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icon
搜索文档
涉企检查难度加码?减频次提效能还需苦练内功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07:21
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推进精准检查 [1] - 生态环境部部署专项行动,提升执法监管的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1] - 政策强调差别化对待高风险和低风险企业,对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集中精力聚焦高风险企业 [1] 企业分类管理 - 上海市将企业划分为ABCD4个等级:A级企业列入"无感监管"清单,基本不去现场;B级企业按5%比例抽查;C级企业抽查比例提高至20%;D级企业100%检查 [2] - 分类依据包括生产工艺复杂程度、排污总量及毒性、监测信息和信用评价等因素 [2] 监管能力提升 - 监管人员需提高业务能力,建立完整企业台账并动态调整 [2] - 借助科技手段如用电监控、在线监测、遥感和无人机等非现场执法方式提前获取问题线索 [3] - 制定规范工作模板,让每次入企检查成为全面的环境风险体检 [3] 检查流程优化 - 合理统筹行政检查事项,部门间协调减少企业迎检次数,部门内统筹实现一次性交总账 [2] - 完善"触发式"检查机制,确保特殊情况下能顺利入企检查 [2] - 提高检查透明度和精准度,让企业清楚检查内容并自愿整改 [3] 风险防控 - 监管人员需加紧练兵,在精准管理上积累经验,压缩无效检查的同时掌握问题线索 [3] - 加强评估工作,防止行政检查频次降低后企业出现投机心态 [3]
我市印发工作方案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西安日报· 2025-04-29 14:39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方案 -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方案》,旨在推动规范检查、精准检查、协同检查,严肃整治涉企行政检查突出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1] - 《方案》围绕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工作部署和市委"深化六个改革"等重点工作制定 [1] 强化源头管控 - 规范行政检查主体和人员,加强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不具备法定资格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实施行政检查 [1] - 制定年度涉企行政检查计划,行政检查主体需结合行业特性、风险确定检查频次和监管措施,并公布年度检查计划 [1] 强化服务意识 - 统筹实施"综合查一次",利用"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系统平台,推行简单事项"一表通查",整合多项检查和不同主体的相关检查,减少对企业影响 [1] - 严控入企检查人员数量,优化行政检查方式方法,推广远程监管、移动监管、线上监管等非现场检查 [1][2] 强化数字赋能 - 运用"互联网+监管"等信息系统对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预警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高频次检查等行为,及时监督整改普遍、高发问题 [2] - 推广"监督+服务"模式,加强涉企行政检查的常态化监督,拓宽企业反映问题线索渠道,对违法或不当情形及时启动监督程序 [2] 责任落实与监督 - 加强统筹协调,构建上下贯通、协同配合工作格局,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企,同时保证必要检查有效开展 [2] - 将涉企行政检查纳入政府督查和行政执法监督重要内容,严肃追责问责,对乱作为、不作为严格追究执法责任 [2]
从严规范涉企检查,为企业发展减负提效
人民网· 2025-04-27 16:38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旨在解决涉企行政检查中的突出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1] - 政策目标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避免检查过多过频、结果运用不规范等问题 [1] 政策核心措施 - 明确行政检查主体,清理并公布行政检查事项,杜绝"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和"变相检查"等乱象 [2] - 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优先采用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非现场方式 [2] - 强化执法规范,提出"五个严禁"和"八个不得",防止执法人员滥用权力 [2] 政策预期影响 - 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更专注于研发、生产和服务,提升整体竞争力 [2] - 通过科学监管引导企业遵纪守法,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 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精准高效服务而非简单约束 [2] 政策落实方向 - 探索创新监管方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部门协调 [3] - 完善监管机制,制定详细检查制度,明确范围、程序、方式和责任,建立反馈机制 [3] - 强化监督问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提高检查透明度,确保公平公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