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
搜索文档
解读来了!关于资本市场、经济金融等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0:58
资本市场改革与建设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1] - 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1] - 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差异化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 [1]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 [2] -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多层次市场体系,构建包容性更强的市场生态,提升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服务能力 [2] - 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深化科创板改革,完善注册制和并购重组等制度安排,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2] -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实现资本要素的高效配置 [3] 宏观经济政策与治理 -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促进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4] -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5]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6] - 保持金融业自身健康性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前提,需关注商业银行净息差和经营可持续性,平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金融机构稳健运营 [7]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 -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央地监管协同,丰富风险处置资源和手段,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保障金融稳健运行 [8] - 强化监管协同,完善跨部门联动机制,增强市场监测和风险应对能力,提升监管前瞻性、精准性与有效性,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8] 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9] - 推动国资央企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9] -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10] - 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务实举措,加强产业、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0] 消费、投资与房地产 - 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帮助群众增收减负,解除消费后顾之忧,完善促进消费的制度机制 [11] -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投资方向和重点,中央投资应支持跨区域跨流域重大标志性工程,重点投向科技自立自强、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 [12]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支持优质房企合理融资,加快推进“保交楼” [14]
一场重磅专题询问,事关国有资产最新“家底”、国企薪酬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0:59
国资国企资产规模与经营业绩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109.4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87.9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3.9万亿元 [2] - 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最近三年都保持在80万亿元以上利润总额最近四年都保持在4.5万亿元左右 [2] -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 [3]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4] - 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5] - 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以来新组建中国雅江集团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等央企省级层面开展110组战略性重组 [4] - 央企战略性新兴领域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4]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投资 - 2024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占投资总数超过40%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1.5万亿元同比进一步提升 [3] - 累计打造智能工厂近2000个培育启航企业超过110家 [3]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出比例超过70% [3] - 2024年中央企业用于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资总额合计达到159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 [7] 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 - 超过97%的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已经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 [5] - 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在央企地方国企集团及其二三级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 [5] - 全面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考核截至2024年底出台25个针对性行业考核实施方案个性化指标占比较高 [5] - 省级国资委集中统一监管平均比例超过99% [6] 薪酬制度改革与激励机制 - 中央企业管理人员与业绩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超过60% [7] - 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各层级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实现薪酬管理全覆盖规范福利待遇调整不合理偏高收入 [6] - 建立科技创新薪酬激励机制突出技术技能要素引导企业加大对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激励 [7]
人大常委会丨守好“家底” 深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晒出“成绩单”
新华网· 2025-10-27 09:13
国有资产规模概况(截至2024年底) - 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401.7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为109.4万亿元 [1][4] - 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487.9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为33.9万亿元 [1][4] -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68.2万亿元,净资产为55.4万亿元 [1][4] - 国有土地总面积达52413万公顷,2024年水资源总量为31123亿立方米 [1][4] 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五年增长趋势 - 过去5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1.4%,负债总额年均增长11.7%,国有资本权益总额年均增长11.0% [1] -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保持在65%以内 [1] 资产管理和改革方向 - 健全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管理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 - 下一步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并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科技创新 [2] - 未来将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2]
盈利2542万元 新筑股份第三季度业绩回升
证券时报网· 2025-10-26 23:59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57亿元,同比下降36.97% [1] - 前三季度公司亏损4229.18万元,但同比减亏83.39% [1] -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53亿元,同比下降35.82% [1] - 第三季度公司盈利2541.84万元,同比增长135.30% [1] - 收入下降主要系轨道交通车辆销售减少所致 [2] 股权与控股股东变动 - 曾作斌、成都市通用工程、周蓉、孙菊芬新进成为公司前十大股东 [2] - 2025年3月,四川发展(控股)等将其持有的新筑股份6611.38万股(占总股本8.60%)及四川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投资(持股15.90%)100%股权无偿划转至蜀道集团 [2] - 2025年5月,股权交易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蜀道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四川省国资委 [2] - 蜀道集团表示此举旨在落实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并承诺规范管理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 [2] 资产整合与战略转型 - 2025年5月中旬,公司停牌重组,计划向蜀道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蜀道清洁能源60%股权,并剥离磁浮与桥梁功能部件相关业务 [3] - 交易旨在剥离长期亏损与传统主业资产,注入资源优势明显的优质资产,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 [3] - 交易完成后,蜀道清洁能源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业务核心转向清洁能源发电,并协同交能融合、售电、储能等,打造综合能源服务企业 [3] - 截至2025年9月末,交易相关的审计、评估等工作尚未完成,公司将在完成后再次召开董事会并提请股东大会审议 [3]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 自2025年8月以来,公司董事会及高管层引入了多位具有蜀道集团背景的人士,这些人在能源、矿业投资、资本运作等领域经验丰富 [4] - 新管理层的加入为公司进一步注入了蜀道文化基因 [4]
守好“家底” 深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晒出“成绩单”
新华社· 2025-10-26 21:57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亮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最新"成绩单"。 ——国有土地总面积52413万公顷、2024年水资源总量31123亿立方米。 综合报告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开展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坚持以 报告促管理,持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坚决管好、用好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当日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这份专项报告透露,5年来,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国有资本权 益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4%、11.7%、11.0%,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5%以内。 除了公布国有资产"家底"情况,报告也呈现了资产管理和改革的新动向。 这份综合报告公布了截至2024年底各类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 健全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管理,支持提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夯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基础,深化资产预算管理协同;夯实自 然资源资产保护利用的空间基础, ...
人大常委会|守好“家底” 深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晒出“成绩单”
新华社· 2025-10-26 21:48
国有资产总体规模 - 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 国有资本权益109.4万亿元 [1] - 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87.9万亿元 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3.9万亿元 [1] -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8.2万亿元 净资产55.4万亿元 [1] - 国有土地总面积52413万公顷 2024年水资源总量31123亿立方米 [1] 国有企业资产增长趋势 - 过去5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1.4% 负债总额年均增长11.7% 国有资本权益总额年均增长11.0% [2] -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5%以内 [2] 资产管理改革方向 - 健全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3] - 强化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管理 支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3] - 持续夯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基础 深化资产预算管理协同 [3] - 夯实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利用的空间基础 守牢自然资源资产安全底线 [3] 未来改革重点举措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3] - 健全国资监管法规制度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3] - 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科技创新 严防重点领域风险 [3] -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3]
截至2024年末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6 18:35
国有企业资产状况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09.4万亿元,负债总额260.5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4.8% [1] - 全国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87.9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总额33.9万亿元,负债总额435.9万亿元 [1] - 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8.2万亿元,负债总额12.8万亿元,净资产55.4万亿元 [1] 自然资源资产状况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国有土地总面积52413.0万公顷,中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1] - 202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31123.0亿立方米,国有建设用地出让价款4.1万亿元,矿业权出让收益1383.9亿元 [1] 国资国企改革方向 - 下一步工作重点包括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科技创新,强化行业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 [2] - 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国有资产报告质效 [2]
辽宁省国资国企阳光采购平台启动仪式在沈阳举行
辽宁日报· 2025-10-22 09:01
副省长王利波出席活动并讲话。 国资国企通过阳光采购平台进行相关业务,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全程留痕、永久可追溯,能有效 防范采购领域廉政风险、遏制"暗箱操作"等行为,切实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筑牢"不能腐"的制度防线, 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作贡献。 会议强调,制度建设是前提,平台建设是基础,规范运行是关键。要把阳光采购平台全方位建好、 全过程用好、全系统抓好,将平台打造成为辽宁国资国企改革的亮丽名片、监管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工 程、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采购平台,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0月21日,辽宁省国资国企阳光采购平台启动仪式在沈阳举行。 建设全省国资国企系统统一的阳光采购平台,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公共资 源交易体系决策部署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 资监管效能、全周期赋能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推动国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
集体揭牌!河南豫光集团、河南愚公集团、河南王屋文旅集团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20 10:39
10月17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举行区管国有企业揭牌仪式。河南豫光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愚公集团有 限公司、河南王屋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三大集团正式揭牌成立。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示 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秦保建出席揭牌仪式并为三大集团揭牌。 徐衣显在揭牌仪式上讲话。他指出,豫光集团、愚公集团、王屋文旅集团的正式揭牌,是济源深化国资 国企改革迈出的跨越性一步,是推动"1+5+N"战略布局落地、培育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新动能的重要 里程碑。今年以来,示范区党工委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部署,锚定"壮大 规模、突出优势、发挥功能、提升评级、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加强顶层设计,以战略性重组、专业 化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国资国企发展支撑力、民生保障力、价值创造力等 核心功能,在党委领导下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断提升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独 特创造力。通过科学制定"1+3"改革方案,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徐衣显强调,国企改革是破局之举、兴业之要。豫光集团要扬起产业的龙头,承载起"打造产业强市"的 重要使命,以有色产业、循环经济为 ...
新一轮排兵布阵落子“科创策源”“关键领域” 把加速引擎调整到最佳状态 上海国资国企激活发展新动能
解放日报· 2025-10-16 09:52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总体态势 -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力度加大,在地方国资母基金、券商合并重组、国企分类监管设立科创层等方面创下多项纪录 [1] - 截至2025年9月,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31.98万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8%,资产与利润规模保持全国地方国资第一 [1] - 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国家重大战略、“五个中心”建设、超大城市运行保障、三大先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1] 科创投资与基金布局 - 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上海国资母基金,包括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当年储备市场化直投项目300余个,撬动社会资金1152亿元 [2] - 构建800亿元并购基金矩阵,聚焦集成电路装备、生物医药、EDA等领域,以整合提升产业链水平 [2] - 设立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资助基础研究;启动100亿元科创S基金,形成资本接力机制 [2] - 开展存量基金整合,截至2024年底基金管理人品牌减少15个、基金数量减少71只、认缴规模缩小403.1亿元,国资退出资金预计173.5亿元 [3] - 成立沪港战略产业基石投资基金,服务上海战略产业,关注港股基石投资机会 [3] 战略重组与资源整合 -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完成战略重组,合并后公司归母净资产和总资本居行业第一,2025年上半年IPO主承销家数7家、新申报项目25.5家、公司债主承销额2579.43亿元,均排名行业第一 [5][6] - 上海国资推动现代金融、科创投资等领域4组企业战略性重组,发布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方案 [6] - 新设上海国智技术有限公司,打造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新设一批战新平台 [7] 产业协同与生态合作 - 上海国资与央企合作,通过64个重大项目引入中央金融机构超1400亿元资金,助力华夏邮轮、数联物流等项目落地 [8] - 上汽集团与华为开展深度合作,组建超5000人团队共同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 [8] 分类监管与政策支持 - 创新实施“四类一层”企业分类改革,首次设立科创层并完成首批49家企业遴选,加强政策精准支持 [10] - 调整国资委内设机构,强化产业思维和科技思维,向主动型、赋能型监管转变 [10] - 出台公司治理系列制度,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国企公司治理协会;推出核心竞争力评价指引 [11] - 制定战新产业支持政策,将国资收益80%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实施长周期考核 [12] - 加强市值管理,截至2025年9月底,9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3.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1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