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
搜索文档
拼多多出席世界粮食论坛,为全球青年农创持续注能
北京商报· 2025-10-20 14:04
公司参与全球农业论坛 - 公司作为亚洲企业代表连续两年受邀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2025世界粮食论坛并分享创新发展数字农业的经验和成果 [1] - 公司企业发展副总裁在论坛上表示全球已步入AI时代并强调公司将借助千亿扶持等平台举措培育既懂技术又接地气更具数字视野的新农人 [1] - 公司曾于2022年荣获粮农组织颁发的年度创新奖成为当年该奖项在全球首家企业获奖者 [2] 公司支持全球农创客项目 - 公司支持的中国团队牧原云计算和美国团队Verdia Diagnostics在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中分别夺得银奖和铜奖并首次登上世界粮食论坛舞台 [3] - 牧原云计算团队通过AI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猪只全天候监测使生猪疾病预警提前7天并在育肥阶段实现1名饲养员一年饲养1万头猪其解决方案研发投入1元人民币可产生7元人民币回报 [5] - Verdia Diagnostics团队通过纳米传感器实时捕捉作物气体可在视觉症状出现前3到7天检测到疾病并最终斩获论坛大赛银奖 [5][6][7] 公司对农业科创的长期投入 - 公司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五届支持粮农组织与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全球农创客大赛累计吸引全球超1000支团队数千名青年农业科创者参与 [9] - 2025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共吸引全球97个国家519份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报名参赛项目申请数量和覆盖范围均创历史新高 [9] - 公司还长期支持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和全国科技小院大赛等农业技术创新赛事旨在深入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10]
宝岛农人携特色产品亮相福州
人民日报· 2025-10-18 03:54
本报电(钟欣)近日,在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牛头尾码头,紫菜、海带、芭乐、凤梨等山海珍品纷纷亮相 福州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福清分会场。 "我这次带来了台湾的凤梨品种——'西瓜凤梨',比普通凤梨大一倍,个头都快赶上西瓜啦。"在福清台 湾农民创业园摊位上,台湾农人王森谅带来的特色农产品台湾"西瓜凤梨"备受瞩目。据介绍,单个"西 瓜凤梨"的重量可达7至8斤。 2022年,王森谅在福清镜洋镇承包了近百亩土地。今年是他在大陆经营生态农场的第四年。"希望引进 台湾精致农业的经验,让城市里的人能在农场体验采摘的乐趣,尽享田园之趣。"王森谅表示,他还计 划继续引进台湾特色品种,让更多台湾优质农产品在大陆落地生根,同时不断提升农场休闲与科普功 能。 来自台湾台北的农人廖健强在现场展示了他从台湾原株引进的水晶芭乐、珍珠芭乐品种。"2014年,我 从台湾引进芭乐,目前在福清种植面积达400亩。"廖健强介绍,他引进的芭乐在当地已逐步实现品牌化 运营,卖出了好价钱。 在廖健强看来,台湾农业的优势不仅在于规模小而精致,同时还有"绿色有机"与"预防为先"的特 点。"传统农业依赖化肥农药,我们更倾向于物理和生物防治。"在种植过程中,他们用 ...
多维发力助力乡村振兴,深圳龙华绘就科技兴农新图景
南方农村报· 2025-10-15 10:04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市龙华区依托“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战略,在现代农业领域通过数字技术、智能装备和人才引进等多维度发力,推动科技兴农和乡村振兴 [10][11][12][13]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 - 龙华区拥有16家农业龙头企业,包括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3家 [14] -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3家,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4.4亿元 [15]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 - “藻生贵虾”项目采用AI技术实现“海虾陆养”,系统具备零水交换杜绝污染和大数据分析监测水体及对虾生长情况两大优势 [4][5][6][7][8] - 深圳农科玉研发“鲜食玉米种植与加工全程AI智能指导与监控”系统,利用AI算法精准预测采摘期、识别病虫害,并通过二维码构建透明农业信任体系 [23][24][25][26] - 华之粹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在黑龙江佳木斯开展黑土地富硒大米智慧农业示范,在海南文昌打造椰子种子资源圃物联网智慧监管 [29][30][31] 涉农配餐服务数字化升级 - 灿城依托自主研发的食材溯源管理系统,整合超过10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90余项软件著作权,实现农产品全流程数字化记录 [39][40] - 德保通过供应链管理软件与16大种养殖基地直连,实时同步食材数据,并利用智能检测软件对农残、微生物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已服务国内外700余家客户,惠及200万余人次团餐 [41][42][43][44][45] 智能装备强化农业硬件支撑 - 中农华牧提供全方位物联网解决方案,产品包括电子标识、RFID采集器、传感器、无人植保机等,其动物电子计步器可对家禽进行生命周期跟踪和健康监测 [49][50][51][52] - 龙华区多家企业专注农业智能装备,覆盖大棚、稻田、养殖场等场景,包括养猪行业智能化装备体系和水产养殖管理系统,实现环境监测、省电、增产等目标 [60][61][62][63][64] - 区内企业生产的传感器、温控设备、无人机等应用于智能农机、冷链物流和田间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并降低损耗 [66][67][68] 人才引进与政策支持 - 深圳大学龙华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藻生贵虾”团队由教授领衔,采用“藻类+AIOT”技术,年产量达200吨,并已引进或培育科技类企业25家,其中9家由高层次人才创办,年度总产值达10亿元 [72][73][74][75][76][77][78] - 微宇渔业由海归高层次人才创办,推行“一城一厂”模式,规划打造十亿级产业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海洋牧场” [79][80][81][82] - 龙华区现有乡村工匠323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303人,另有农村乡土专家12人,这些人才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技能突出、贡献显著 [86][87][88][89][90][91]
港股异动 | 从玉智农(00875)再涨超28% 公司携手多家合作伙伴推动低空经济与数字农业深度融合
智通财经网· 2025-10-08 15:49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单日上涨21.25%至0.97港元,成交额为1134.87万港元 [1] - 自9月16日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接近200% [1]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拟配售最多9102.17万股股份,净筹资约2590万港元 [1] - 所筹资金中约800万港元将用于发展农业垂直电商平台及农业低空经济 [1] 战略合作与业务布局 - 公司全资子公司华南领航低空产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与大气候物联网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及华南数字农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1] - 此次合作聚焦于低空经济与数字农业的深度融合 [1] - 合作有望进一步拓展公司在智慧农业板块的布局 [1]
以平台赋能重构糖业全产业链
期货日报网· 2025-09-29 08:54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角色与功能 - 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产业全链条,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2] - 平台通过B2B电商实现上下游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食糖现货流通效率[2] - 平台提供一站式供应链集成服务,打通上下游信息壁垒,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促进产业链协同[2] 公司发展战略与政府支持 - 2023年公司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食糖产业互联网平台运营为主体,聚焦糖料种植生产和食糖贸易流通等关键环节[4]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广西泛糖产品现货交易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完善平台功能[3] - 广西是我国食糖主产区,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涉糖人口超过2000万,蔗糖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3] 农业种植端数字化实践 - 公司打造糖料蔗生产的“数字基建”,自主研发订单农业平台等产品体系,覆盖“耕、种、管、收”全流程环节[5] - 截至2025年6月末,订单合同备案种植面积约占广西种蔗总面积的99%[5] - 公司通过自营万亩甘蔗“数字农场”集成先进技术,2024/2025榨季新植甘蔗亩产6.01吨,较全区平均亩产提高30%[5] 订单农业平台的多方协同 - 公司开发订单农业平台的政府端、集团端、糖厂端,通过数字化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政府引导、集团统筹、糖厂带动、蔗农参与”的共建模式[6][7] - 政府端可实时查看辖区订单合同签订进度、备案与履约情况,为政策性补贴精准发放提供数据依据[7] - 集团端可高效汇总各糖厂的订单需求和种植计划,实现可视化管理,提升统筹效率[7] 电商平台2.0版本升级 - 2025年7月泛糖电商平台2.0上线,糖源全面覆盖全国食糖主要产区,品类包括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等食糖产品及制糖副产品[8] - 新平台购销模式更加灵活,包括现货挂牌交易、现货竞拍、郑商所泛糖基差专区、产能预售、品类价差交易、副产品拼单等功能[9] - 仓单运营平台实现电子仓单注册、转让、融资等全流程线上化管理,提升白糖仓储管理标准化程度,降低传统贸易风险[10] 平台研发难点与解决方案 - 平台升级难点在于将复杂的线下现货交易场景转化为适配的线上系统,并深度理解不同客户的交易习惯[11] - 团队用两年时间深入调研,梳理几十种线下交易场景,将现货挂牌、线下竞拍等逻辑数字化,形成贴合产业习惯的线上功能[12] - 通过“从线下到线上,再到客户反馈反哺系统”的循环,使平台既能承载线下交易核心逻辑,又通过数字化提升效率[12] 期现结合业务创新 - 公司与国内头部贸易企业、风险管理子公司深化合作,开展含权贸易创新模式探索,在现货购销合同中嵌入“结构化场外期权”产品[13] - 依托平台2.0的“品类价差”创新,以泛糖现货价格为基准,结合不同品类、地域糖源的升贴水形成覆盖全国的现货定价体系[13] - 推广期货、期权工具的核心需要“认知+效益”双驱动,通过常态化培训和实际成果让客户从观望转向实践[14]
对话先正达:瑞士创新扎根中国 农业种植迎来“超级大脑”
新浪财经· 2025-09-28 07:06
公司概况与全球布局 - 公司是全球最大农业科技公司之一 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 是中国中化全资子公司 兼具中瑞基因 [1] - 全球研发网络包括6500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分布于150多个研发中心 [1] - 瑞士蒙泰工厂年产约3万吨产品 99%出口国际市场 厂区占地120公顷 配备20公里铁路和130公里管道 [1]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约145亿美元 EBITDA达25亿美元 同比增长24% [4] - 每年研发投入约20亿美元 用于保持全球创新领先地位 [4] - 五年计划投入超十亿美元 为全球近1300万小农户提供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4]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 应用人工智能加速研发创新 将植保产品研发周期从8-10年缩短2年 [9] - 全球数字农田平台Cropwise及AI应用提供作物品种建议 虫害预测 施肥方案和产量预测 [8] - 通过大数据模型将化学物筛选从几十万种缩减至几千种 减少实验室和田间试验强度 [9] 中国市场战略与成果 - 在中国设立现代农业服务平台MAP 提供从作物选择到数字化工具的一站式服务 [5] - MAP服务覆盖全国26个省 数百个技术服务中心 服务超100万农户 农田覆盖逾亿亩 [7] - MAP服务使平均产量提升8%-15% 节水13% 碳足迹减少13% [7]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未来3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增长50%以养活100亿人口 同时需实现农业系统减排 [4] - 数字农业整合供应链 从原材料采购到农户端实现数字化管理 提升效率减少浪费 [10] - 人工智能加强作物抗逆性育种 替代传统田间观察方式 加速品种选育过程 [9] 全球化与本地化融合 - 瑞士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并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3] - 巴西 北美 欧洲大型农场已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 通过Cropwise平台进行变量作业减少农药使用 [8] - 针对中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趋势 通过MAP平台推动农户职业化和专业化 [7]
山东移动深耕数智沃土共绘齐鲁振兴“丰”景
齐鲁晚报· 2025-09-26 17:53
山东移动数字农业应用 - 山东移动以"移起向新 数智兴农"为方向 通过高速网络 前沿技术和智慧应用推动山东农业数字化转型 [1] 潍坊农业全链条赋能 - 在潍坊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 物联网设施使人工与水肥成本降低30% 亩产提升20% [2] - AI打药机器人通过智能冷雾系统喷出10微米级雾滴 配合AI视觉实现毫米级施药 多光谱扫描生成12项指标的蔬菜健康档案 [2] 数字孪生与盐碱地改造 - 诸城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1:1复刻农田 实现土壤墒情 作物长势和病虫害预警实时监测 [4] - 昌邑市盐碱地数字孪生系统将育种周期从8-10年压缩至3-5年 亩产提升超40% [4] - "潍麦13"品种在含盐量0.27%土地上创亩产537公斤纪录 系统覆盖10.2万亩农田 年节省成本超1700万元 [4] 烟台樱桃智慧种植 - 烟台福山区张格庄镇通过5G与物联网技术实现温湿度智能调节和24小时环境监测 [5] - 樱桃产量增长20% 裂果率下降60% 优果率升至85% [7] - 5G+VR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链 近5万户果农通过5G直播拓宽销路 [7] 德州无人机精准农业 - 宁津县5G网联无人机单机日作业量相当于20个人工 实现农药减量20% [8] - AI生成病虫害热力图使病害防治准确率提升至92% [8] - 无人机管理平台通过5G监控16项参数 智能充电基站实现3分钟换电 飞行时间节省10% 能耗降低15% [10] - 五维作战系统覆盖60万亩农田 实现粮食增产15% 农药减量25% 综合效益提升40% [10] 济宁精准种植管理 - 邹城草莓园数字化平台使水肥用量减少20% 果实产量提高20% [11] - 汶上县5G网络连接20万亩农田 农情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灌溉井水位 无人机路线和气象预警 [13]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19:52
文章核心观点 - 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了中国农业从“规模型”增长向“价值型”发展的转型升级,核心是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实现附加值、溢价能力和渠道赋能的丰收 [1][2][3] 种业振兴 - 中国梨育种技术通过传统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不断升级,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不断涌现,例如自主育成的华蜜梨具备抗梨黑星病、耐寒冷特性 [4] - “广明2号”白羽肉鸡实现中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0到1的突破,商品肉鸡42天体重达3公斤,父母代产蛋性能优于进口品种,胸肉木质化程度低约42%,并于2025年实现中国祖代种鸡首次出口 [5][6] - 高青黑牛填补国内高端肉牛市场空白,一头黑牛经分割后能卖10多万元,最高卖价达20万元 [6] - 中国种业进入自主创新加速期,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等品种打破国外垄断 [7] 产业链价值提升 - 博士达集团通过苹果深加工生产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面膜,每年可消化30%的加工果,减轻果农“卖果难”问题,并通过与电商、文旅融合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8] - 浙江省玉环市文旦综合利用率从60%跃升至95%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6亿元,核心产区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高出省均3万元 [9] - 花田玑密品牌通过玫瑰深加工将收购价从2.5元/斤—5.5元/斤提升至5元/斤—8.5元/斤,带动农户每亩地增收15%—20% [9]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同比增长15.8%,山东、河南、四川等农业大省已形成超千亿级农产品加工集群 [10] 智慧农业应用 - 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在北方平原日喷洒作业面积达6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40倍以上,在南方丘陵具备85公斤吊运载重,在西部果园每亩节约农药500克—700克 [11]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苹果采摘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实现无损采摘,具备动态路径调整能力,有效应对果园遮挡物 [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蜂箱使单名蜂农管理蜂群数量从50群提升至150-250群,劳动力效率提升3—5倍,可通过手机远程管理 [13]
会“思考”的农田什么样
经济日报· 2025-09-24 09:24
在农田灌溉方面,慧尔智慧农场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的含水量、温度等参数,精确计 算出所需水量,监测分析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反馈到终端设备上,由此可实现精准用水、节水灌溉。孙云 涛说,与传统的棉花耕种方式相比,智慧农场每亩地可节水40立方米、增收200元左右,肥料利用率提 升30%。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昌吉州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昌吉州农业农 村局局长李强华表示,发展智慧农业不仅是打破传统种植局限、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更承载着推动农 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使命。它让种地从"看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升级为"手机一 点轻松管田",重塑农业生产方式。 提高耕地标准、扩大智能装备覆盖面、应用面,是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为此,昌吉州推进高标准 农田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30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技术面积380余万亩,打造数字农田 112万亩。在智能装备推广应用方面,推广卫星导航8966套、植保无人机2557架,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达 到98.55%。 原标题:会"思考"的农田什么样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科技对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作用愈加凸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 ...
淄博“丰”景正好
大众日报· 2025-09-23 10:04
丰收节活动盛况 - 2025年淄博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于9月20日在博山区八陡老街拉开帷幕,现场有歌舞表演、非遗展示和特色农产品展销 [1] - 八陡镇福山村的旱酥鱼等特色农产品在线上线下销售火爆,成为网友追捧的网红产品 [1] - 活动结合中秋、国庆假期市场,举办优质农产品展销和直播带货,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并邀请电商平台及外地展商参与 [1] 农业生产业绩 - 2025年淄博夏粮播种面积达146.41万亩,单产463.72公斤/亩,总产67.89万吨,单产和总产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2] - 桓台县夏粮单产位列全省县级第一 [2]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49.3亿元,同比增长4.1% [2] 农民收入与农村改革 - 2025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76元,同比增长5.3% [2] - 作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淄博累计完成交易1.42万宗,金额达23.56亿元 [2] 数字农业与产业升级 - 淄博开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全链条数字化集成应用试点,打造6条数字农业产业链,累计建成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115个,培育典型应用场景70个 [2] -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20家,拥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 [2] - 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58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176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