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

搜索文档
王小鲁:不赞成刺激消费的提法
搜狐财经· 2025-08-29 13:19
解决这个问题,只靠行政考核结构性贷款指标不行,还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推动改革,建立更加 开放的金融市场。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不能只靠事前限制进入、设置很高的进入门槛和过多的其他限 制,重点要在开放市场的同时做好事中事后的金融监管。 当然还有其他多方面的体制和政策问题。包括政府和银行需要确立公平竞争的观念,对不同企业一碗水 端平,不能厚此薄彼,区别对待。 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是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公平竞争。 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提高效率,发展才有动力。近一个时期垄断性行业国企利润上升、收入增加,竞争 性行业民企利润下降,收入减少,说明竞争条件仍然不公平。过去民企发展快于国企,靠的是效率高。 王小鲁,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经济转型研究 当前民间消费需求疲软,很多领域产能过剩,企业销售困难。2023年全国最终消费只占GDP的53%,居 民消费只占37%,消费率严重过低,投资率仍然过高。民间投资停滞,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市场 规律的正常调整,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形成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还有不少疑虑,对前景信心不足,不敢 贸然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改善民生的政策和建立公 ...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最新榜单发布90家苏企入围发挥挑大梁作用
新华日报· 2025-08-29 07:17
全国工商联2025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总体情况 - 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营业收入270.23亿元[1] - 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户均营业收入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1] - 企业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资产1023.09亿元增长2.62%[1]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增长6.48%[1] - 京东集团、阿里巴巴、恒力集团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三[1] - 恒力集团同时位居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首位[1] 江苏省民营企业表现 - 江苏在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入围90家 较上年增加1家 数量位居全国第二[1][2] - 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7.98万亿元 占全省GDP比重达58.2%[2] - 营业收入千亿元以上企业11家 较上年增加1家[2] - 苏南地区入围71家 苏中11家 苏北8家[2] - 制造业企业61家 服务业企业18家[2] 江苏入围企业研发与贡献指标 - 研发投入总额751.7亿元 较上年增加7.5%[2] - 研发人员8.3万人 较上年增加5.1%[2] - 有效国内发明专利数2.4万件 较上年大幅增加32.6%[2] - 纳税总额1353.6亿元 其中年纳税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28家[2] - 吸纳就业总数130.6万人[2] 调研背景与范围 - 调研为全国工商联第27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1] - 共有6379家2024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参与[1] - 同时发布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1] - 江苏在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入围82家(增加3家) 服务业100强入围15家(增加2家)[1]
机遇共享的投资热土
海南日报· 2025-08-18 18:38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展开之际,浙江民企海南自贸港建设学习考察活动举行,众多浙江企业家不 远千里,相聚海之南,对接交流、洽谈合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集聚了人气,凝聚了财气,汇聚了商 气。 水深则鱼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必须举全国之力、 聚四方之才。"近年来,海南牢记嘱托,一个年头确定一个主题,一个主题攻坚一批难题,奏响练内 功、转动能、引外力"经济转型三部曲",推动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蓬勃展开。在开局之年,海南新设 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引进人才、离岛免税购物等实现"四个翻番","磁场效应"逐步显现。 "发展前景强、招商政策实、服务能力优",浙江民企点赞、投资海南的行动,既是对海南坚定不移 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打造投资新高地的肯定,也为海南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高质量 高标准建设自贸港,注入了强大信心暖流,成为中外各界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共享自贸港机遇的生 动缩影。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多企业的入驻提振了共建自贸港的信心、干劲。乘着向好形势,如今的海 南加快释放自贸港政策效应,全力推进"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 的重要交汇点,努 ...
重庆推出“五个百亿级”工具支持五大领域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8 13:44
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计划 -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推出"五个百亿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计划,聚焦科创、绿色、消费、外贸、民营经济五大领域,通过资金精准投放与金融服务优化,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资金池构建 - 整合1000亿元低成本资金,构建"专用额度+政策倾斜额度"双支撑体系 [2] - 从人行重庆市分行直接管理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中切出850亿元专用额度,定向支持科创、绿色等领域 [2] - 引导全国性银行争取总行政策工具,新增150亿元倾斜额度,强化资金协同效应 [2] - 五大领域将分别获得"渝科融""渝绿融""渝消融""渝通融""渝民融"百亿级专属工具支持 [2] 五大专属工具 - 创设百亿级"渝科融",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提供低成本信贷 [3] - 创设百亿级"渝绿融",覆盖绿色项目、转型活动及绿色主体,推动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3] - 创设百亿级"渝消融",瞄准"以旧换新"消费链条,支持住宿餐饮、教育等消费服务行业 [3] - 创设百亿级"渝通融",助力受关税影响企业、陆海新通道产业链,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支撑 [3] - 创设百亿级"渝民融",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输血,精准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 [3] 多维举措保障 - 人行端开通"专用额度优先支持、快速办理绿色通道、适度降低质押比例"服务 [4] - 金融机构端要求丰富"再贷款""再贴现"产品,精准匹配五大领域融资需求 [4] - 依托"长江渝融通"大数据系统,动态更新企业"白名单",引导银行业全流程资金配套 [4] - 联动财政、行业主管部门,构建"政策宣传+融资对接+效果评估"协同机制 [4] 全流程管理 - 金融机构按月/季提交业务申请,人行重庆市分行快速响应审批 [5] - 发放环节强调"专用额度优先安排、快速办理",保障资金"即申即享" [5] - 监测阶段通过"专项报表+系统统计",实时跟踪贷款、票据流向 [5]
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证监会、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5-26 19:08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意见》核心内容 - 新时代完善企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共8部分19条举措,涵盖党的领导、公司治理、管理水平、创新激励、社会责任等系统性部署 [4] - 目标是通过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发展,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4] 政策背景与内涵 - 基于1993年"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字方针发展而来,党的十八大后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与市场化改革结合 [5] - 内涵特征包括:以党的领导为根本,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共性与中国国情特色,强调产权结构优化、治理机制制衡、创新驱动和社会责任 [6][7] 国有企业改革进展 - 中央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100%实现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1.26万户重要子企业建立党委前置研究清单 [13] - 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经理层契约化管理全覆盖,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超60%,中长期激励累计覆盖36.8万人次 [13] 民营企业制度完善 - 全国工商联将试点推动27万户执委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25年在省级以上工商联执委企业率先实施 [16] - 截至2025年3月民营企业数量超5700万户,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需分类引导制度创新 [16] 资本市场作用 - 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达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股份回购近1500亿元,公司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11] - 证监会将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严打财务造假和资金占用,强化独立董事作用 [11] 创新激励措施 - 鼓励大企业向中小微开放创新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格局 [8] - 优化人才、技术、资本要素配置机制,赋予项目团队自主权,健全创新导向激励机制 [9] 服务保障体系 - 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支持民企参与新兴产业和"两重""两新"建设 [19] - 建立拖欠账款信用监管机制,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体系建设 [19]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施行 银行业多维度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局
证券日报· 2025-05-11 23:12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 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1] - 该法为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痛点提供顶层设计 聚焦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1] - 银行业需优化融资机制和拓宽融资渠道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1] 融资机制创新 - 网商银行推出"大雁系统" 通过智能风控分析纳税记录等数据生成信用画像 提供无抵押纯信用贷款 [2] - 微众银行"微业贷"运用大数据和AI算法评估企业经营状况 实现快速审批和灵活放款 无抵押要求 [2] - 银行采用授信滚动管理和"政府+银行+保险"风险共担模式 保障研发资金连续性 [2] 多层次信贷体系构建 - 建立首贷户培育清单 依托"银税互动"提升信用评估效率 [3] - 完善债券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扩大科创债和绿色债发行规模 [3] - 开展投贷联动和市场化债转股 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 [3] 多元化融资渠道拓展 - 广州农商银行推出"金米专精特新贷"等产品 针对科技型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 关注科研创新水平 [4] - 成都农商银行发行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首期规模0.84亿元 惠及8家电子信息等领域企业 [5] - 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盘活无形资产 推动产业链高端化转型 [5] 全链条金融服务 - 银行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 设立经营贷快速审批通道 [7] - 构建"债权+股权"模式 设立产业基金投向人工智能等领域 [7] - 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 依托核心企业信用搭建应收账款融资平台 [7]
深学细研 为民企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
金融时报· 2025-04-29 11:23
政策支持与金融服务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入学习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 围绕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支持民营经济25条"和广东省"民营经济30条"等政策措施 开展集体学习研讨 [1]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多个单位举办金融支持广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宣讲暨银企对接活动 吸引1.5万人观看 12家金融机构与12家民营企业签约融资对接项目 签约金额合计超108亿元 [2]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系统实施"信贷无忧+债股易融+信用筑基+科创引擎+跨境护航"五大提升行动 构建"信贷+债券+股权"多元融资生态格局 [3] 调研与融资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对辖内276家民营企业开展调研 系统分析广东民营企业投资情况和制约因素 [2]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科技创新企业开展专题调研 实地考察广州开发区两家代表性科技初创企业 建议股权融资等渠道 精准传达广东省"科技金融15条"等惠企政策 [2] - 截至2025年2月末 广东民营企业贷款余额显著增长 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百分比超过两位数 [3] 民营经济发展 - 广东是我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1]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动科技初创企业应享尽享、早享快享惠企政策 [2] - 金融支持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
浙江提出28条“硬核”措施
每日商报· 2025-04-23 06:22
一方面,水利部门要向民营企业推介具有一定收益水平、条件成熟的水利项目清单,在水利建设项目招 投标中严格落实"七个不准"要求,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要优化事前事中服务机 制,帮助民营企业高效办理涉水审批;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水利工程运行 管理。除此以外,还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水利重大课题研究和科技攻关、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全省水利科 技交流活动等。 商报讯(记者骆静怡)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近日,浙江省水利厅印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 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28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发挥水利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 用。 这28项具体措施主要涉及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水利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推动水生态产 品价值转化、加强水利资源要素支持保障、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提升科 技创新能力、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完善亲清政商关系等八个方面。 为了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方案》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水利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支持民营企 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方案》 ...
专访广东高院院长张海波:主动对接新兴产业司法需求助力广东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0 08:03
广东民营经济与科技创新司法保障 民营经济司法支持 - 广东民营经济贡献全省50%以上GDP、60%以上出口额和税收、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新增就业、90%以上经营主体 [1] - 法院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116.5万件,二审改判率同比下降1.67%,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犯罪界限 [3] - 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金额达541.93亿元,创新"司法拍卖贷"模式缓解融资难题 [4] - 2024年促成金融纠纷调解成功38.8万件,涉及金额超3000亿元,执结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8.9万件追回款项76.0亿元 [5] 科技创新司法护航 - 广东拥有7.7万家高新企业、138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全球第二 [6] - 2024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8万件(占全国1/4),其中技术类案件1.77万件涉及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 [7] - 建成全国首个技术调查实验室,312名粤港澳专家参与3000+案件技术调查 [8] -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调解成功率提升40%,专利无效审查周期平均缩短2个月 [8] 营商环境优化 - 市场主体超1800万户,审结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5万件(占全国2/3) [9][10] - 发布120个跨境纠纷典型案例,聘请120名港澳调解员,上线3万+部域外法查明平台 [10] - 2024年审结2970家企业破产案件,化解债务3487亿元,105家企业通过重整重生 [10] 民生司法保障 - 审结民生案件158.73万件,执结案件77.68万件到位2400亿元,周期压缩26.5天 [11] - 建立劳动维权联动机制,追回务工人员25亿元欠薪 [12] - 诉讼服务网提供线上服务225.98万次,健全残疾人手语翻译等保障机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