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中国艺术节如何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新华网· 2025-11-03 15:15
活动概览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6日在四川成都启幕,将于11月5日在重庆闭幕,整体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底 [2][4] - 活动以“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推出“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 [2] - 活动涵盖夜游经济、文博艺术、科技艺术、特色街区、文创市集等多元领域 [2] 活动内容与规模 - 活动将呈现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个群众文化作品,约1000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 [4] - 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展出510余件美术类作品、320余件书法篆刻类作品、290余件摄影类作品 [8] - 精品艺术作品将通过巡回演出、驻场呈现、延展展览等方式实现“留下来”“演下去” [4] 文旅融合与新消费场景 - 活动通过精品剧目展演、“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特色线路,串联演出场馆、旅游景区与文化地标 [1] - 构建“白天游景点、晚上看演出”的旅行方式,使文化体验从“单向观看”变为“双向沉浸” [2]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国庆长假期间累计接待观众82.44万人次,文创收入同比增长21.18% [4] - 自贡仙市古镇将盐运文化与民俗艺术深度融合,构建“日间漫游+月夜狂欢”的全时体验场景 [6] 科技赋能与沉浸式体验 - “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使用5000架无人机打造沉浸式科技文旅体验 [5] - 成都“夜游锦江”场景利用乌篷船、全息投影、灯光秀与烟火秀构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4] - 三星堆博物馆推出“寻觅三星堆”大空间VR沉浸式探索体验项目,游客可化身“考古队员”在虚拟场景中探索 [8] - 兴文石海景区在溶洞内打造“仙宴洞天——逍遥宴”,结合灯光秀与非遗歌舞实现“移动式”民族风情体验 [5] 川渝协同与产业效应 - 活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实践,川渝两地相互赋能、相向发展 [9][10][11] - 川渝联合推出“戏剧双城记”、美术作品展,联手推介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共同打造“品质打卡地” [10] - 重庆原创歌剧《尘埃落定》、舞剧《杜甫》《天下大足》等作品将角逐文华奖 [10] - “艺术+文旅”的深度融合将艺术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新动能,为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 [11]
科技助文物从展柜走向舞台
科技日报· 2025-11-03 15:13
IP再造,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文物不应是沉默的展品,而应成为会讲故事的文化使者。"《古色·国宝辽宁》总导演,辽宁歌舞 团党委书记、副团长马玉丽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我们的创作核心就是打破博物馆的玻璃展柜,让国宝 真正'活'起来。"这种"活化"首先始于对文物IP的创新再造。 主创团队从辽宁省博物馆近12万件馆藏中精心遴选了17件国宝,时间从新石器时代跨越至元明清时 期,涵盖书画、器物、壁画等多个类别,其中不乏禁止出境的珍品。 近日,大连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当舞台灯光渐亮,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形象在光影中浮现,情境剧 《古色·国宝辽宁》正式拉开帷幕。随着剧情推进,《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款款而行,辽三彩的釉色 在舞台流转,17件辽宁省博物馆馆藏国宝借助科技力量跨越时空,让现场观众真切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这场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统筹策划,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与辽宁省博物馆联合出品 的演出,作为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文艺+文学+文博+文创"的融合模式,书写了科技赋能传 统文化传播的新篇章。 当"翰墨沉香"篇章开启,景片组合成的"宣纸"背景缓缓展开,配合多媒体视觉的意象化表达,让观 众仿佛置身书法创作的现场 ...
种粮不灵、“种草”很行!这个小镇“水墨丹霞”出圈了
新华网· 2025-11-03 14:40
初冬的西北,雨雪初霁,云雾飘散开去,一幅水墨丹霞图在兰州市西北部的树屏镇徐徐洇开。这本是一片蓄不住肥水、长不出庄稼的种粮劣 地,但观念转变下的当地人,猛然发现这片地质历史"天然教科书"中,还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和保护,如今,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的这片地理奇观,正以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吸引数百万网友"种草",千里迢迢前 来"打卡"。 这个国庆中秋长假,兰州"水墨丹霞"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营收增长35.27%,文创产品、特色餐饮及各类体验 项目人气爆棚。 从人迹罕至到单日游客超2万人次,这个小镇的"出圈"故事,正如水墨画般在当地氤氲开来…… 常住人口仅1.5万人的树屏镇,位于兰州周边祁连山与黄土高原相连处。黄河的支流将这里的地形"揉碎"成沟壑连绵的地质奇观。在长期的地 质演变中,形成了一片600平方公里的彩丘地貌,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水墨丹霞。 从农业发展和人类宜居的角度来说,这片以彩丘为主、丹霞为辅的地质奇观,真实"身份"是地表缺少土壤层和植被的"劣地"。 因为地质条件特殊,不宜耕种,祖祖辈辈的树屏人很难在这里依靠传统农业养家糊口。但在地学价值上,这里却是 ...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种粮不灵、“种草”很行!这个小镇“水墨丹霞”出圈了
新华网· 2025-11-03 10:07
新华社兰州11月3日电(记者梁军、郎兵兵)初冬的西北,雨雪初霁,云雾飘散开去,一幅水墨丹霞图在兰州市西北部的树屏镇徐徐洇开。这本是 一片蓄不住肥水、长不出庄稼的种粮劣地,但观念转变下的当地人,猛然发现这片地质历史"天然教科书"中,还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和保护,如今,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的这片地理奇观,正以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吸引数百万网友"种草",千里迢迢前来"打 卡"。 这个国庆中秋长假,兰州"水墨丹霞"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营收增长35.27%,文创产品、特色餐饮及各类体验项目 人气爆棚。 从人迹罕至到单日游客超2万人次,这个小镇的"出圈"故事,正如水墨画般在当地氤氲开来…… 游客在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常住人口仅1.5万人的树屏镇,位于兰州周边祁连山与黄土高原相连处。黄河的支流将这里的地形"揉碎"成沟壑连绵的地质奇观。在长期的地质演 变中,形成了一片600平方公里的彩丘地貌,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水墨丹霞。 从农业发展和人类宜居的角度来说,这片以彩丘为主、丹霞为辅的地质奇观,真实"身份"是地表缺少土壤层和植被的"劣地"。 因 ...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中国艺术节如何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新华网· 2025-11-03 10:07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6日在四川成都启幕,将于11月5日在重庆闭幕,活动主题为“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3] - 整体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底,计划呈现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个群众文化作品、约1000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6] - 艺术节推出了“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涵盖夜游经济、文博艺术、科技艺术等多元领域[3] 消费场景与体验升级 - 艺术节通过“白天游景点、晚上看演出”的旅行方式,将文化体验从“单向观看”变为“双向沉浸”[3]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构建沉浸式三国文化消费场景,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累计接待观众82.44万人次,文创收入同比增长21.18%[6] - “夜游锦江”场景利用乌篷船、全息投影、灯光秀构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串联城市地标[6] - 三星堆博物馆推出“寻觅三星堆”大空间VR沉浸式探索体验项目,游客可化身“考古队员”在虚拟场景中自由探索[9] 产业融合与跨界联动 - 艺术节呈现“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模式,例如“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使用5000架无人机打造沉浸式科技文旅体验[7] - 自贡仙市古镇将盐运文化与民俗艺术深度融合,构建“日间漫游+月夜狂欢”的全时体验场景[7] - 艺术展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展出510余件美术类作品、320余件书法篆刻类作品、290余件摄影类作品[9] - 精品艺术作品将通过巡回演出、驻场呈现、延展展览等方式实现“留下来”“演下去”,持续放大市场效益[6] 区域协同与发展效应 - 艺术节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实践,川渝两地联合推出“戏剧双城记”、美术作品展,联手推介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12] - 重庆原创歌剧《尘埃落定》、舞剧《杜甫》等作品将角逐文华奖,高质量艺术作品为两地协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核心载体[12] - 艺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成功将艺术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新动能,为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13]
单日消费近50万元!呈贡区第六届七步场豆腐文化旅游节文旅融合创佳绩
搜狐财经· 2025-11-03 09:08
11月1日,呈贡区乌龙街道七步场社区迎来人流高峰,据不完全统计,当天七步场豆腐文化旅游节实现 直接销售收入近50万,是平常周末单日收入6倍以上,创下本届豆腐文化旅游节新高,旅游文化活动拉动 消费效果明显。 这场集豆腐文化、非遗展示、美食体验、文艺展演、创意互动于一体的文旅盛宴,既让传统豆腐文化在 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更以"豆腐+咖啡"创意跨界为亮点,搭配丰富多元的子活动形成强大合力,为文 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鲜活思路与实践范例。 千年豆腐文化"活"起来 特色节庆引客来 11月1日,呈贡区第六届七步场豆腐文化旅游节全域流水近50万元。此次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文化+旅 游+美食"的深度融合模式,构建了"白天+黑夜""文化+产业"的全场景体验体系。 若说"豆豆奇遇"非遗集市与长街宴是本届七步场豆腐文化旅游节的"流量担当",那么精彩纷呈的系列子 活动,便是为这场盛会注入独特魅力的"点睛之笔",让节日氛围更显浓郁,也让游客的体验维度愈发丰 富。"豆腐争霸"厨艺技能巅峰对决,围绕豆腐为主题展开厨艺比拼;"豆香书香"默庐读书会以诵读与访 谈解锁豆腐文化的历史脉络;"豆腐飘香・丹墨传情"活动中,书画家挥毫创作赠市民;"滇豆论 ...
把“加法”做足(文旅棱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3 08:41
旅游演艺行业发展趋势 - 旅游演艺已成为游客旅途中的必选项 在游客用脚投票中不断迭代升级 [1] - 能够赢得口碑的旅游演艺需把加法做足 由文化展示升级为文化叙事 [1][2] - 文旅融合将实现由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的质变 为山水注入灵魂 让历史更有温度 [2] 成功演艺项目的核心要素 - 核心在于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 使演出有根 而非歌舞的简单拼盘 [1] - 用文化底蕴做加法 例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将中原历史浓缩在21个剧场内 实现文化与演出深度融合 [1] - 用沉浸体验做加法 使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剧中人 例如上海商船会馆《耋戏生》赋予观众身份在百年实景中移步换景 [1] - 用情感共鸣做加法 使记忆入心 新技术应服务于内容 触动人心的始终是文化与情感的力量 [1] - 年轻一代游客更渴望通过旅途进行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获得情感慰藉和精神丰盈 [1]
乌镇有戏,“热”在何处
人民日报· 2025-11-03 07:43
10月的乌镇,橹声欸乃,戏韵流长。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如约而至。71场特邀剧目演出、2000余场 古镇嘉年华、18场国际工作坊,成千上万的观众在戏剧节期间涌入乌镇。数据显示,今年乌镇戏剧节的 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5%。这座千年古镇再次因戏剧而青春勃发。 以戏剧为媒,以古镇为舞台,乌镇戏剧节的十二载实践表明,优质文化内容是最好的流量密码,深 度文化体验是最强的消费动力。文化消费升级的关键在于提供打动人心的内容与体验,让观众心甘情愿 为高品质文化买单。 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市场正处于提质扩容的关键时期。各地在发展文旅产业时,应当摒弃简单模仿 的形式主义,深耕本地文化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化IP;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把 握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期待;应当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让文化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 注入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席聪聪】 文化业态的多元拓展,让乌镇戏剧节突破了单一节庆的局限,构建出沉浸式文化体验新空间。古镇 嘉年华、戏剧市集、艺术展、小镇对话、戏剧工作坊、朗读会等活动,让观众从被动观演变为主动参 与。在这里,戏剧不再局限于传统剧场,而是融入古镇的每一个角落。桥头、巷尾、茶 ...
加快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建设再上新台阶——访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
河南日报· 2025-11-03 07:3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 过的《建议》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 了根本遵循。"10月26日,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五五"期间,安阳市将牢记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贯彻全会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和"1+2+4+N"目标任务体系,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积极打造"一高地一区三中心",加快建成引领豫北地区、联动京津冀、支撑中原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袁家健表示,安阳市将以苦干实干加油干的拼劲韧劲,加快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安阳力量!(记者 李琳 杨之甜) 聚焦创新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安阳将持续深化产创融合,充分发挥蓝天实验室、安阳(北 京)科创"双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牵引作用,推动低空经济、康复设备、新型显示、电子新材料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聚焦"向北对接京津冀",深化与鹤壁、濮阳、邯郸、长治等毗邻城市交流 合作,打造全省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省际交界地区合作 ...
潭柘寺千年银杏披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06:50
在元宝山区域设置的助农市集汇集了门头沟区多个乡镇的特色农产品,为当地农户搭建起直接面向消费 者的展销平台。 为提升游客体验,景区在多个点位设置了最佳观赏指引,包括帝王树广场全景拍摄点、流杯亭红墙金叶 取景点等。同时,增派服务人员,加强客流疏导,确保游览秩序。 本报讯(记者 张骜)深秋时节,潭柘寺景区内享有"帝王树"美誉的千年古银杏迎来最佳观赏期。景区依 托这一独特生态资源,创新推出"文化+体验+助农"三位一体的文旅融合模式,为游客带来多元化体验 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今年银杏观赏季期间,景区推出系列创新活动。其中,"风铃祈愿"活动采用环保材质风铃,在活动结束 后,由景区统一寄回游客书写的心愿风铃,让活动道具成为自家心仪小摆件。在帝王树广场,专业民乐 团队以快闪形式演绎《紫竹调》等经典曲目,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昨天,众多游人赴香山赏秋,彩叶与古建相映成趣,移步之间,光影变幻不断,园内处处成画,美不胜 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