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怀

搜索文档
铭记抗日英雄 传承抗战精神
四川日报· 2025-09-02 08:04
九月一日,南充市阆中中学老师在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上敲响"醒世钟"。抗战期间,日军曾四次空袭阆 中,其中一颗未爆的炸弹弹壳被改造成三口"校钟"。王玉贵 摄(C视觉) 在成都英华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同学们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后自编自演的情景剧《爱国新说》成为全场 焦点。这出情景剧通过父子对话,以"中国制造的手办""反向输出的国漫"等事例,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奋 进动力。 在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铭记历史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该校开学典礼的"追源·铭记"板块,介绍了一份特殊的 暑假作业——五、六年级的同学收集了100位捐躯赴国难的英雄名字。 9月1日,在眉山市仁寿县文缜小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上,一名学生在端详佩戴在老军人胸前的勋章。潘帅 摄(C 视觉) 9月1日,遂宁市河东新区朝阳路小学校"开学第一课"上,学生们在观看抗战历史故事展板。吴奉家 摄(C视觉) 9月1日,四川多所中小学迎来2025年秋季学期正式行课第一天。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80周年,多所学校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 "你们要铭记抗日英雄,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抗日英 ...
同心坐标|这面“不完美”的五星红旗,为何让无数侨胞挺起脊梁?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6:03
历史事件 - 1949年10月9日一面不完美的五星红旗首次在美洲升起 [2] - 海外侨胞在烽火岁月用血肉筑成海外长城 [2] - 硝烟散尽后侨胞回归祖国在新生的土壤中播撒热忱 [2] 发展历程 - 从救亡图存到复兴之路海外赤子的脚步从未停歇 [2]
出版界推出一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图书
央视网· 2025-08-29 20:05
出版行业主题图书发布 - 出版行业集中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图书 包括《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等13部作品 [1] - 作品主题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具有主题鲜明突出、史料权威珍贵、内容丰富生动等特点 [1] - 图书内容涵盖历史研究《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人物传记《我的爷爷杨靖宇》、文化研究《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艺术领域《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等多维度抗战主题 [1] 社会教育功能 - 该批主题图书旨在推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通过阅读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 [1] - 作品包含青少年导向内容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系列丛书》及《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连环画典藏》等适合不同年龄层的阅读形式 [1]
(同心抗战)香港大营救亲历者后人:国家有难时,香港同胞从未缺席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5:44
(同心抗战)香港大营救亲历者后人:国家有难时,香港同胞从未缺席 原中共香港长洲区委书记陈亮明之女陈凯伦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她一直觉得香港大营救是一件非常 震撼的事情。在国难当头、国家急需救援之时,香港人从未缺席。香港人的斗争智慧丝毫不逊色于任何 一个地区,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样高涨。(记者 温孟馨 刘轩廷 制作 王芷涵 封面设计 宋晓昱)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
叶浅予抗战漫画燃动香江
杭州日报· 2025-08-27 10:25
展览活动 - 《逃出香港》饥饿画展吸引了大量香港市民前来观展 [2]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在香港会展中心启幕 核心板块为叶浅予抗战漫画作品展 截至26日参观总人数达4.8万 [5] - 展览包含《战时重庆》和《逃出香港》两大系列漫画作品 [6] 艺术价值 - 叶浅予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集漫画、速写、国画成就于一身的艺术巨匠 [6] - 作品极具个人辨识度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用极简笔法捕捉真实情境 对年轻艺术家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7] - 创作《富春山居新图》长卷达15米 以春夏秋冬为序呈现富春山水 [9] 文化影响 - 香港市民带子女观展 通过漫画直观了解历史 感受先辈爱国情怀与精神力量 [6] - 香港杭州桐庐同乡会组织分批观展 成员表示作品带来艺术震撼与乡情共鸣 [6] - 桐庐代表团向香港文化部门及霍英东集团赠送文创产品 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7] 艺术捐赠 - 1988年向桐庐捐赠73幅元明清及现代名人字画 128幅个人画作精品 787册珍贵藏书 [9] - 家属追加捐赠37幅书画 101幅速写作品及20方印章 极大丰富桐庐艺术馆藏 [9] - 桐庐叶浅予艺术馆获得家属授权支持 最终确定展出《逃出香港》《战时重庆》组图及抗战视频内容 [9]
“有国才有家,爱家先爱国”(“追寻台胞抗日足迹”系列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6 06:53
家族历史与建筑 - 雾峰林家宅园为闽南式建筑 南北宽300米 总面积达1.1万多平方米 保有五进十一开间格局 [2] - 宅园内悬挂林文察 林朝栋 林祖密三代人肖像 被尊为民族英雄 [2] - 家族开台祖林石于1746年自福建平和县渡海赴台 第五代林文察受清政府追谥"太子少保" 宅园"宫保第"由此得名 [3] 抗日事迹与贡献 - 林朝栋参与中法战争台湾基隆之战并立下战功 甲午战争后率"栋军"抗日 下令"归田不解甲 枪炮带回家" [3] - 林祖密1913年向日本殖民当局退籍 成为辛亥革命后台湾同胞恢复中国国籍第一人 家族产业遭日本没收或低价收购 [4] - 林祖密出资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 被委任为闽南军司令 [4] - 林正亨投笔从戎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 后随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身负重伤 [5] - 林冈18岁只身奔赴大陆投身抗战 [5] - 林朝崧 林幼春创办"栎社"以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林献堂参与"台湾文化协会"展开非武装抗日运动 [6] - 家族在日本殖民统治50年间持续抵抗50年 [6] 文化传承与纪念活动 - 林献堂1946年参与组建"台湾光复致敬团"拜谒黄帝陵 60年后后人完成其未竟夙愿 [7] - 2007年成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 搜集历史资料 举办活动 出版书籍讲述抗日事迹 [7] - 抗战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 强调珍惜和平并呼吁两岸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发展 [7]
通讯丨从滇缅公路到吉隆坡——跨越80年的和平守望
新华网· 2025-08-24 09:58
纪念设施建设 - 吉隆坡南侨机工纪念公园和纪念馆历时4个月建设完成并正式向公众开放 设计灵感源自滇缅公路"二十四道拐"险段 [1] - 纪念设施包含白色庄严的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和镌刻三千余名南侨机工姓名的环形纪念墙 [1] - 中国云南建有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 包含纪念馆和纪念碑 与吉隆坡纪念设施形成隔海相望的呼应格局 [4] 历史背景与贡献 - 1939年2月起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立 在滇缅公路1146公里线路上承担抗战物资运输任务 [3] - 南侨机工面临恶劣道路环境 日军空袭和疾病威胁 据统计有1000余人献出生命 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 [3] - 机工队伍由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组织 东南亚华侨青年踊跃报名担任司机和修理工 [3] 纪念活动与影响 - 开幕仪式有马来西亚 中国 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百余名人士参与 包括敬献花圈和默哀仪式 [3] -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强调和平来之不易 反对任何不尊重和平的行为 [3] - 爱国华侨侯西反孙女侯韦美等机工后人赴云南重走滇缅公路 参加公祭典礼回顾历史 [5] 社会意义与传承 - 纪念设施旨在让参观者感受南侨机工的勇气与坚毅 激发马来西亚年轻一代华人对历史的兴趣 [1] - 历史被视作对后人的警醒和教训 也是未来方向的指引 需要代代相传 [4] - 在和平安定时期更应缅怀历史 珍惜爱国情怀并携手面向未来 [5]
通讯|从滇缅公路到吉隆坡——跨越80年的和平守望
新华社· 2025-08-23 22:02
历史纪念项目 - 吉隆坡南侨机工纪念公园和纪念馆历时4个月建设并正式向公众开放 包含白色庄严的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和镌刻三千余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员姓名的纪念墙 [1] - 纪念公园设计灵感源自滇缅公路上的二十四道拐险段 旨在使参观者感受南侨机工勇气与坚毅并激发马来西亚年青一代华人对历史的兴趣 [1] - 开幕仪式有来自马来西亚 中国 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百余名人士出席 敬献花圈与鲜花并肃立默哀 [1] 南侨机工历史贡献 - 南侨机工在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日夜兼程抢运抗战急需物资 面对恶劣道路环境 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及疟疾等疾病威胁 [2] - 据统计有1000余名南侨机工献出宝贵生命 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 [2] - 1939年2月起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东南亚各地华侨华人青年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分批赴中国支援抗战直至1942年5月滇缅公路运输被切断 [2] 跨国纪念体系 - 中国云南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依山而建 包含纪念馆和纪念碑 与吉隆坡纪念公园隔海相望共同守护历史记忆 [3] - 爱国华侨侯西反孙女侯韦美提及在云南看到祖父墓碑被妥善安置及在吉隆坡见证纪念馆落成 感受其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 [3] - 侯西反协助陈嘉庚组织南侨机工 负责联络组织工作并解决机工生活医疗等实际困难 1944年在飞往昆明参加侨光小学开幕典礼途中遇难 [3] 历史传承活动 - 侯韦美每年前往云南昆明参加南侨机工公祭典礼 [4] - 2024年8月在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组织下 侯韦美等南侨机工后人赴云南重走滇缅公路回顾抗战历史 [4]
这支八十年历史的龙狮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
新华网· 2025-08-23 04:38
文化传承与历史沿革 - 北山胜利醒狮队成立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以"胜利"命名并持续80年未更名 [2] - 醒狮队承载"以武止戈"的武术精神与爱国情怀,同时传承抗战精神与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精神 [2] - 1948年醒狮队受邀赴澳门表演,现存百人规模黑白合照记录历史 [2] - 80周年庆典上23名舞动50米长金龙的队员均为1948年合照成员后代 [2] - 94岁的杨耀全与88岁的杨平光为新狮点睛,延续传统仪式 [1] 经济发展与区域联动 - 改革开放后珠海成为经济特区,北山村建成工业区并吸引外资及港澳台资,实现农工商贸多元发展 [4] - 1993年北山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珠海市香洲区首批"亿元村" [4] - 港珠澳大桥开通及"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使北山村作为桥头堡迎来蝶变 [4] - 村民赴港澳工作、与港澳投资商合作建厂,形成紧密联动关系 [4] - 20世纪80年代香港乡亲鲍金浩每年捐资添置新狮头与新衣 [4] 文化创新与青年聚集 - 北山村开展古建活化保育,修复超100栋历史建筑并孵化本土原创品牌100余家 [5] - 现有各类商户230余家,成为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青年聚集地 [5] - 吸引港澳青年创业,形成国际音乐、世界美食等多元文化融合生态 [5] - 2018年狮队总教头伍建威赴澳门学习蔡李佛拳,2019年更名为"北山蔡李佛胜利龙狮团" [5] - 新生代队员加入龙狮团,实现百年传统的血脉延续 [8]
庆祝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主题巡回展览在港启幕
新华网· 2025-08-18 09:30
香港中西区青年协会主席李雪萍说,经历过缺水岁月的老一辈香港人对东江水的意义体会尤深,没有国 家的支援就没有香港今日的发展。 展览通过展板、教育单张、现场分享、问答互动等形式,进一步加深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东江水供 港的认识,鼓励年轻一代深入了解东江水供港工程的历史与运作,强化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出席活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组长李慧琼表示,通过开展纪念活动可以 增进青少年对东江水供港历史的认识,深切体会到国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在源源不断给予香港巨大支 持。同时,也希望年轻一代更加珍惜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副局长梁宏正表示,本次活动既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也 是香港青年节的伙伴活动项目。特区政府今年围绕这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资助了多个内地交流团, 至今提供2000多个名额,让青年实地考察东江水沿线。 湾仔青年联会主席宋芝龄在现场组织青少年参与东江水知识有奖问答。她表示,市民参与热情高涨,活 动既普及了东江水知识,更让市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关怀。 新华社香港8月16日电(奚天麒)以"一脉相连 饮水思源"为主题的庆祝东江水供港60周年巡回展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