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产业
搜索文档
走访上市公司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二十八)
证监会发布· 2025-11-14 19:25
青海证监局走访调研成效 - 通过常态化走访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方式,精准掌握企业需求并打通政策落实堵点,支持辖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3] - 聚焦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升级,围绕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目标,推动关键企业完成控股股东变更,实现向央企国企身份转化以增强资本实力和产业带动效应[3] - 聚焦企业困难推动风险化解,针对经营效益不佳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变更实控人等方式提升业绩,并协调政府与金融机构支持债务负担较重企业[4] - 引导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回馈投资者,藏格矿业、金瑞矿业2025年半年度分红15.82亿元,同比增长249.15%,藏格矿业连续四年实施半年度分红且金额同比增加11.61亿元[4] - 截至2025年10月末,西部矿业控股股东等合计增持股票53.54亿元,远东股份回购公司股票1.97亿元[5] - 2025年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累计回复问题416个,整体答复率达80.62%,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沟通效果[5] - 引导公司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并推进监事会改革,目前60%上市公司已完成改革任务,同时加强独董履职能力建设[6] 甘肃证监局服务机制与成效 - 构建常态化走访服务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33家上市公司,覆盖率达97%,累计收集问题诉求72项,解决率达75%[7] - 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统筹,证监局牵头细化责任清单并开展合规指导,创新建立"现场办公协调会"机制组织多部门现场"会诊"[9] - 为某上市公司汽车电子产品生产线升级开辟设备进口"绿色通道",通关时间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并推动3家本地材料企业纳入其核心供应链,年合作金额达2.99亿元[10] - 该上市公司车规级封装产品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77.2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7.55%,归母净利润增幅为51.98%[10] - 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办"闭环机制,安排专人实时跟进诉求解决进度,每月更新台账实现件件有回音[10] - 针对*ST公司组建专项工作小组,*ST金刚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ST亚太预重整落地,*ST兰黄通过加大销售和并购果汁业务扩大收入[12] - 精准传导政策红利,甘肃能源重大资产重组后装机规模增加141.25%、资产规模增加87.63%、盈利能力增长155.57%,市值增长超150%[13] - 2024年以来辖区20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占比59%,分红总额77.96亿元,股利支付率达62.58%,25家公司累计增持回购41.88亿元[13] - 辖区上市公司整体市值同比增长超20%,其中12家公司涨幅超30%[13] 陕西证监局走访工作重点 - 2024年以来共走访上市公司67家,覆盖率88.16%,推动解决问题或诉求54个[16] - 结合实际突出走访针对性,对集中的军工类上市公司实现走访全覆盖,所反映问题均已解决,包括推动解决1家公司土地收储及补偿问题[16] - 对1家环保类公司特殊业务会计处理问题当场解读政策确保规范准确[16] - 推动地市政府开展实地走访,部分市政府领导重点走访8家上市公司,征集的16个问题均已基本解决,如针对融资困难组织银行制定贷款方案[17] - 针对上市公司诉求联合多部门开展立体化打假防假、独董履职等培训,并联合深交所举办并购重组专题培训会解析审核流程及信息披露要求[17]
青海培育驱动盐湖产业专利创造转化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07 16:23
案例入选与意义 - 青海省加强专利创造转化驱动盐湖产业生态重构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四批典型案例 成为青海省首个入选的经验做法案例 [1] - 案例聚焦知识产权赋能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 发挥核心专利技术绿色引擎作用 驱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重构 [1] - 案例为实现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协同升级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1] 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 青海省知识产权局将盐湖产业知识产权赋能行动作为知识产权五个一三年攻坚核心任务之一 大力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转化和协同运用 [1] - 高标准建设盐湖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 完成青海盐湖资源开发与利用专利导航分析 从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提出科学建议和对策 [1] 全链条赋能措施与成效 - 设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联合实验室 实施科技创新揭榜挂帅 促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 [2] - 以专利支撑标准 以标准引领行业 绿色循环开发盐湖方案得到示范应用 [2] - 推动专利技术成果应用于盐湖产业中试生产实践 优化产品质量和结构 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2] - 持续输出全套钾肥技术工艺包 获超千万元技术收益 多领域技术组合助力资源回收和污水减排 主营产品首获专利密集型产品认证 [2] 战略定位与未来展望 - 案例紧密围绕环保目标、粮食安全、新能源产业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 突出青海在盐湖资源高效开发技术革新的贡献 [2] - 立足青海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 彰显其在粮食安全压舱石、新能源产业卡点、高端轻金属材料生力军的战略地位 [2] - 青海省将总结推广盐湖案例培育经验 将成功模式复制到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更多特色产业领域 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赋能作用 [3]
青海察尔汗盐湖变身“网红”景区 工业游发掘新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11:23
行业与区域发展模式 - 察尔汗盐湖通过“工业+旅游”模式发展,已成为当地特色旅游景区 [3] -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湖产业基地 [3] 资源禀赋与规模 -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盐湖 [3]
青海省首次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03 15:57
案例入选与战略意义 - 专利创造转化驱动盐湖产业生态重构案例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四批典型案例,为全省首个入选经验做法[1] - 案例核心是发挥核心专利技术绿色引擎作用,驱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重构,实现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协同升级[1] - 案例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有力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1] 产业成果与市场影响 - 通过钾肥生产工艺专利集群转化,实现钾肥年产能500万吨,国内钾肥市场格局逆转为国产为主、进口补充、世界价格洼地[1] - 攻克吸附法从高镁锂比卤水中提锂世界性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碳酸锂产能达到4万吨,保障国内新能源产业链稳定与安全[1] - 突破高性能镁合金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出镁合金压铸件、板材等系列产品,助力青海由镁资源大省向镁产业强省转变[1] 战略规划与体系建设 - 将盐湖产业知识产权赋能行动作为知识产权五个一三年攻坚核心任务之一,大力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转化和协同运用[2] - 高标准建设盐湖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 - 完成青海盐湖资源开发与利用专利导航分析,从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提出科学建议和对策[2] 实施路径与具体成效 - 设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联合实验室,实施科技创新揭榜挂帅,促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2] - 持续输出全套钾肥技术工艺包,获超千万元技术收益,主营产品首获专利密集型产品认证[2] - 以专利支撑标准,以标准引领行业,绿色循环开发盐湖方案得到示范应用[2] 未来规划与推广 - 总结推广盐湖案例培育经验,将成功模式复制到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更多特色产业领域[3] - 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赋能作用,助力打造高原绿色生态知识产权强省[3]
青海省高质量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10-21 18:00
母基金概况 - 青海省高质量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 其中首期出资15亿元已实缴到位 [1] - 母基金存续期20年 其中投资期12年 退出期8年 [1] - 母基金于2023年11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通过并正式启动运行 [1] 投资重点与方向 - 母基金对支持青海产业"四地"建设的子基金投资总额度不少于70% [2] - 重点产业领域包括支持盐湖产业升级 完善清洁能源全产业链 推动零碳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2] - 支持方向涵盖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 国家级旅游景區创建 以及打造有机农畜产品龙头企业 [2] - 中小企业及创新创业支持方向包括特色新材料 装备制造升级 高原生物医药和康养产业 以及5G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 子基金类型 - 子基金根据功能定位分为重大(专项)子基金 区域子基金和市场化子基金 [3] - 重大(专项)子基金按照青海省委 省政府明确要求设立 [3] - 区域子基金主要与青海省内园区 地市合作设立 旨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 - 市场化子基金由市场化专业基金管理人发起 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出资 主要投向母基金重点支持产业 [3]
氯化钾价格上升带动盈利增长 盐湖股份前三季净利预增超37%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5:45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0亿元至4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89%至4962% [1] - 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0亿元至2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77%至13683% [1] - 报告期内氯化钾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带动盈利增长,碳酸锂市场价格下行但公司整体业绩仍实现同比增长 [1] - 氯化钾产量约32662万吨,销量约28609万吨;碳酸锂产量约316万吨,销量约315万吨 [2] 产能与项目进展 - 公司启动投资建设的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已基本建成,进入投料试车阶段并产出合格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 [3] - 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锂盐产能规模,增强锂盐产品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 - 公司未来将加速钾、锂等战略性资源产业规模扩张,进一步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4] 发展战略 - 公司深度对接控股股东中国盐湖集团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锚定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持续优化盐湖全产业链布局 [4] - 中国盐湖集团计划到2030年形成1000万吨/年钾肥、20万吨/年锂盐、3万吨以上/年镁及镁基材料产能 [5] - 到2035年初步构建以盐湖为核心的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绿色氢能循环利用产业、高端镁基材料产业、新型储能产业 [5] 降本增效措施 - 公司降本增效具体路径包括保障资源供应、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推动生产提效、产销协同发力 [2] -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设备管理力度、推进设备更新换代、灵活调整钾肥适销增效产品、提升集装箱发运降低运输成本 [2]
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9-04 13:21
核心观点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积极支持制造强国建设[1] 金融支持力度 - 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1] - 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收购 市场化债转股等业务模式 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2] - 通过"不良资产收购+实质性重组"模式帮助无人机企业重要股东缓解阶段性财务危机[2] - 2025年5月参与赛力斯汽车增资扩股 支持新能源车企发展[3] - 设立专项基金参与中创新航增资 定向偿还企业对外金融负债[3] 企业纾困案例 - 纾困无人机头部科技企业 避免企业股权价格贬损 维护股权结构稳定[2] - 参与赛力斯汽车增资扩股 支持企业壮大资本实力 控制资产负债率[3] - 参与中创新航市场化债转股 助力企业降低负债率 加快创新发展[3] - 参与中利集团破产重整 帮助企业卸下近百亿元债务包袱 保住2600余名职工就业岗位[4] - 支持增洲系公司破产重整 解决原超过18亿元债务问题 新引入产业投资人释放36艘新造船订单[5] - 推进磷化工龙头破产和解 通过"产业+金融"结合助力解除退市风险 重整后市值大幅提升[6] 产业转型升级 - 助力合肥市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链主"企业 拓宽资本金融资渠道 降杠杆调结构[7] - 2024年3月增资英诺赛科 缓解债务压力 支持企业扩产和推进上市 成功实现港股上市[7] - 支持青海省盐湖产业地方国企 助力高质量碳酸锂项目建设投产 修复区域信用状况[8] 业务模式创新 - 采用"定制组包+主动收购+分别重整+产业赋能+分类处置"一揽子方案处理增洲系公司重整[5] - 联合产业投资人定制"庭外债务重组"衔接"庭内重整和解"方案处理磷化工企业危机[6] - 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投行化手段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发展[7]
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东方累计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5:20
核心观点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积极支持制造强国建设[1] 金融支持举措 - 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收购和市场化债转股等业务模式 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满足制造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2] - 通过"不良资产收购+实质性重组"投行化运作手段 帮助初创期企业重要股东渡过阶段性财务危机 避免股权价格贬损[2] - 设立专项基金参与企业增资 定向偿还对外金融负债 助力降低负债率 加快创新发展[3] - 采用"定制组包+主动收购+分别重整+产业赋能+分类处置"一揽子方案 解决企业债务问题[5] - 通过"庭外债务重组"衔接"庭内重整和解"方案 助力困境上市公司解除退市风险[6] 行业支持案例 - 纾困无人机头部科技企业 维护股权结构稳定 以市场化债转股方式支持降低资产负债率 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2] - 参与赛力斯汽车增资扩股 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问界品牌巩固市场竞争优势[3] - 参与中航锂电增资 助力动力电池企业降低负债率 项目入选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优秀案例[3] - 参与中利集团破产重整 帮助企业卸下近百亿元债务包袱 解决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问题 保住2600余名职工就业岗位[4] - 支持增洲系公司破产重整 解决原超过18亿元债务问题 新产业投资人释放36艘新造船订单 实现存量低效资产盘活[5] - 助力磷化工上市公司重整 市值大幅提升 提高普通债权清偿率 挽回债权人损失[6] - 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帮助合肥市集成电路"链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降杠杆调结构[7] - 增资英诺赛科缓解债务压力 支持企业扩产和港股上市 企业累计出货氮化镓芯片突破10亿颗 产品拓展至AI及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8] - 支持青海盐湖产业地方国企 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 助力区域信用环境修复 支持高质碳酸锂项目建设投产[8] 产业发展重点 - 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标 支持主业突出、发展前景良好的制造业企业发展[7] -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石 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7] - 英诺赛科是全球第一家实现规模化量产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的第三代半导体企业 外延技术优势和产品量产交付能力全球领先[8]
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东方累计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5:16
核心观点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积极支持制造强国建设[1] 金融支持力度与业务模式 - 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1] - 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收购 市场化债转股等业务模式 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2] - 通过"不良资产收购+实质性重组"等投行化运作手段帮助企业渡过财务危机[2] - 设立专项基金参与企业增资 定向偿还对外金融负债[3] 重点行业与企业案例 - 纾困无人机企业:通过投行化运作帮助重要股东渡过财务危机 避免股权价格贬损 维护股权结构稳定[2] - 支持赛力斯汽车:2025年5月参与增资扩股 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问界品牌巩固市场优势[3] - 参与中航锂电增资:助力降低负债率 加快创新发展 项目入选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优秀案例[3] - 中利集团破产重整:卸下近百亿元债务包袱 解决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问题 保住2600余名职工就业岗位[4] - 增洲系公司破产重整:解决原超过18亿元债务问题 新产业投资人释放36艘新造船订单产能[5] - 磷化工上市公司破产和解:通过"产业+金融"结合解除退市风险 重整后市值大幅提升[6] - 支持集成电路企业: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帮助"链主"企业降杠杆调结构 夯实发展基础[7] - 增资英诺赛科:2024年3月增资缓解债务压力 支持企业扩产和港股上市 产品累计出货氮化镓芯片突破10亿颗[8] - 支持盐湖产业国企:助力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 支持高质碳酸锂项目建设投产[8] 产业转型升级支持 - 聚焦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目标 因地制宜配置资源[7] - 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 - 支持新能源车企加快发展 巩固市场竞争优势[3] - 促进新能源产业整合 实现业务聚焦和治理升级[4] - 助力船舶产业存量低效资产盘活新生[5] - 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7] - 支持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 填补国内行业空白[8] - 支持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 修复区域信用环境[8] 专业能力与项目成果 - 综合运用债务 资产 技术和管理重组等实质性重组投行技术[4] - 灵活设计"定制组包+主动收购+分别重整+产业赋能+分类处置"一揽子方案[5] - 创新"庭外债务重组"衔接"庭内重整和解"方案[6] - 中利集团重整项目荣获2024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提名奖[4] - 增洲系公司重整项目荣获2024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提名奖[5] - 磷化工破产和解案为新破产法实施后全国首例法院直接受理上市公司和解成功案件[6]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
人民日报· 2025-08-15 16:32
经济表现与外部评价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并实现超预期增长 部分机构上调增长预期[2] - 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7] 供给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鲸鱼机器人2024年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至51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3] - 海尔推出"AI之眼"系列智能家电 实现从"替人家务"向"无人家务"的技术跨越[3] - 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4] - 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转型实现迭代升级[4] - 低空经济开辟新产业赛道 形成万亿级市场想象空间[6] 需求端变化与消费升级 - 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 多层次 多方面特点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5] - 个性化需求催生私人订制与"小单快反"柔性制造模式[5]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热销带动工厂产能饱和[6]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推动IP经济热度飙升[6] - 14-35岁青年群体约4亿人 形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10] 供需协同与产业循环 - 通过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新需求牵引新供给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3] - 形成"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传导链条[7]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 卡点 脆弱点[10]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10] - 完整产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生共振效应[11] 区域与产业创新案例 - 青海通过工业遗产价值激活与产业跨界融合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盐湖产业新磁极[3] - 山东青岛海尔智慧家庭技术实现家电"看得懂"的能力突破[3] - 上海鲸鱼机器人成为消费增长新亮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