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别只看人数和花费,6 个关键词揭“双节”文旅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8:27
文章核心观点 - 传统旅游总人数和总花费指标已无法全面评估城市假日文旅消费吸引力,需从多维度观察城市消费竞争力 [1] - 提出六个关键词以呈现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城市文旅发展新趋势 [1] 游客规模与增长 - 纳入统计的11座城市中有8个城市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游客总量超过2000万人次,成都连续两年霸榜 [1] - 2024年国庆假期仅3座城市游客总量超2000万人次,显示2025年显著增长 [1] - 11座城市2025年游客总量均实现同比增长,上海同比多增接近700万人次,成都、重庆、杭州、南京增长约500万人次 [4] - 增长因素包括国内文旅市场整体发展推动、假期增加一天促进跨省旅行、中秋国庆重合带来的返乡团聚需求 [5] 人均消费水平 - 9座公布花费数据的城市中,2025年人均花费超1000元的城市从2024年的2座(北京、南京)增加至3座(新增成都) [6] - 所有城市游客人均花费较2024年同期均出现明显增长,反映各城市文旅消费供给能力增强 [6] 都市圈组团发展 - 都市圈交通一体化促使游客在圈内城市频繁流动,租车市场活跃 [9] - 成都假期租车订单排名首位,与其作为三星堆、熊猫基地及川西旅游中转地的周边文旅吸引力密切相关 [9] 科技赋能文旅体验 - 科技与假日消费结合紧密,无人机表演逐渐取代传统烟花秀,成为城市夜间经济重要消费场景 [10] - 无人机表演优势包括绿色环保及能立体生动表达地方文旅特色元素 [11] - 西安碑林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数字展览"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6.97%,西安城墙MR项目接待27.79万人次,大唐不夜城曲江飞行剧院裸眼3D项目接待超8000人次,推动体验从"观看"向"沉浸"转变 [11]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演唱会、体育赛事带动旅行热潮,重庆谢霆锋演唱会吸引观众8.2万人 [12] - 广州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吸引超45.2万人次,带动消费额超3.8亿元 [12] - 上海通过举办网球大师赛、摩托艇锦标赛等赛事构建"观赛+体验+文旅"全链条消费,吸引专程观赛游客 [12] 跨境消费增长 - 跨境游便利度提升带动入境游高峰,北京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入境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 [12] - 深圳外国游客入境9.1万人次增长145.2%,旅游总收入89.4亿元增长17.6% [12] 统计口径问题与改进建议 - 各城市统计口径差异导致排名不准确,如杭州景区接待游客口径下人均消费不足900元,与官方超1500元数据差距明显 [13] - 重庆仅统计国内游客,其他城市包含入境游数据,广州为文旅收入,长沙为抽样调查数据,造成横向对比不准确 [13] - 建议统一统计口径,增加都市圈消费总体情况披露,借鉴游客平均停留夜间统计,利用地铁客流、手机信令大数据等更全面反映消费活力 [14]
北京最大的城市绿肺,也是市民乐园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2
项目概况与开放信息 - 北京温榆河公园二期于9月29日全面建成并免费开放,国庆中秋假期吸引大量游客[1] - 公园地跨朝阳、顺义、昌平三区,是北京跨行政区域最多的大尺度生态空间,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为北京最大公园[1] - 公园位于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内,是城市副中心上游重要的生态走廊与防洪通道,也是面积最大的蓄滞洪区[1] 分区定位与特色 - 朝阳段注重与周边城市功能无缝衔接,引入创新业态创造就业机会,营造学习交流氛围[1] - 昌平段突出科技与生态深度融合,广泛运用低碳节能技术,展示智慧园林与新能源利用等前沿理念[1] - 顺义段承载文化传承与乡愁记忆,通过景观节点、文化小品及非遗剪纸活动打造延续历史文脉的公共空间[1] 功能设施与活动 - 园内规划建设满足全年龄段需求的多样化活动场地,包括森林步道、观鸟湿地、露营地、草坪音乐节、创意市集、马拉松赛事、科普教育及文化展览,成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活力舞台[2] - 公园致力于打造"北京城区最大的百万市民乐园"和"千万市民的后花园"[2] 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管理 - 公园建成5条生态水系廊道、10片湿地,共计350公顷常水面,全部使用再生水[2] - 日常水系廊道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净化,每天为下游城市副中心提供不少于35万立方米的清洁生态水源[2] - 通过恢复自然岸线、构建湿地系统等措施,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生物多样的治理目标[2]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约9平方公里的区域采用留野、再野化、荒野化管理理念,致力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2] - 公园内记录到的动植物物种已超过880种,5年内新增超过200种[2] -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如黄胸鹀、大鸨、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频频到访[2]
六个关键词,看国内城市“双节”文旅发展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1:17
文章核心观点 - 传统旅游总人数和总花费数据无法全面反映城市假日消费状况,需从多维度评估城市文旅消费吸引力和竞争力 [1] - 提出六个关键词(2000万人次、1000元、组团发展、科技赋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跨境消费)来呈现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新趋势 [1][6] 游客总量与增长 - 在纳入统计的11座城市中,有8个城市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游客总量超过2000万人次,而2024年同期仅有3座城市超2000万人次 [1] - 成都游客总量连续两年居首,2025年达2862.30万人次,2024年为2378.90万人次 [3] - 上海游客总量同比增长最多,接近700万人次,2025年达2548.50万人次,2024年为1862.25万人次 [2][3] - 成都、重庆、杭州、南京的游客总量也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500万人次 [2] 人均旅游花费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人均花费超1000元的城市从2024年的2座(北京、南京)增至3座(新增成都) [4] - 北京2025年人均花费为1261.26元,2024年为1244.88元;南京2025年人均花费为1390.26元,2024年为1342.79元;成都2025年人均花费为1025.40元,2024年为952.12元 [5] - 所有公布数据的9座城市游客人均花费较2024年同期均出现明显增长 [4] 都市圈组团发展 - 都市圈交通一体化使游客在圈内城市频繁流动,租车市场活跃,成都、三亚等城市订单量居前 [6] - 成都作为川西旅游中转地,其假期租车订单排名首位与周边优质文旅资源(如三星堆、卧龙大熊猫基地)密切相关 [6] 科技赋能文旅体验 - 无人机表演逐渐取代传统烟花,成为绿色环保且能立体展示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消费场景 [6] - 西安碑林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数字展览”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6.97%;西安城墙MR项目接待27.79万人次;大唐不夜城曲江飞行剧院运用裸眼3D技术,接待游客超8000人次,推动体验从“观看”向“沉浸”转变 [7][8]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重庆举办谢霆锋演唱会,吸引观众8.2万人 [8] - 广州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吸引超45.2万人次,带动消费额超3.8亿元 [8] - 上海举办网球大师赛、摩托艇锦标赛等赛事,构建“观赛+体验+文旅”全链条消费 [8] 跨境消费热潮 - 北京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入境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 [8] - 深圳外国游客入境9.1万人次,增长145.2%,旅游总收入89.4亿元,增长17.6% [8]
北京: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体育路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3 14:09
北京建设“国际赛事名城”的战略规划 - 核心战略是紧抓“双奥之城”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双奥100”核心引擎 [3] - 创新推出“开年季、潮动季、燃情季、冰雪季”四季主题与12个月度主题,以支撑“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亮点、季季有精彩”的目标 [3] - 建设高度契合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特别是有力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 [4] 已落地及未来规划的重大赛事 - 一系列重磅赛事将在北京陆续上演,包括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赛、北京马拉松、2026年短池游泳世锦赛、2027年田径世锦赛、2029年游泳世锦赛 [3] - 目标包括长期性举办的赛事要实现“一年比一年好”,单项赛事力争实现长期落户北京 [5] - 未来将重点强化国际布局,引进夏冬均衡的国际赛历赛事,并锻造本土品牌,培育新IP [12] 赛事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 - 推进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全年万余场活动下沉至景区街区商圈,以激发消费动能 [7] - 通过深度开发“赛事+”工具箱,包括“赛事+特许”、“赛事+会展”、“赛事+路线”等模式,多维度挖掘消费潜力,加速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9] - 体育消费从“单一观赛”转向“体验式消费”,应走“赛事IP为核心,文旅资源为支撑”的产业融合路径 [9] 奥运遗产的利用与产业带动效应 - 拥有世界级的场馆群、专业的人才队伍、丰富的运营经验和良好的国际声誉,“双奥遗产”是北京得天独厚的竞争力 [3] - 利用冬奥遗产与工业遗存打造新业态,如首钢园“工业风+赛事”模式,举办北京极限运动汇等 [7] - 目标是提升双奥场馆的饱和度和边际效应,涵养专业社会组织、培育头部企业、延长服务链条 [12] 对服务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预期贡献 - 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多年超八成,通过打造“赛事经济”将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12] - 以体育为突破口拉动内需增长的重要性凸显,为北京体育深入服务和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提供机遇 [13] - 北京拥有场地资源、体育人口和高端赛事三大优势,应通过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充分释放发展潜力 [13]
电影票根基础福利就不基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20:04
文章核心观点 - “票根经济”作为一种创新消费模式,将单次文化消费凭证(如电影票根)转变为连接餐饮、娱乐、零售等多业态的“消费护照”,旨在延伸消费链条、提振消费市场 [1] - 该模式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串联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以需求增量撬动发展增量,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1] “票根经济”模式与玩法 - 在服贸会现场,凭电影票根可免排队体验电影配音、电影表演等创意互动 [1] - 在首钢园附近商圈,凭电影票根可享受用餐折扣、游戏畅玩等福利 [1] - 今年暑假期间,北京联动全市30余个商圈,以“票根经济”推动消费互惠,具体福利包括就餐折扣、游戏畅玩一小时、体验小班运动课等 [1] 对消费者与商家的影响 - 对消费者而言,票根是真金白银的“优惠券”和感受城市的“导览图” [1] - 对商家而言,票根经济带来了显著上升的购买量和复购率,有望产生可观的长期收益 [1] 模式扩展与政策支持 - “票根经济”的模式可扩展至演唱会、赛事、景区甚至火车票、登机牌等,成为联通多元消费场景的纽带 [1] - 年轻人愿意为一场赛事或演出奔赴一座城,这种趋势容易释放链式消费的乘数效应,紧密联系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环节 [1] - 今年3月份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1] 未来发展关键 - “票根经济”的成功关键在于优化合作机制、协调各方利益,需要加强政策支持以引导更多企业参与 [1] - 需要不断创新融合场景、提高优惠力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饱含情绪价值的产品与服务 [1] - 打造好“票根经济”生态链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能级的契机,最终将擦亮城市品牌并提升整体竞争力 [1]
锐评|看电影票根的七十二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17:08
核心观点 - 电影票根从文化消费凭证转变为跨业态消费联动纽带 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1][3][4] - 票根经济通过链式消费乘数效应释放消费潜力 成为提振消费的务实举措 [3][4] - 政府与企业协同优化合作机制 通过政策支持和场景创新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与竞争力 [4] 消费联动模式 - 凭电影票根可享受餐饮折扣 游戏畅玩 运动课程等超30个商圈联动福利 [1][3] - 暑期60余部新片上映带动票根经济 将单次观影消费延伸至餐饮 展览 文创等领域 [3] - 票根经济推动购买量和复购率显著上升 为商家带来可观长期收益 [3] 业态扩展潜力 - 票根经济模式可扩展至演唱会 赛事 景区及交通票据(火车票 登机牌)等多场景 [4] - 年轻人跨城消费趋势强化链式消费乘数效应 串联交通 住宿 餐饮 零售等消费环节 [4] - 2024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深化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 [4] 经济影响维度 - 票根经济与潮玩经济 国潮经济共同体现中国经济活力 [5] - 以需求增量撬动发展增量 构建热辣滚烫消费市场助力经济稳步前行 [5]
北京文商旅体跨界合作信息发布平台将于年底上线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40
平台发布信息 - 北京文商旅体跨界合作信息发布平台于9月10日在2025年服贸会上正式发布 [1] - 该平台由北京商报社深蓝媒体智库推出,计划于2024年底正式上线 [1] 平台功能与服务 - 平台旨在助力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服务于北京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联盟成员 [1] - 平台聚焦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等多业态融合,为企业和品牌提供项目发布与合作对接服务 [1] - 联盟成员可查阅项目概况、详细信息并获取发布单位联系方式以进行对接 [1] - 平台支持资源精准触达与合作意向跟踪,助推跨行业资源共享与市场自发跨界合作 [1] 战略意义与目标 - 平台目标为提升首都消费能级与产业创新活力 [1] - 服务贸易被视为链接消费升级、制造业转型、科技与金融资本放大效应的锚点,是驱动整合全球价值链的枢纽 [1] - 北京商报社及深蓝媒体智库计划继续汇聚政产学研媒各方资源,搭建共识、共情、共享、共建和共赢的媒介平台 [1]
2025服贸会|头部文创企业齐亮相 朝阳展区主打“年轻力”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3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朝阳展区以"潮玩 潮享 潮生活"为主题 呈现多个首发首展项目 涵盖非遗工艺与潮玩结合 超写实XR互动影视 文创集合店等创新内容 展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成果 [1][5] 泡泡玛特展示内容 - 公司主推非遗系列产品 将绒花制作工艺等非遗技艺与潮玩设计结合 [1] - Molly玩偶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粉彩轧道瓷工艺的陶瓷体 展现IP多样性和传统技艺 [1] 量子之歌展示内容 - 作为潮玩头部企业 展示Letsvan奇梦岛系列情绪共鸣型"又梨" WAKUKU及SIINONO等最新潮玩产品 [5] - 推出中网赛事联名款限量盲盒 布局"体育+文创"跨界领域 [5] - 以自研原创加签约原创的双引擎模式发展 持续孵化具有市场潜力的潮玩IP [5] 其他参展项目 - 蔚领时代推出首个超写实3A级XR互动影视作品《木兰2125 XR》 [1] -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潮文创店集合潘家园非遗文创 三体宇宙《三体》IP全产业链产品 凯声文化AI故事玩偶 果壳科技科教文创等多元文创产品 [5] - 展区通过新技术 新场景 新产品展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可感 可知 可亲 可用"特性 [1]
2025服贸会| 北京文商旅体跨界合作信息发布平台将于年底上线
北京商报· 2025-09-10 20:04
平台发布与功能 - 北京商报社深蓝媒体智库推出的“北京文商旅体跨界合作信息发布平台”在2025年服贸会上正式发布 [1] - 该平台旨在助力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计划于年底上线 [1] - 平台聚焦文、商、旅、体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为企业和品牌提供高效、可信的项目发布与合作对接服务 [1] 平台运营与服务模式 - 联盟成员可点进意向项目页面,查阅项目概况、详细信息并获取发布单位联系方式以进行对接 [1] - 平台支持资源精准触达与合作意向跟踪,助推跨行业资源共享与市场自发跨界合作 [1] - 平台目标是提升首都消费能级与产业创新活力 [1] 行业定位与发展愿景 - 服务贸易被视为链接未来消费升级、制造业转型、科技、金融资本放大效应的锚点,以及驱动整合全球价值链的枢纽 [1] - 北京商报社及深蓝媒体智库将继续汇聚“政产学研媒”各方资源,搭建共识、共情、共享、共建和共赢的媒介平台 [1]
夏季滑雪打造淡季热潮
经济日报· 2025-09-07 06:13
行业核心观点 - 冰雪经济呈现显著的反季热潮,供给与需求两侧共同推动行业从冬季限定向四季运营转型 [1][3] 供给侧分析 - 冰雪项目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反季运营以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大型雪场年均运营成本超亿元而黄金运营期仅3至5个月导致的设施闲置和经营压力难题 [2] - 北方雪场通过盘活存量山地资源开发避暑度假项目,例如吉林松花湖度假区打造花海、露营,河北崇礼开发徒步、山地车等实现四季运营 [2] - 南方城市及企业探索创新模式,如浙江建设室内滑雪场,上海耀雪冰雪世界推出室内京剧主题滑雪秀,并采用“室内滑雪+商业综合体”及VR/AR技术增强体验 [3] - 技术应用是推动反季运营的关键,包括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液氮辅助速冷等环保科技实现夏季造雪,以及将雾凇奇观通过科技手段引入室内 [1] 需求侧分析 - 全球气候变暖催生强烈避暑需求,炎夏与冰雪的“冰火两重天”体验具有话题性,成为社交平台热门内容,吸引年轻人打卡分享 [3] - 消费模式多元化,家庭客群青睐“避暑+亲子露营”和“避暑+研学”等组合方式 [3] - 南方消费者对冰雪避暑的需求尤为强烈,物以稀为贵的特点显著 [3] 政策与产业协同 - 从中央到地方的多项支持政策持续发力,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 [3] - 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形成北方传统资源与南方创新技术的产业共同体,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协同,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从冰雪资源到经济热浪的价值跨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