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概念

搜索文档
华熙生物暗指巨子生物联合券商散布玻尿酸过时论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高景气仅因“题材幻象”??
新浪证券· 2025-05-21 17:0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费主张/cici 平静的医美赛道再度掀起波澜。近日,华熙生物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以近6000字的篇幅向多家券商研报"开火",直指其鼓吹的"透 明质酸过时论"是资本驱动的"题材幻象",而研报的主角则指向"新贵"——巨子生物。 华熙生物的愤怒其实不难理解,其业务体系长期以玻尿酸(透明质酸)为核心,贯穿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三大板块。券商的此种通过对比论述捧 高重组胶原蛋白,拉低玻尿酸功效,无疑直接动摇华熙生物的业务根基。 华熙生物表示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 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暗指巨子生物)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 所谓"对比研究"。 在这里,华熙生物认为重组胶原蛋白概念的火爆源自资本的炒作,并且出圈对象之所以是重组胶原蛋白仅是因为"幸运地被浮躁资本选中"。 从近年来业绩表现、市值表现来看, ...
华熙生物怒斥券商研报背后: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不该“你死我活”
证券之星· 2025-05-21 15:24
近日,华熙生物官方微信号发布了一篇题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与一般的宣传自 身产品,阐述自身投资价值的文章不同,这篇文章则是公开炮轰多家券商为"港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 股"巨子生物站台,宣扬透明质酸钠"过时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这件事情的起因,还要从多家券商对于巨子生物发布的研报说起。华熙生物作为全球领先的透明质酸原 料生产商,曾凭借玻尿酸在美妆护肤行业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医美茅"。然而,在官方微信号的文章 中,华熙生物却指出,近年来随着重组胶原蛋白概念的兴起,部分券商发布研报宣扬玻尿酸"过时论", 为巨子生物等重组胶原蛋白企业站台。华熙生物认为这些观点是一场"谎言",是"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 幻象,严重伤害了透明质酸产业的市场基础,还导致公司股价大跌,业绩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券商发布的相关研报截图来源:华熙生物官方微信号 两者股价背道而驰的背后,是两者业绩的此消彼长,2024年,华熙生物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全 年营收53.7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6%;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2.27%。2022—2024年 净利润更是从9.71亿元降至1.74亿元,缩水82%。 ...
华熙生物指责券商“误导市场”并称已获道歉,研报撰写人回应:内容合规
经济观察网· 2025-05-20 23:04
华熙生物与券商研报争议 - 华熙生物公开指责9家券商机构发布的10篇研报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并误导市场[1] - 公司已向证监会反映情况并收到部分券商道歉但未透露具体内容[1] - 被点名券商包括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平安证券等其中多数表示对涉事研报不知情或需协调回应[1] 研报内容争议焦点 - 券商研报将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对比称前者具有更多生物学特征和安全性优势[3] - 华熙生物反驳称这些对比缺乏科学依据未经第三方专业论证且无视药监局审批数据[3] - 公司认为研报本质是为巨子生物站台构建"题材幻象"以营造更大市场预期[3] 行业协会立场 -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和化妆品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呼吁回归科学本质[3] - 协会秘书长透露华熙生物2024年面临业绩下滑70.59%和团队贪腐问题[4] - 华熙生物称获得两家协会支持但遗憾相关方未参与科学讨论转向社交媒体制造评论[4] 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业绩对比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07%首次超越华熙生物[6] - 华熙生物同期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减少70.59%[6] - 巨子生物核心品牌可复美贡献82%营收基于自主研发的重组胶原蛋白技术[6] 分析师回应 - 参与撰写研报的分析师强调内容合规基于公开资料整合且有完整质控流程[2][7] - 分析师否认"站台"行为称行业研报需横向对比不同公司但会保持客观平衡[7][8] - 指出医美行业研报需符合生物化学专业要求数据来源包括付费数据库等[8]
玻尿酸被资本抹黑?昔日千亿医美巨头回应“炮轰券商”事件
华尔街见闻· 2025-05-20 19:11
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近期向券商"开炮",揭开了医美行业"热点轮动"的一角! 针对突然向券商"开炮",周二华熙生物对每经作出最新回应,华熙生物表示,透明质酸产业一直希望其 作为行业龙头带头发声,纠正对透明质酸的罔顾科学的踩踏和抹黑。此次发声是基于多重考虑,且已和 两大行业协会沟通并获得支持。 这一回应针对华熙生物5月17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长文,其在文中驳斥了"玻尿酸过时"的观点,并点名 了多家券商炒作"重组胶原蛋白",与玻尿酸进行恶意对比。 "炮轰"的背后隐藏着华熙生物的困境,随着玻尿酸产能过剩价格不断下降,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华 熙生物的业绩已经开始失速,2024年扣非净利缩水78.13%,市值也较巅峰缩水超1000亿。 反观,重组胶原蛋白成为市场的"新宠",行业中巨子生物司股价一路走高,其业绩上完成了对华熙生物 的反超,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为巨子生物净利润的十二分之一左右。 华熙生物发长文"开撕"券商 华熙生物认为,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 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 沙土高楼。 ...
手撕玻尿酸“过时论”,华熙生物怒斥券商概念炒作 重组胶原蛋白是不是“题材幻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18:28
华熙生物驳斥透明质酸"过时论" - 公司通过官方公众号发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直接点名9家券商研报,称透明质酸"过时论"是"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 [1][3] - 公司表示此次发声前已与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沟通并获得支持,认为资本市场概念剧烈切换会伤害产业 [1] - 公司强调透明质酸产业是中国优势产业,2021年全球销量占比82%,其中公司占比44% [6] 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对比 - 透明质酸产业化早于重组胶原蛋白,华熙生物2000年借助微生物发酵技术开启产业化 [5][6] - 券商研报称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等方面优于玻尿酸,华熙生物认为这些结论具有误导性 [7][9] - 目前无官方结论证明两种技术孰优孰劣,重组胶原蛋白被追捧反映资本市场"求新"特性 [2][9] 资本市场表现分化 - 巨子生物2025年股价涨幅近70%,市值达909亿港元,2024年毛利率82.09% [10] - 玻尿酸"三剑客"业绩普遍不及预期:华熙生物市值从1400亿元跌至256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70%;爱美客营收增速降至5%左右;昊海生科增速降至1%左右 [10][13] -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6年胶原蛋白市场份额将超透明质酸,年复合增长率52.6% [15]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竞争加剧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预计2025年达585.7亿元,2030年达219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4.93% [16] - 华熙生物已布局该领域,预计1-2年内推出多款重组胶原蛋白医疗器械产品 [17] - 爱美客、华东医药、江苏吴中等多家A股公司也在布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17] 技术发展挑战 - 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处于发展早期,发酵工艺有待完善,原料成本较高 [18] - 作为化妆品新兴成分,其应用研究尚不十分透彻,需要更多研发投入 [18] - 行业面临政策变动、竞争加剧等风险,监管要求可能趋严 [18]
华熙生物“炮轰”华泰证券等券商,称产业“遭遇谎言与践踏”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5:27
近日,华熙生物(688363.SZ)发布一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在文章中称透明质 酸(Hyaluronic Acid, 简称HA)产业"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 华熙生物称,透明质酸被描述为"过时"、"不如某物质安全"、"不如某物质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 质具备市场价值"……这些抹黑与受操控的自媒体及网络上的虚假消费者评论形成共振,严重误导了市 场,破坏着一批中国企业多年建立起的全球产业优势。 同时,华熙生物在文章中"点名"了华泰证券发布的《巨子生物 (2367 HK) 始于胶原,不止胶原》、安信 证券发布的《巨子生物:国货胶原蛋白龙头,妆字号至III类械全方位覆盖》等,此外,西部证券、信达 证券、华福证券、申港证券、平安证券、方正证券等券商均一一被"点名"。 对于上述"点名",一位不愿具名的被"点名"券商内部人士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我们研究所本着审 慎原则,认为不太适合发声。"记者联系华泰证券、西部证券等多家券商,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列举多家券商研究报告,皆指向巨子生物 在华熙生物为透明质酸产业"正名"的文章中,点名了多家券商发布的研究报告:华泰证券发布 ...
华熙生物反击透明质酸“过时论”: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
财经网· 2025-05-19 11:15
华熙生物在推文中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它将一个演化了数亿 年,从未离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主角,拉入了以季度为单位的资本市场概念切换叙事中,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 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着沙土高楼。 5月17日晚间,华熙生物官方公众号发布名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当中提到,2022年开始,随 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 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 "当谎言与偏见试图将透明质酸简单定位为'保湿剂'时,全球各国实验室正掀起一场静默的认知革命。"华熙生物在推 文中列举,自HA被发现以来,其研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0年后,透明质酸的科研文献发表数量更是呈爆发式 增长。通过整理2000-2024年的文献发表数据(Pubmed数据库),发现关于透明质酸的研究论文数量约47000篇,而其 中超过60%研究都是围绕免疫、代谢、细胞分化、癌症研究、信号机制等多个生命 ...
200亿医美巨头,“隔空论战”!
中国基金报· 2025-05-18 20:24
(原标题:200亿医美巨头,"隔空论战"!) 【导读】华熙生物深夜辩驳"透明质酸过时论" 透明质酸龙头华熙生物,与重组胶原蛋白进行了隔空论战。 5月17日深夜23点41分,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 文章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 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沙土高楼。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华熙生物在净利润持续下滑的同时,股价也随之暴跌,市值从最高超1400亿元跌至目前的243亿元;港股上市的重组胶 原蛋白龙头巨子生物则净利润和股价齐飞,目前市值已达909亿港元。 华熙生物辩驳"透明质酸过时论" 华熙生物称,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透明质酸(也被称为"玻尿酸")产业遭遇了谎言与践踏,被描述为"过时""不如某物质安全""不如 某物质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质具备市场价值"……这些抹黑与受操控的自媒体及网络上的虚假消费者评论形成共振,严重误导了市场,破坏着 一批中国企业多年建立起的全球产业优势。 文章称,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