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搜索文档
仿制药追赶原研药:一致性评价不可沦为“一次性评价”
新华网· 2025-08-12 13:38
核心观点 - 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在生物等效性上与原研药相近 但临床反馈显示在吸收和药效方面仍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源于晶型 制备工艺 辅料及生物等效性实验局限性等因素 行业通过一致性评价制度提升了整体水平 但需防止后续质量监管不到位导致"一次性评价"问题 [1][2][3][4][5][6][7] 仿制药与原研药差异表现 - 部分患者尤其儿童危急病症或高风险手术中更信赖原研药 国产仿制药接受度虽提高但仍存在体感差异 [2] - 差异主要与药物吸收度有关 关键因素包括药物晶型不同 影响溶解度 溶出度和生物有效性 仿制药可能通过加量达到相同疗效但吸收曲线不同 [2] - 制备工艺 生产设备和辅料来源 种类及配比不同导致口感 疗效差异 例如原研药质量标准区间内(如95%-105%) 仿制药97%与原研102%的合理差异在多项目累积后差距扩大 [3] - 生物等效性实验存在样本覆盖偏差 仅针对18-40岁健康人群 缺乏老年人 儿童 孕妇等特殊群体数据 且参与人数有限 难以全面反映个体差异 [3] 仿制药行业现状与发展 - 中国仿制药占比超95% 原研药需经大规模随机双盲三期临床试验 仿制药企可快速降低药物价格但难以复制制剂方法 生产线管理及技术团队经验 [4] - 2015年以原研药为参比制剂审批 2016年一致性评价制度要求仿制药与原研药指标一致 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节约医疗费用并保证用药安全 [5] - 一致性评价实施前多数企业水平仅20分 少数60分 实施后绝大多数达60分以上 数百家企业达80-90分 推动仿制药全球出口 [5] - 国内药企生物等效性已提升 但媲美原研药仍需过程 [5] 质量监管与挑战 - 通过一致性评价后 部分企业通过更改包装 改换辅料等方式压降成本提高利润 虽需验证实验但多次变更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和疗效 [6] - 延长有效期是常见变更 因注册申报时稳定性数据有限 药企用注册批或工艺验证批样本替代三批商业化规模样品申请延期 存在不合规问题 [6][7] - 药监部门2023年发布新规要求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合规生产并谨慎评估变更影响 地方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方式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但成效需时间 [7]
特稿 | 药盒里的潮汐进退:进口原研药高溢价神话崩塌与国产药逆袭
华夏时报· 2025-08-12 12:19
市场格局变化 - 2024年全国三甲医院进口原研抗癌药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68%降至34%,国产仿制药和创新药合计占比提升至66% [1][5] - 2025年上半年超过30款跨国药企原研药申请撤市,涉及武田、辉瑞、葛兰素史克等企业 [1] - 前九批国家集采中进口原研药中标率仅3.7%,第十批集采所有参与竞标原研药均未中标 [6] 跨国药企策略调整 - 赛诺菲2024年在华创新药收入增长5%,传统原研药收入下滑15%-20%,波立达停止在华推广 [8] - 阿斯利康2024年中国市场收入增长11%,但美托洛尔因集采销售额下降40% [8] - 跨国药企加速本土化布局,如赛诺菲升级北京生产基地为亚太最大注射剂中心,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启动5个肿瘤项目 [13] 国产药崛起 - 上海某三甲医院国产同类抗癌药使用量从每月30支增至98支,进口药使用量从200支降至50支 [4] - 国产PD-1抑制剂形成多产品梯队,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26亿美元 [11] -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头孢呋辛酯片治疗有效率达92.3%,价格仅为原研药三分之一 [11] 政策影响 - 带量采购促使进口药大幅降价,如拜糖苹降价88%、来那度胺降价92% [10] - 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目录外药品平均降价63%,德曲妥珠单抗降价22% [10] - DRG/DIP付费模式下医院优先使用低价集采药,压缩原研药使用空间 [10] 渠道变化 - 进口原研药转向DTP药房高价销售,但患者购买量减少 [6][7] - 双通道药房可购买医保谈判目录内进口药,但受"三进"政策限制且分布不均 [7][8] 研发动态 - 国内7款PCSK9抑制剂获批,包括信达生物托莱西单抗、君实生物昂戈瑞西单抗 [11] - 湖南某药企生物药研发投入五年增长3倍,转向差异化创新 [11] - 我国推进86项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42项由国产药企牵头 [15]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下跌1.34%,主力资金净流出104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6:39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8月7日收盘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板块下跌1.34% 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2] - 板块内股价上涨股票仅18只 其中润都股份上涨9.98% 海辰药业上涨7.22% *ST苏吴上涨4.63% [1] - 千红制药跌停 华海药业下跌7.21% 亚太药业下跌7.11% 联环药业下跌5.85% [1][2][3] 板块资金流向 - 板块整体获主力资金净流出30.79亿元 其中104只个股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超亿元个股达8只 恒瑞医药净流出3.36亿元 华海药业净流出2.61亿元 翰宇药业净流出2.09亿元 千红制药净流出1.68亿元 [2] - 资金净流入居前个股包括博瑞医药净流入2.33亿元 润都股份净流入1.13亿元 金陵药业净流入4182.70万元 [2][6] 个股表现及资金动态 - 换手率较高个股包括亚太药业27.58% 联环药业22.95% 翰宇药业19.11% 海辰药业30.58% [2][3][4] - 资金净流出幅度较大个股包括亚宝药业净流出1.23亿元 广生堂净流出1.20亿元 德展健康净流出1.10亿元 [2] - 部分个股虽股价下跌但资金呈净流入 如博瑞医药股价下跌5.70%但主力资金净流入2.33亿元 [6]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中硼硅玻璃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前瞻网· 2025-08-07 15:20
政策演变脉络 - 行业政策演变呈现"标准建立-监管强化-国产替代-创新升级"的清晰脉络 围绕质量安全、技术自主和绿色发展展开 [1]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 - 2012-2025年间国家层面共发布约20项重点政策 涵盖指导类、支持类和限制类三大类型 [4][5][6][8][11] - 2024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大幅缩短需要核查检验补充申请的技术审评用时 [4] - 2023年8月国务院发布《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要求给予医药研发创新全链条支持 [4] - 2021年12月工信部将"药用疫苗用中硼硅玻璃管"列入《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明确性能要求包括线热膨胀系数(5.0±0.1)×10-6/℃等具体技术指标 [4] - 2021年12月八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 要求健全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的标准体系 促进产品满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要求 [4] - 2020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 要求未按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品种均需开展一致性评价 [5] 政策重点方向 -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从制造水平系统提升、分领域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提升重点领域产品质量、仿制药质量提升工程和提高疫苗供应链保障水平五个方向提出具体要求 [11] - 规划要求持续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稳步推进口服固体制剂和注射剂一致性评价 提高过评品种覆盖面 [11] - 支持疫苗企业和重要原辅料、耗材、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企业协作 提高各类产品质量技术水平 [11] - 《"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强调严格生产环节监管 重点加强对集中采购中选品种和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检查 [12] - 要求国家药品抽检每年遴选130至150个品种开展探索性研究 地方抽检对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实现生产环节全覆盖 [12] - 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对化学原料药一并审评审批 对相关辅料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一并审评 [13] 审评审批制度变革 - 注册管理强调前置审批管理 药包材上市前需取得注册证 [14] - 共同审评审批改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准入环节只负责备案 由药企自主选择包材产品 在药品上市申请时一并提交审评 [14] - 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药包材企业的监督检查 发现质量问题可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相关产品 [14] 省市层面政策 - 31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包括北京、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17][18][21] - 安徽省2022年发布《安徽省"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 要求提高医药级聚丙烯、聚乙烯、高耐水玻璃等关键材料质量水平 [18] - 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出台政策重点支持药用玻璃等新材料产业 培育单项冠军企业如山东药玻 [18] - 四川省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玻璃熔窑等生产过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进行严格规定 [18] - 各省市政策聚焦提升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质量 鼓励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展研发与技术升级 [21]
300572控股股东变更,明日复牌!
证券时报· 2025-08-05 22:22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重返3600点上方 市场成交额达1.62万亿元 较昨日放量超900亿元 [1] - 收盘上涨个股超3900只 其中70股涨停 [1] - 兵装重组概念涨幅居首 PEEK材料、脑机接口、铜缆高速连接等涨幅居前 [1] - 华为盘古、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概念板块跌幅居前 [2] 机构评级动态 - 今日机构发布30条买入型评级记录 涉及28只个股 [3] - 东方雨虹、上汽集团均获2次机构买入型评级记录 [3] - 8条评级记录给出预测目标价 其中4股上涨空间超20% [3] - 康缘药业上涨空间最高达41.48% 国投证券给予目标价25.24元 [3] - 川仪股份上涨空间36.56% 上汽集团上涨空间32.46% [3] - 汽车行业最受青睐 7股上榜机构买入评级榜 [3] - 医药生物行业4股上榜 机械设备行业2股上榜 [3] 龙虎榜机构交易 - 机构席位净买入12股 净卖出14股 [5] - 东杰智能获机构净买入2.09亿元 [5] - 新瀚新材、北方长龙、创新医疗机构净买入金额均超5000万元 [5] - 昂利康遭机构净卖出1.16亿元 辰欣药业遭净卖出7422.27万元 山河智能遭净卖出5127.85万元 [6] 北向资金动向 - 8股获北向资金净买入 东信和平净买入9336.32万元居首 [7] - 航天科技获净买入5274.39万元 中毅达获净买入4968.62万元 [7] - 6股遭北向资金净卖出 山河智能净卖出超1亿元 [8] - 宏和科技、奇正藏药均遭净卖出超2000万元 [8] 公司重大公告 - 安车检测控股股东变更为矽睿科技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股票8月6日复牌 [10] - 道道全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拟5000万元至1亿元增持股份 获兴业银行9000万元贷款支持 [10] - 回盛生物拟1.7亿元投资兽用原料药绿色设备技改项目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扭亏 拟每10股派现1元 [11] - 钧崴电子全资子公司拟26亿日元收购Flat Electronics Co., Ltd.100%股权 切入薄膜电阻赛道 [12] - 金雷股份高端传动装备科创产业园项目一期进入调试阶段 产品应用于水电、火电等能源电力领域 [13]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下跌0.55%,5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16:41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8月5日收盘,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下跌0.55%,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46只个股上涨,涨幅居前的有诚意药业(10.04%)、桂林三金(10.00%)、中恒集团(9.85%)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昂利康、亚太药业、南新制药等 [1] 板块资金流动情况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34.03亿元 [2] - 112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出,5只个股净流出超亿元,翰宇药业净流出9.09亿元居首 [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个股包括恒瑞医药(1.02亿元)、桂林三金(9485.99万元)、中恒集团(8822.82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出情况 - 翰宇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出9.09亿元,换手率38.09% [2] - 亚太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出1.92亿元,跌幅8.16% [2] - 广生堂主力资金净流出1.35亿元,涨幅2.19% [2] 个股资金流入情况 - 恒瑞医药主力资金净流入1.02亿元,涨幅0.48% [6] - 桂林三金主力资金净流入9485.99万元,涨幅10.00% [6] - 中恒集团主力资金净流入8822.82万元,涨幅9.85% [6] 其他相关概念板块表现 - 兵装重组概念涨幅6.12%,位居涨幅榜首位 [2] - PEEK材料概念涨幅4.11%,脑机接口概念涨幅2.72% [2] - 华为盘古概念跌幅0.78%,Sora概念跌幅0.53% [2]
联环药业: 联环药业关于控股子公司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5 00:23
药品批准信息 - 控股子公司新乡常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规格为2ml:0.6g 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0229 通知书编号2025B03431 [1] - 药品属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临床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及骨关节感染等疾病 [1] 市场数据 - 国内样本医院2024年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规格:2ml:0.6g)销售额为1081.76万元 [1] 研发与生产情况 -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一致性评价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具体金额未披露) [2] - 2025年常乐制药共获得2个生产批件 [2] 公司战略行动 - 公司于2025年1月22日通过董事会决议 收购常乐制药49%股权 [2] - 常乐制药已完成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营业执照》核发 [2] 市场影响评估 - 通过一致性评价有利于扩大药品市场份额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3] - 批准通知书的取得预计不会对公司近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3]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子公司氨甲环酸片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01 07:15
药品注册批准 - 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康恩贝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0.25g氨甲环酸片药品注册证书 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4类 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255025 证书编号为2025S02376 [1] 药品研发背景 - 氨甲环酸片原研厂家为日本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日本获批规格包括0.25g和0.5g 其中0.5g规格已在中国上市 [2] - 该药品用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 [2] - 杭州康恩贝于2024年4月提交注册申请 近日获得批准 [2] - 截至目前该药品累计研发投入约627万元人民币 [3] 市场竞争格局 - 截至公告日 氨甲环酸片共有12个药品批准文号 其中4个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4] - 2024年国内氨甲环酸片零售和医疗终端市场销售金额达2.6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24% [4] 公司战略影响 - 该药品以化学药品4类获批 视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符合国家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要求 [5] - 公司将积极安排该品种的生产上市 预计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5]
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子公司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34
药品批准情况 - 子公司津药和平的腹膜透析液(乳酸盐)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1] - 2025年6月低钙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1.5%和G2.5%)已通过一致性评价 [1] - 该药品适用于急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腹膜透析治疗 [1] 研发投入 - 腹膜透析液(乳酸盐)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1100万元人民币 [1] - 2024年6月提交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并获受理 [1] 市场规模数据 - 2023年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1.5%)国内销售额15.48亿元 2024年增长至16.89亿元 [2] - 2023年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2.5%)国内销售额7.43亿元 2024年增长至8.40亿元 [2] 市场影响 -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可获得医保支付支持及医疗机构优先采购 [3] - 有利于提升该药品的市场竞争力 [3]
津药药业:关于子公司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9 21:14
药品研发进展 - 子公司津药和平(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的腹膜透析液(乳酸盐)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