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

搜索文档
江苏和拉萨平均每年开展各层次交流200多批、近2000人次——文化交融共绘“同心圆”
新华日报· 2025-06-19 07:19
文化交融与援藏项目 - 拉萨首部原创音乐剧电影《天·梦》首映,由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拉萨市委宣传部、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打造,以藏族姑娘卓玛的追梦历程为主线,串联江苏援藏真实故事与西藏社会变迁 [1] - 第二届江苏拉萨周文化活动在南京老门东举办,展示藏式银饰等文化元素,促进两地文化互动 [1] - 江苏拉萨两地文化交融体现在江南小调与高原牧歌的对话,改写雪域高原文化版图 [1] 文旅项目与经济发展 - 洋河朗热酒村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建设工业旅游点、朗热庄园、朗热水街、朗热林卡,展示酒文化与乡村振兴成果 [2] - 达孜区游客数量每年增长10%以上,江苏援藏干部对当地基础建设、人才扶持成效显著 [2] - 思金拉错、日多温泉、塔巴民俗村等景点被江苏文旅团队规划为特色旅游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3] 人才交流与就业促进 - 江苏第十批援藏干部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及专业人才赴区外学习交流,平均每年开展200多批、近2000人次交流活动 [3] - 江苏援藏工作组累计提供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5413个,实现就业528人,在17个援藏省市中岗位推荐数位居前列 [3] - 拉萨市2023年新年联欢会首次走出西藏赴苏录制,推动文化巡演交流 [3]
重现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之桥 赛珍珠纪念展在上图淮海路馆揭幕
解放日报· 2025-06-08 10:22
赛珍珠与中国的情缘 - 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被认为是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之一,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并在抗日战争中同情中国 [1] - 赛珍珠1892年出生于美国,但襁褓中就被带到中国,在中国生活近40年,上海是她生命和文学创作的重要起点 [1] - 上海在赛珍珠的成长和创作中扮演关键角色,1900年迁居上海,1909年在虹口区女校读书,成年后多次在上海暂居 [1] 纪念展内容与意义 - 纪念展由上海图书馆、上海艺术品博物馆、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联合主办,通过手稿、信件、影像等展品展现赛珍珠与中国的深厚联系 [1] - 展览分为三大篇章:"笔触大地"、"情系中西"、"文明互鉴",分别展示赛珍珠对中国的情感、跨文化责任担当以及推动文化交融的智慧 [2] - 展品包括赛珍珠诺贝尔文学奖奖章复制件、普利策小说奖证书复制件、《大地》原著及电影剧照等珍贵资料 [2] 赛珍珠的文学与社会影响 - 赛珍珠的作品如《大地》等用文学打破文化隔阂,至今仍具有震撼力,体现了人性温度 [2] - 赛珍珠参与"援华百万基金"筹款活动,展现了她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支持 [2] - 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研究馆长高度评价赛珍珠,认为她的作品在复杂世界中仍具现实意义 [2]
海外人才宁德行:感受产业发展与文化交融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07:55
产业发展 - 宁德市引进培育宁德时代、青拓集团、上汽宁德基地、东南铜业等龙头企业及2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3] - 打造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个世界级产业地标 [3] - 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不锈钢研发生产基地 [3] 企业考察 - 考察团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新能源技术最新进展和前沿应用 [3] - 在青拓集团听取青山全球布局、发展历程及不锈钢产品生产销售情况 [3] - 近距离察看青拓集团自主研发的青拓笔尖钢、QN系列不锈钢等产品 [3] 文化体验 - 考察团在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体验畲族风情,包括畲歌、美食、凤凰图腾刺绣和乌米饭 [5] - 在蕉城区霍童镇观看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霍童线狮表演 [5][7] - 在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品鉴"坦洋工夫"红茶,了解其发展历程 [7]
雅万高铁架起中印尼民心相通桥梁
中国新闻网· 2025-05-25 13:36
雅万高铁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20日累计发送旅客超930万人次[3] - 2025年Q1非印尼籍旅客达8.7万人次[3] - 预计全年客运量同比增长10%以上[3] 经济效益 - 每年节省燃料成本近2亿美元[4] - 2019-2023年为雅加达和西爪哇贡献近60亿美元GDP[4] - 卡拉旺站吸引中、美、新西兰等50多家企业落户[4] 技术与社会影响 - 雅加达至万隆车程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3][4] - 采用电力驱动并融入印尼文化元素[6] - 4.5万人次印尼员工接受中方技术培训[6] 区域发展 - 沿线涌现快餐店、冷饮店等新业态[4] - 德卡鲁尔站周边荒地转变为商业区[4] - 提升印尼基础设施水平并注入区域活力[4] 文化交流 - 车站设计融合印尼传统风貌[6] - 中印尼员工通过美食、习俗交流增进理解[1][6] - 项目增强印尼对中国技术的信任度[6][7]
(文化中国行)触摸新疆“古”与“今”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8:01
新疆历史文化与文旅融合 - 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正式开馆 以珍贵文物串联历代王朝经略西域的实证 证明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3] - 秦汉时期《仓颉篇》在新疆出土 多维度论证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治理 [3] - 西域都护府博物馆用文物和历史向国际说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 丝绸之路文化交融 - 克孜尔千佛洞开凿于公元3世纪 窟内"平棊顶"装饰源自中原宫殿建筑 艺术风格随唐代僧侣西迁落地龟兹 [5] - 千佛洞壁画中的"菱格故事画"使用青金石、绿铜矿等颜料 沿丝绸之路从阿富汗、巴基斯坦辗转而来 其价堪比黄金 [5] - 库车友谊路墓群墓葬形制与河西走廊魏晋墓如出一辙 显示中原文化沿河西走廊直抵新疆腹地 [5] 现代文旅发展 - 库车保留百年民居、古树、水渠及历史建筑 对老城和古街巷进行改造 汉唐龟兹古城与明清库车老城构成"全国独有的双城格局" [6] - 网红打卡点"天空巷"与传统民居相映成趣 由居民共同参与改造命名 [6] - 龟兹小巷从泥巴巷改造为文化长廊 居民在家门口摆特色摊位 带动老城活力和居民收入增长 [7]
助力中文书籍飘香海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30 08:52
中文书籍海外推广 - 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图书馆陈列上千种中文图书,包含中国古典名著、神话故事、儿童文学等类别,最受学生喜爱[1] - 南非开普敦华侨华人文化交流中心设立"海外惠侨熊猫书屋",提供《论语译注》《中国建筑艺术》等书籍吸引多国读者[2] - 江苏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海外图书漂流"计划已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超100个站点[2] 阅读活动形式创新 - 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组织三个年龄段学生集体阅读活动,通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等书籍作为文化载体[1] - 巴基斯坦中巴教育文化中心发起"读一本书,交一个朋友"倡议,鼓励中巴青少年分享中文阅读视频[2] - 巴基斯坦机构配备两台内置10万册书籍的阅读机,推动数字阅读普及[2] 资源获取与合作模式 - 俄罗斯学校图书来源包括自购和中国图书出版界捐赠,并设立面向全市开放的"凤凰书架"[1] - 南非书屋通过墨香与咖啡香结合的环境营造阅读氛围[2] - 巴基斯坦教育中心计划拓展创新阅读活动形式,强化文化传播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