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搜索文档
*ST东通: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57
公司治理与监管状态 - 公司因涉嫌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尚无最终结论[1][2][4] - 两名独立董事程贤权和牛忠党对2025年半年度报告投弃权票 因缺乏有效核验手段且无法判断涉案事项对财报的影响[2] - 审计机构对2024年度财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对内控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 对关联方资金占用报告为保留意见[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40亿元 同比增长48.85% 上年同期为1.61亿元[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5515.80万元 同比收窄66.80% 上年同期亏损1.66亿元[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94.95万元 同比转正112.82% 上年同期为-1.79亿元[5] - 总资产34.25亿元 较上年度末减少3.9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30.81亿元 减少1.36%[5] 股权结构与股东信息 - 第一大股东黄永军持股7.35% 持股数量4100.83万股 其中质押1960万股[5] - 前十大股东中9名为自然人股东 1家为境内非国有法人成都勤学善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6] - 公司确认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无优先股股东及表决权差异安排[7] 重大风险事项 - 若证监会最终认定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强制退市[7] - 董事长黄永军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 目前尚在调查过程中[7]
*ST苏吴: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票交易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8:24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处罚字〔2025〕58号),认定2020-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4] - 如根据正式处罚决定书结论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1][4] 财务类退市风险 - 2024年度财务报告被年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2条第(三)项规定财务类退市情形 [1] - 公司股票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其他风险警示 - 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年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2] - 浙江复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其他关联方企业存在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情形 [2] - 上述事项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第(一)(三)项规定,公司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2] 经营风险 - 达透医疗向公司送达《解约函》,并就Regen Biotech, Inc.违约事项向深圳国际仲裁院提起仲裁,已于2025年8月7日受理立案 [2] - 公司无法正常继续销售AestheFill医美产品,导致相关业务停滞 [2][4] - 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已全部处于质押/司法标记/司法冻结/轮候冻结状态 [2][4] 市场表现风险 - 公司股价连续异常上涨,累积较大交易风险,与基本面恶化、多重退市风险积聚等事实相背离 [4] - 存在击鼓传花迹象,随时存在快速下跌可能 [4]
*ST高鸿: 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35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连续两个交易日(2025年8月22日、2025年8月25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2%,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1] - 公司股票交易连续10个交易日内4次出现同向异常波动情形,且连续27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偏离值超过70%,属于严重异常波动 [1] 行政处罚与退市风险 - 公司于2025年8月9日披露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且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1][4] - 上述行为可能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5.1条第一项及第9.5.2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4][5] - 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11日起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6] - 若根据正式处罚决定书结论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5] 财务审计与持续经营问题 - 公司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2023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5] - 因上述问题,公司股票已于2024年5月6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5] - 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导致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 重大诉讼进展 - 公司涉及与常州实道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多起诉讼,其中9起诉讼一审败诉后于2023年2月上诉,二审于2023年6月14日开庭审理 [2] - 公司银行账户截至2025年2月12日已被执行法院扣划140,025,035.30元,剩余16,701,864.20元尚未执行 [2]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已对再审申请开庭询问,并出具民事裁定书裁定提审案件且中止原判决执行 [3] - 公司后续收到21起新诉讼案件的应诉通知书和举证通知书,案情与此前诉讼基本一致 [3]
福建证监局查处 *ST紫天财务造假案件 对相关责任主体及人员罚款超3800万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8-23 06:29
行政处罚与财务造假 - 福建证监局对*ST紫天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未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行为处以合计3840万元罚款 [1] - 公司连续两年虚增收入24.99亿元 涉及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及2023年年报三份财务报告 [1][2] - 2022年年报虚增收入7.78亿元(占当期营收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1] - 2023年半年报虚增收入2.08亿元(占营收14.56%)虚增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1] - 2023年年报因收入确认方法不当虚增收入17.21亿元(占营收78.63%) [2] 公司管理层责任 - 公司及管理层12人被处罚2770万元 原董事长姚小欣与财务总监李想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 - 未披露2024年年报行为导致公司被罚350万元 管理层被罚340万元 [2] - 公司因阻碍执法被额外处罚380万元 [2] 退市与法律风险 - 深交所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2] - 公安机关已对*ST紫天隐匿会计凭证罪刑事立案 可能追究"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刑事责任 [3] - 投资者已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3]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副总裁、财务总监辞职暨总裁代行财务总监职责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04:45
核心观点 - 公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因工作调整辞职 总裁将代行财务总监职责[1][2] - 公司因财务造假可能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股票收盘价已连续6个交易日低于1元[4][5][6] - 公司2020-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虚增营收、成本及利润[7] 高管变动 - 孙曦辞去副总裁及财务总监职务 辞职后公司将另有任用[2] - 辞职报告于2025年8月21日送达董事会时生效[2] - 总裁蒋中将代行财务总监职责直至新财务总监到任[2] 财务造假详情 - 通过无商业实质的关联贸易虚增营收、成本和利润[7]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4.95亿元 占当期营收26.46%[7]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4.69亿元 占当期营收26.39%[7]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4.31亿元 占当期营收21.26%[7] - 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3.77亿元 占当期营收16.82%[7] - 2020年虚增利润总额1458万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2.89%[7] - 2021年虚增利润总额2027万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51.65%[7] - 2022年虚增利润总额1992万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26.42%[7] - 2023年虚增利润总额2122万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29.81%[7] 退市风险 - 公司股票已于2025年7月14日起被叠加实施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5] - 股票收盘价连续6个交易日低于1元 若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将触发终止上市[5] - 若正式处罚决定认定重大违法退市情形 股票将被终止上市[6][8] - 收到处罚决定后将申请停牌 上交所将在5个交易日内发出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6][9] 公司应对措施 - 将全力配合证监会相关工作并积极行使听证等合法权利[6][8] - 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 最终结果以正式处罚决定为准[8][9] -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及上交所网站[9]
*ST苏吴: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七次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8:19
立案调查及处罚进展 - 公司于2025年2月2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1] - 2025年7月13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处罚字〔2025〕58号) 认定子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财务数据[2] - 截至公告披露日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 最终结果以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为准[2] 财务造假具体内容 - 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分别虚增营业收入48,068.05万元、44,823.70万元、41,082.09万元、35,544.47万元[1] - 虚增营业收入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6.46%、26.39%、21.26%、16.82%[1] - 虚增营业成本占当期披露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37.08%、35.47%、28.40%、20.95%[1] - 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1,458.27万元、1,458.27万元、1,458.27万元、1,458.27万元[1] 退市风险警示状况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4日起被叠加实施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2] - 若根据正式处罚决定书结论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2] - 股票收盘价已连续6个交易日低于1元 若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可能被终止上市[2] 股价波动及交易风险 - 公司股价近期波幅较大且当日大幅上涨 存在炒作风险[2] - 公司声明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事项 提示投资者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2] - 若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将申请停牌并在5个交易日内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2]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将全力配合证监会相关工作 积极行使听证、陈述、申辩等合法权利[2] - 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及上交所网站[3] - 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
A股上市公司频频“暴雷”,多只股票面临退市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8-20 15:59
核心事件概述 - 近期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出现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件 集中暴露公司治理及合规风险 [2][3][4] - 8月内已有6家A股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层涉及留置、逮捕、拘留等多种强制措施 包括万通发展、达梦数据、科思科技、熙菱信息、亚钾国际和天娱数科 [2][3] -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问题集中爆发 *ST高鸿、*ST东通、际华集团、豪尔赛4家公司因信披问题被监管关注 其中多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红线 [4] 高管涉案情况 - 熙菱信息控股股东兼总经理岳亚梅、科思科技实控人刘建德被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2] - 达梦数据董事兼总经理皮宇被实施留置 [2] - 亚钾国际董事长郭柏春、天娱数科董事郭柏春涉嫌挪用公款罪和滥用职权罪被逮捕 [2] - 万通发展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王忆会于8月18日被拘留 [3] - 豪尔赛实控人戴宝林因涉嫌单位行贿罪于2025年6月19日被逮捕 但公司未及时披露该信息 [8] 信息披露违规案件 - *ST高鸿2015年至2023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收近200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超7600万元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5] - *ST高鸿被罚1.35亿元 9名董监高合计被罚2675万元 董事长付景林被罚750万元并处市场禁入10年 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5] - *ST东通于2025年8月6日因实控人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 此前4月14日因财务数据虚假记载已被立案 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6] - 际华集团于2025年8月8日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 2024年11月曾因未及时披露关联方借款及募投项目延期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7] - 豪尔赛因未及时披露实控人被逮捕及公司涉嫌单位行贿被立案信息 于8月19日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和深交所监管函 [8] 公司市值影响 - 涉及事件的五家公司截至8月19日收盘总市值约1287亿元 [9] - 具体公司最新市值:亚钾国际284.24亿元、天娱数科130.88亿元、科思科技139.87亿元、达梦数据281.7亿元、熙菱信息42.6亿元、豪尔赛20.84亿元、万通发展167.3亿元、际华集团171.71亿元、*ST高鸿17.95亿元、*ST东通30.24亿元 [11]
*ST高鸿: 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二次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7 16:15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被认定为欺诈发行 [1] - 公司股票可能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5.1条第一项、第9.5.2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2] 财务造假细节 - 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5.18亿元、49.38亿元、35.38亿元、21.11亿元、56.12亿元、24.68亿元、17.96亿元、7.32亿元、3.86亿元 [1] - 虚增营业收入占各期披露营业收入的9.34%、28.27%、26.97%、35.18%、49.38%、35.38%、21.11% [1] - 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1,282.80万元、2,190.52万元、1,542.38万元、894.46万元、370.74万元、788.21万元 [1] - 虚增利润总额占各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0.42%、1.44%、0.99%、13.56%、64.88%、11.35%、22.11% [1] 非公开发行股票问题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数据 [1] -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构成欺诈发行 [1] 后续进展 - 公司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将全力配合中国证监会工作并行使听证或陈述、申辩等合法权利 [1][2] - 若正式处罚决定认定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1][2]
*ST苏吴: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六次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00:27
立案调查及处罚进展 - 公司于2025年2月2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1] - 2025年7月13日公司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认定子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财务数据[3]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 最终结果以正式处罚决定为准[2] 财务造假具体事实 - 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收入 占比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6.46%、26.39%、21.26%、16.82%[1] - 同期分别虚增营业成本48,068.05万元、44,823.70万元、41,082.09万元、35,544.47万元 占比当期营业成本的37.08%、35.47%、28.40%、20.95%[1] - 同期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 导致连续四年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1] 退市风险及程序 - 若正式处罚认定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2][3] -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5.7条、第9.5.8条 公司收到处罚决定后将申请停牌[3] -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停牌后5个交易日内发出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并依据规则作出最终决定[2][3]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将全力配合证监会相关工作 积极行使听证、陈述、申辩等合法权利[3] - 公司指定《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及上交所网站为信息披露媒体[2] - 公司承诺严格按照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及时披露有关内容[2][3]
两家公司同日退市引关注 主动退市案例增多
环球网· 2025-08-12 12:36
退市案例情况 - 8月8日ST天茂公告拟通过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上市交易 [1] - ST高鸿因长期财务造假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告知书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 - 截至8月10日已有5家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或吸收合并方式主动退市 包括中航产融 玉龙股份 *ST天茂 海通证券 中国重工 [3] - 中航产融和玉龙股份已经摘牌退市 海通证券被国泰君安证券吸收合并已终止上市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于7月获证监会批复仍在进行中 [3] - *ST天茂至今未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若9月初仍不能披露2024年年报将触发规范类强制退市 [3] - 今年已有10家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 *ST高鸿存在虚增收入35亿元 利润40亿元的系统性造假行为 [3] - *ST高鸿董事长付景林被罚款75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 相关责任主体合计被罚1.67亿元 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 [3] 退市规则变化 - 新"国九条"及配套政策推动退市规则迭代升级 2024年新规将财务类退市营收门槛从1亿元提升至3亿元 [4] - 新增一年严重造假退市情形 今年以来已有9家公司因营收低于3亿元等财务指标不达标退市 [4] - 交易类退市方面 8家公司因股价低于面值或市值不足5亿元退市 [4] - 监管层通过"并购六条"等政策鼓励市场化退市 打击"保壳"行为 [5] - 今年以来已有12起"A并A"案例落地 如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消除同业竞争实现资源整合 [5] 退市总体数据 - 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30家公司退市 [5] - 2024年55家退市公司中35家被证监会立案追责 [5] - 重大违法 财务类 交易类退市分别占一定比例 形成均衡出清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