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体系

搜索文档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施行 银行业多维度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局
证券日报· 2025-05-11 23:12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 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1] - 该法为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痛点提供顶层设计 聚焦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1] - 银行业需优化融资机制和拓宽融资渠道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1] 融资机制创新 - 网商银行推出"大雁系统" 通过智能风控分析纳税记录等数据生成信用画像 提供无抵押纯信用贷款 [2] - 微众银行"微业贷"运用大数据和AI算法评估企业经营状况 实现快速审批和灵活放款 无抵押要求 [2] - 银行采用授信滚动管理和"政府+银行+保险"风险共担模式 保障研发资金连续性 [2] 多层次信贷体系构建 - 建立首贷户培育清单 依托"银税互动"提升信用评估效率 [3] - 完善债券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扩大科创债和绿色债发行规模 [3] - 开展投贷联动和市场化债转股 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 [3] 多元化融资渠道拓展 - 广州农商银行推出"金米专精特新贷"等产品 针对科技型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 关注科研创新水平 [4] - 成都农商银行发行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首期规模0.84亿元 惠及8家电子信息等领域企业 [5] - 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盘活无形资产 推动产业链高端化转型 [5] 全链条金融服务 - 银行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 设立经营贷快速审批通道 [7] - 构建"债权+股权"模式 设立产业基金投向人工智能等领域 [7] - 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 依托核心企业信用搭建应收账款融资平台 [7]
“从毛细血管到创新动脉”:安徽兴泰担保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新浪财经· 2025-04-29 19:38
普惠金融服务 - 安徽兴泰担保构建"普惠+科技+债券+保函"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民营企业成长坚实后盾[1] - 通过"政银担""政信贷""普惠易贷"等产品矩阵,累计为3.9万户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提供1340亿元融资担保,在保规模达190亿元[3] - 普惠担保平均费率从1%降至0.65%,近三年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2亿元[3] 科技金融创新 - 推出"科技星火贷""科技团队贷"等政府引导型产品,有效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1] - 累计为6536户科技型企业提供267亿元担保,助推20余家企业上市[4] - 针对"卡脖子"技术领域创新特色产品,对重点产业链企业累计投放达33亿元[4] - 通过"投担联动"基金向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投资4800万元[5] 债券市场表现 - 支持科创债、科创中票等募集资金,授信规模超60亿元[6] - 标准化债券增信授信规模扩至超500亿元,在保规模突破340亿元[6] - 创新创设6亿元信用违约互换(CDS)及安徽省首单"双贴标"ABS[7] 保函业务突破 - 电子保函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累计开展工程履约保函613亿元,电子投标保函369亿元[8] - 保函业务覆盖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建项目,并拓展至广东、浙江等10余省份[8] - 创新推出船舶保函、土地复垦保函等专业产品,助力企业拓展市场[8] 企业成长案例 - 食品机械生产企业通过500万元"专利贷"解决欧洲订单垫资压力,成功打开国际市场[2] - 汇通控股获无抵押信用担保支持,营收从2018年2.46亿元增长至2024年10.75亿元,并实现主板上市[4]
江苏银行徐州分行: 努力构建陪伴式个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4-28 15:57
近年来,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通过"全客群、全产品、全渠道"三大要素,努力构建全方位一体化长周期的陪伴式个人综合金 融服务体系。 精准匹配需求,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始终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针对不同资产规模、风险偏好及金融需求的不同类别客户构建全方位、一体化、长 周期的陪伴式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以差异化的服务,打造分层分类客户金融服务特色。针对代发客群,为代发企业员工配置专属权益和产品组合包,提供低 风险稳健产品组合、个人信贷一站式服务,以企业微信群的方式,搭建线上交流平台,设定专人全程响应代发客群需求,通过社群运营增强客户黏性,提升 服务水平。针对银发客群,坚持传统服务与线上创新并举,打造特色养老金融服务,推出老年客户权益体系,以老年客户专属"融享幸福借记卡"为载体,帮 助老年人享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该行个人养老金账户服务覆盖储蓄、理财、基金等多品类,目前开立已超6万户。聚焦企业家客户"个人金融、企业经 营、家族传承"需求,该行推出"企投家"综合服务品牌,整合集团内资源,提供涵盖"投资、融资、传承、交流"等多维度一体化综合服务,打造家族传承服 务特色,成为首家启动全流程家族信 ...
四大直辖市城商行PK: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的掉队与变阵
36氪· 2025-04-28 11:25
直辖市城商行概况 - 中国现有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 北京银行资产规模已突破4万亿,上海银行突破3万亿,天津银行和重庆银行尚未进入"万亿俱乐部" [1] - 截至2024年末,天津银行资产总额为925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重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8566.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7.58亿元 [1] 北京银行 - 截至2024年12月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42215.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1%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0.81%;净息差1.47% [2] - 净利润增速从2022年的11.40%降至2023年的3.49%,再到2024年的0.81%,显示利润增长陷入停滞 [2] - 江苏银行2024年总资产39518.14亿元,同比增长16.12%;营收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多项指标超越北京银行 [2] - 宁波银行2024年营收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净利润已超越北京银行 [3] - 北京银行净息差从2019年的1.95%下滑至2024年末的1.47%,低于行业平均1.52% [3] - 北京银行探索儿童金融方向,截至2024年末儿童金融客户数突破200万户 [4] - 2024年零售营收同比仅增长2.26%,不及总营收增速4.81% [5] - 2024年累计罚款金额超过770万元,2023年6月曾因14项违规被罚4830万元 [5][6] 上海银行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长4.79%;净利润235.6亿元,同比增长4.50%;资产总额32266.56亿元,增长4.6% [7] - 利息净收入324.86亿元,同比减少7.62%,连续四年下滑 [8] - 2024年净息差1.17%,大幅低于行业警戒线1.8% [8] - 非利息净收入204.99亿元,同比增长33.11%,其中投资收益131.66亿元,同比增长94.42% [8][9] - 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65.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8.74% [9] - 2024年累计罚金超910万元,2023年4月曾因外汇违规被罚9834.50万元 [10] - 2025年4月金煜卸任,顾建忠接棒董事长 [11] 重庆银行 - 2024年营业收入136.79亿元,同比增长3.54%;净利润51.17亿元,同比增长3.80%;资产总额8566.42亿元,增长12.73% [12] - 贷款结构"重对公、轻零售",公司贷款同比增长25%,零售贷款增速仅2.81% [12] - 零售业务利润同比下降28.86%,零售贷款不良率攀升至2.71% [12]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余额从2023年末的3.09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5.84亿元 [13] - 2024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59%至101.76亿元,净息差1.35%,同比下降17个BP [13] - 2024年因信贷管理失责等问题被罚370万元 [14] 天津银行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9259.94亿元,增长10.1% [15] - 2024年营业收入167.09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38.02亿元,增长1.1% [15]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7%,利润总额增长91.7%;下半年营收同比下降4.47%,净利润下降37.25% [15] - 2024年投资收益26.01亿元,同比下降11.1% [16] -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从2019年的916.6亿元降至2024年的421.7亿元 [17] - 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1.83%,高于整体不良贷款率1.68% [17]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3%,同比下降0.27% [18] 行业总结 - 四家城商行普遍面临增长乏力、息差收窄、转型承压等挑战 [19] - 北京银行"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战略布局能否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是关键 [19] - 上海银行非利息收入表现亮眼,2024年投资收益同比增长94.42% [19] - 重庆银行2024年资产增速达12.73%,创六年新高 [19] - 天津银行主动压缩高风险非标投资,优化资产结构 [20]
青海银行业创新抵押方式赋能各类经营主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27 18:43
构建新型抵押体系 在传统抵押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的背景下,近年来,青海省银行业积极探索,通过创新金融服 务模式,成功激活"沉睡资产",构建起新型抵押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青海碳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低碳技术研究、碳资产交易等业务的科技型企业,其核心功能板 块包括零碳经济服务中心、碳中和技术实验室两大部分。此前,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等问 题,开发的碳资产尚未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权,不符合建设银行的授信要求。 为此,建设银行海东分行加强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开发碳汇未来收益权及碳指标现/期货交易收益 权质押担保模式,为该公司办理碳汇质押贷款业务,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支持企业碳汇项目开 发。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企业的资产,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本报记者 郝飞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支持辖内银行充分挖掘农牧区各类资产资源,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 款、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和活畜抵押贷款等一系列融资新模式,切实满足农牧区经营主体多 样化融资需求。 截至2025年3月末,青海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4.3亿元,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1.4亿元, 累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