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ard Technology
icon
搜索文档
【西街观察】科创板六周年,喜见硬科技上市潮
北京商报· 2025-07-21 21:01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 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只增长至585只 成为中国硬科技企业最大资本助力场 [1] - 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起点和资本市场制度改革"试验田" 现已全面铺开且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1] 企业上市趋势 - 澜起科技 云天励飞等科创板科技巨头筹划赴港上市 形成A+H双市场资本协同新趋势 [1] - A+H战略拓宽融资渠道 同时吸纳境内产业资本和境外长期资金 缓解科技企业研发资金压力 [1] - 赴港上市成为科技企业出海名片 通过接触国际客户加速技术推广和产品商业化 [2] 政策与制度支持 - 科创板"1+6"新政系统性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 信息披露风险高等痛点 [2] - 预先审阅制度消除高科技企业上市焦虑 未盈利硬科技企业获得上市机会 [3] - 制度包容性升级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3] 行业生态与影响 - 电子 生物医药 半导体 人工智能等多行业在科创板百花齐放 专精特新企业占比突出 [4] - 寒武纪等企业展现赚钱效应 科技企业估值认可度提升 形成融资-退出闭环生态链 [3] - 科创板外溢效应显现 成为科技创新融资主阵地 硬科技成为板块核心招牌 [4]
科创板开市六年持续深化制度创新 589家公司融资1.12万亿总市值7.35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7-21 06:47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设立六年来总市值达7.35万亿元,累计融资规模1.12万亿元,其中IPO募资8649.64亿元 [1][3] - 截至7月18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9家,总股本2313.95亿股,平均市盈率52.35倍 [1][3] - 2024年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万亿元,净利润475.23亿元,研发投入1680.78亿元(同比增长6.4%),研发强度中位数12.6% [2][4] 产业分布与技术创新 - 重点覆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新材料、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领域 [3]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专利储备超万项 [5] - 138家公司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技术奖项,超六成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4家为单项冠军企业 [5] 制度创新与市场生态 - 设立五套差异化上市标准,54家未盈利企业2024年营收1744.79亿元(同比增24%),净亏损同比减亏35.5% [6] - 22家企业实现"摘U",2024年科创板并购交易超110单,交易金额超1400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六成,基金类持仓市值1.2万亿元(同比增37%),境外机构持仓占比超3% [7] 研发与人才储备 - 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30%,107家公司连续三年研发强度超20% [4][5] - 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11家公司融资规模超百亿元 [3] 深化改革方向 - 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规则,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优化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 [7]
从投项目到搭生态:中国创投站到“巨型基金”时代的起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7:40
融资动态 - Thinking Machines Lab完成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 估值达120亿美元 由A16Z领投 英伟达、Accel等参投 创下史上最大规模种子轮融资纪录[1]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完成首轮募集 规模达26.17亿元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2][6] 行业趋势 -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热度持续升温 早期及A轮投资占比超七成 规模占比超五成 成为股权投资市场最具共识的主线赛道[1][3] - AI投资从基础设施向多元化应用转移 涵盖算力芯片、大模型平台及垂直应用 具身智能被视为"AI下半场"关键战场[3] - 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整体下行 但AI领域投融资逆势增长 重新定义资金流向和估值体系[3] 市场格局 - 全球三分之一创投资金涌入AI领域 中国创投市场在AI领域投入体量仅为美国同行五分之一[1] - 中国创投机构从"应用导向"转向全产业链布局 基础层、中间层、应用层投资机会层层递进[3] - 中国凭借制造能力与场景优势 有望在具身智能领域孕育全球领先企业[3] 机构策略 - A16Z最新一期基金规模达72亿美元 由成长期基金和多只主题基金组成 单笔投资能力显著提升[2] - 中科创星构建"研究机构+早期投资+创业平台+投后服务"生态 通过冠军营等项目赋能科研人员创业[7] - 中科创星借鉴Flagship Pioneering模式 但立足本土语境 专注硬科技投资与科技成果转化[7] 资本生态 - 2025上半年中国新成立基金数量同比减少18% 募集规模同比减少32% 但早期及VC投资规模比重增加[5] - 中科创星倡议打造科技金融版"郑国渠"体系 推动大规模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精准输送至早期科技企业[5] - 中科创星先导基金获19家LP支持 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等[6] 创新突破 - 中国迎来"斯普特尼克时刻" 在AI、芯片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4] - DeepSeek大模型出圈、AI助力新药研发、智能硬件加速出海等案例显示中国关键技术突破[4] - 政策、资本、人才、产业协同驱动下 中国科技创业者进入"从被定义到参与定义"新阶段[4]
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明日开幕
深圳商报· 2025-07-16 07:24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将于7月17日至18日在深圳举行,主题为"新质驱动·未来领航",聚焦"硬科技底色" [1] - 大会由深圳市工信局、中小企业服务局指导,长城战略咨询、交通银行、深创投、国信证券等联合主办,北京与仁科技、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等承办 [1] - 将发布《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和《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及瞪羚企业研究报告2025》,通过量化分析揭示独角兽成长规律与产业趋势 [1] 参会企业与机构 - 图灵量子、云舟生物、易府if医疗、舜铭存储等全国百余家独角兽企业参会,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20余个前沿领域 [1] - 深创投、达晨财智、东方富海、基石资本等深圳本土头部投资机构将出席 [1] - 大会设置"合作洽谈会"活动,促进创新企业与深圳产业链资源及政策红利对接,实现"落地即加速" [1] 深圳独角兽企业特点 - 深圳是全国"硬科技"独角兽最活跃的城市之一,独角兽集中在前沿科技领域 [2] - 集成电路、机器人、3D打印、清洁能源是深圳独角兽的突出赛道 [2] - 深圳独角兽呈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创新路径,近年涌现优必选(机器人)、云天励飞(AI)、奈雪的茶(新消费)等上市企业代表 [2]
★"提质增效重回报"持续显效 科创板"硬科技"底色再升级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科创板改革与科技创新 - "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1] - 2024年1月科创板实施"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2024年470家公司披露行动方案,2025年已有479家公司发布,参与率超八成,科创50和科创100成分股公司连续两年全覆盖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近3年复合增速10.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12.6% [2] - 截至2024年末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超2万项,36家科创板公司获中国专利奖 [2] - 盛美上海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目标15%,和辉光电计划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专利提案数超260个 [2] - 汇宇制药预计未来3年每年2-3个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每年至少1个复杂注射剂获批上市 [2] - 佰维存储2025年推动自研主控芯片商业化落地,并推进下一代主控芯片UFS研发 [3] 并购重组与产业链整合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新增披露产业并购超100单,交易金额超330亿元 [3] - 海光信息拟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交易规模预计超千亿元,实现高端通用芯片、服务器整机等领域整合 [3] - 普源精电重组标的资产估值超900%,思瑞浦收购未盈利资产,交易方案适应科技资产定价逻辑 [3] - 华海诚科2024年收购衡所华威30%股份,2025年计划收购剩余70%股权,突破海外技术垄断 [4] - 中船特气2024年收购淮安派瑞气体100%股权,2025年将围绕主业优势实施并购重组 [4] 股权激励与人才管理 - 截至2024年5月底,超430家科创板公司推出超760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超七成,涵盖超14万余人次 [5] - 高凌信息2025年优化薪酬结构体系,强化产研团队项目奖励和技术成果转化激励,推进股权激励计划 [5] - 格科微控股股东自愿延长10.5亿股限售股锁定期12个月至2025年8月17日 [5] 投资者回报与市场生态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总额超386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30% [6] - 2024年以来320家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超350亿元,78家公司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近90亿元 [6] - 海光信息2025年计划安排不少于3次业绩说明会、6次投资者调研活动、10次策略会活动 [6] - 金盘科技举办公开投资者开放日活动,华润微计划针对海外投资者开展线上线下路演和实地调研 [6] - 上交所官网和App上线"提质增效重回报"专栏,便利市场监督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6]
A股IPO受理激增,6月迎小高峰
环球网· 2025-06-27 11:08
IPO市场动态 - 截至6月26日,沪深北交易所2025年上半年合计新受理拟上市企业达113家,其中6月单月受理86家,环比5月(16家)增长超四倍 [1] - 北交所表现突出,6月受理企业54家,累计上半年受理72家,主板、创业板及科创板紧随其后 [3] - 科创板在6月接纳未盈利企业,释放制度包容性增强信号 [3] 受理激增原因 - 财报更新节点临近,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倾向于在6月30日财报有效期前提报材料 [3] - 政策驱动作用明显,科创板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3] 板块与行业分布 - 上半年新受理113家企业中,北交所占72家,主板16家,创业板13家,科创板12家 [3] - 制造业企业占据主导,集中于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 [3] 上市标准选择 - 沪深主板多选第一套标准,科创板呈现多元化 [3] - 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回归成为焦点,兆芯集成、上海超硅采用第四、二套标准申报 [3] - 禾元生物将采用第五套标准上会,预计7月1日上会 [3] - 北交所绝大多数选择第一套标准 [3] 地域与行业特色 - 长三角仍是资本高地,浙江、江苏、广东合计受理企业超六成 [4] - 主板延续支持"大盘蓝筹"特色,同时对新消费企业敞开怀抱,百菲乳业、南方乳业等消费类企业出现在受理名单中 [4] 后市展望 - 随着下半年财报更新节点临近,IPO受理活动料将保持活跃 [4] - 6月受理小高峰反映企业融资需求迫切,体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4]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退出总量止跌回升
新华财经· 2025-05-31 19:24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退出情况 - 2024年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项目数量1954个(近三年最高)、退出本金43069亿元、实际退出金额58831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9462%、7106%、7028% [1] - 截至2024年末累计退出项目11484个、退出本金255689亿元、实际退出金额437329亿元,较2023年末分别增长2043%、326%、366% [1] - "硬科技"赛道退出回报亮眼,信息技术服务、电子设备、半导体等7个行业累计退出项目数量占比3569%,其中化学制品、半导体累计退出回报倍数分别达514、301 [1] - 2024年上述7个"硬科技"行业退出项目数量占比4386%,生物科技退出回报倍数259,高于累计水平 [1] 深圳创投行业集中度趋势 - 前10%的机构管理约74%的私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呈现头部集中化 [2] - 截至2024年12月末深圳存续801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备案3429只基金,管理规模410342亿元,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413%、113% [2]
343只科创板股融资余额环比增加,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连续两日获资金净流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2:30
市场表现 - 5月22日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上涨0.32%,成分股三生国健涨停,希荻微上涨14.10%,江苏北人上涨8.48%,科捷智能上涨7.27%,国光电气上涨6.68% [1] - 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上涨0.32%,最新价报0.94元 [1] 流动性分析 - 科创综指ETF华夏盘中换手2.37%,成交6515.67万元 [1] - 近1月日均成交1.75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连续两日获资金净流入374.74万元,近19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2.39亿元 [1] 融资融券数据 - 科创板融资余额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79亿元,融券余额增加891.53万元 [1] - 343股融资余额环比增加,123股融券余额环比增加 [1] - 科创板两融余额合计1527.37亿元,连续3个交易日增加,其中融资余额1521.90亿元,融券余额5.47亿元 [1] 产品定位 - 科创综指ETF华夏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聚焦硬科技领域 [2] - 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掘金硬科技 公募科创板配置比例创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4-28 03:15
主动权益类基金科创板配置比例创新高 - 截至一季度末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科创板股票配置比例达15.17% 较去年底提升2.11个百分点 创历史新高 [1] - 科创板超配比例持续上行 由5.91%提升至7.5% [1] - 中芯国际被329只基金重仓持有 持仓市值超100亿元 海光信息被302只基金重仓持有 持仓市值超97亿元 [1] 科创主题基金持仓结构与调仓方向 - 博时科创板三年定开混合基金权益仓位从97.78%增至99.42% 南方科创板3年定开混合等基金权益仓位均超90% [2] - 博时基金增配国防军工和创新药行业 盟升电子、亚信安全新晋前十大重仓股 [2] - 易方达科创板基金提升晶圆制造、国产AI算力、AI可穿戴设备配置 聚辰股份、澜起科技等新晋前十大重仓股 [2] 科创板基金发行与增量资金动态 - 今年以来科创板相关基金发行规模超500亿元 华夏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募资48.92亿元 易方达同类产品募资43.62亿元 [3] - 15只科创板相关基金正在发行 包括嘉实科创综指ETF联接、鹏华上证科创板200ETF联接等 [3] - 广发上证科创板100ETF、南方上证科创板成长ETF等5只基金已确定发行日期 [3] 行业后市展望 - 二季度科创板指数或延续反弹趋势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国产算力芯片、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领域 [3] - 国内AI大模型新产品发布可能提升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关注度 [3]
300亿,中金资本旗下这支母基金完成备案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11 00:02
中国母基金行业一周资讯(4.5-4.11)核心观点 - 本周涉及母基金管理规模达756.58亿元,主要分布在湖北、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河南等地,重点投向AI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硬科技等领域 [2] 湖北高速公路发展基金 - 中金资本与湖北交投集团联合设立的湖北高速公路发展基金完成备案,总规模300亿元,采用有限合伙制架构,湖北交投集团为有限合伙人,中金资本担任管理人及普通合伙人 [5] - 基金将全部投资于子基金,重点布局湖北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专项子基金,以及交通科技研发、绿色低碳交通、智能建造、氢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关联产业 [5] - 该基金是中金资本与湖北交投集团的第三次战略合作,此前已合作运作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 [7] 上海三大先导母基金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首批9只市场化子基金以36.5亿元出资撬动172亿元社会资本,实现4.71倍放大效应 [8] - 两批子基金带来近200个招引企业,覆盖光子芯片、基因治疗等硬科技前沿领域 [8] 浙江产业基金动态 - 追创创投完成绍兴百亿产业基金首期募集,目标规模100亿元,重点投向机器人、AI、高端装备制造及追觅生态链产业 [9] -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三期)完成备案,规模30.02亿元,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制造/能源/医疗等交叉领域及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 [10] -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规模70.06亿元,公开征集子基金管理机构,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及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 [12]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 - 中国太保等机构联合设立上海科创三期基金,总认缴出资额预计80亿元,首关规模32亿元,太保寿险出资8亿元,重点投向硬科技领域 [11] 福建省级数字基金 - 福建省级数字基金完成首期实缴,认缴规模10亿元,由国家级文化产业基金、省市区四级资金及社会资本共同出资,重点投向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已投资6家企业超1.6亿元 [13] 广东基金设立情况 - 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10亿元,已签约落地首支5亿元子基金,2024年广州约5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并购重组事项 [14] - 广州市天河区产业母基金总规模20亿元,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直投"模式,优先支持新兴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5] 洛阳天使母基金 - 洛阳市首只天使母基金完成工商注册,总规模10亿元,首期注资2亿元,设立15年长周期,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型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并建立40%风险容忍机制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