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就业帮扶
icon
搜索文档
求职别慌,有量身定制帮扶
广西日报· 2025-06-17 10:38
就业总量与挑战 - 2025届广西高校毕业生预计总规模达46.3万人,同比增加1.1万人,就业总量压力和工作挑战进一步增大 [2] 精准识别帮扶机制 - 针对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建立“三级筛查+动态跟踪”机制,通过就业意向调研、心理测评、辅导员访谈等方式形成涵盖多维度的“一生一档”动态数据库 [3] - 广西已精准识别出2025届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近9.4万人,该数据库成为就业帮扶工作的有力抓手 [6] - 广西师范大学通过该机制精准定位帮扶对象,并为超过5000名困难毕业生提供有效帮扶 [3][5] AI赋能就业指导 - 广西依托8个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建设“全景画像—智能匹配—虚拟场景—实战反馈”智能化服务平台 [7] - 平台运用AI测评、“学业—职业”关联模型、“区域—产业—岗位”需求热力模型、人岗智能推荐系统等工具,毕业生求职成功率显著提升 [7] - 具体应用包括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AI测评与智能岗位推送,以及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AI简历”和“AI模拟面试亭”等智能化平台 [7][8] 校园就业服务强化 - 广西创新构建“政府+高校”就业服务协同机制,建立全区性政校共建的“职达校园”就业服务站,将就业服务下沉至学生社区 [10] - 该服务已惠及广西财经学院2024、2025届9915名毕业生,占比达76.7%,有效推动高质量就业 [9] - 自服务站运行以来,已成功举办重点群体毕业生精准帮扶就业双选会、行业专场招聘等活动38余场,吸引近5113家优质企业入校选才,提供超18万个就业岗位 [10] 帮扶措施成效案例 - 通过“一生一档”数据库和量身定制的就业辅导方案,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黄小音成功签约百色市平果第三高级中学 [3][4]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李俊霖通过AI平台的“技能补强计划”和“AI面试训练舱”获得银行录用 [7][8] - 广西大学毕业生韦圣鑫和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邹明伦借助“职达校园”服务站的“一对一”辅导和简历优化服务,分别成功进入国核湛江核电和中国银行 [9]
我省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就业困难群体
海南日报· 2025-06-04 09:19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省通过“晴天行动”等举措构建全链条精细化就业帮扶体系,精准帮扶大龄、残疾、长期失业、农村低收入人口等七类就业困难群体 [8][9][10] - 2024年全省通过“晴空行动”促进1.76万名困难人员就业,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率提升28%,农村低收入群体人均增收超2000元 [10] - 政策通过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2022-2024年累计发放残疾人相关补贴1983.13万元,惠及2058名残疾人 [14] 精准识别与分类施策 - 依托人社一体化系统大数据筛查并组织入户摸排,截至2024年12月底累计为4.35万名困难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动态台账 [9] - 针对大龄失业人员开设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班并开发公益性岗位,针对长期失业人员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2024年联系率97.33%、服务率96.95%,人均推荐岗位超8个 [10] - 建立残疾人“就业能力评估—需求建档—分类帮扶”机制,已完成9511人评估,对暂不具备就业能力者纳入“庇护性就业”兜底保障 [10] 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 - 结合热带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22-2024年累计完成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7562人次 [11] - 2022-2024年累计举办10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吸引260家企业提供岗位2940个,达成就业意向277人,近三年定向招录6名残疾人公务员 [12] - 全省261家就业驿站提供“一站式”服务,2023年以来帮助595名困难人员就业,“海南好就业”小程序累计发布岗位293万个 [12] 政策支持与长效帮扶 - 对招录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落实安置残疾人就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三年退税超3330万元,惠及26户企业 [14] - 建立“年度服务清单”制度,对未就业困难人员每人每年至少开展2次职业指导、4次岗位推荐 [14] - 2022-2024年省残联为残疾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108万元,打造“蔡皇牌”月饼等创业品牌,2024年中秋销售额达31万元,带动7人就业 [14]
在“精准”与“温度”中回应就业民生之问
海南日报· 2025-06-04 09:12
就业帮扶模式创新 - 海南通过"清甜行动"建立4.35万名困难人员"一人一档"精准档案系统 实现就业需求靶向匹配 [1] - 采用"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开展民生需求调研 典型案例包括大龄失业人员转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及残疾主播通过电商培训实现月入过千 [1] - 为精神障碍患者开设"庇护性劳作就业"项目 结合手工制作实现康复与就业双重价值 [2] 特色产业融合实践 - 开发"订单式"椰雕培训项目 将非遗技艺传承与残疾人就业需求结合 实现足不出户创收 [2] - 万宁椰壳工厂通过手把手指导模式 帮助残疾人掌握椰雕生产工艺 [1] - 椰雕工艺品成为海南特色产业与就业帮扶结合的典型案例 [3] 政策协同机制 - 形成人社部门建档+残联培训+乡村振兴工作队摸排+企业开发岗位的多部门联动体系 [2] - 运用税收优惠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组合 激发企业吸纳困难群体积极性 [2] - 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 推动就业帮扶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2] 社会价值创造 - 福利彩票点等企业力量参与残疾人心理建设 帮助重拾生活信心 [1] - 就业帮扶注重挖掘个体生命特质 如通过职业评估档案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价值转化 [1] - 项目成效体现在困难群体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在自贸港建设中实现自我定位 [3]
镇江“双轨护航”困难群体就业 公益岗位+精准服务
镇江日报· 2025-05-28 07:42
就业援助政策 - 2025年计划援助就业困难人员6000人 截至4月底已完成2438人再就业 完成年度目标的40 63% [1] - 开发保绿保洁 残疾人之家 保安等公益性岗位 已安置24人上岗 [2] - 建立退出保障机制 对退出公益性岗位后转为单位就业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 对仍失业家庭衔接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 [2] 招聘活动成效 - 1至3月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47场次 发布岗位信息7 47万个 达成就业意向1 32万人 [2] - 联合954家重点企业开展一企一策服务 解决用工培训等难题592条 [2] - 累计为2 14万人次提供免费职业指导 技能培训等服务 [2]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依托现有20个及新增1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3] - 1至4月完成失业登记1 8万人次 为每人定制岗位信息 政策咨询 培训推荐三张清单 [3] - 建立失业登记-岗位匹配-技能提升-跟踪回访全链条服务机制 [3] 未来规划 - 将持续扩大公益性岗位规模 提升就业服务质效 [3] - 依托大数据精准推送岗位 确保就业困难人员有岗上 有技学 有保障 [3]
庆“五一”专场招聘会举行
镇江日报· 2025-04-27 07:30
招聘会概况 - 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举办"职等你来 镇在行动"庆"五一"专场招聘会,60多家企业提供400多个岗位 [1] -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求职者与招聘人员深入交流,了解职位详情和公司发展情况 [1] - 招聘会为新业态用工与就业需求搭建有效对接桥梁,现场服务为企业提高招聘成效提供保障 [2] 就业服务体系 - 市总工会超前布局,搭建覆盖全链条的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展"职等你来"系列行动 [1] - 健全完善"普惠性+精准性"工会就业服务体系,成为求职者和招聘单位的桥梁纽带 [1] 岗位设置 - 招聘会提供行政、技术等岗位,面向广大职工和应届毕业生 [1] - 特别为受影响的外贸企业职工设立求职登记、技能培训需求登记、权益维护咨询 [1] - 针对新业态群体提供快递、外卖等岗位,体现就业帮扶精准发力 [1] 招聘成效 - 近30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2] - 现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涵盖企业招聘信息手册及就业创业政策 [2] 企业反馈 - 中小型制罐企业希望通过招聘会遇到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管理理念和质量提升 [2] 求职者反馈 - 快递员通过职工之家公众号获知招聘会信息,现场发现机会众多 [2]
兰州西固区多举措助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中国发展网· 2025-03-25 18:14
核心观点 - 兰州市西固区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助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1][2][3] 认定与摸底措施 - 严格遵循省级要求 构建社区街道县区三级联审机制 精准认定512名就业困难人员 [1] - 采用大数据与实地走访结合模式 建立详实台账 做到人员底数清失业状态清就业意愿清服务需求清 [2] 个性化援助方案 - 针对重点就业困难群体 发挥多员协同联动作用 坚持日常与集中援助双管齐下 [2] - 落实131就业服务 量身定制一对一援助方案 累计开展个性化援助达825次 [2] 招聘与信息对接 - 积极整合资源 成功举办6期线上线下系列招聘活动 深入企业挖掘并筛选匹配岗位 [3] - 借助线上平台推送岗位信息3000多条 发送短信精准推送信息近千人次 [3]
阿坝州实施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开展“爱心爸妈”等六大行动 用爱心让“石榴籽”抱得更紧
四川日报· 2025-03-24 15:14
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核心举措 - 阿坝州启动实施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核心目标是解决民众最关切的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人心并推动共同富裕 [1] - 该工程归纳为六大行动,其中包括“爱心爸妈”行动,旨在为偏远牧区寄宿制学生提供义剪等关爱服务 [1] 困难群体帮扶投入与标准 - 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超过15亿元资金,用于提高各类困难群体的补助标准 [2] - 具体措施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低保每人提高1300元以上,城镇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费每人提高1600元以上,所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360元 [2] - 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将按每两年增长5%的标准稳步提高供养标准 [3] 就业支持与创业激励 - 把实现“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去年已帮助5000多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 [4] - 通过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和现场推荐会等方式促进就业,例如马尔康市培训105人,并由宜宾57家企业提供200余个岗位 [4] - 出台返乡创业21条措施,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在国省补助基础上,州本级再给予1万元补贴,并提供最高30万元、享受80%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 [5] 医疗保障与健康服务 - 将在全州免费开展全民健康体检,为每一名农牧民建立健康档案,推行医防融合 [7] - 推行健康管家服务机制,确保每个家庭均有1名签约服务家庭医生 [7] - 计划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并利用多项基金,目标到2027年将困难家庭医疗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