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险协同

搜索文档
解码平安健康(1833.HK)Q1:当医疗齿轮咬合保险传动轴,25.8%转速如何达成?
格隆汇· 2025-04-28 08:50
核心观点 - 平安健康2025年一季度营收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经调整净利润5790万元,盈利动能加速释放 [1][5] - 港股通持仓占比由14.83%攀升至17.25%,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 [1] - 公司展现出穿越周期的经营韧性,战略升级成效持续深化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6亿元,同比增长25.8%,重拾双位数增长 [5] - 经调整净利润5786.1万元,对应净利率约5.5% [5] - 净利润33,188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37,778千元实现扭亏 [8] 业务发展 F端业务 - 医疗理赔协同和"保险+医养会员"模式助力集团综合金融主业 [6] - 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约70% [6] - 超2100万平安寿险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率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6] B端业务 - 累计服务企业客户数超2100家,B端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超45% [6] - 2024年企业客户数同比增长35.9%,2025年一季度增长再次提速 [6] - 一季度F端及B端企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 [11] 行业与政策 -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规模突破9万亿元,年增速10%以上 [9] -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7万亿元,预计2035年将扩容至30万亿元 [9] - 政策推动"医疗+保险"深度融合,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10] - 国家医保局计划引导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纳入丙类目录 [10] AI与技术创新 - "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构建12大专业模型集群 [12] - AI辅助诊疗系统覆盖超2000种疾病,导诊准确度超99% [12] - 家庭医生服务效率提升62%,专医效能提升42% [12] - 推出"平安芯医"AI助理服务,覆盖20余个医疗场景 [13]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平安健康战略深化成效显著,跑赢恒生医疗保健指数 [15] - 券商平均目标价9.57港元,较4月25日收盘价7.11港元有34.6%上涨空间 [17] - 花旗将目标价从7.12港元上调至12港元 [17] - 中信建投预计2025-2027年营收53.3、59.2、66.6亿元 [17]
万亿平安的新变局:AI重构与医险协同,开启价值增长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4-27 18:15
财务表现 - 公司一季度实现归母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 [1] -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母营运利润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 [1] - 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新业务价值率32.0%,同比上升超10个百分点 [1] - 平安好医生一季度营收10.62亿元,同比增长25.8%,净利润3319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3778万元) [17] AI技术应用 - AI坐席服务量约4.5亿次,覆盖80%客服总量,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 [4] - 寿险保单秒级核保率达93%,闪赔占比56%,保单复效提升12% [4] - 产险AI反欺诈系统拦截减损34.2亿元,同比增长14.0% [6] - "953"科技体系包含9大数据库(日均处理超10亿条数据)、5大实验室、3大科技公司,累计专利申请55,080项 [10][11][13] - AI大模型调用次数3.55亿次,2025年预计增长超200%;540+多元场景应用,2025年预计增长超40% [11] 医疗养老生态 - 63%的个人客户(约2.45亿)享有医疗养老生态服务,客均合同数3.37个、客均AUM 6.12万元,为无服务客户的1.6倍和4.0倍 [18] - 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4.2万家,健康险保费收入超385亿元 [19] -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75个城市,服务超19万名客户;高品质康养社区布局5个城市 [19] - 医险协同模式通过家庭医生+养老管家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16] 战略与估值 - 综合金融模式深化,科技赋能降本增效,AI成为"提质增效"关键 [3][5] - 高盛将公司纳入"非科技领域收入增强型(AI驱动营收增长)"类别,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上调目标价 [22][23] - 公司估值逻辑从传统金融转向"AI+生态"平台,数据规模(3.2万亿语料+75亿图片语料)和场景协同构建护城河 [12][26] - 麦肯锡预测AI将带来保险业500-700亿美元生产力提升,健康养老行业1500-2600亿美元提升空间 [25]
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增,平安健康“穿越”周期的“底层算法”
搜狐财经· 2025-04-27 14:43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医疗健康行业面临需求升级与老龄化交织的挑战,医险协同成为必然趋势,需通过科技赋能服务创新来构建护城河 [1] - 全国卫生总费用突破9万亿元,传统单一保险赔付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 [1] - 行业多数企业停留在基础资源对接的浅层次协同,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聚焦线上平台与药品零售,医险合作限于产品嵌入或问诊流程对接 [1]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依托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优势,构建"保险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三位一体深度协同生态,覆盖全健康周期 [1] - 截至2025年3月末,集团近2.45亿个人客户中63%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 [1][6] - 公司医险协同模式实现疾病预防、精准诊疗到术后康养的全周期健康护航,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1][4]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长25.8%,调整后净利润0.58亿元,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2][4] - 2024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营收48.08亿元,净利润0.88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58亿元 [4] - 养老服务板块2024年营收2.827亿元同比增413.5%,毛利8233.4万元同比增1089.5%,成为增长引擎 [14] 业务模式与客户覆盖 - F端通过"保险+医养会员""医疗理赔协同"等方式与集团金融主业深度协同,B端服务2100家企业客户,企康业务收入同比增43% [5] - 2025年一季度B端付费用户数同比增超45%,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75个城市,累计服务19万客户 [5][12] - 客均合同数3.37个、客均AUM6.12万元,为无生态圈服务客户的1.6倍和4.0倍 [6] 养老服务创新 - 推出"保险+居家养老"模式,构建"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12] - "护联体"提供10项居家康复护理服务,"住联体"推出"573"居家安全改造方案,"乐联体"满足精神需求如"伴游"服务 [12][14] - 2025年一季度居家养老权益用户数较2024年末增长15% [14] 技术与社会责任 - 家庭医生品牌"平安家医"获国际认证,建立"11312"主动健康管理体系 [8] - 2024年MSCI ESG评级跃升至AA级,成为全球医疗保健设备行业第一 [2] - 2024年家庭医生服务超209万保单客户,形成就医保障闭环 [7]