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搜索文档
政策性及商业长护险双双按下加速键
北京商报· 2025-10-08 23:35
行业背景与核心问题 - 中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规模约为4500万人,老龄化进程持续加深,家庭照护负担沉重 [1] -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正从个体家庭问题演变为社会共性痛点 [1] 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 - 政策性长护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自2016年试点至今参保群众近1.9亿人 [1] - 政策性长护险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旨在为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 [1] - 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明确了长护险基金支付的36项基本服务项目,涵盖生活照料、专业护理、健康管理三大类 [2]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支持 -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指导意见,支持全面开展人寿保险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业务,允许被保险人在失能时将人寿保险给付金转换为护理费用支出 [2] - 商业长护险可为失能人员提供更高水平、更广范围、更具个性化的护理保障,助力构建“基本+补充”的多层次保障格局 [1] 行业面临的挑战 - 长护险服务供给能力严重短缺,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职业化程度低、区域分布不均,“有险无护”现象突出 [3] - 筹资机制依赖医保基金划转和个人账户划拨,尚未建立独立、多元、稳定且责任共担的筹资体系,长期可能加剧医保基金压力 [3] - 各地在失能评估标准、服务执行规范、费用结算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跨区域衔接困难,监管能力滞后于业务扩张速度 [3] 未来发展建议与方向 - 应加快构建多层次筹资机制,探索个人缴费、企业补充、公益捐赠等多渠道筹资模式,并推动与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衔接 [4] - 在产品创新层面,应拓展失智、中度失能等保障范围,开发“现金+服务”复合给付模式,结合健康管理提升产品吸引力 [4] - 需要整合护理机构、医疗机构资源,打造“评估—服务—支付”闭环,通过数智化工具实现服务标准化与成本优化 [4]
事关病床上的老人 长护险的服务项目清单终于明确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9-29 09:23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 - 国家医保局于2025年9月25日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标志着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2][3] - 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确立统筹城乡的制度安排,逐步健全资金筹集和待遇保障机制,使适应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基本建立 [3] - 长期护理保险通过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被称为社保"第六险" [3] 服务目录与支付范围 - 《目录》涵盖生活照护类和医疗护理类共36个项目,其中生活照护类20项,医疗护理类16项 [4][5] - 生活照护类项目包括饮食照护、排泄照护、清洁照护等8个类别;医疗护理类项目包括一般检查护理、基础护理、专项护理、康复等4个类别 [4][5] - 《目录》实行准入法管理,使用国家统一的服务项目代码,未列入目录的服务项目基金不予支付 [5] -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的人员不重复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6] 试点地区过渡安排 - 已建立本地区服务项目目录的试点城市,需做好原有目录与国家《目录》的对照映射,利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统一规范 [6] - 新开展实施的地区需与国家版目录保持一致,确保目录实施后参保人员照护权益稳妥衔接 [6] - 各地区需合理确定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确保国家目录实施后基金运行平稳安全,并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6]
国家医保局明确长护险服务项目目录,高品质养老需求快速上升
环球网· 2025-09-29 08:56
政策框架与制度发展 - 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明确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共有36项,纳入目录的服务费用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 [1] - 国家医保局启动医保基金管理专项整治,依法依规严查严打欺诈骗保行为 [1] - 2016年中国正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首批覆盖15个城市和2个重点省份,重点保障职工医保参保人群中的重度失能人员 [2]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于1997年正式通过《介护保险法》,2000年将长期护理保险列入社会保险体系,实行强制性全民护理保险制度 [1] - 日本长护险推行前养老护理服务主要依赖公立机构与少量非营利组织,服务供给模式单一且效率低下 [1] - 《介护保险法》允许民间企业等营利性机构参与服务提供,推动大量照护服务机构涌现,形成多元主体竞争的市场格局 [1] 市场规模测算 - 2023年长护险覆盖人数达18331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3389万人 [3] - 2023年长护险基金收入244亿元,人均筹资133元 [3] - 若按当前筹资水平扩展至全体医保参保人,长护险收入规模预计达1773亿元 [3] - 若长护险收入占医保基金收入比例达到美日德法平均水平,收入规模预计达6333亿元 [3] 服务模式发展 - 各地探索多样化服务模式,包括以机构护理为主的集中照护和注重居家上门服务的模式 [2]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扩大推动对高品质养老护理耗材的需求快速上升 [2]
失能的老人疲惫的子女,长护险终于来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9-27 13:07
长护险全国推广进程 - 长护险在历经9年试点探索后正从地方试验迈向全国建制 [1][5] - 2025年8月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发出全面实施明确信号 [5][8] - 国家医保局于2025年9月25日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 完善顶层设计 [6] 地方实施进展 - 贵州于2025年8月27日发布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要求2025年底前不少于2个统筹地区建立制度 [9][10] - 天津、辽宁发布经办机构管理细则 宁夏确保2026年实现自治区级统筹管理 [9] - 阿克苏地区完成前期摸底调研 预计2026年正式启动 [8] 覆盖人群与参保数据 - 试点城市已超过1.8亿人参保 累计200万失能人员享受待遇 [14] - 49个国家试点城市中32个仅覆盖职工医保人群 [20] - 克拉玛依市取消城乡居民参保年龄限制 保费从342元降至53元(降幅84.5%) [19][20] 筹资机制设计 - 采用个人、单位、医保基金、财政共同分担的多元筹资机制 [17][19] - 全国费率统一控制在0.3%左右 职工由单位和个人同比例分担 [18][19] - 城乡居民费率从0.15%起步 5年内过渡至0.3% [20] - 湖北荆门示范城市按居民可支配收入0.4%筹资 个人缴36元/政府补54元 [17] 保障内容与支付标准 - 服务涵盖基础护理、专项操作和康复支持3大类27个项目 [23] - 克拉玛依市居家失能老人月补贴800-1200元 机构照护1200-1700元 [23] - 基金支付比例存在差异 海南方案中就业人员70% 非就业人员50% [21] - 未来将探索将智能化服务和辅助器具纳入支付范围 [24] 人口结构与需求规模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5.6% 预计2032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13] - 2023年失能人口达4654万人 人均经济成本29029元 总成本13511亿元(占GDP1.07%) [13] - 家庭照料时间成本23861元 占失能照护总成本82.2% [13]
经观头条|长护险来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9-27 10:49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国推广进展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历经9年试点探索后,正从地方试验迈向全国建制,各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落地[4] - 2025年8月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发出全面实施的明确信号,随后国家医保局举办了全国加快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培训班[5] - 2025年9月25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明确了支付范围和服务目录,标志着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4] - 多地已发布实施细则或征求意见稿,例如贵州在2025年8月27日就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天津、辽宁发布了经办机构相关细则[7] - 部分地区明确了落地时间表,宁夏确保2026年实现自治区级统筹管理,贵州计划2025年底前不少于2个统筹地区建立制度,2026年底前全省覆盖[7] 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 - 当前试点城市主要采用医保基金划拨、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的三方筹资机制,个人和单位缴费份额较低[13] - 随着《意见》出台,筹资渠道将保持多元化,进行单位、个人、政府、社会等多元筹资,费率将统一控制在0.3%左右[15] - 单位职工费率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同比例分担,退休人员也需缴费,费率与单位职工个人费率相同,缴费基数与养老金水平挂钩[15] - 未就业城乡居民筹资由个人和政府合理分担,费率从0.15%左右起步,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过渡到0.3%[18] - 从试点情况看,大多数地区筹资标准在每年100元至200元之间,克拉玛依市城乡居民长护险保费从342元降至53元,降幅达84.50%[16]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与支付标准 - 保障范围将从单位职工、退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起步,逐步将未就业城乡居民纳入保障范围[18] - 在49个国家试点城市和22个地方试点城市中,有32个城市仅覆盖职工医保人群,尚未扩大至居民医保人群[17] - 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经评估达到重度失能,即可获得保障,内容以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为核心[20] - 支付标准因地区而异,例如克拉玛依市居家的失能老人每月可获得800元至1200元不等的补贴,定点机构为1200元至1700元[20] - 支付方式将收敛,基金原则上不直接向失能人员发放现金,主要用于支付服务机构费用,未来报销范围有望扩大至智能化服务和辅助器具[21] 长期护理保险市场需求与现状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升至15.6%,预计2032年左右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9] - 2023年中国失能人口达到4654万人,人均经济成本为29029元,总成本为13511亿元,占GDP的1.07%[9] - 家庭照料时间成本达到23861元,占失能照护总成本的82.2%,凸显家庭照护压力[9] - 长护险试点至今已有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00万失能人员享受到相关待遇,但面对不断增长的护理需求仍远远不够[10][11] - 以克拉玛依市为例,新细则增加了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提供涵盖基础护理、专项操作和康复支持三大类共27个项目[8][20]
长护险来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23:42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 长期护理保险正从历时9年的地方试点阶段迈向全国建制阶段[3] - 2025年8月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发出全面实施长护险的明确信号[3] - 2025年9月2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标志着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3] 地方政府推进举措 - 贵州、天津、辽宁等地密集发布长护险经办机构及服务机构管理细则[3][6]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于2025年9月19日正式启动长期照护师培训及认定工作[4] - 阿克苏地区已完成前期摸底调研工作预计2026年正式启动长护险[4] - 宁夏确保2026年实现长护险自治区级统筹管理[6] - 贵州提出2025年底前不少于2个统筹地区2026年底前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建立长护险制度的分步推进计划[6] 筹资机制与标准 - 未来长护险费率将统一控制在0.3%左右实行单位个人政府等多元筹资[14] - 单位职工费率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同比例分担退休人员费率与单位职工个人费率相同缴费基数与养老金水平挂钩[14][17] - 试点地区筹资标准多在每年100元至200元之间[15] - 克拉玛依市城乡居民长护险保费从342元降至53元降幅达84.50%[15] - 未就业城乡居民费率拟从0.15%左右起步用5年时间逐步过渡到0.3%左右[17] 保障范围与支付方式 - 长护险为经评估达到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保障内容涵盖助浴助餐便秘失禁护理等27个项目[18][19] - 克拉玛依市居家失能老人每月可获得800元至1200元不等的补贴定点机构失能老人每月可获得1200元至1700元不等的补贴[19] - 未来长护险基金原则上不直接向失能人员发放现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长期护理服务费用[20] - 海南省征求意见稿提出非就业人员基金支付比例为50%就业人员基金支付比例为70%[18] 市场基础与需求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上升至15.6%预计2032年左右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8] - 2023年中国失能人口达到4654万人人均经济成本为29029元总成本达13511亿元占GDP的1.07%[8] - 家庭照料时间成本达到23861元占失能照护总成本的82.2%[8] - 长护险试点至今已有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00万失能人员享受待遇[9] - 在71个试点城市中有32个城市仅覆盖职工医保人群尚未扩大至居民医保人群[16]
首个国家长护服务项目目录发布(附文件及解读)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26 20:45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目前,目录明确的服务项目 共有36项 ,按照生活照护类项目、医疗护理类项目分类管理。其中, 20项生活照护类项目 包括饮食照 护、排泄照护、清洁照护等; 16项医疗护理类项目 包括一般检查护理、基础护理、专项护理、康复等。 在服务费用方面,纳入目录的服务费用,按照规定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对象接受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 构提供目录中涉及医疗护理项目的费用,应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参保人因就医需要转诊、转院入 住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相关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医保基金支付。 相关文件明确,国家医保局组织制定、调整和发布国家《长护服务项目目录》,编制统一的项目代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组织目 录调整发布。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地区,遵照国家目录执行;已建立本地区长护服务项目目录的试点城市,做好原有目录与国家 目录的对照映射,利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统一规范。 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截至目前,长期护理保险 制度覆盖 1.9亿人 ,支出超过 850亿元 。 记者:徐鹏航、 ...
护险国家版服务目录发布 36个服务项目由基金支付
中国经营报· 2025-09-25 19:23
按照要求,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地区须严格执行国家目录,不得随意调整或变更服务范围;已建 立本地目录的试点城市,则需做好与国家目录的对照映射,并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统一规范。 其中,生活照护类项目包括饮食照护、排泄照护、清洁照护、穿脱衣物、功能维护、对症护理、生命体 征监测、安全护理8个类别,涵盖协助进食/饮水、协助排泄、人工取便、洗发、理发、沐浴、生活功能 训练与指导、协助翻身扣背排痰等20个小项。 医疗护理类项目则包括一般检查护理、基础护理、专项护理、康复4个类别,涵盖吸痰、氧气吸入、灌 肠、导尿、气管切开护理、认知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16个小项。 中经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记者注意到,国家版目录对每个服务项目的服务要求和推荐时长均作出明确规定。 9月25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以下简称"《长护服务项目目 录》")。这是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首个"国家版"目录。 国家医保局表示,规范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是保障失能人员权益、确保基金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性 工作,也关系到长期护理服务行业的规范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医保局将依据基金运行情况和失能人员 需求变化,建 ...
首个国家长护服务项目目录发布
新华社· 2025-09-25 18:27
在服务费用方面,纳入目录的服务费用,按照规定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对 象接受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提供目录中涉及医疗护理项目的费用,应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 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参保人因就医需要转诊、转院入住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相关医 疗费用按规定由医保基金支付。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徐鹏航、彭韵佳)为规范长护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国家医保局25日 发布《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对服务项目内涵、基金支付范围等进行统一,明确 纳入目录的服务费用,按照规定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 目前,目录明确的服务项目共有36项,按照生活照护类项目、医疗护理类项目分类管理。其中,20项生 活照护类项目包括饮食照护、排泄照护、清洁照护等;16项医疗护理类项目包括一般检查护理、基础护 理、专项护理、康复等。 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的重大决策 部署。截至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1.9亿人,支出超过850亿元。 责任编辑:王馨茹 相关文件明确,国家医保局组织制定、调整和发布国家《长护服务项目目录》,编制统一的项目 ...
九省(市)联考启动 长期照护师制度建设加速
金融时报· 2025-09-24 12:28
近日,全国首次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省际联考在天津、河北、江苏、重庆、广东等9个省 (市)同时进行。本次联考吸引了来自11个省份的1009名考生参加,其中12名考生为跨省报考。这标志 着我国长期照护人才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向规范化、协同化迈出重要一步。 甘肃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肖彬表示,探索长期照护师省际联考具有里程碑意义,能全 面系统性推进长期照护师培养培训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长期照护师证书含金量更高,从业人 员具有稳定就业前景,将更好地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的权益。 此次省际联考的开展,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进密不可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于2016年 启动试点,2020年扩大试点城市范围。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全国49个试点城市、参保约1.8亿 人,累计超过235万人享受待遇,累计基金支出超720亿元,提供服务的定点护理机构约8000家,护理人 员接近30万人。 根据该标准,长期照护师具备的技能要求与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其他职业有一 定交叉,但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服务标准、能力要求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长期失能人员完全或部 分丧失了生活能力,可能伴随着吞咽功能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