓党 牢记党校初心 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2] - 在党员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上海干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2] - 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 树牢清朗校风、教风、学风 进一步提高整体办学质量 [2] 足球重点城市建设 - 全力推进上海市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3] - 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推动构建高质量足球生态体系 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基础性、根本性问题 [3] - 扎实发展青少年足球 完善青训体系 优化场地布局 深化体教融合 注重足球文化和教育理念培育 [3]
把宏伟蓝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 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举行
解放日报· 2025-10-31 09:45
会议核心内容 - 上海市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市委书记陈吉宁作宣讲报告 [1] - 会议核心是将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和城市发展 [1]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上海发展需始终坚持"四个放在",突出国家重大战略牵引,聚焦"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体定位 [1] - 需强化国家重大战略的牵引、驱动和支撑作用,发挥龙头带动、改革开放、科技人才和治理现代化优势 [6] -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加快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5] 科技创新与产业建设 - 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6] - 深化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服务企业走出去 [5] - 聚焦浦东、临港、虹桥等改革开放重点区域,深入推进首创性改革,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6] 营商环境与企业支持 - 上海将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中外企业、创新企业持续提供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8] - 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地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服务企业走出去 [5][6] 城市治理与民生保障 - 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要突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6] - 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滚动实施民心工程,开展高质量城市更新 [6][7] - 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均衡优质水平,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 [8] 规划编制与实施 - 要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好上海市"十五五"规划,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4] - "十五五"规划编制需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有机统一,集思广益、汇聚全社会共识 [8]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上海宣讲
新华社· 2025-10-30 23:05
宣讲活动概述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于10月30日在上海进行宣讲 [1] - 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负责作宣讲报告 [1] - 陈吉宁还前往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基层一线代表进行交流互动 [1] 宣讲报告核心内容 - 报告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建议》展开 [1] - 内容涵盖深刻认识全会主题、重大成果和重要意义 [1] - 强调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1] - 包括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1] 上海的发展定位与使命 - 上海被要求始终坚持“四个放在”并突出国家重大战略牵引 [1] - 城市需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体定位 [1] - 上海被赋予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使命,需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
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 汇聚合力——论全面发力“十五五”⑥
解放日报· 2025-10-30 09:40
城市发展核心理念 -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体现人本理念、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1] - 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强调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1] -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是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1] 城市治理与民生保障 - 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2] -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需着眼最具体、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以高度负责、高度务实的精神回应群众急难愁盼[2] - 需密切关注并持续解决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和凸显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于民[2] 治理能力与政策导向 - 现代化人民城市意味着持续提升精准治理、长效治理的水平,不仅做优物质和服务供给,更优化制度供给[3] -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考虑现实条件,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快上[3] - 政策设计时需不只考虑量,还要考虑质、结构、综合利益和综合成本,防止落入福利主义陷阱[3] 发展策略与资源整合 - 需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通过形成合力来撬动更多资源、产生更大效益[4] - 解决长期复杂问题及形成长效机制,尤其要通过改革的办法[4] - 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汇聚合力、激发活力,是诠释现代化的关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