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50指数
icon
搜索文档
上交所试点“预先审阅”,支持硬科技!科创50指数ETF(588870)溢价走阔,连续5日获资金净流入!
搜狐财经· 2025-07-16 15:00
市场表现 - 科创50指数ETF(588870)小幅上涨,换手率超9%同类领先,盘中持续溢价 [1] - 科创50指数ETF连续5日获资金净流入,年内份额增长率超26% [1] - 成分股涨跌互现:寒武纪涨超5%,海光信息、澜起科技微涨,思特威跌超5%,金山办公、中芯国际微跌 [3] 成分股详情 - 中芯国际跌0.93%,估算权重10.32% [4] - 海光信息涨0.20%,估算权重8.47% [4] - 寒武纪-U涨5.23%,估算权重7.22% [4] - 澜起科技涨0.21%,估算权重6.40% [4] - 中微公司跌0.87%,估算权重5.28% [4] - 金山办公跌0.27%,估算权重4.60% [4] 政策动态 - 上交所要求会员券商做好科创成长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技术准备工作 [3] - 上交所发布《预先审阅指引》,允许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IPO前申请预先审阅,重点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 [7] - 预先审阅机制旨在提升审核包容性,适用于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8] 行业观点 - 中银证券认为政策催化+业绩验证将催化结构性机会,科技成长板块仍是市场长期主线 [5] - 建议关注AI算力、机器人、半导体等高景气细分赛道 [5] - 预先审阅机制有望加速科创企业IPO进程,提升券商投行项目储备量和审核效率 [9] ETF产品特征 - 科创50指数ETF(588870)跟踪科创50指数,覆盖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和计算机等板块 [10] - 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为全市场费率最低档 [11]
宽基指数及ETF开盘:上证50ETF基金持平0.0%
快讯· 2025-07-11 09:31
上证50指数下跌0.08%,沪深300指数上涨0.04%,中证500指数上涨0.05%,中证1000指数上涨0.07%, 科创50指数上涨0.04%,科创综指指数上涨0.05%。对应的宽基ETF方面,上证50ETF基金(510680)持平 0.0%,沪深300ETF(159673)上涨0.09%,中证500ETF(159982)下跌0.13%,1000ETF(159629)下跌 0.23%,科创50增强ETF(588460)上涨0.09%,科创综指ETF(589680)上涨0.52%。 ...
南方基金:是时候亮出这个高弹性工具了!
搜狐财经· 2025-07-10 10:06
所以大家对"高弹性工具"的需求一下子上来了,毕竟行情活跃的时候,谁不想抓住那些能跑更快的指数呢? 最近的A股很热闹,昨天沪指盘中一度站上3500点,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虽然午后大盘回落,但创业板指还是收红盘。(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07.09,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 当下这个行情,南南认为成长风格还是相对占优的,像创业板这类高弹性板块,近期表现在大部分时间里要更出彩一些。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高弹性选手——创业200指数。 老话说得好,"好货不怕比",相信大家平时在选择标的指数的时候,也经常使用"指数比较"这个功能,今天南南就把创业200拉出来掰头下,看看有几斤几 两。 提到高弹性,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科创50,那这两位到底有啥不一样?下面就先来聊聊。 南南先把双方各方面的条件罗列一下: | | 创业200 | | | --- | --- | --- | | 选样范围 | 创业板 | 科创板 | | 成份个数 | 200 | 50 | | 指数定位 | 聚焦创业板中小盘 | 汇聚科创龙头 | | 自由流通市值中位数 | 91.62亿元 | 211.62亿元 | | 第一权重行业 | 电子(64.4 ...
哑铃配置策略再走红 多只银行ETF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6-23 04:53
银行板块ETF表现 - 上周A股和港股主要指数震荡调整,全市场超900只ETF收跌,但银行板块ETF领涨,涨幅榜前10名中占据9席,涨幅均在3%及以上 [1] - 截至6月20日,9只银行板块ETF今年以来涨幅均超14%,多只产品盘中创场内交易价格新高,银行ETF易方达涨幅达15%,触及每份额1.397元的历史高点 [1] - 银行ETF易方达上周连续5日获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最新流通规模突破18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涨幅前10的银行ETF中8只挂钩中证银行指数,该指数42只成分股中仅2只未上涨,多只成分股年初至今涨幅超20% [2] 港股创新药板块资金动向 - 港股创新药板块上周大幅回调,多只相关ETF跌幅超8%,6月17日和19日单日跌幅分别超5%和3% [2] - 年初至6月20日部分港股创新药ETF累计涨幅超50%,回调中仍获资金逆势加仓,挂钩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和港股创新药(CNY)指数的ETF净流入超19亿元 [2]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单周净流入超8亿元,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净流入超7亿元 [2] 恒生科技指数ETF资金流入 - 恒生科技指数相关ETF上周累计净流入35亿元位居权益类ETF首位,10只挂钩产品中有3只规模超百亿元 [3] - 百亿规模ETF中恒生科技ETF易方达净流入超2亿元,科创50指数相关ETF同期净流入超30亿元,科创50ETF和科创板50ETF分别获20.19亿元和6.82亿元净流入 [3] - 科创板50ETF连续9个交易日净流入合计约12亿元 [3] 市场配置策略观点 - 银行防御型产品与恒生科技进攻型产品同时受青睐,反映哑铃配置策略再度走红 [1] - 博时基金认为美元走弱或推动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科技成长方向因拥挤度低或占优,建议关注"科技+红利"哑铃策略 [3] - 易方达基金预计市场主线将回归经济复苏,大盘价值类资产韧性更强,一季度大市值公司盈利增速差收窄但后续可能再度拉大,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强的核心资产 [4]
科创板大动作!新设科创成长层,第五套标准重启!科创50指数ETF(588870)异动翻红,资金连续4日加码涌入!
搜狐财经· 2025-06-18 14:22
科创板政策利好 - 科创板迎重磅利好,将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阵 [1] - 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2] - 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2] 科创50指数ETF表现 - 科创50指数ETF(588870)继六连阴后首度翻红,现涨0.75%,换手率超8%同类领先 [1] - 近4日连续净流入超4400万元,年初至今份额变动率超30%领先同类 [1] - 标的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多数飘红:芯原股份涨超3%,寒武纪、佰维存储涨超2%,澜起科技、中微公司涨超1% [4] 科创行情特征 - 上半年科创风格有扩散迹象,科创50指数高点较年初上涨约18% [5] - AI产业链关联度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表现较好,创新药、新能源车、国防军工也有不错表现 [5] - 呈现三个特征:AI领域扩散效应、行情轮动特征、港股跑赢A股 [5] 科创驱动因素 - 政策进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科技金融列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首位 [6] - 融资支持:新创"国家创业引导基金",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 [6] - 资本市场改革:并购重组新规逐步落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6] 科技产业趋势 - DeepSeek重写科技叙事,科技创新有望提振经济增长动能 [7] - 基准情形下,至2035年AI有望使我国GDP相较2024年额外累计增加9.8% [7] - 关税对科创企业盈利冲击或有限,中长期加速国产替代和出海趋势 [8] 全球货币体系 - 全球货币体系面临重构,中国资产继续重估 [9] - 美元贬值影响下,非美股票相对占优,人民币资产需求有望提升 [9] - 低利率时代或有利于科创企业估值提升,但科创行情基础是高景气产业趋势 [10] 科创50指数ETF特点 - 跟踪科创50指数,囊括科创板50只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龙头股 [10] - 覆盖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和计算机等新质生产力板块 [10] - 管理费率低至0.15%,托管费率低至0.05%,为全市场费率最低档 [11]
科创板连续回调,寒武纪跌超4%,科创50指数ETF(588870)六连阴,交投放量换手率近12%!AI端侧再升级,科创板性价比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6-17 16:49
科创50指数ETF(588870)表现 - 科创50指数ETF(588870)收跌0.9%延续六连阴走势,全天换手率近12%同类领先 [1] - 近5日有4日获净流入,近60日吸金超1.4亿元,年内份额增长率超20%同类领先 [1] - 管理费率低至0.15%,托管费率低至0.05%,为全市场费率最低档 [7] 科创50指数成分股表现 - 前十大权重股多数回调:寒武纪跌超4%,传音控股跌超3%,海光信息、中微公司跌超1%,中芯国际、金山办公、联影医疗微跌 [3] - 上涨方面,澜起科技、惠泰医疗、恒玄科技微涨 [3] AI与数字资产发展 - 海外AI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推进,国内AI端侧应用和AI开发平台持续升级 [4] - 火山引擎提出创新方案:豆包大模型每日万亿级tokens,企业级AI应用开发平台创建Agent小于1分钟,插件数10000+ [4] - 香港将发表第二份数字资产政策宣言,已有10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发牌 [4] 科技板块投资逻辑 - 生成式AI推动先进工艺逻辑和先进封装需求增加,看好台积电先进工艺投资受益企业 [5] - 国内先进工艺扩产的结构性机会,看好中美产能重复建设中受益的全球代工龙头 [5] - 海外出口限制政策下,中国市场设备份额"东升西降",看好中国份额提升机会 [5] AI产业链布局 - 主线一:AIDC及算力配套设施需求激增,AI智能体所需算力是传统推理模型的10倍到100倍 [6] - 主线二:训推一体机需求大增,金融、政务、法律、教育、医疗等领域的AI云应用有望较快落地 [6] - 主线三:端侧AI发展加速,AI眼镜、AI手机及AIPC等新品有望不断推出 [6] 国产替代及信创机遇 - "对等关税"背景下,国产替代及信创产业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5] - 科创板多家公司表示可有效抵御外部供应链波动风险,部分公司产品竞争力将更加明显 [5] - 鸿蒙生态初成,后续关注鸿蒙PC进展 [5]
如何平滑波动?这份风格指南表请收好!
雪球· 2025-06-10 16:39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搭配不同市场、不同风格的权益类标的,降低组合关联性以实现整体波动控制[5][6] - 权益类资产是组合收益的主要来源但也是波动的主要贡献者,需通过风格配置实现攻守平衡[4][8] - 核心宽基指数因其样本分散、行业均衡的特性,是构建组合的基础工具[14][15] 搭建攻守平衡的持仓组合 - 大类资产配置采用股票(矛)+债券(盾)框架,权益类内部进一步细分风格[8] - 核心宽基如沪深300(大盘均衡:价值34%+均衡41%+成长23%)和中证500(中盘均衡)是基础配置[14][15] - 行业与策略指数风格分化明显:上证50(大盘价值40%)、创业板指(中大盘成长55%)、红利指数(中大盘价值52%)等可补充风格暴露[8][17][20] 主要指数风格明细 - **大盘均衡型**:沪深300(价值34%/均衡41%)、中证A50(均衡48%)、沪港深300(均衡34%)[9][11][14] - **成长型**:创业板50(成长77%)、科创100(成长51%)、恒生科技(成长27%)[17][18][11] - **价值型**:中证红利(价值52%)、300价值(价值76%)、基本面50(价值88%)[20][21] - **中小盘型**:中证2000(小盘成长34%)、北证50(小盘成长21%)[9][17] 指数持仓攻守平衡案例 - **单一指数策略**:选择沪深300或沪港深500等全市场宽基独立配置[15] - **哑铃策略**:沪深300(大盘均衡)+创业板指(成长)或中证A500(均衡)+双创50(成长)[18] - **多因子组合**:中证红利(价值)+中证A500(均衡)+科创50(成长)实现价值/成长/规模三维分散[23] 风格配置注意事项 - 指数规模影响波动:中证2000(小盘)波动率显著高于沪深300(大盘)[24] - 市场分散效应:沪港深300因含港股比沪深300分散度更高[24] - 行业宽窄差异:中证消费(行业平衡)波动高于沪深300(全市场平衡)[24]
DeepSeek R1最新开源,比肩OpenAI!科创50指数ETF(588870)收涨1.71%终结七连跌,资金连续10日狂涌!
新浪财经· 2025-05-29 17:30
市场表现 - 今日A股集体收红,科创50指数ETF(588870)收涨1.71%,终结七连跌,全天换手率超14%同类第一 [1] - 科创50指数ETF(588870)收盘溢价达0.19%,已连续10日获资金净流入,近60日资金净流入率高达112% [1] - 自1月27日上市以来至5月29日,科创50指数ETF(588870)以3.05%的涨幅高居同类第一,较科创50指数(+1.18%)有明显超额收益 [7] 成分股表现 - 科创50指数成分股多数收红:君实生物涨超7%,金山办公、中微公司涨超3%,澜起科技涨超2%,中芯国际涨超1%,寒武纪微涨 [3] AI行业动态 - DeepSeek发布新R1模型,市场测评认为其代码能力可比肩OpenAI的o3-high模型 [1] - 近期大模型密集发布,海外谷歌和Anthropic相继发布新模型,国内华为AI工具链持续更新,AI与算力主线景气延续 [3] - 中信证券认为2025年下半年科技投资主线将继续围绕AI展开,AI正从技术进步迈向生产力落地阶段,已在广告、游戏、管理软件、智能汽车等领域改变行业格局 [4] 模型与算力发展 - 大模型性价比快速提升:能力进步(推理、工具调用)且定价降低,中国厂商DeepSeek、Qwen、豆包正缩窄与美国头部厂商差距 [5] - Agent落地前景明朗,Manus爆火指明模型+工具、Agent协作两大路线,业界逐步确定标准化工具调用协议 [5] - 北美四大CSP 2025Q1资本开支合计同比+60%,预计2025年全年达3450亿美元(同比+37%);国内阿里/腾讯Q1资本开支246/275亿元,同比+141%/91% [6] 国产算力机遇 - 美国加码高端算力芯片管控,国产算力芯片厂商迎来加速放量机遇,自主先进制程能力发展必要性提升 [6] - 科创50指数ETF(588870)覆盖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和计算机等新质生产力板块,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为市场最低档 [7]
中欧半导体会议召开,国际新格局?科创50指数ETF(588870)飘红,近10日资金净流入率高达29%!关税博弈缓和,成长风格怎么看
搜狐财经· 2025-05-29 10:07
市场表现 - 今日A股集体上涨,科创50指数涨0.14%,科创50指数ETF(588870)涨0.1%,交投活跃,昨日换手率超8.5%同类领先 [1] - 科创50指数ETF(588870)连续7日回调,但资金逢跌加速布局,连续10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5100万元,资金净流入率超29%,近60日获净申购超1.27亿元 [1] - 自1月27日上市以来至5月28日,科创50指数ETF(588870)以1.32%的涨幅高居同类第一,较科创50指数(-0.43%)有明显超额收益 [6] 半导体行业动态 - 5月27日中欧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40余家中欧半导体上下游企业代表参会,会议强调中欧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强合作符合双方利益 [3] - 会议指出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企业提供公平、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支持中欧半导体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互补优势,依法合规深化经贸合作 [3] -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欧加强半导体领域交流与合作将有助于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注入新动力 [3] 电子行业展望 - 电子行业受益于DeepSeek兴起,端侧创新带来增量需求,同时受益于家电、手机等国补带来的需求前置,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电子板块高景气 [4] - 由于美国发起的关税摩擦仍面临"90天缓冲期",海外订单采购及库存储备力度加大,二季度行业景气延续上行态势 [4] - 中国科技产业在直面美国"限制政策"时体现出更强全球竞争力,坚定看好2025年电子板块在"宏观政策周期、产业库存周期、AI创新周期"共振下的"估值扩张"行情 [4] 人形机器人产业 - 华为与优必选科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围绕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展创新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创新向工业、家庭等场景落地 [5] - 腾讯云与越疆科技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创新,共同拓展工业制造、商业、教育等多场景应用 [5] - 巨头入局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多场景落地,建议关注相关芯片企业 [5] 科创50指数ETF - 科创50指数ETF(588870)跟踪科创50指数,囊括科创板50只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龙头股,覆盖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和计算机等新质生产力板块 [6] - 该ETF管理费率低至0.15%,托管费率低至0.05%,为全市场费率更低档 [6] - 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上涨,寒武纪、芯原股份、中微公司、澜起科技、金山办公小幅上涨,涨幅在1%以内 [3]
算力龙头合并王炸,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将产生哪些火花?“科创五套”或开闸,科创50指数ETF(588870)换手率同类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5-26 13:13
科创50指数ETF表现 - 科创50指数涨0 31%,科创50指数ETF(588870)换手率超5%高居同类第一,盘中溢价率高达0 16% [1] - 近10日有9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4300万元 [1] - 成分股西部超导涨超4%,金山办公涨超2%,中芯国际涨超1%,中微公司微涨,寒武纪、澜起科技微跌 [3]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合并 - 海光信息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两家公司股票自5月26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 该交易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单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交易 [3] - 海光信息是科创50指数ETF第三大成分股,权重8 64%,合并将优化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汇聚产业链资源 [4] - 中科曙光为海光信息第一大股东,持股27 96% [4] 政策动态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释放积极信号,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明确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2025年3月提出"增强制度包容性" [3] - 新"国九条"鼓励头部公司整合产业链上市公司,"科创板八条"支持科创板公司吸收合并,"并购六条"细化整合政策 [5] - 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明确吸收合并锁定期要求,建立简易审核程序 [5] 全球科技股与人工智能 - 2025年4月14日至5月13日,MSCI信息技术指数涨15 5%,跑赢MSCI全球指数(涨8 8%) [6] - 人形机器人作为AI重要载体,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机器人,2026年月产能1万台,2027年月产能10万台 [6] - 人工智能仍是关键技术变化,下半年关注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应用落地变现及国产替代进程 [7] - 汽车和工业终端需求或边际改善,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机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