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南通:在深度融入中服务支撑长三角
新华日报· 2025-06-06 07:19
交通基建与区域互联 - 全球首台万吨米级塔吊W12000-450完成张靖皋长江大桥南主塔中横梁合龙段精准安装 该桥跨江段7900米 南航道桥跨度2300米创世界最大悬索桥纪录 拥有6项世界首创技术 [2] - 南通规划8条过江通道形成"八龙过江"格局 目前苏通大桥等3条已通车 张靖皋长江大桥等3条在建 预计2028年建成 未来江岸线每20公里设一条通道 [3] - 低空交通网络加速布局 南通开发区至苏州工业园区航线25分钟可达 启东/海门至上海浦东航线已开通 年载客量超1万人次 [3] 产业协同与技术创新 - 振华海工建造世界最大全电驱环保绞吸船"浚澜"号 叠加南通制造与上海技术优势 累计产出"天鲲号"等多项大国重器 [6] - 神马电力在南通建绿色智能生产基地 在上海设研发中心 通过长三角协同实现全球化布局 近5年沪通产学研合作项目年均增长20% [7] - 霖鼎光学落地如皋沪苏科创产业园 承载上海交大20年科研成果 建成5轴超精密加工中心 预计年销售额达20亿元 [8] 经济数据与产业生态 - 1-4月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8.5% 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11.9%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15.8% 进出口总额1305.7亿元同比增14.4% [1] - 建成19个跨江合作园区 50%企业与上海合作 60%货物经上海口岸进出口 70%规上制造企业与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 [8] - 与苏州共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联合苏锡打造的高端纺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8] 公共服务一体化 - 实现170项政务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 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业务6分钟办结 沪通互设远程虚拟窗口提升办事效率 [9][10] - 29家二甲以上医院与上海名院合作 上海专家月均坐诊800人次 705家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11] - 成立长三角理论学习传播联盟 覆盖10个城市 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 [11]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新华日报· 2025-06-06 05:1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省委书记信长星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1] - 方厅水院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点功能性项目,示范区是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1] - 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做好绿色生态和文旅融合文章,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1] 乡村振兴 - 开弦弓村是我国乡村变迁与振兴的缩影,需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治理水平,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2] - 鼓励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结合,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2] - 关注"三夏"时节的小麦收成和水稻种植,加强旱涝灾害、病虫害防范,为全年粮食丰收打基础[2] 太湖生态治理 - 信长星察看东太湖水质情况,要求坚持湖岸同治、流域共治、精准施治,强化监测预警,确保太湖安全度夏、水质持续改善[2] 作风建设 - 强调以严的标准一体推进学查改,将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坚决整治违规吃喝,对顶风违规行为严查快办[3] -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坚决抵制违规吃喝,推动纠"四风"、树新风向基层延伸[3]
长三角区域同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进路
新华日报· 2025-06-05 04:5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推动该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需要坚持稳中求进,通过科学部署和精准施策不断谱写发展新篇章 [1] 城乡发展布局规划 -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需通过系统性空间重构构建"城市群—都市圈—县域—乡村"四位一体发展格局 [2] - 需打破"一城独大"模式,培育多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布局,推动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圈深度融合 [2] - 促进近沪城市与上海同城化发展,强化小城市产业定位与功能特色,探索"紧凑型城镇"发展路径 [2]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 长三角需以"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为导向构建城乡产业协同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3] - 上海聚焦金融科技与总部经济,苏州无锡强化先进制造,浙江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安徽承接产业转移 [3] - 明确城乡功能分工,城市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农村发挥生态涵养和特色农业功能 [3]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 需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体系,形成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4] - 深化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学科共建,设立跨校联合学位项目,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4] - 打造科技创新"联合攻关矩阵",强化国家实验室和企业创新联合体协同,实施跨区域"揭榜挂帅"项目 [4] 人才发展机制 - 优化"柔性流动生态",推进职业资格跨省互认,推行"人才绿卡"和"一卡通"服务 [5] - 建立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职业资格互认机制,构建"人才资质互认、服务保障互通"一体化机制 [5] 一二三产业融合 - 通过生产要素跨界重组和创新生态重构打造全球竞争力产业集群 [6] -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推广"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模式 [6] - 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构建智造云平台,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农业的支持 [7] 区域产业协作 - 各省市立足优势加强协作,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和共享政策引导产业要素流动 [7] - 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产业链"数字孪生",发展"工业互联网+农业"和"元宇宙+文旅"新业态 [7] 核心资源配置 - 构建"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体系,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8] - 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南京侧重科创走廊,杭州聚焦数字经济,合肥突出基础科研转化 [8] - 推动重大科技设施全域开放,建立"创新券"跨省通用机制,成立长三角数据管理局 [8] 现代化推进路径 - 需多管齐下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产业融合和资源统筹 [9] - 形成"农业筑基、工业赋能、服务增值"的产业格局和"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资源体系 [9]
不断提升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四论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
新华日报· 2025-06-01 10:55
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 协同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发展共同体,积极融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1] -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谋划构建沿长江产业创新带 [1] - 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向长江中上游延伸 [1] 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 - 深度链接京津冀大院大所创新资源和粤港澳国际科创中心,吸引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2] - 鼓励科研院所跨区域互设基地,共建高等级科创平台和产业飞地 [2] - 加强金融资本市场对接,支持企业跨区域投资并购、双向发债和上市融资 [2] 一带一路建设与对外合作 - 深化与沿线国家人才、技术、经贸合作,拓展绿色基建、绿色交通、绿色金融领域 [3] - 推动境外合作园区提质增效,实施丝路贸易促进计划,提升陆海天网互联互通水平 [3] - 鼓励走出去企业返程投资,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项目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3] 对口帮扶与东西部协作 - 加大科技协作力度,深化园区共建,加强东数西算、西电东送等合作 [3] - 推动多领域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对口地区加快发展 [3] - 结合江苏所长与对口地区所需,促进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3] 全局发展与战略统筹 -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4] - 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发展辐射带动力 [4]
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在城市更新中塑造新功能打开新局面,龚正调研普陀区
第一财经· 2025-05-30 19:50
产业发展战略 - 加快培育成长性好、价值链高的重点产业集群,持续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发展集聚区 [1] - 强化重点行业调度和重点企业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2] - 提高重点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打响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交易等优势赛道 [2] -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产业图谱,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2] 区域发展与城市更新 - 在推进城市更新中塑造新功能打开新局面,拿出有力措施稳增长促转型 [1] - 真如副中心是普陀创新发展的战略重地,研究提升土地利用率、破解发展瓶颈、改善城区形象的举措 [1] - 加大对重点地区的资源倾斜,打造普陀产业发展地标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上海化工研究院与华谊集团联合重组,持续在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新环保等领域开拓攻关 [1] - 推进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研发,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1] 消费与经济增长 - 在扩大消费上走出新路,推进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形成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 [1][2] - 发挥"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切实把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2] 战略机遇与区域协同 -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空间扩容等战略机遇 [2] - 积极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加快布局一批高能级产业项目、平台项目 [2]
江苏:持续推进产业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更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快讯· 2025-05-28 10:5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 持续推进创新协同、产业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1] - 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对接深化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合作 [1] 重大工程和民生项目建设 -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 [1] -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 对口帮扶工作 - 用心用情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结合国家要求、当地所需和江苏所长 [1] 安全与发展统筹 - 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生产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1] -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1] - 统筹抓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太湖安全度夏等工作 [1]
“轨道上的长三角”崛起关键支点
新华日报· 2025-05-27 14:5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即将在南京举行,主题为"协同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1] - 南京北站是服务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枢纽节点,预计2027年10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1] 南京北站建设 - 南京北站总建筑面积69.21万平方米,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骨干线路——北沿江高铁中规模最大的枢纽客站 [1] - 南京北站是南京唯一集高速、城际、普速铁路于一体的铁路枢纽,同时也是北沿江高铁的关键节点工程 [1] - 南京北站通过超大枢纽规模、高效换乘体系、站城融合开发及绿色技术应用,成为长三角北翼核心枢纽和"轨道上的长三角"关键支点 [1] 南京北站核心优势 - 枢纽规模:采用"3场16台30线",年旅客发送量可达3650万人次,填补江北浦口、六合等地区铁路交通空白 [2] - 立体换乘:首创"双光谷+井字形快速换乘通道",实现高铁与地铁"零换乘",换乘效率较传统枢纽提升近40% [2] - 绿色技术:广泛应用低碳材料和综合节能降碳技术,建筑屋顶设置10.5万平方米光伏发电板,实现年发电量约300万千瓦时 [2] - 区域辐射:依托北沿江高铁串联中西部六省一市,南京至合肥行程缩短至35分钟,同步规划14.4平方公里枢纽经济区,预计可集聚10万人口 [2] 南京北站施工进展 - 已完成全部15000多根工程桩施工,正在进行深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 [3] - 施工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和多系统协同两大挑战,采用"智能监测+数字孪生"技术和"智慧大脑"调度中心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3]
泰州市服务业一季度保持稳健向好态势
搜狐财经· 2025-05-27 07:10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泰州市服务业正以昂扬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今年一季度,全市 服务业交出亮眼成绩单:增加值达964.8亿元,同比增长7.3%,占GDP比重跃升至52.1%,对经济增长贡 献率达62.3%,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泰州市抢抓政策机遇、深化结 构调整、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现代物流与金融业双轮驱动 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泰州港,巨轮穿梭、桥吊起舞,一派繁忙景象。一季度,泰州港货物吞吐量1.05亿吨,集装箱吞吐 量11.1万标箱,同比增长4.3%。这组数据折射出泰州现代物流业的蓬勃生机。作为《江苏省加快生产性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重点培育领域,泰州正加速构建"江海河联运"物流体 系,以低空物流、网络货运等新业态为突破口,打造长三角物流枢纽节点。 批零行业成为稳增长"压舱石" 在泰州万象城,市民消费热情高涨。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38.77亿元,同比增长7%, 增速位居全省第五。批零行业更是表现抢眼,实现增加值186.44亿元,同比增长10.9%,对经济增长贡 献率达18.1%。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5.2 ...
全国首个地跨三省市域的房建项目方厅水院即将竣工
苏州日报· 2025-05-22 06:37
项目概况 - 方厅水院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域水乡客厅的重点项目,即将竣工验收 [1] - 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地跨沪苏浙三省市域的房建项目,横跨太浦河,实现用地和建设规划许可数据互认、审批流程简化(从三个章变成一个章)[1] - 建筑群采用传统四合院形制布局,四栋主体建筑分别代表沪、苏、浙、皖主题展示空间,通过步行桥连接 [1] 功能定位 - 核心功能定位为重大会议、主题展览,打造高端会展主体,配套一站式商业及文体旅衍生服务 [2] - 各主题展示馆面积约8000平方米,内部以会议空间和开放展厅为主,配备贵宾接待室等设施 [2] - 运营重点针对大中型会议展览论坛、体育赛事等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2] 创新实践 - 实现"跨省域步行可达"体验,从上海馆步行3分钟可达江苏馆,再通过跨河桥梁直达浙江馆,安徽馆与浙江馆相连 [2] - 步行桥不仅是交通纽带,其极简线条设计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觉象征 [1] - 项目启用后,步行桥及主题馆区域将全面开放,公众可体验"一刻钟跨沪苏浙皖"的独特场景 [2] 区域意义 - 项目以"长三角原点"为IP,成为展示长三角人文交流、高端会议、专业会展的新平台 [1] - 建设和运营管理由三地共同参与,是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典型案例 [1] - 通过物理空间连通与公共服务共享,展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实景成果 [2]
周红波主持召开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南京日报· 2025-05-21 09:43
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传达省有关会议要求研究部署今年工作要点 [1] - 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指示的内在要求 [1]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的战略机遇 [1] - 需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和坐标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多作贡献 [1]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转型 -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牵引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2] - 将系统保护和有机修复结合加快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2] -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量变向质变跃升 [2] 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推动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产业协同培育 [2] - 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升在区域版图中的辐射力和贡献度 [2]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经贸往来拓展国际合作推动人文交流 [2] - 不断扩大合作共赢面 [2] 领导小组工作重点 - 着力推动重大规划谋篇布局重要政策落地实施重点任务攻坚突破 [2] - 促进各成员单位合力推动工作落实取得务实成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