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黑公关
icon
搜索文档
世间再无“狗日的”,满眼全是“黑公关”
虎嗅· 2025-10-21 12:01
文章核心观点 - 15年前《狗日的腾讯》这篇批评报道成为腾讯战略转型的催化剂,并开启中国互联网反垄断治理序幕 [1][2] - 当前企业舆论环境与15年前形成鲜明对比,批评声音减少,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投诉、删帖、起诉等方式处理负面舆情 [3][4] - 企业将打击“黑公关”与维护营商环境作为工具,可能扼杀合理监督与不同声音,缺乏包容性与自我纠错能力 [6][9] 媒体报道环境变化 - 当前媒体环境充斥着对企业阿谀奉承的软文,批评报道大幅减少 [3] - 企业规模从几亿、几十亿增长到几百亿、几千亿,但容不下媒体批评声音 [5] - 企业公关部门功能转变,更专注于监控“负面舆情”并进行投诉、删帖、起诉 [8] 企业对批评的应对方式 - 腾讯15年前面对尖锐批评采取包容态度,促成自身战略转型 [2] - 当前企业普遍缺乏包容性,将媒体批评视为污蔑或造谣 [5] - 企业以维护营商环境为名,打击负面声音,但自身可能存在虚假宣传或互黑行为 [7][8] 黑公关现象分析 - 黑公关存在三种类型:薅流量型、敲诈勒索型、幕后黑手操控型 [6] - 企业法务公告多宣称抓获黑公关,但很少曝光幕后黑手 [6] - 真正影响营商环境的是企业间的内卷、互黑以及虚假宣传,而非黑公关 [8] 行业生态反思 - 15年来企业规模壮大但胸怀变小,缺乏当年腾讯的包容性与自我纠错能力 [9][10] - 健康的市场环境需要透明、公平的监督,而非只能接受赞美的舆论生态 [10] - 动辄将异见者扣上“黑公关”帽子的商业环境可持续性存疑 [10]
最危险的时刻!官媒痛批小米汽车,雷军怒斥黑公关
搜狐财经· 2025-10-21 07:18
安全事故与产品质疑 - 半年内小米SU7发生两起重大安全事故,其中10月13日SU7 Ultra碰撞后爆燃导致车主遇难且车门无法打开 [3][16] - 安徽高速事故引发对小米智驾技术的质疑,并导致公司召回11多万辆车 [15] - 事故后公司及创始人未对安全问题公开回应,与高调打击“黑公关”的行为形成对比 [3] 官方媒体批评与舆论压力 - 浙江省官媒钱江晚报批评公司不应将正常安全性质疑与黑公关混为一谈 [6] - 上海市背景的第一财经以尖锐标题直击产品安全问题 [7] - 山东省背景的经济观察报批评公司存在模式之祸(高级模仿与低价压制)、理念之祸(重颜值轻本质)和生态之祸(封闭供应链) [8] 公司应对策略与营销争议 - 公司法务部门2025年已完成对16465条舆情线索的法律评估,重点监测231个网络账号,并对92个恶意侵权账号提起民事诉讼 [6] - 公司宣传习惯性对标行业领先者(如手机对标苹果,汽车对标特斯拉、保时捷等),以及“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的广告手法引发部分消费者信任瓦解 [13] - 创始人提出的“商业宗教”理念及过度依赖流量营销的模式,在负面事件发生时易遭流量反噬 [11][13] 当前处境与挑战 - 连续安全事故与官媒集中批评使公司置身于舆论风暴中心,面临最危险的时刻 [1][16] - 公司需反思在流量营销、产品本质安全及应对公众关切方面的策略 [11][16]
雷军的硬仗已打响!小米与“黑公关”的舆论战,早已没有退路!
搜狐财经· 2025-10-20 15:49
事件背景与定性 - 事件由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公开呼吁抵制网络水军等乱象引发,此举被视为彻底打破了行业潜规则[1] - 该事件迅速升级为一场不对等的舆论战争,对方阵营准备充分、反应迅速,形成一套行云流水的组合拳[3] - 这场斗争本质上是关于商业利益分配规则的斗争,超出了单纯抵制黑公关的范畴[14] 舆论战态势分析 - 小米公司在舆论战中处于明显劣势,面临一场不对等的战争[3] - 对方阵营行动协调一致:在家电企业“接梗”起诉MCN的同时,大量支持小米的KOL、大V账号遭到封禁[3] - 舆论风暴预计将持续加剧,因平日互有矛盾的媒体和大V在“搞小米”一事上罕见地达成了共识[11] 小米的营销策略与行业冲突 - 小米公司在媒体和公关上的投入以“抠”著称,全年所有产品全平台营销费用据称约为1亿元[5][6] - 该“性价比”打法在过去为小米节省了可能高达几十亿元的营销费用,但同时也断了众多媒体、公关公司及大V的财路[6] - 由于未能让行业利益相关者“分一杯羹”,小米在关键时刻缺乏舆论支持,甚至被视为“全网公敌”[6] 小米面临的现实压力与选择 - 部分有影响力的KOL(如大熊)直接向小米喊话,要求其将利润回馈社会,具体方式为增加广告投放、媒体合作并提高接待标准[6] - 另一些KOL(如陈震)则趁小米孤立无援之际释放合作信号,意图争取利益[9] - 小米被指未向“京圈”媒体资源“上供”,此举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是破坏了行业规矩[11] 小米的战略困境与潜在影响 - 小米面临两条艰难选择:硬刚到底将陷入无休止的消耗战,产品、声誉乃至米粉都可能持续遭受攻击[11];选择服软花钱消灾则意味着向“黑公关”商业模式低头,可能开启被持续“吸血”的恶性循环[12] - 若选择妥协,增加的“保护费”支出最终可能转嫁至产品价格,由米粉承担[12] - 此次斗争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小米自身的声誉,更关系到未来是否还能存在敢于挑战行业“潜规则”的企业[14]
雷军公开喊冤抵制黑公关,多家官媒回怼,甩锅消费者还能蹦跶几天
搜狐财经· 2025-10-20 11:10
公司危机事件概述 - 成都发生小米SU7车辆爆燃事件,引发公众对产品安全质量的广泛质疑 [5] - 公司股价因负面事件影响出现连续多日下跌 [5] - 公司创始人雷军先生公开回应,将负面舆论归因于“黑公关”操作,而非直接回应产品问题 [7][9] 公司危机处理方式 - 公司处理方式被指回避产品实质问题,未能有效消除消费者疑虑 [7][9] - 官方媒体发文批评公司以“黑公关”为由污名化公众对安全问题的合理关切 [11][24] - 公司被指将公关问题置于产品质量问题之上,处理态度引发消费者不满 [18][27]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行业内存在专业“黑公关”机构,拥有成百上千账号用于在关键时刻打击竞争对手 [14] - “黑公关”被部分企业用作防御武器,通过将小问题无限放大来攻击对手 [14][31] - 企业间恶性竞争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成为后果承担者 [26] 消费者反应与市场影响 - 消费者对车辆自燃、车门无法打开等实际安全问题提出合理质疑 [16][18] - 公司回应方式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被指站在消费者对立面 [16][20] - 若企业持续回避质量问题,将导致消费者信任危机,影响长期发展 [20][29] 企业长期发展启示 - 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能够经受“黑公关”考验,如蜜雪冰城案例所示 [31] - 企业应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竞争力,而非依赖公关手段应对危机 [31][33] - 建议企业优先解决消费者提出的实际问题,而非陷入行业竞争纠纷 [35]
雷军走下神坛,下一个是谁?
搜狐财经· 2025-10-17 13:31
小米汽车近期舆情与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13日,一辆小米SU7 Ultra发生致命交通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经检测涉嫌酒后驾驶[6] - 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直播间遭遇负面言论刷屏,主播遭到人身攻击,雷军抖音账号最近2天掉粉超6万,半个月掉粉30万[6] - 网民在直播间刷屏内容涉及“门把手打不开、绿化带战神”,并质疑安全性、设计抄袭保时捷、小字营销等[8] 小米汽车产品技术争议 - 车辆外把手无机械式设计,只能通过按压内部微动开关实现电动解锁[17] - 车辆内把手虽有机械式应急开关,但若车内人员失去自主意识则无法开启[17] - 针对3月份的安徽车祸(三条人命),公众尚未看到事故原因的公开报道[22] - 有专业技术人员质疑车辆安全,呼吁更多关注辅助驾驶、智能防碰撞、高速防爆胎等安全冗余[24] 行业竞争环境与“黑公关”现象 - 新能源车行业存在恶性竞争,有公司雇佣水军互相泼脏水,有自媒体和博主对新能源车公司进行敲诈勒索[10] - 2024年,比亚迪、理想、极氪、深蓝汽车等公司集中指向黑公关,深蓝汽车最高悬赏500万元征集侵权证据,极氪法务部悬赏1万元至500万元征集线索[11] - 2024年8月经济参考报报道,来源不明的大量“水军”能识别直播间画面内容后自动进入,进行无差别言论攻击[13] - 2024年10月16日,小米CEO雷军在演讲中呼吁全行业团结,共建共享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并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8] 小米公司的舆情应对与营销策略 - 车祸发生当天,雷军连续发布5条微博均与车祸无关,仍在进行营销,被指缺乏舆情应对素养[17][21] - 正确的舆情应对方式被建议为:停止发微博保持沉默,得到确认消息后第一时间表示哀悼[21] - 雷军的演讲技巧被总结为“雷氏风格”,包括描述行业痛点、用数据制造冲突、推出产品并量化优势、联合巨头强化可信度等,但此套路已引发部分网民反感[30][31] - 建议营销应降调、改风格,更加朴素,避免使用大词和虚词[28] 核心观点总结 - 因几起车祸事件及后续应对问题,雷军及小米汽车面临公众信任危机,从“神坛”跌落[4][24] - 新能源车行业竞争激烈,存在利用网络水军进行贬低拉踩的现象,破坏公平竞争环境[8][13] - 汽车产品安全性是首要问题,行业公司需将安全置于首位,全力提升安全水平[24][27][32]
别让「黑公关」成了车企的「难关」
人民日报· 2025-10-11 15:46
行业核心问题 - 汽车行业“黑公关”乱象已从简单的论坛灌水进化到专业化、规模化的AI造假,技术更智能隐蔽[1] - 近十年来,许多车企被迫参与舆论攻防,每年投入约10%预算甚至更多用于应对黑公关[1] - “黑公关”行为对当事企业构成名誉侵权,其危害范围和程度远超想象,破坏整个行业的竞争生态[1] “黑公关”的具体表现与危害 - “黑公关”人为痕迹明显,雷同贴文在多账号出现,相似负面信息在短时间内密集发布,形成有组织、有预谋的舆论攻势[1] - 虚假非理性信息误导民众对车企品牌形成错误印象,长期泛滥会影响国家层面的产业战略,阻碍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1] - 非理性情绪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从影响企业声誉扩散到干扰车主个人生活、损害车主正当权益[1] 治理措施与多方责任 -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启动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捏造虚假信息、恶意诋毁企业产品的黑灰产业链[1] - 平台应加强对网络水军、“黑嘴”的监测、甄别与管控,履行属地责任[2] - 车企自身应积极作为,加强与平台沟通协作,畅通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通道,及时处理争议和辟谣[2] - 广大网民尤其是相关品牌车主,作为利益相关方,可成为事实的澄清者、正义的捍卫者[2]
人民财评:别让“黑公关”成了车企的“难关”
人民网· 2025-10-11 09:49
行业核心问题 - 汽车行业“黑公关”乱象已发展为专业化、规模化的网络顽疾,技术手段进化至更智能隐蔽的阶段[1] - 近十年来,水军手段从简单炒作不断升级,许多车企被迫将每年约10%甚至更多的预算投入舆论攻防[1] - “黑公关”行为表现为雷同贴文多账号发布、相似负面信息短时间内密集出现,形成有组织有预谋的舆论攻势[1] 对行业的具体危害 - “黑公关”误导民众对车企品牌形成错误印象,破坏行业整体竞争生态[1] - 虚假非理性信息长期泛滥会影响国家层面的产业战略,阻碍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1] - 非理性情绪从线上蔓延至线下,从影响企业声誉扩散到干扰车主个人生活、损害车主正当权益[1] 治理措施与行动 -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启动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捏造虚假信息、恶意诋毁企业产品的黑灰产业链[1] - 平台需加强对网络水军的监测、甄别与管控,将此视为应履行的属地责任和平台经济的伦理要求[2] - 车企应积极作为,加强与平台沟通协作,畅通侵权信息投诉举报通道,及时处理争议和辟谣[2] - 广大网民尤其是车主可作为事实澄清者和正义捍卫者,共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格局[2]
小米法务部协助35名车主维权,起诉92个恶意侵权账号
财经网· 2025-09-26 19:10
网络攻击与维权行动 - 小米法务部2025年至今完成16465条舆情线索法律评估 重点监测231个网络账号 并对92个恶意侵权账号提起民事诉讼[1] - 小米法务协助部分车主维权 已发起车主维权诉讼35件 后续将持续关注网络侵权行为[1] - 小米法务今年取证数百个账号 发起诉讼数十起 多起报警案件正在办案过程中[2] 行业黑公关行为特征 - 造谣抹黑车企手段包括AI生成造谣内容 评论区辱骂车主 新车发布前通稿抹黑产品[2] - 部分平台对相同内容采用正负面不同引导标题时呈现不同流量[2] - 黑公关行为涉及小米 小鹏 蔚来 深蓝四家车企 手段高度相似[2] 行业整治行动 - 六部门联合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黑公关和黑水军[2] - 要求网络平台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水军和黑嘴的甄别管控[2] - 专项行动旨在为中国汽车发展构建风清气朗的产业环境[2]
暴跌!雷军,刷屏!
券商中国· 2025-09-26 17:02
小米集团股价表现及产品发布 - 9月26日股价大幅下跌8.07%至54.65港元/股 全天成交金额达233.5亿港元 [3] - 股价跳水主因市场资金兑现发布会预期 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2][6] - 发布会推出小米17系列(起售价4499元)、平板8系列及家电新品和汽车定制服务 [5] 小米战略布局及管理层表态 - 公司宣布自研手机SoC计划 至少坚持10年并投入500亿元 [6] - 雷军回应网络负面舆论 称小米汽车是"黑水军"受害者 支持打击黑公关行为 [6] - 过去五年经历艰难转型 在内外压力下重新思考发展方向 [6] 机构观点与评级 - 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62港元 认为小米17系列创新设计可能推动销售超预期 [6] - 新产品有望加速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 [6] 港股科技板块整体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当日大跌2.89% 恒生指数下跌1.35% [7] - 多只科技股显著下跌:地平线机器人和金山云跌超8% 金山软件跌超7% 中芯国际跌超5% [7] - 阿里巴巴、京东、快手、哔哩哔哩等跌幅均超3% [7] 港股市场后市展望 - 中信建投认为港股牛市处于中段 流动性周期后续1-2年保持宽松 [7] - 外资机构持续看好中国资产 瑞银维持"增持"评级 预计亚洲货币兑美元可能升值4% [2][8] - 流动性缓解有望推动港股估值回升 外资可能持续流入 [7] 行业盈利表现 - MSCI中国指数成分公司2025年Q2盈利同比增长3% 营收保持平稳 [8] - 非银金融、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表现突出 互联网公司维持两位数盈利增长 [8] - 科技公司实现强劲盈利增长 管理层评论在所有行业中最为乐观 [8]
起诉92个账号!小米法务部发文硬刚“黑公关” 雷军再发声:小米是被黑最惨车企之一
华夏时报· 2025-09-26 15:32
小米法务维权行动 - 公司完成16465条舆情线索法律评估 重点监测231个网络账号 对92个恶意侵权账号提起民事诉讼[2] - 公司协助小米车主维权 已发起35件车主维权诉讼[2] - 公司法务部今年取证数百个账号 发起诉讼数十起 多起报警案件正在办理中[8] 行业网络乱象整治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集中整治非法牟利 虚假宣传 恶意诋毁等行为[5] - 黑公关和黑水军猖獗 新能源汽车企业每年需花费上千万元至上亿元应对成本[6] - 央视报道点名"小米汽车碰撞后车门打不开"事件 涉事博主已被依法缉拿归案[6] 公司高管表态 -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表示已在APP社区开通专项通道收集用户反馈并提供维权协助[3] - 公司董事长雷军称小米汽车是全网被黑最惨车企之一 支持六部委打击黑水军行动[5] - 公司董事长指出造谣手段包括AI生成内容 评论区辱骂车主 新车发布前通稿抹黑等行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