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创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陆家嘴论坛政策解读:全球变局下的金融:促改革、扩开放、重科创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3 11:28
宏观研究 /[Table_Date] 2025.06.23 2025-06-23 全球变局下的金融:促改革、扩开放、重科创 [Table_Authors] 侯欢(分析师) ——2025 年陆家嘴论坛政策解读 本报告导读: 2025 陆家嘴论坛主题为"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 展",聚焦四点:全球金融治理;更宽领域、大幅度金融开放;资本市场 促进科创和产创融合;一揽子外汇创新政策。 投资要点: 021-38676666 登记编号 S0880525040074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 观 研 究 宏 观 专 题 梁中华(分析师) 021-38676666 登记编号 S0880525040019 [Table_Summary] 2025 陆家嘴论坛于 6 月 18 日上午开幕,主题为"全球经济变局中的 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金融体系:关注全球治理。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继续朝着少数几个主 权货币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格局演进。全球跨境支付体系 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国际金融组织需要 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此外,关注结构 ...
聚力产创融合扛起主城担当 用好国家战略释放多赢效应同耕“一亩田”的崇川实践
新华日报· 2025-06-23 07:16
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 南通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历经15年开发建设,从城郊接合部转型为主城崇川的科创集聚区和产业新高地,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的实践样本 [1] - 园区聚焦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吸引超300家优质科创型企业落户,2023年高新产值逾百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15% [2] - 通过引入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等高端研发资源,补足高校院所短板,强化"从1到100"的技术转化能力 [2] 产创融合实践成果 - 生命健康领域产出多项国内首创成果,包括首款透析人工血管、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等,产业坐标均位于市北高新区 [2] - 修实生物实现复杂结构短肽药物规模化生物合成技术突破,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用于产线扩张 [3] - 近三年培育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南通市总量的2/3,2023年经济总量跃居崇川首位,创新能力位列江苏省省级高新区第4 [3] 跨江协同合作模式 - 2010年南通与上海闸北区签约共建科技城项目,2018年升级为全省首家长三角共建省际合作示范园,形成"上海孵化、南通加速"的双向飞地模式 [4][5] - 园区60%产业与上海形成产业链合作,70%企业与上海高校院所开展产创协同,实践"上海研发+南通智造"等协同模式 [6] - 上海市北高新集团带动2700多家总部型企业和700多家科技型企业资源嵌入南通产业链 [6] 金融与产业协同生态 - 组建14只政府引导基金加市场化基金,总规模达127亿元,近3年科创企业股权融资总额超34亿元 [8] - 通过"基地+基金"协同招商模式引入深圳柠檬光子科技华东研发中心,填补高性能激光芯片半导体领域空白 [8] - 宝月湖科创母基金2000万元投资助力项目启动,形成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 [8] 区域协同发展成效 - 上海方面累计投入数十亿元基建资金,获得数十亿元综合收益,被评价为"最成功的投资案例" [7] - 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封测平台服务全国200多家小微企业,正争取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落户 [7] - 园区通过"四个着力点"战略持续强化产创融合辐射效应,支撑南通万亿之城建设 [8]
国泰海通|宏观:全球变局下的金融:促改革、扩开放、重科创——2025年陆家嘴论坛政策解读
全球金融治理 - 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继续朝着少数几个主权货币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格局演进 [2] - 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 [2] - 国际金融组织需要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2] - 关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试点、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试点、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试点等 [2] 金融开放 - 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前景广阔 聚焦消费需求扩容升级、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财富管理五大领域 [2] - 科技金融蓝海宽广 大力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 [2] - 绿色金融动能强劲 外资机构陆续将ESG评级体系、气候风险管理等工具引入中国 [2] - 养老金融有序扩大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专属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试点 [2] - 财富管理迎来黄金期 支持外资机构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保险规划等方面加大布局 [2] - 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 [2] 资本市场改革 - 加力推出"1+6"政策措施 包括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 [3] - 对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3] - 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3] -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3] - 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 [3] - 更大力度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 [3] - 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3] - 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地 [3] 外汇管理创新 - 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3] - 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等10项便利化政策 [3]
海安连续12年邀“最强大脑”助力产创融合
新华日报· 2025-06-16 07:10
活动概况 - 第十二届"创新创业在海安"暨"两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在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举行,签约20个科创人才项目,推出10名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代表,吸引18位行业顶尖人才对接 [1] - 活动自2014年起连续举办12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覆盖产创融合、人才支撑、企业主导、高校助力等多维度创新生态培育 [1] 区域创新成果 - 海安县域人才综合竞争力居江苏长江以北第一,拥有3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3家高新技术企业 [1] - 国家级研发平台、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等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1] 人才政策支持 - 对创新创业人才个人(团队)提供最高600万元资助,重大顶尖人才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且不设上限 [1] - 每年评选约10名"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 未来发展规划 - 海安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更高能级科创新城"目标 [2] - 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科技招商扩面提质、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创新平台提能造峰、创新生态优化"五大行动" [2]
程丽辉:以系统化思维重构产业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6-06 08:21
作为改革试验田,国家级新区肩负着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培育新增长极的重任。西咸新区是全国首个 聚焦"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国家级新区,依托秦创原总窗口,以"三项改革"突破制度壁垒,探索出"科 技赋能—创新驱动"的产创融合路径,打通科技与产业转化通道,以跨区域协同机制加速西咸一体化进 程,为区域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生态重构"提供了启示。 西咸新区突围的关键,在于以系统性改革重塑发展逻辑。通过权益激励、要素流通等改革释放科研活 力,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贯通创新链与产业链。打破行政边界,构建"创新在新区、制造在全域"的跨 区域创新共同体,以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要素高效配置。实践证明,国家级新区需以生态化思维重构产创 融合与区域协同的底层逻辑,跳出传统路径依赖,实现从"政策洼地"向"创新高地"跃升。 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以系统化思维重构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生态。一是要深化制度创新。实施职务科技成 果单列管理、先用后转等改革试点,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协同机制,加速创新要素流动与成果转 化。二是要优化服务生态。依托"需求揭榜—联合攻关"对接平台加速技术供需匹配,强化"科技母基金 +参股子基金+专项孵化"的金融支撑,引导资本精准 ...
向内挖潜向外借力 泰州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新华日报· 2025-05-11 07:30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切实推动科技创 新驱动力和产业创新竞争力双提升。"泰州市科技局局长贺骏表示,泰州全面助力"产创融合"打头阵, 目前拥有27个高能级科创平台、28家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和104家企业离岸创新中心,涉及多个创新链 条,涵盖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据介绍,2024年以来,泰州市规上工业利润的53%来自传统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15%,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规模达20亿元,离岸创新中心孵化项目为206个。 "推动产创融合,体现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奔赴',离不开向内挖潜和向外借力的'双轮驱 动'。"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表示,当前泰州正致力"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以"8+13+X"链群 体系为牵引,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做大做强大健康、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 舶两个地标性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智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代表"晨光力量"的 未来产业。 此次北京之行,正是泰州"向外借力"推动产创融合的务实之举。目光向外,泰州近来动作频频。4 月18日,2025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举行。泰州与上海普陀携手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