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美学
icon
搜索文档
解码东莞“制造美学”:一场关于中国制造的新叙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6:41
城市产业形象战略 - 东莞在第138届广交会上首次以“制造美学之城”的城市产业形象集体亮相 [1] - 2024年东莞系统性地提出“制造美学”理念,从设计、工艺、生产、产品、人文、理念六个维度重构制造业价值 [1] - 此举旨在为东莞制造注入更具魅力的“灵魂”,实现从“产品输出”到“价值输出”的进阶 [1] 参展规模与集体品牌展示 - 本届广交会东莞特装企业统一采用“广东优品|东莞·制造美学之城”标识 [2] - 共有210家企业携412个展位参展,形成强大的“组团”声势 [2] - 集体品牌塑造旨在为参展企业提供高价值“背景板”,降低中小企业品牌沟通成本,形成集群效应 [3] 企业转型与价值提升路径 - 参展企业展示逻辑发生根本变化,从“供应商”转向“解决方案提供者” [3] - 例如慕思集团展示“智慧睡眠生活场景”,声一电子提供“个性化听觉体验方案” [4] - 企业洽谈重点从价格、数量、交期转向设计、解决方案、可持续性的共创 [4] 代表性企业与产品案例 -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电动摩托车电池,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高端时尚电动高尔夫球车 [2] - 马可波罗公司推出敦煌莫高窟壁画灵感的大规格瓷砖(1.2m*2.7m),在中东、中亚市场受欢迎 [5] - 东莞联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打平板电脑搭配电脑保护套的商务配套方案 [2] 产业基础与竞争力演变 - 参展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比显著提升 [3] - 东莞企业正从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底部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延伸 [5] - 长期参与全球化分工使东莞企业对全球市场判断更敏锐和透彻 [4] 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 - “制造美学”被视为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诉求,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 [4] - 未来外贸韧性将更多源于独特设计、精湛工艺、绿色理念及由此带来的品牌忠诚度 [6] - 此举是中国制造业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关键节点上的一次系统性价值升维 [6][7]
广交会首期展会落幕,东莞企业揽金5.3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6:21
广交会东莞代表团一期表现 - 第138届广交会一期境外采购商累计线下参会157,946人,来自222个国家和地区,环比增长6.3% [1] - 东莞代表团意向成交额达5.3亿美元,较上届同期增长15.2% [1] - 东莞210家参展企业中,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先进制造企业达141家,占比67.1% [1] 参展企业亮点与产品创新 - 优利德科技新一代智能热成像仪UTi760X吸引近200位采购商,欧洲客户占比提升5% [2] - 东井电器高速水风机及美妆个护产品因制造美学使产品溢价空间提升20% [2] - 美井泓公司手持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产品获意向订单超40万单,对接客户80余家 [4] - 沐梵光电异形显示屏等四类产品接待超200位专业买家,包括60家欧美系统集成商 [4] 城市品牌与产业形象塑造 - 东莞首度以“制造美学之城”形象组团亮相,412个展位统一标识吸引全球采购商 [1] - 展会期间同步举办东盟、越南、拉美等多场精准对接活动,拓展合作空间 [4] - 今年1—8月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6%,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 [4] 二期筹备与后续活动规划 - 广交会第二期东莞135家企业将聚焦家具、建材、礼品等品类 [5] - 计划举办大朗2025服装时尚秀、“潮玩东莞”新品发布会等特色活动 [5] - 10月23—25日开展“制造美学”之旅,邀请采购商深入海新、慕思等企业调研 [5] 相关ETF市场数据 - 食品饮料ETF近五日涨跌0.34%,市盈率20.51倍,最新份额106.3亿份 [7] - 游戏ETF近五日涨跌-7.55%,市盈率41.90倍,主力资金净流出6466.5万元 [7] - 科创半导体ETF近五日涨跌-9.17%,最新份额23.4亿份 [7] - 云计算50ETF近五日涨跌-6.46%,市盈率116.38倍,估值分位90.10% [8]
东莞外贸组团亮相广交会,“制造美学”牵引产业带创新蝶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1:17
东莞“制造美学之城”形象亮相广交会 - 东莞首次以“制造美学之城”的城市产业形象亮相第138届广交会,主题鲜明,亮点突出 [1] - 通过统一标识“广东优品|东莞·制造美学之城”进行特装展示,形成强大“组团”声势,吸引众多国内外采购商驻足洽谈 [2] - 企业借助整体形象提升市场辨识度和美誉度,突出产品“实用与美学并重”的特色 [3] 参展企业结构与产品创新 - 东莞共有476家企业获得参展资格,展位总数1000个,较上届增加42个,创历史新高 [4] - 涵盖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领域的先进制造及科创企业达275家,占比57.7%,优质企业参展比重进一步提高 [5] - 企业带来“看家产品”参展,如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摩托车电池、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高尔夫球车、东莞联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平板电脑等 [1] 企业业绩与市场拓展 - 东莞市东井电器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额约2亿元,目标2025年达3亿元,年均增长率在20%~50% [3] -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希望通过广交会拓展欧洲市场 [2] - 东井电器自主研发高速风梳精准切入中东美妆个护市场,获中东客商反复试用 [3] 东莞外贸表现 - 2024年1—8月,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256.1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及珠三角排名第2 [4] - 其中出口6296.8亿元,增长9.0%;进口3959.2亿元,增长24.9% [4] - 8月当月进出口1370.4亿元,同比增长8.5%,展现出强劲的外贸韧性与成长动能 [4] 产品功能与设计创新 - 东井电器自主研发高速水风机技术缩短干发时间并降低风噪,采用负离子技术解决头发毛躁问题 [6] - 卷发棒创新应用空气动力学设计,可自动吸附头发,几分钟完成持续一整天的卷发造型 [6] - 东莞市声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便携式手提音响具备酷炫灯光设计和包布材质,适配多种氛围 [6] 配套活动与供需对接 - 东莞策划贯穿展期的系列配套活动,包括供采对接、品牌展示与实地探厂等 [8] - 10月16日举办越南办公设备协会采购对接会,10月17日举办广东(东莞)-拉美经贸对接交流会-智利专场活动 [8] - 10月18日举办东盟国家供求对接会,11月1日举办国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广东大朗2025服装时尚秀、“潮玩东莞”制造美学新品发布会等专场活动 [8] - 10月23—25日开展东莞“制造美学”之旅活动,邀请全球采购商、财经大V、网红博主等深入制造美学代表性企业进行采购对接和调研 [9]
东莞书写人:制造很酷,制造也是美学
经济观察报· 2025-09-25 18:26
东莞制造进化路径 - 东莞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三来一补"起点发展为OPPO、vivo、华为等品牌集聚地 [2] - 产业演进路径为代工贴牌→自主品牌→智能制造,生存压力与创新动力相互催生 [16] - 关键转型节点包括从农业县转向农村工业化、从"只见星星不见月亮"转向培育现代制造名城、从镇街各自为政走向区域协同发展 [14] 产业升级核心支撑 - 松山湖高新区代表发展逻辑根本转变: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依靠创新驱动 [14] - 产业升级背后是"工业雨林"生态,政策为土壤培育者、人才为种群、产业生态提供气候与环境 [18] - OPPO和vivo实现从代工生产到自主研发设计的跨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环节 [15] 危机应对与韧性表现 - 2008年金融危机促使企业家主动求变,如尹积琪创立品牌"迪宝"、曾凌灿创办"莫失手袋"从代工走向自主设计 [11] - 诺基亚退出为东莞留下成熟产业工人和供应链网络,更宝贵的是"居安思危"和"持续进化"的转型意识 [17] - 当前面临产业链迁移、技术竞争、绿色转型三重压力,但外部压力正倒逼东莞加速核心技术攻关和品牌建设 [20] 未来机遇与发展方向 - 三大机遇包括产业链重构下的高端攀升、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赛道、数字化智能化融合机遇 [20] - 制造美学成为新标签,需强化工业设计与研发能力、构建文化软实力、推进城市空间更新 [25] - 松山湖和滨海湾新区实践产城融合,华为欧洲小镇与自然交融,TOD模式结合产业功能与生态廊道 [26] 城市精神与启示意义 - 精神内核为"从空白走向空白",在广深夹缝中无中生有创造经济奇迹,保持对未来的开放姿态 [21][22] - 最大启示是"实体立市"与"与时俱进",城市持续进化关键在于重塑自我的意愿和能力 [27] - 制造业是人机协同、数据驱动的创造性活动,年轻人应认识到制造是支撑现代化的压舱石 [23]
专访 | 东莞书写人:制造很酷,制造也是美学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20:57
书籍与访谈背景 - 财经作家王千马与吴诗娴合著的新书《"制造"新东莞》出版,旨在呈现东莞从"世界工厂"迈向"制造美学之城"的历程 [1] - 该书采用报告文学形式,旨在跳出传统财经写作框架,赋予文本人文厚度与艺术感染力,通过具体人物和企业故事展现多维、真实、有温度的东莞 [4] 东莞制造发展历程与转型 - 东莞的转型跨越关键阶段:从农业县转向农村工业化,通过"三来一补"建立制造能力;从"只见星星,不见月亮"转向培育现代制造名城;从镇街各自为政走向区域协同发展 [7] - 最具决定意义的转型节点是松山湖高新区的设立与发展,标志着发展逻辑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依靠创新驱动 [7] - 东莞制造实现了从"被动承接"到"主动创新"的意识觉醒和能力构建,关键一跃是从硬件、厂房等"骨骼"到构建自主创新链、供应链的研发、设计、品牌、数据等"神经" [7] - OPPO和vivo的崛起体现了从代工生产走向自主研发、设计的跨越,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8] 企业案例与人物故事 - 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远见的企业家主动求变,例如尹积琪创立品牌"迪宝",曾凌灿创办"莫失手袋"从代工走向自主设计与品牌运营 [5] - 许多普通人从基层打拼成功,如盟大创始人李实从保安起步最终创业成功,王馨和向莉从流水线打工妹走向管理岗位或创业,柳冬妩从车间工人成为作家 [6] 产业升级的驱动因素与生态 - 生存压力与创新动力相互催生,随着土地资源紧张、人力成本上升,代工模式难以为继,生存压力成为企业走上创新之路的直接动力 [8] - 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是构建"工业雨林"生态,高校、研发机构、企业、资本、政府形成紧密互动、彼此滋养的关系,政策是"土壤培育者",人才是"种群",产业生态提供"气候与环境" [9] - 诺基亚的引进与退出为东莞留下了成熟的产业工人、供应链网络以及"居安思危"和"持续进化"的转型意识 [9] 当前机遇与未来方向 - 东莞面临三大机遇:产业链重构下的高端攀升机遇,倒逼核心技术攻关和品牌建设;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赛道机遇,如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快速成长;数字化智能化融合机遇,推动传统工厂转变为"工业互联网+低碳智造"新型生产体系 [11] - 东莞制造的精神内核被总结为"从空白走向空白",即在不确定性中创造确定性、在无人地带构建新生态的开拓者意志 [12][13] - 制造业被强调为支撑中国走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人机协同、数据驱动、创意落地的创造性活动" [14] 制造美学与城市品牌 - "制造美学"可成为东莞新标签,帮助其跳出"世界工厂"传统认知,转向"智造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新形象,需在强化工业设计与研发能力、构建文化软实力、推进城市空间更新三方面发力 [15] - 松山湖和滨海湾新区的"产城融合"实践体现了制造美学的空间表达,例如华为欧洲小镇与湖光山色交融,通过TOD模式将产业功能与生态廊道结合,重构产业、城市、自然多维融合的新型工业城市形态 [16]
首提融生善治共同体模式!东莞文明乡风建设再出新招
南方农村报· 2025-06-06 10:30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 - 东莞市推出"融生善治共同体模式"以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和乡村振兴 [1][3][6] - 通过"文明乡风润莞邑"系列活动构建七大赛道平台促进群众文化实践 [16][17][18] - 聚焦品牌塑造打造莞邑乡村文化品牌集合体并健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13][14][15] 文化赋能与产业创新 - 东莞结合镇村特色文化资源开展"村超""村BA"等赛事聚人气促消费 [21][22] - 提出"制造美学"概念推动制造业与美学深度融合为转型升级提供样本 [44][46][47] - 建议制造业升级坚持"硬创新"与"软创新"双轮驱动补足工业设计等软实力短板 [48][49][50] 基层治理与社会生态 - 横沥镇创新"益企啡吧"项目以公益+商业模式促进流动人口参与基层治理 [59][60][61] - 六个村居探索文化赋能生活、生产和社会生态的差异化实践路径 [75][76][77][78] - 通过村史文化建设、家风家训挖掘等活动强化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 [32][33][65] 文化传承与地方特色 - 东莞乡村融合中原家族文化与岭南特质形成独特乡土治理基因 [37][38][39] - "海防+海丝"文化孕育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成为城市精神重要组成部分 [40] - 专题展集中展示六村文化实践成果体现历史人文纽带与精神重塑根基 [80][81][82]
大湾区品牌发展大会在东莞举行,莞品100星计划正式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12
大湾区品牌发展大会 - 大湾区(东莞)品牌发展大会举行,大湾区品牌发展中心揭牌,同步启动"莞品100星计划",聚焦品牌孵化、跨境资源对接与产业研究,助力湾区企业构建全球化品牌生态 [1] - 东莞首次提出"制造美学"概念,将"制造"与"美学"结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文化动力 [1] - 东莞从"国际制造名城"向"品牌之都"转型,实现从"制造"到"智造"、从"贴牌"到"品牌"的蜕变 [1] 莞品100星计划 - "莞品100星计划"由东莞市工商联品牌发展工作委员会策划,通过专题培训、沙龙、研学等形式,两年内重点帮扶100家企业实施品牌营销升级 [1] - 首批参与企业50家,覆盖食品、纺织、玩具、电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行业 [1] - 计划目标为快速形成一批东莞品牌建设成功案例,带动更多企业开展品牌建设 [1] 大湾区品牌发展中心 - 大湾区品牌发展中心由香港恒生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得利学院与东莞市时尚创意工业设计研究院共同成立,推动产学研融合及全球协同 [3] - 中心将提供品牌策划、管理及提升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消费者行为研究、品牌游学团、专题讲座及定制化服务 [3] - 依托三方学术与产业平台,深度赋能企业品牌发展 [3] 东莞品牌建设战略 - 东莞将多措并举推动品牌建设,包括优化管理、提升品质及增强国际影响力 [2] - 目标为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金字品牌,提升品牌信誉及全球竞争力 [2] - 大湾区品牌发展中心与"莞品100星计划"有望使东莞成为全球品牌竞争的"湾区样本",推动"莞牌"走向世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