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融合

搜索文档
场景焕新、流量变现 临沂会展赋能城市18亿增长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5-27 12:02
会展经济与文旅消费融合 - 临沂市计划通过重点展会赋能城市消费 全年计划举办50场2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型展会 吸引市外观众100万人次以上 目标带动住宿 餐饮 交通等行业增收18亿元以上 [2] - 构建多元展会消费场景 借助RCEP区域进口商品博览会 体博会等重大活动 场景化打造展馆 发放旅游地图 美食地图 提供景区餐饮优惠券 促进商 文 体 旅 展一体化融合发展 [2] - 创新展会与城市宣传融合机制 利用"会聚临沂"线上会展平台 融入旅游 美食 住宿等元素 在剧院 商业街区等场所加大宣传 将展会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和经济增量 [3] 展会带动效应 - 临沂市计划通过会展活动将参展商 采购商和观众转化为旅客 推动城市从工作地和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促进会展旅游业正向循环 [2] - 通过展会客商市场行 文旅推介会 乡村旅游行等活动 激发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的积极性 以"展文旅"推动融合发展 [2]
5月30日,安宁市人民广场将举行“粽意飘香·端午安宁” 促消费活动
搜狐财经· 2025-05-26 22:58
活动概述 - "粽意飘香·端午安宁"促消费活动将于5月30日至6月8日在昆明市安宁人民广场举办 以"阿宁集市"为核心 融合非遗 端午和亲子元素 打造文化体验与商业消费结合的节日盛会 [1] - 活动旨在提升安宁文旅形象 拉动地方消费 推动文化传承 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和教育实践多维度进步 [1] 活动内容 - 设置四大模块活动:端午民俗区(包粽子比赛 龙舟模型拼装赛) 非遗启蒙区(简易扎染T恤 瓦当拓印体验) 创意手工区(艾草花环制作 五彩绳编织) 趣味游戏区(投壶射五毒 端午知识问答闯关) [1] - 5月31日端午节当天举办投壶 射五毒 汉服巡游 舞龙舞狮和包粽子大赛等传统活动 [1] - 6月1日儿童节设置儿童售卖区域 小小摊主评选 非遗传承课堂和非遗制作体验等活动 [1] 商业与文化结合 - "阿宁集市"展示安宁扎染 彝族刺绣 云南斑铜制作等非遗项目 展销竹编艾草篮 手工五彩绳 端午主题香囊等节庆手工艺品 [2] - 鼓励商户设计融合"安宁特色+端午符号"的产品 推动地方文化与商业结合 [2] 创新与就业支持 - 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集市摊位 鼓励大学生售卖手工艺品和创意作品 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表演活动 - 端午假期期间举办汉服舞蹈和街舞表演 两种风格碰撞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 [2]
“龙舟+消费”激起浪花朵朵
广州日报· 2025-05-26 03:02
大湾区消费季活动 - "购在中国2025大湾区消费季"活动于5月24日在广州市正式启动 由商务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1] - 活动重点展示"羊城消费新八景"城市消费品牌的第四景"同船渡·粤韵广州"多元消费场景 [1] - 活动包含龙舟市集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主题乐园VR划龙舟 机甲醒狮Show 地道龙舟饭等丰富内容 [1] 传统文化IP与消费融合 - 广东龙舟文化是传统文化IP与现代消费潮流融合的生动实践 [2] - 岭南文化包含广东音乐 特色戏曲 岭南建筑 广府民俗等丰富资源 可转化为差异化消费竞争力 [2] - 形成"资源活化—场景迭代—价值增值"的良性循环模式 [2] 消费环境优化措施 - "消费季"聚焦入境消费 推出增加离境退税商店数量 推广"即买即退"措施 [2] - 打造云闪付国际版 提供翻译等一站式服务 [2] - 广州正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 [2]
一座动物园,“出圈”客自来(提振消费一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动物园创新运营模式 - 红山森林动物园通过时装秀、新品发布会等活动打破传统动物园形象,融合科研、保护、文化、绿色消费等多元元素[2][3] - 动物园推出"昼夜营"等新奇体验项目,强调动物友好理念,取消动物表演和投喂互动,让游客观察动物自然行为[3] - 园区内设置考拉称重、猴子划船等趣味展示,并开设动物主题咖啡店和文创市集,文创产品已达千余种[4] 游客结构与消费带动效应 - 2024年游客量近800万人次,其中南京本地占23%,江苏省其他城市占27%,外省游客占比近50%[4] - 动物园周边酒店价格接近市中心水平,带动盐水鸭、皮肚面等小吃登上热门榜,形成以动物园为中心的消费圈[4] - 与50多个品牌开展联名合作,包括城北万象汇"空中动物园"、国创园文创店等商业场景[5] 城市品牌与消费融合 - 南京市将红山森林动物园作为城市品牌进行开发,推动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6] - 2025年一季度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23.11亿元,增速位居江苏省前列[6] - 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等商业体与动物园持续合作,开发有声文创和互动体验场景[5]
百年江汉路续写“流量神话”
搜狐财经· 2025-05-22 15:06
江汉路步行街历史与定位 - 始建于1861年 原名太平路 1927年更名为江汉路 历经百年仍保持高人气[3] - 因码头货运兴起 长期作为中国重要商贸物流集散地 改革开放后与汉正街共同形成新兴商业中心[3] - "五一"假期创下200万客流量 2 2亿元销售额的历史新高[3] 消费业态迭代路径 - 2000年改造为1600米步行街(当时中国最长) 引入真维斯 以纯 耐克等专卖店吸引70后80后[3] - 2010年前后Happy站台电玩城成为90后聚集地 当前二次元消费场景主导Z世代市场[3] - 每年新增30余家品牌首店 包括邮局咖啡(日销超千杯) 华中首个二次元购物中心X118(主力店月销超百万元)[4] 传统与创新融合策略 - 老字号转型案例:新华书店国潮化 蔡林记开酒楼 叶开泰结合汉服换装与药膳体验[4] - 民众乐园改造后实现楚剧 VR 电音派对 非遗市集等多业态融合 形成"前沿文化实验室"[4] - 引入5G+AI系统实时监测客流与分析消费热力 实现数字化运营[4] 政策支持与管理升级 - 2024年4月武汉市发布专项管理规定 授权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街区日常管理与服务[5] - 从夜市地摊发展为"首店矩阵"模式 完成市井烟火到数字赋能的转型[5]
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奇妙化学反应
搜狐财经· 2025-05-15 07:29
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融合 - 曲艺美食街通过"曲艺+美食"模式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有机结合,带动人流量显著提升 [1] - 非遗手工摊位与南北风味美食结合形成"能吃的非遗街",夜间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 [2] - 1957创意园区采用"工业遗存+沉浸体验"模式,吸引42家多元业态商户入驻,月均客流量达5万人次 [2] 夜间消费新场景 - 新华区曲艺美食街通过相声、河南坠子等传统曲艺表演与美食摊位联动,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 [1] - 和平路步行街汇聚非遗手工与特色美食,形成"舌尖上的盛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热门选择 [1][2] - 1957创意园区融合苏式厂房与国潮涂鸦,构建"日赏文创、夜品烟火"全时段消费场景 [2] 消费业态创新 - 新华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老旧厂区活化利用,催生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 [2] - "美食+非遗"模式满足青年群体高品质、体验式消费需求,带动夜间经济活力释放 [2] - 创意园区引入文化创意、网红餐饮、艺术体验等多元业态,形成网红打卡地标 [2]
老商街“圈粉”年轻人(消费视窗·一条街一座城)
人民日报· 2025-05-14 06:31
长春市红旗街鸟瞰。 红旗街吸引来不少小朋友。 市民观看红旗街商圈"街BA"篮球赛。 以上图片均为长春市朝阳区委宣传部提供 上午10点半,伴随一声清脆锣响,吉林长春市红旗街新的一天开始了。 游客们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具有仪式感和新鲜感的时刻;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穿行在这条老街,感受 时代的脉动。 位于长春市城区核心位置的红旗街,是一条承载近百年历史的老街,也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商圈。在 这条始建于1933年的老街上,历史与现代交织,商业和文化融合,拥抱年轻人、集聚年轻人,老商圈焕 发出新的生机。 工业基因,融入商业血脉 红旗街1118号,长影旧址博物馆。 步入馆内,一帧帧光影扑面而来,唤起每个时代特有的记忆,这是一场穿越时光之旅。 长春电影制片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自1945年成立以来,80年间累计创作拍摄译制各类影片 3600多部,其中一大批经典影片影响几代中国人,创造中国电影半个世纪的辉煌。 曾经,《白毛女》《刘三姐》《英雄儿女》等电影从这里诞生,一盒盒电影胶片经由红旗街,送往全国 各地,承载着全国人民对电影、对艺术的追求和期盼。 随着技术革新,长春电影制片厂老厂区虽已不再承担摄制电影的职能,但演绎光 ...
港澳家庭北上消费潮涌动珠海何以成为湾区生活新枢纽?
搜狐财经· 2025-05-04 17:55
港珠澳大桥消费动脉升级 - 港珠澳大桥从交通动脉升级为消费动脉,珠海口岸创下单日验放旅客12.8万人次峰值,平均每分钟178位港澳居民跨境 [1] - 跨境客流消费半径转向城市生活场景,包括山姆会员店、白藤头市场等,反映大湾区民生融合趋势 [1] 跨境采购家庭经济学 - 港澳家庭北上采购形成机制,73%家庭建立定期采购习惯,平均每月1.2次,珠海物价较港澳低35%-40% [2] - 价差显著,如维达纸巾香港售价38港币/提,珠海山姆26元人民币/提,价差可覆盖跨境油费 [2] 供应链与商业生态变革 - 珠海山姆会员店冷冻食品价差显著,如澳洲谷饲牛肉香港380港币/公斤,珠海268元人民币/公斤,港澳客群冷链商品复购率达82% [4] - 商业设施适应港澳需求,如华发商都增设港标奶粉冲调区、右舵车专属通道,港澳家庭客停留时间从3小时延长至6小时,客单价达1200元,较本地客群高40% [4] 生鲜消费产业链升级 - 白藤头水产市场成为湾区海鲜供应链中枢,提供"捕捞-分拣-冷链-配送"四小时极速通道,满足港澳餐厅需求如200斤东星斑、30箱九节虾订单 [6] - 珠海冷链物流产业升级,现有专业冷链仓储23处,总容量50万立方米,支持日均300吨生鲜跨境运输 [6] 政策创新与消费撬动 - "港车北上"政策实施半年内,香港单牌车达12.6万辆次,占口岸总车流量47.76%,形成"早茶车流""家庭车流""年货车流"等消费模式 [7]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向港澳居民开放,小米之家单店接待超2000名香港消费者,政策撬动比达1:8.7 [7] 支付体系与数据应用 - 珠海4.2万家商户支持境外电子钱包,覆盖90%消费场景,"货币桥"系统实现数字人民币与港澳支付工具实时互通 [8] - 62%跨境消费通过移动支付完成,商业综合体通过支付数据分析引入港澳品牌,港澳顾客占比从15%提升至28% [9] 城市服务与文化融合 - 珠海服务体系"港澳化",如医院设港澳居民专属通道、公交粤语报站,港澳游客NPS从68分跃升至89分,带动23%自然客流增长 [9] - 文旅场景如横琴口岸"跨境体验馆"结合VR体验与免税购物,强化文化认同与情感连接 [9]
深圳多个商圈“上新”,大型Mall扎堆开业,首店、特色店精彩纷呈……
证券时报· 2025-05-01 23:11
政策导向与消费市场活力 - 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年度工作任务之首 [1] -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消费引擎,在政策与市场共振下持续释放消费动能 [1] - 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 [6] 商业综合体创新与升级 - 深圳iN城市广场焕新开业,引入29家首店、特色店及旗舰店,餐饮业态占比超40% [2] - iN城市广场打造3万平方米FUSION PARK户外运动公园,融合潮流运动、宠物社交等多元业态 [2] - 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模式调改店取代原吉之岛,优化动线设计并增设家庭健康专区,如"妈妈优选"蔬菜及无抗冻鸡副食材 [4] - K11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为K11中国内地首个旗舰项目,探索"公园+文化+商业"复合模式,覆盖户外运动、艺术生活等全场景业态 [4][5][6] 首店经济与本地化消费场景 - 罗湖益田假日广场汇聚华南及深圳首店品牌,依托口岸区位优势吸引香港消费者 [7] - 永辉超市调改店深度融合广东饮食文化,推出"粥粥好味"猪杂系列及7款特色菜 [4] - K11ECOAST通过国漫快闪店、DAST创意零售街区等精准契合Z世代探索性消费需求 [6] 深港消费融合与跨境便利化 - 罗湖益田假日广场设置港客支付优惠专区,联合AlipayHK等推出满减折扣 [7] - 香港市民反馈深圳生鲜价格优势明显,如海鲜代加工服务提升消费体验 [7] - K11ECOAST开通香港跨境巴士及增设高速客轮班次,50分钟可达蛇口 [8] - 香港消费者认为K11ECOAST艺术展览与空间设计差异化显著于香港门店 [8]
“五一”消费实探|深圳多个商圈“上新”,大型Mall扎堆开业,首店、特色店精彩纷呈……
证券时报· 2025-05-01 22:58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年度工作任务之首,多部门、多地合力促消费,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消费引擎,在“五一”假期消费动能持续释放,新商业中心带来全新消费体验,同时正打造深港消费融合前沿阵地 [1] 新商业中心带来全新消费体验 - 深圳iN城市广场曾是深圳商业地标,焕新开业后首批进驻品牌引入首店、特色店、旗舰店共29家,餐饮业态占比超40%,定位“年轻力生活情绪场”,打造3万平方米FUSION PARK深圳最大户外运动公园 [3] - 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模式调改店取代原吉之岛位置,通过科学动线规划构建舒适场域,聚焦家庭健康需求设置特色专区,结合踏青季推出特色菜,重构本地化消费场景 [5] - 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是K11在中国内地的首个旗舰项目,开始分阶段运营,探索“公园 + 文化 + 商业”复合型线下商业空间新模式,构建滨海文化生活矩阵,契合Z世代与文化中产探索性消费需求 [6] 打造深港消费融合前沿阵地 - 2025年深圳全力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罗湖益田假日广场开业,汇聚多样业态,有众多首店品牌,设置港客支付优惠专区,为香港市民北上消费提供选择 [7] - 有香港市民评价罗湖益田假日广场“胖东来”版超市海鲜新鲜便宜且可代加工,消费体验好 [8] - 蛇口K11 ECOAST开通跨境巴士,即将增设高速客轮航线班次,提升两地居民通达便利性,助力打通文化与城市物理通道,打造文化共享平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