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投资
搜索文档
2025年10月经济数据点评:10月经济放缓:稳投资还是稳消费?
民生证券· 2025-11-14 17:16
总体经济表现 - 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0.17%[1] -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6291亿元,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0.16%[1] - 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1] - 10月单月GDP增速出现边际下行,需投资或消费端止跌回稳以实现全年经济目标[1] 工业与制造业 - 10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从9月的6.5%放缓至4.9%,受工作日减少及季节性因素影响[2] - 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降幅从9月的-1.9%扩大至-6.7%,民间投资趋弱但拐点初步显现[3] - 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0.17%低于历史均值,显示生产放缓幅度大于季节性[13] 投资领域 - 历史经验显示,在2008-09年金融危机和2020-21年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投资增速率先反弹引领经济企稳[2][7] - 10月狭义基建投资增速从9月的-4.6%进一步下探至-8.9%,沥青开工率超季节性回落[3] - 新增专项债投向基建领域比重重拾升势,基建投资拐点可能渐近[3][20] 消费与零售 - 10月社零增速小幅下行至2.9%,受高基数及“以旧换新”政策动能减弱影响[3] - “双十一”促销提前5天,部分对冲了社零增速的下行压力[4] - “以旧换新”品类增长动能回落,其他品类对限额以上社零增速拉动为3.4%[25] 房地产行业 - 1-10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降至-14.7%,需求偏弱及高基数形成压制[4] - 7月以来商品房销售表现平淡,后续稳楼市政策有待加码以促进供需平衡[5] - 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处于低位,显示地产市场持续承压[29]
深夜食堂基金版:“稳”是穿越周期的力量
中国证券报· 2025-11-10 16:53
基金经理张容赫的投资方法论 - 投资核心目标是提升客户体验,避免组合出现大幅长期亏损,使收益率曲线平滑向上延伸,并帮助投资者省去择时烦恼 [2] - 方法论强调“稳”的艺术,其底层逻辑是基于宏观研判的主动布局,以更宽视野、更长周期、更均衡组合争取可持续回报 [1] 投资布局逻辑 - 投资体系基石为“万物皆周期”,不做追热点的短期交易,精力集中于宏观研判,从周期拐点中寻找被低估的机会 [3] - 通过判断未来经济走向、企业盈利趋势和市场流动性进行布局,例如预判逆周期调节政策发力而增配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板块 [3] - 关注被市场冷落的“白马股”,因其未来走势与经济及利率水平密切相关,在资产成交占比与换手率急剧攀升时保持冷静,在长期冷落、估值合理时重点布局 [3] 组合动态平衡策略 - “稳健”并非持股不动,而是对组合进行灵活调整以应对市场风格切换,通过动态平衡守住组合稳定性 [4] - 调整逻辑清晰:逐步降低波动大、估值偏高资产的仓位,慢慢提升有性价比、具备反转动能资产的权重,例如对银行股进行果断减持与重新增持操作 [4] - 组合仓位保持中性,结构上配置核心资产、红利资产、科技成长等多方向,通过分散持仓扛住短期排名压力,从容等待左侧资产调整 [5] 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策略价值 - 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后得而复失,市场呈现结构性特征,全A股涨幅中位数远低于指数涨幅,赚钱效应不普遍 [5] - 在此震荡市中,“稳”的价值凸显,通过从波动率视角管理风险控制组合波动,使整体回撤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6] - 稳住组合“基本盘”方能在震荡市中不慌不乱,等待真正行情机会,投资被视为长跑,平稳有序的节奏比冲刺速度更重要 [6]
“稳”是穿越牛熊的力量
新浪基金· 2025-11-07 13:40
核心观点 - 市场在4000点关口波动常态化,热点轮转快,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获得长期平稳的持有体验比追逐短期热点更为迫切 [1] - 基金经理张容赫的投资方法论核心是“稳”,其底层逻辑是基于宏观研判的主动布局,以更宽的视野、更长的周期和更均衡的组合争取可持续回报 [1] - 在当前结构性市场中,“稳”的价值凸显,通过控制组合波动,方能在震荡中行稳致远 [9] 投资目标 - 核心目标是让投资者不用纠结“择时”,帮助投资者省去买卖时点的烦恼,使其能安心持有 [2][3] - 管理组合的核心标尺是客户体验,具体标准是尽量避免组合出现大幅、长期的亏损,让收益率曲线像稳步爬坡一样平滑向上延伸 [3] 布局逻辑 - 投资体系的基石是“万物皆周期”,不做追热点的短期交易,精力集中于宏观研判,判断未来经济走向、企业盈利趋势和市场流动性 [5] - 从周期拐点中寻找被低估的机会,例如预判逆周期调节政策发力,提前增配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板块 [5] - 关注被市场冷落的“白马股”,其未来走势与中国经济及利率水平密切相关 [5] - 评估资产性价比时特别关注成交占比与换手率,换手率短期内急剧攀升反映热度已高,应保持冷静;长期冷落且估值合理的资产可能成为重点布局目标 [5] 组合管理策略 - “稳”体现在对组合的灵活调整,而非持股不动,市场在变,组合不能一成不变 [7] - 调整逻辑清晰:波动大、估值偏高的资产逐步降仓;有性价比、具备反转动能的资产慢慢提升权重 [7] - 采用动态平衡策略,例如2025年上半年亮眼的银行股在三季度走弱后果断减持,待9月下旬估值回落、性价比重现时重新增持 [7] - 组合仓位保持中性,结构上同时配置看好中国经济的核心资产、看淡中国经济的红利资产以及全球共振的科技成长资产 [7] - 注重从波动率视角管理风险,而非仅盯单一个股,通过组合内其他股票的收益贡献来抵消个别股票的长期深幅亏损,确保整体表现可接受 [8] 当前市场观点 - 当前市场并非普涨牛市,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仅10%-20%的个股实现翻倍,涨幅集中于小盘股和AI板块,全A股涨幅中位数远低于指数涨幅 [9] - 基于对宏观经济、海外经济及流动性的判断,整体组合仓位中性,但回撤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较好完成了稳定目标 [9] - 只有先稳住组合的“基本盘”,才能在震荡市中不慌不乱,等待真正的行情机会 [9]
深夜食堂第十三季|在波动市场中寻找“稳”的力量
上海证券报· 2025-11-06 21:54
投资理念核心 - 将“稳”定义为主动管理,旨在优化持有人投资体验,而非保守不作为 [1][2] - 核心出发点是避免组合出现明显的、大幅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亏损,使收益率曲线保持平稳向上 [2] - 目标是让投资者无需为择时而困扰,能安心将资金配置于权益市场 [2] 市场环境判断 - 上证指数于10月28日盘中突破4000点,为2015年8月18日后首次,但当日得而复失,科创5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小幅收跌 [3] - 当前行情被视为结构性市场而非全面牛市,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仅10%到20%的个股翻倍,涨幅集中于偏小盘股及AI板块 [4] - 全A股涨幅中位数远低于指数涨幅,表明行情分化明显,赚钱效应不普遍 [4] 投资策略与方法 - 整体组合仓位保持中性,但回撤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完成了稳定目标 [5] - 投资决策核心是从宏观基本面出发寻找拐点机会,例如基于对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发力的预判增配公用事业与交通运输板块 [5] - 采用逆向思维,关注被市场冷落的资产,认为“在无人问津时,往往是我们捕捉预期差的良机” [6] - 组合管理注重从波动率视角控制风险,而非仅盯单一个股,通过动态平衡在不同风格资产间调整权重 [7][8] - 以银行股为例,三季度未配置,但在九月下旬后因性价比重现而重新增持 [8] 组合构建与操作 - 组合结构包含看好中国经济的核心资产、看淡中国经济的红利资产以及全球共振的科技成长 [7] - 左侧布局需要耐心,例如对券商股的首笔配置在2023年下半年进行,等待约一年后于2024年获益 [7] - 不进行全仓押注,组合中有其他处于市场主流方向的持仓贡献收益,以缓解排名压力,为左侧布局争取时间 [7]
深夜食堂第十三季|对话国泰基金张容赫:“稳”是一种被低估的力量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13:13
核心观点 - 在波动加剧的市场中,“稳”是一种被低估的力量,其本质是主动管理,旨在优化持有人投资体验,使收益率曲线平稳向上 [1][2] - 当前市场被定义为结构性市场,仅10%到20%的个股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实现翻倍,全A股涨幅中位数远低于指数涨幅,行情分化明显 [5] - 公司通过宏观判断、左侧布局和动态组合管理来实现“稳”的目标,其组合回撤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6][11] 宏观与市场判断 - 宏观和市场判断是组合思路的核心,首要工作是判断未来经济走向、企业盈利走向和流动性环境等宏观要素 [2][7] - 本轮行情难以被定义为典型全面牛市,而更应被视为“结构性市场”,赚钱效应并不普遍 [5] - 基于对宏观经济、海外经济以及流动性的判断,公司整体组合仓位保持中性水平 [6] 投资策略与框架 - 投资框架倾向于从宏观基本面出发,寻找拐点机会,例如基于对未来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发力的预判,增配公用事业与交通运输板块 [7] - 评估资产性价比时,关注成交占比与换手率等指标,若某类资产换手率短期内急剧攀升,往往反映其短期热度已高 [8] - 方法论带有强烈逆向思维,注重在无人问津时捕捉预期差 [9] - 组合管理注重从波动率视角管理风险,而非仅盯着单只个股,通过动态平衡在不同风格间寻求平衡 [11] 组合管理与操作 - 左侧布局需要耐心,例如对券商股的首笔配置在2023年下半年进行,等待约一年后于2024年行情启动 [11] - 组合结构多元,包括看好中国经济的核心资产、看淡中国经济的红利资产、全球共振的科技成长 [11] - 组合管理是动态的,会根据资产实际价值变化调整比例,例如银行股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良好但三季度转弱,因此未配置,而在九月下旬后因重现性价比而重新增持 [12] 投资目标与持有人体验 - 策略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持有人投资体验,核心出发点是尽量避免出现明显的、大幅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亏损 [2][15] - 目标是让投资者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安心将资金配置于权益市场,无需为择时而困扰 [2][15] - 致力于使收益率曲线整体保持平稳向上的态势,为持有人带来更舒适的投资感受 [2][15]
对话国泰基金张容赫:“稳”是一种被低估的力量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12:29
核心观点 - 在波动加剧的市场中,“稳”是一种主动管理策略,旨在优化持有人投资体验,通过控制组合波动使收益率曲线平稳向上,而非保守不作为 [1][2] - 当前市场被定义为结构性行情而非全面牛市,仅10%到20%的个股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实现翻倍,全A股涨幅中位数远低于指数涨幅,行情分化明显 [4] - 稳健投资体系的核心是从宏观基本面出发寻找拐点机会,通过组合管理与动态平衡在不同风格资产间寻求平衡,并注重从波动率视角管理风险 [5][7][8] 市场行情判断 - 上证指数于10月28日盘中突破4000点,为2015年8月18日后首次,但同日市场出现小幅震荡,4000点得而复失,科创50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小幅收跌 [3] - 本轮行情为结构性市场,个股涨幅集中于偏小盘股及AI相关板块,赚钱效应不普遍 [4] 投资策略与方法论 - 组合仓位保持中性水平,整体回撤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较好完成稳定目标 [5] - 投资决策核心是判断宏观要素如经济走向、企业盈利、流动性环境,倾向于从宏观基本面出发寻找拐点机会 [5] - 评估资产性价比时关注成交占比与换手率,换手率短期内急剧攀升反映短期热度已高,应保持冷静 [5] - 方法论带有逆向思维,在无人问津时捕捉预期差,例如当前被市场冷落的所谓“老登股” [6] - 左侧布局需要耐心,例如券商股行情在2024年启动,但首笔配置早在2023年下半年进行,等待约一年 [7] - 组合管理注重动态平衡,根据市场风格切换调整资产比例,波动较大资产占比逐步降低,具备性价比与反转动能资产逐渐提升权重 [7] - 以银行股为例,2025年上半年表现良好但三季度转弱,因此组合未配置,九月下旬后因重现性价比而重新增持 [8] 组合构建与风险管理 - 组合结构上同时配置看好中国经济的核心资产、看淡中国经济的红利资产、全球共振的科技成长 [7] - 风险管理更注重从波动率视角控制组合波动,而非仅盯单只个股,通过组合其他部分收益抵消个别股票亏损 [7] 投资目标与持有人体验 - 稳健策略最终目的是提升持有人投资体验,使投资者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安心投资权益产品,无需艰难择时 [9] - 具体目标是尽量避免组合出现大幅或长期的明显亏损,使收益率曲线平稳向上 [2][9]
深夜食堂第十三季|对话国泰基金张容赫:“稳”是一种被低估的力量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12:24
核心投资理念 - 将"稳"定义为主动管理而非保守策略 旨在优化持有人投资体验 控制组合波动 实现收益率曲线平稳向上 [2][3] - 投资决策核心出发点是宏观基本面研究 重点判断经济周期 企业盈利走向和流动性环境 倾向于寻找拐点机会进行左侧布局 [3][9] - 组合管理采用动态平衡方法 根据资产性价比和市场风格切换调整仓位 避免静态持股 在主流方向与左侧布局间寻求平衡 [12][13] 当前市场特征 - 上证指数于10月28日突破4000点大关 为2015年8月18日后首次 但当日得而复失 科创50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小幅收跌 [5] - 当前行情被定义为结构性市场而非全面牛市 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仅10%到20%的个股实现翻倍 涨幅集中于偏小盘股及AI板块 全A股涨幅中位数远低于指数涨幅 [6][7] - 市场波动加剧 成交活跃但赚钱效应不普遍 分化明显 [6][7] 投资策略与布局 - 基于宏观预判 今年以来增配公用事业与交通运输板块 预期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发力 [9] - 采用逆向思维 关注被市场冷落的资产 如所谓的"老登股" 认为其走势与中国经济及利率水平密切相关 在无人问津时捕捉预期差 [9][10] - 左侧布局需要耐心 例如券商股行情在2024年获益 但首笔配置早在2023年下半年进行 等待约一年 通过组合其他部分贡献收益来缓解排名压力 为左侧资产调整争取时间 [12] 组合管理方法 - 组合仓位保持中性水平 整体回撤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看好中国经济的核心资产 看淡中国经济的红利资产 全球共振的科技成长均有配置 [8][12] - 从波动率视角管理风险 而非仅关注单只个股 通过分散持仓控制整体波动 即使部分个股亏损时间较长 幅度较深 整体表现仍可接受 [12] - 根据资产价值变化动态调整 例如银行股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良好 但三季度走势转弱未配置 九月下旬后因性价比重现而重新增持 [13] 投资目标 - 最终目标是提升持有人投资体验 避免出现明显的 大幅的 持续时间较长的亏损 让投资者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安心配置权益资产 无需艰难择时 [3][16] - 追求在时间沉淀中使快乐的投资时间多于难过的时间 通过稳健策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16]
四季度国内投资发力重点在哪?解读梳理↓
央视网· 2025-10-22 11:49
央视网消息: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四季度,国内投资发力的重点在哪里,专家进行了权威解读。 发力点一:投资于人 改善民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介绍,四季度整个投资的重点领域,很多集中于民生项目建设方面,包括城市 更新改造,地下管廊改造,包括停车场建设以及高标准农田等,这些事关民生的一些重点的领域,实现这种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的 这种高效协同,更多的投资于人。 为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在9月底对外发布,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 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专家表示,这能够有效缓解地方政府投资的资金压力,有望撬动约3万亿元投资。 发力点三:5000亿元撬动投资增量 魏琪嘉表示,包括新型金融工具对投资领域的作用,体现为一个引导和提振预期的作用,也会向经营主体释放出稳投资以及未来发 展持续改善向好的信号。 发力点二:投资于创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魏琪嘉表示,科技领域的创新投资,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当下的积累,其实也对中长期形成自身发展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财经分析】近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投放 有望撬动数万亿投资动能
新华财经· 2025-10-21 21:35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1日电(王菁)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以超预期速度落地见效。截至10月17日,国开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迅速投放1893.5亿元,预计 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同期,农发行完成1001.11亿元投放,支持项目562个,预计拉动总投资超1.26万亿元。 反观资金受益一侧,各地积极开展项目储备、申报和运用。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0日,已有黑龙江省、河南省、浙江省等20个地区的40余个项 目陆续公布获得资金额度,并告知具体用途和预计效益、投资带动规模等。 | 育份 | 日期 | 申报主体 | 投资项目 | 從得產食 | 简济 | | --- | --- | --- | --- | --- | --- | | | | | | (亿元) | | | 黑龙江省 2025/10/18 | | . | 某相水器能电站项 | 12.069 | 近日。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成功向莱抽水营能电站项目纹胶新型政策性金融 工具资金12.069亿元,标志着农装行需求江省分行在服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 | | | | | E | | 建设,助力龙江振兴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 | | | 烟州市水务 ...
北京: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 推动大宗消费扩容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23:25
会议核心目标 - 四季度是决胜全年的关键 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完成和"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为"十五五"期间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宏观政策导向 - 对标对表中央部署要求 加强运行调度 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1] - 持续做好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工作 提振社会信心 [1] 消费领域发展重点 - 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 推动大宗消费扩容升级 [1] - 发展新型消费 加快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1] - 前瞻谋划家政 养老等生活性服务消费 [1] 投资与产业发展重点 - 加大稳投资力度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运行 加强重大工程项目支撑 [1] -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 高端化发展 [1] 科技创新方向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