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
搜索文档
高原上的绿电使者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46
清洁能源发展 - 青海省正在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依托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发展"绿电" [1]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承担着65座超高压变电站和200多条16000多公里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任务 [1] - 清洁能源的高效输送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电力运维管理 - 变电站运维采用"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确保设备健康运行 [1] - 运维人员需要24小时驻守变电站,工作环境通常远离城市且海拔较高(如海拔3700米的玉树330千伏变电站) [1][2] - 恶劣天气(如暴雪)会对750千伏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造成重大挑战 [2] 技术创新应用 - 应用无人机巡检、全景化监控平台等科技化手段提升运维管理质效 [4] - 通过智能化手段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 - 运维人员需要快速响应设备异常(如750千伏母线压力报警)并采取应急措施 [2] 行业人才发展 - 电力行业需要从业人员长期坚守高原地区,克服孤独和恶劣环境 [1][2] - 从基层运维人员成长为管理65座超高压变电站的专业人才需要12年时间 [3] - 行业涌现出多个先进团队,如"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和"绿电使者"等 [4]
全总文工团话剧《大国工匠》走进中国一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7 15:27
话剧《大国工匠》演出概况 - 全总文工团话剧《大国工匠》于7月15日至17日在吉林长春中国一汽红旗会堂连演三场 [4] - 吸引吉林省各界劳模工匠、产业工人、工会干部及职工代表三千余人到场观剧 [4] 剧情内容与主题 - 以三代女性的人生轨迹为主线 展现她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坚守初心、追求精益求精的故事 [4] - 女主角王专一从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及国家级焊接大师 体现工匠精神的传承 [4] - 三代人之间的技艺传承展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 [4] 演出效果与观众反响 - 舞台通过飞溅的焊花、精准的操作、师徒技艺切磋等细节 生动还原车间场景 [5] - 全国劳模赵达表示剧中攻克技术难关的拼劲与车间设备升级状态高度吻合 [5] - 青年职工张谦对剧中年轻人成长过程产生共鸣 特别认同"螺丝钉"精神 [5] 演职人员与一线互动 - 演职人员走进中国一汽生产线交流 为创作汲取营养 [5] - 青年演员吴昊表示一汽的智能生产线展现国家工业成长 体现技术自信与文化自信 [5]
从戈壁拓荒到智能领航,三代劳模筑梦准能!
中国能源网· 2025-06-12 16:15
公司发展历程 - 准能集团从创业初期的艰难起步,经历改革发展,到智能化时代的创新突破,三代劳模铸就了精神丰碑 [1] - 上世纪90年代创业阶段,白彦芳带领17人挺进准格尔煤田,面对无设备、无经验、无队伍的困境 [2] - 白彦芳改进4项安全装置完成9200吨油库建设,独创工艺完成225台进口设备安装任务 [5] - 白彦芳退休后仍带领团队完成美国BE公司395B电铲履带架维修及热力网改造工程 [8] 技术创新与国产化 - 杨进京面对进口设备技术瓶颈,开启"技术突围战",破解1000余起重大电气故障,将电铲运行效率提升40% [9][11] - 杨进京主导395BI电铲电气系统国产化改造,以500万元成本完成外企报价2500万元的任务 [11] - 杨进京劳模创新工作室产出40余项技术攻关成果成为行业标准,培养数十位技术骨干 [13] 智能化转型与降本增效 - 赵君管理437名员工、128台重型卡车,年均完成3000余万吨煤炭运输与上亿方岩石剥离 [14] - 赵君推出创新举措实现105天1560万吨原煤安全运输 [17] - 赵君团队使运输队柴油和轮胎综合单耗每年下降5%,实现1.7亿元增效 [18] - 赵君带领团队完成36台矿用重型卡车无人驾驶三编组运行 [20] 企业文化与精神传承 - 三代准能人从"拓荒牛"精神到"攻坚虎"魄力再到"数字领航",展现"奉献光热、产业报国"的情怀 [22] - 准能集团从起步到壮大的历程是劳模精神代代传承的见证 [23]
“联通杯”威海市第二届职工五人制足球比赛圆满收官
齐鲁晚报· 2025-06-11 05:37
威海市第二届职工五人制足球比赛 - 比赛由威海市总工会和威海市体育局联合主办 吸引了27支队伍和350余名职工参与 [2] - 比赛分为区市组和市直组 分别决出冠亚季军及个人奖项 [2][4][5] - 区市组冠军为经区工会代表队 市直组冠军为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队 [4][5] - 比赛展现了职工创新进取 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 [2] 威海市工会活动 - 近三年威海各级工会围绕"匠心向党·劳动筑梦"主题 开展了劳模工匠宣讲 职工羽毛球比赛 文艺演出 主题阅读等活动 [2] - 活动增强了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升了工会组织影响力和号召力 [2] - 今年恰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威海工会将聚焦高质量发展 优化工会服务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3] 比赛获奖情况 - 区市组个人奖项:最佳射手谷红松 最佳守门员褚红建 最佳球员刘庆发均来自经区工会 [4] - 市直组个人奖项:最佳射手李子晨(迪尚集团) 最佳守门员贾之昊和最佳球员李超均来自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队 [5]
海南航空劳模工匠“软实力”助力高质量发展“强动力”
搜狐网· 2025-06-10 11:25
公司发展策略 - 以劳模工匠精神为核心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1] - 通过"标杆引领方向、榜样凝聚力量、荣誉激发动能"强化示范效应,采用"表彰+激励"双驱动机制[6] - 开展"劳模工匠下沉一线""技能传帮带"等活动,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工匠的氛围[6] 人才建设与创新 - 资深机长李雪峰40年坚守民航事业,培养大批技术精湛的飞行员,参与编写飞行教学标准[2] - 李鹏创新工作室研发数字化航班调整决策系统,制定快速航班评估流程,提升运行效率[4][5] - 公司通过技能竞赛、"五星大使"评选等活动挖掘新一代劳模工匠,构建人才成长体系[7] 社会责任与重大任务 - 李雪峰多次执飞援鄂抗疫航班,带领团队完成海外撤侨、抗震救灾等重大运输任务[3] - 李鹏团队在疫情期间完成百余次抗疫包机任务,安全护航逾万名旅客,实现"零差错"[4] - 公司保障"两会""博鳌亚洲论坛""消博会"等重要航班任务,展现专业担当[4] 行业荣誉与成就 - 公司荣获"飞行安全钻石一星奖""SKYTRAX五星航空"等国内外权威认证[7] - 李雪峰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安全飞行金质奖章"等荣誉[2] - 李鹏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海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4][9] 未来规划 - 推进数智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打造"安全第一、服务第一、利润第一"的世界一流航空运营商[7] - 加速航线网络布局,抢占市场先机,提升"五星服务"品质[7] - 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航空力量[7]
“北疆工人大思政课”为职工传经送宝
内蒙古日报· 2025-06-08 12:27
劳模精神宣讲活动 -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组织劳模先进工作者宣讲团,覆盖12个盟市,包含制造业、科技创新、新就业形态等领域代表[3] - 宣讲采用"事迹报告+互动访谈"形式,举办13场综合宣讲和36场分众化宣讲[3] - 活动深入企业车间、快递园区等生产一线,线上线下结合覆盖2万多名职工群众[1][3] 宣讲形式创新 - 开设"车间课堂",结合工作场景讲述奋斗故事[5] - 在学校举办"劳模与学生面对面"活动,通过问答交流拉近与青年学子距离[5] - 运用新媒体平台全程直播宣讲活动,扩大覆盖面[5] 劳模先进事迹 - 全国劳动模范郭晋龙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工人发明家",擅长维修全国铁路钢轨焊接设备[1] - 快递员李晓望保持零投诉、零差错的优质服务,认为快递员是美好生活创造者[3][6] - 一线工人创新实施"低能耗冶炼法",完成29项自主改善项目[6] - 森林工作者27年保持一类伐区水平,完成125万亩森林抚育和9万亩植树造林[6] 活动持续影响 - 各盟市陆续开展劳模事迹宣讲活动,掀起学习劳模热潮[9] - 内蒙古总工会打造"北疆工人大思政课",组建百名专家名师库,培训百名宣讲骨干[11] - 通过职工书屋、文化宫等阵地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政教育[11]
“民航巾帼劳模工匠宣讲”走进上海民航职院
中国民航网· 2025-06-07 16:55
行业活动与教育 - 2025年民航劳模大讲堂巡讲——巾帼劳模工匠进校园专场活动在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徐汇校区举行,8位民航各领域巾帼劳模工匠为师生授课[1] - 活动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师生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和民航教育现代化建设[1] - 民航劳模大讲堂活动自2015年以来已举办58场次,受众近20万人次,成为民航工会特色品牌[3] - 活动希望劳模工匠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民航职工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就梦想[3] 巾帼劳模工匠事迹 - 南航飞行总队安全管理部空客A320机长教员刘晓琳作为首批女大学生飞行员,实现10600小时安全飞行记录[4] - 东航地服部浦东旅客服务中心中转分部高级副经理李昕蒙从中转员成长为劳动模范[4] - 四川航空女职工委员会综合室经理毕楠作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始终狠抓客舱安全[4] - 中国航油烟台公司油库经理蔡少敏化解重大保供风险,参加全国民航油料员大赛[4] - 东北空管局空管中心气象中心探测室副主任蔡慧君在气象观测领域勇往直前[5] - 民航二所成都物流技术公司总工程师杨秀清探索行李处理系统国产化道路[5] - 天津滨海机场飞行区办公室主任王羽玥分享从"春种秋收"到"守护银翼"的十年跨界经历[5] - 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安全检查部副科长林燕妮在安检岗位筑起空防安全堡垒[5] 活动影响与反馈 - 巾帼劳模工匠的故事生动诠释新时代民航人精神风貌,让在场师生深受触动[5] - 上海民航职院老师表示将把劳模精神带入课堂,引导学生扎根民航、追求卓越[6] - 民航工会、学院党政领导及在沪民航各单位工会主席、女职委主任等400余人现场聆听宣讲[7]
卓越大唐 榜样力量:中水物资成都公司举办2025“匠心对话”直播访谈活动
环球网· 2025-06-03 17:42
活动概述 - 中水物资成都公司于5月29日举办2025"匠心对话"直播访谈活动 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形式 以"卓越大唐 榜样力量"为主题 [1] - 活动通过五位榜样代表分享经历诠释工匠精神 旨在激励职工在新征程中勇毅前行 [1] 榜样代表分享 - 集团公司青年文明号代表讲述团队在采购业务中突破难题 实现青年智慧与经验传承深度融合 [2] - 物资集团先进工作者代表强调"细节里藏着匠心"的工作哲学 展现精湛业务能力和高度责任感 [2] - 物资集团巾帼建功标兵代表通过"柔性力量"为女性从业者加油打气 [2] - 物资集团青年突击队代表分享20年志愿服务历程 聚焦"追光"的艰辛与收获 [2] - 成都公司先进工作者代表以"铺路先锋"角色诠释物资保供战线的"缺氧不缺精神"担当 [2] 倡议与反响 - 五位代表联合发起《匠心筑梦 共赴卓越》倡议书 号召职工以劳模精神为指引勇攀高峰 [2] - 倡议引发强烈共鸣 直播间被"向榜样看齐""以匠心致初心"等弹幕刷屏 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2] 互动形式创新 - 活动设置"弹幕提问"与"观众连麦"环节 实现从单向输出到双向赋能转变 [3] - 职工通过弹幕提出"青年成长路径"等问题 代表们结合实践经验解答 [3] - 创新形式拉近榜样与职工距离 强化"榜样就在身边"的共识 [3] 活动总结与展望 - 公司主要负责人总结强调"见贤思齐""和衷共济""革故鼎新"三大核心要义 [3] - 作为"劳模精神宣传月"关键环节 活动通过沉浸式访谈与新媒体传播转化榜样故事为奋进动力 [3] - 公司将继续深化劳模选树机制 激励职工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3]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上海电气人以匠心铸就国之重器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10:46
公司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上海电气集团锚定国家战略,着眼于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提升[1] - 王晓芳团队攻克多个国内及全球"首台套"难关,研发国家重大科研试验装备用关键材料和国家级示范工程用大型锻件[2] - 研发成果包括"华龙一号"、"国和一号"、600MW快中子反应堆、磁控核聚变堆用关键材料,以及汽轮机亚临界转子、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转子大型锻件[2] - 吴道祥完成3.0兆瓦直驱机型、4.0兆瓦海上机型等科研样机生产,助力东台基地成为重要风电制造研发基地[3] - 庄秋峰团队参与国家300MW大F级重型燃气轮机研制项目,完成百余项加工工艺攻关[4] 国家重大工程参与 - 王晓芳参与三峡升船机齿条、超超临界火电转子等国家重大工程装备关键材料研发[3] - 庄秋峰团队完成核电厂汽机岛紧急维修任务,守护国家能源安全[5] - 庄秋峰团队累计完成紧急抢修项目数百个、通流改造项目60余个,切缸改造项目近百个,阀门维修项目300余个[5] 人才培养与技术传承 - 上海电气通过"传帮带"机制培养青年技术人才[6] - 曾明军打造技能职工队伍,绵阳海立制造一线多能工、技能员工占比达90%以上,员工稳岗率超过97%[6] - 王晓芳、庄秋峰、吴道祥成立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庄秋峰工作室平均每年有2人被提拔为高精尖数控设备操作主手[6] - 庄秋峰组织编写《车床培训手册》等多本教材帮助新员工快速上手[7]
“劳模号”专列光荣出发
北京晚报· 2025-05-27 19:27
劳模号地铁专列上线运营 - 北京市总工会联合北京地铁公司推出"劳模号"地铁专列 于2025年正式上线运营 运行区间为6号线全程 运营周期从上线日至8月25日 [8][10] - 专列采用"全景海报"形式展示劳模事迹 车厢内设置二维码可扫描查看详细奋斗故事 打造"劳模流动展厅"概念 [6][8][10] - 项目旨在营造"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社会氛围 通过地铁千万级客流量传播劳模精神 [3][10] 劳模代表构成与事迹 - 展示来自多个行业的劳模代表 包括文物守护 商业航天 医疗健康 外卖配送等领域 [8] - 具体代表人物包括延庆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于海宽 星河动力航天科技公司刘建设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 美团骑手高丰等 [8] - 美团骑手高丰作为新就业群体代表 从退役军人转型为外卖骑手 带领团队解决配送痛点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9] 社会反响与传播效果 - 劳模代表与自己的海报"同框"合影 美团骑手高丰表示感到惊喜和自豪 [2][9] - 乘客反馈积极 退休市民张女士表示通过扫码阅读故事重新感受到劳模精神的感染力 [10] - 项目创新采用"沉浸式"展示方式 利用地铁场景实现劳模事迹的广泛传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