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
搜索文档
非遗“主理人”亮相进博会
河南日报· 2025-11-07 07:26
现场制作毛笔、手工雕刻汝瓷、亲手体验汴绣……11月5日,河南省人文交流展区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以"守正创新发展 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传播老字号的文化内 涵,推动传统工艺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白色的茉莉花苞在热水中舒展,清新的茉莉香气氤氲开来。"我们通过现场讲解、茶艺表演,让大家了 解河南的非遗制茶技艺和老字号背后的故事。"王大昌茶庄经理左文琪说。借着进博会机遇,河南的茉 莉花茶已经进入上海本土茶馆,获得了许多茶客的喜爱。 选料、梳毛……在汝阳刘笔业展台前,汝阳刘第67代传承人刘光辉正在展示毛笔制作技法。"毛笔是中 华文化的瑰宝,而进博会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开放窗口,希望可以借此机会打开国外市场,让优秀传统 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刘光辉说。 一个个展台,既是商贸合作的平台,更是文化交流的舞台。今年,河南展区集中展示我省4个板块29家 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涵盖仲景宛西制药、弘宝汝瓷等13个国家级老字号、非遗企业,让参展观众沉浸式 体验食在河南、美在河南、饮在河南、医在河南的魅力。 老字号亮出绝活,"新"字号也出圈出彩。茶饮界的"顶流"蜜雪冰城位于河南展区"C位",吸引了不少年 ...
我们村的“王牌”丨墨香氤氲处,笔锋见真章
央广网· 2025-10-08 09:23
行业概况与市场地位 -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被誉为“华夏笔都”,毛笔制作技艺延续1600多年,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 - 文港镇生产的毛笔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 [1] - 2024年,行业创造了8.5亿元人民币营收及2200万美元出口额,产品从传统毛笔扩展到化妆刷、美甲笔等 [15] 核心工艺与技术传承 - 毛笔制作包含128道繁复工艺,工艺和配方占一支毛笔品质的80%,对毛的部位和搭配有极高要求,毫尖位置上下差一毫米即影响书写效果 [1][2] - 传承模式主要为父传子、师带徒,但面临由点到面传承的挑战,目前正通过系统性文字记录(已形成十多万字)来固化技艺,内容涵盖工序重点及原理 [15] - 行业参与起草了中国毛笔国家标准,并计划未来继续发力行业标准制定,以“守正创新”为原则筑牢技艺根基 [7][16]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产品从传统狼毫、羊毫扩展到西式油画笔、化妆刷、美甲笔等,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15] - 积极开发文创产品,例如为故宫文具礼盒、某知名酒业品牌“一笔臻樽”限量珍藏提供毛笔,千年雅韵在文化创意中焕发新生 [9] - 市场覆盖企业用户(如知名文具品牌、出版社)、传统文化爱好者、银发经济群体以及通过互联网吸引的海外消费者 [9][11] 销售渠道与商业模式演变 - 销售模式从传统手工业演变为现代商业,包括发展经销商、举办展会,并依托互联网直播将产品销售至海内外 [5][11] - 网络直播链接了全球传统文化爱好者,有加拿大客户通过直播购买产品,体现了数字消费的潜力 [11] - 行业从个体手工制作发展到规模化工厂生产,即使流水线作业也强调对笔性的精准把控以确保“尖、齐、圆、健”四德兼备的品质 [8] 文旅融合与品牌建设 - 依托毛笔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周坊村设有“中国毛笔第一村书画体验馆”,研学坊按45人规模设计,年接待量超过1500人,政府正在修建更大的毛笔研学体验基地 [13] - 进贤县打造“晏殊故里 进贤文笔”区域公共品牌,旨在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和价值 [16] - 文港镇通过毛笔造型路灯、毛笔雕塑等装饰强化文化氛围,将传统技艺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 [15]
文晖街道让萌娃沉浸式感受国潮文化
杭州日报· 2025-08-29 10:59
文化教育活动内容 - 拱墅区文晖街道举办哪吒主题暑期夏令营 深度融合非遗手作 书法艺术与生态教育 为青少年提供可玩可学可创的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1] - 首周活动以非遗传承加劳模精神为主题 通过剪纸艺术与神话故事创新融合 区劳模兼剪纸传承人方建国指导孩子们剪制风火轮窗花和混天绫等神话元素[1] - 文化讲堂围绕一支毛笔的千年之旅主题 通过视频学习讲解毛笔形制演变 孩子们参与制作迷你毛笔 体验垫笔头和扎笔根等工序[1] 教育活动特色与成果 - 活动将神话符号转化为指尖艺术 传承匠心理念"剪纸如人生需一刀一刻专注打磨" 生动诠释劳动创造美的精神内涵[1] - 参与者掌握剪纸技法 并在红纸翻转间感悟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厚度 同时组成哪吒护水小队走进河道陈列馆了解杭州治水精神[1]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经济日报· 2025-08-22 06:15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吉林省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方式 覆盖东北近1亿亩耕地 有效减少黑土风蚀水蚀并增加土壤有机质[2] - 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玉米主导产业国家级农高区 鸿翔种业公司科研投入占净利润40%以上 种子出苗率达97.75%[3] - 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2024年达历史新高853.2亿斤 粮食调出量占比62.6%[3] - 青海省门源县建成全国最大北方小油菜种植区 种植面积50万亩 菜籽油加工企业36家 产量超3万吨 年产值突破2亿元[4] - 香满金门源粮油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菜籽油年产量从不足10吨提升至超3000吨[4] - 赣州与大湾区对接建成90家"菜篮子"生产基地和31家"圳品"品牌农产品[5][6] 特色产业发展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公司建成1.4万平方米人参云工厂 开发15个系列近350款人参产品 年加工鲜参1000吨 带动1350余户农户增收[7] - 永吉县建成吉林省单体规模最大园参种植基地 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超5亿元[7] - 江西进贤县文港镇发展毛笔产业 拥有400多家毛笔企业和2200多家作坊 年销售额达16.5亿元[8] - 文港镇2024年接待游客17.2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8] - 青海边麻沟村发展花海旅游 2024年吸引超200万游客 全村旅游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 其中花海景区收入520万元[9] - 边麻沟景区设置固定岗位近120个 临时工日均50人左右 带动周边乡镇就业[9] 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吉林延边州光东村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 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较2015年增长超10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约翻两番[10][11] - 光东村作为"厕所革命"试点 政府投资350万元改造210户室内卫生间[11] - 钓源古村通过公司化运营模式 村民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解决100余位村民就业[13] - 钓源古村2024年接待游客59万余人次 营业收入1800余万元 拉动区域消费近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钓源古村接待游客45.47万人次 实现营收1309.79万元[13] 基础设施建设 - 青海果洛藏贡麻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 集中整治198户 道路养护提升4公里 基础设施维修改造32处 绿化面积扩充近1.3万平方米[12] - 国网海北供电公司在果洛藏贡麻村打造"石榴籽"电力驿站 破解高原牧区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难题[12]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来自吉林、江西、青海的报道
经济日报· 2025-08-22 06:08
粮食安全与稳产保供 - 吉林省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方式 覆盖东北近1亿亩耕地 有效减少黑土风蚀水蚀并增加土壤有机质[2] - 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玉米主导产业国家级农高区 鸿翔种业科研投入占净利润40%以上 种子出苗率达97.75%[3] - 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2024年达853.2亿斤历史新高 粮食调出量占比62.6%[3] - 青海门源县建成全国最大北方小油菜种植区 面积50万亩 菜籽油年产量超3万吨 年产值突破2亿元 带动6500户农户[4] - 江西赣州建成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0家和"圳品"品牌农产品31家 推动特色农产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5][6] 特色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建成1.4万平方米人参云工厂 开发350款人参产品 年加工鲜参1000吨 带动1350户农户增收[7] - 永吉县建成吉林省单体最大园参种植基地 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超5亿元[7] - 江西进贤县文港镇发展毛笔产业 拥有400多家毛笔企业和2200多家作坊 年销售额达16.5亿元[8] - 文港镇2024年接待游客17.2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8] - 青海边麻沟村发展花海旅游 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 其中花海景区收入520万元 吸引超200万游客[9] - 边麻沟花海景区设置固定岗位近120个 临时工日均50人 带动周边乡镇就业[9] 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吉林和龙市光东村发展农旅融合 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较2015年增长超10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两番[10][11] - 光东村实施"厕所革命" 政府投资350万元改造210户室内卫生间[11] - 青海果洛藏贡麻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实施集中整治198户 道路养护提升4公里 基础设施改造32处 绿化扩充1.3万平方米[12] - 江西钓源古村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模式 村民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解决100余位村民就业[13] - 钓源古村2024年接待游客59万余人次 营业收入1800余万元 拉动区域消费近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钓源古村接待游客45.47万人次 实现营收1309.79万元[1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一个镇 “一支笔” 绘就80多亿元大产业
新华网· 2025-08-12 13:43
行业概况 - 毛笔产业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 销售收入达86.5亿元[1][4][6] - 产业涵盖制笔及相关文化用品领域[6] 业务模式 - 采用传统古法制笔技艺进行生产[1] - 推动毛笔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4] - 形成"毛笔之乡"区域品牌效应[1][4] 经营数据 - 2024年制笔产业销售收入86.5亿元[6] - 2024年接待游客17.2万人次[6] - 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6] 发展策略 - 通过多维度发力做大做强毛笔产业[4] - 构建产业与文旅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4]
也说毛笔(艺坛走笔)
人民日报· 2025-07-13 06:10
毛笔行业现状 - 毛笔作为文房四宝之首正赢得更多关注 主要得益于线上直播与短视频兴起以及线下研学营和文创业的火热 [1] - 毛笔种类丰富 是中国书画独树一帜艺术表达的关键工具 其笔锋弹性和幻变为意象造型带来惊喜并为创新技法提供空间 [1] - 毛笔是成就传统书画东方艺术之美的首要工具 能够写出点线风骨和绘出勾皴神韵 [1] 毛笔与书画艺术 - 成功的书画作品离不开毛笔性能的极致发挥 关键在于"立锋顶纸"的行笔技巧 [1] - 毛笔使用具有阶段性内涵 新笔之芒如青年之勇 盛笔之茂如中年之壮 残笔之拙如老年之苍 这三种状态丰富了书画作品的不同境界 [1] - 笔墨相得益彰 浓墨使笔锋黏腻而涩滞 线条厚重沉郁 淡墨使笔锋舒苏而流利 线条轻薄飘逸 [2] 毛笔与宣纸 - 宣纸是毛笔的绝佳舞台 生纸面笔锋动如车轱涉泥泞 印迹钝涩淤挫 熟纸面笔锋行同玉珠滚玻璃 印迹流利舒展 [2] - 极尽枯笔渴墨之妙的捻擦可以充分凸显纸纹肌理的活性 生发出苍茫的墨韵 [2] - 毛笔与宣纸的特性因水墨交融而充分释放 拓展出奇妙的艺术空间 [2] 毛笔的文化价值 - 毛笔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柔软与坚韧 是人抒发和传递情感的工具 [2] - 同样的笔不同人使用行迹有别 不同的笔相同人使用效果各异 [2] - 毛笔虽已退出普遍性实用领域 但必将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以艺术性书写开辟新天地 [2]
赣鄱大地,到处都是“活跃跃”
科技日报· 2025-07-10 09:30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高安市富硒辣椒产业园占地2000亩,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团队共建"高安辣椒产业研究院",并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立辣椒新品种选育示范基地 [3] - 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使园区苗期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60%,辣椒总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值突破2亿元 [3] - 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覆盖养殖、加工、物流等环节,新品种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市场占有率达20%,向全国15省提供超4000万套种鸡 [3][4] 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创新 - 仁和集团通过现代技术将传统中药汤剂转化为颗粒剂型(如"二冬汤"颗粒),推动参鹿补片、养血当归颗粒等经典方剂剂型改良 [5] - 金溪县通过古建筑收储托管机制激活2000余栋古建筑,利用VR技术打造传统村落"线上博物馆"和数字化管理系统 [6] 文旅融合与品牌建设 - 滕王阁景区推进"还江于民"工程并开展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如英国茶艺与赣菜融合、意大利咖啡师与豫章茶文化对话) [7] - 进贤县文港镇通过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整合数千家制笔作坊资源,统一区域品牌标识,形成"政府做品牌、企业做市场"模式 [8]
山东好品集中亮相 青洽会上拓市场
大众日报· 2025-06-28 08:58
行业动态 - 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宁举行,山东组织重点产业链企业参展,展示"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的发展成果 [1] - 山东企业借助会展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推动"好客山东·好品山东"走进高原、走向全国 [1] - 山东展区负责人表示参展企业具有代表性和竞争力,产品更新迭代快,贴近市场需求 [2] 公司表现 - 青岛瑞成万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岩烧海苔、夹心海苔、虾皮、烤鱼片等产品,重视国内渠道建设以应对国际市场不稳定 [1] - 潍坊同文堂笔庄展示数十种不同规格、款式的毛笔,其制作技艺被认定为潍坊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 - 济南泰崃天宝泰山玉有限公司展示泰山玉文创产品,与山东博物馆合作开发 [1][2] - 济南安吉尔实业有限公司展示新一代水处理设备,拥有多项知识产权,是济南本地颇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2] 市场拓展 - 青岛瑞成万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青洽会等展会视为开拓市场的重要机会 [1] - 济南安吉尔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展会与兄弟单位、潜在客户深入交流,了解青海在水资源保障、清洁供水等领域的需求 [2] - 山东展区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通过多样的展会拓展市场,持续擦亮"好品山东"品牌 [2]
非遗“新”传人们,动力从何而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11:07
非遗传承与创新 - 青年自媒体创作者江寻千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打铁花技艺,全网关注量激增8亿多,带动景区邀请铁花艺人表演[1][4] - 非遗传承人沈州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直播间场均观看5万人以上,单场最高成交额达320万元,月销量从七八千单增至两万多单[5][6] - 非遗与跑酷、醒狮等跨界融合产生创新内容,如"跑酷拉面"将打铁花与跑酷结合的视频点赞量突破1200万[7] 非遗传播数据 - 抖音平台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两亿条,同比增长31%,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平均每天6.5万场非遗直播[8] - 平台认证非遗传承人达1294位,其中30岁以下247人同比增长24%,00后非遗视频用户数量同比上升95%[8] - 非遗数字人"非非"具备多语言智能讲解功能,为非遗展示提供全新形式[9] 非遗与文旅融合 - 成都市熙院剧场融合川剧变脸、傩舞等非遗元素打造沉浸式演出,观众中15-30岁年轻人占比达50%[10] - 都江堰市创新开发"非遗元素"文创产品,打造"青城道茶山房"等非遗旅游综合体,放水节直播吸引大量观众[11] - 非遗旅行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体验需求,提供慢节奏文化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